澎湃总编刘永钢:互联网原创新闻媒体最坏的时代正在过去 | 媒记专访
“若以人生来算,它是孩提之年
却已见识过无数悲喜面孔背后的沉重”
明天,澎湃新闻即已面世三周年,在“越澎湃,越进步”的系列短片中,这句话格外吸引人。
今天,由澎湃新闻主办,汇聚全国40家原创新闻媒体机构、新闻院校、新媒体技术公司的 “2017互联网原创新闻媒体外滩峰会”在上海举行。
此次论坛主题为“新内容、新技术、新未来”,由澎湃新闻主办,29家单位联合主办,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提供学术支持。论坛旨在展现中国主流新闻媒体的改革创新发展成果,扩大新闻舆论传播力、影响力及公信力,探讨中国原创新闻行业发展趋势和路径。
澎湃总裁、总编辑刘永钢作了主题发言。在他看来,互联网原创新闻媒体最坏的时期正在过去,传媒业正在形成新的生态格局,原创媒体的生产能力、传播能力、变现能力正在回升。
会上,澎湃新闻分别与新浪微博、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微软、今日头条等国内外领先机构、技术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具体着眼于未来新媒体发展方向,在视频、政务、内容分发、新闻智能化、数据新闻等领域进行深入合作。未来,澎湃新闻还将抱着开放的态度,寻求与更多合作伙伴共同进步。
就在峰会间隙,媒记君专访了澎湃总裁、总编辑刘永钢。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527nhfy4d&width=500&height=375&auto=0
“越澎湃,越进步”
媒记:外界包括我们也好奇,澎湃为什么要举办这样一个会议?
刘永钢:其实开始是想跟行业内部人士内部探讨,没有想过举办公开会议。后来同行们反响太热烈,搞着搞着搞大了,而且战略合作方也都希望有个公开的宣布。
媒记:这次外滩峰会的主题是“新内容、新技术、新未来”,为什么定这个主题?
刘永钢:对于新媒体,很多人有很多悲观的想法,但我认为现在互联网原创新闻媒体最坏的时期正在过去。
我提了几个理由,这里有政府规范管理的原因,有此前传统媒体摸爬滚打融合转型突围的原因,还有技术的原因,对传统媒体来说,技术的瓶颈得到了有效缓解,还有版权市场也有了积极变化,中国新闻内容版权保护法规和政策体系已基本建立。
最坏的时期正在过去,这并不是说好的结果就必然会来。所以我们还是要创新求变,新内容指的是内容的生产和呈现必须再创新,也是内容的价值正在进一步被发现。新技术,指的是技术环境起了新变化,我们不用那么畏惧,但同时我们也更加需要积极拥抱新的技术趋势。
我们相信,经过这样的努力,我们完全可以获得一个积极的新未来。
媒记:你说互联网原创新闻媒体最坏的时代正在过去,目前大环境下,原创新闻还存在哪些困境?
刘永钢:大环境下,我们谈的那几个条件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但还没有完全变化到位,还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大家的融合转型虽然在做,但还没有做到很好;版权市场基本成形,但也没有完全成形,还有更多的地方原创媒体,没有得到充分的版权保护;技术瓶颈得到缓解,但差距还是非常明显;还包括相关的政策法律等也需要进一步健全和细化,我们相信,这些都到位之后肯定会更好。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就是大家要有定力和信心,不悲观,不与趋势对抗,相信内容的价值。
媒记:峰会演讲中你有说到,面对自媒体的疯狂生长和“10w+”的诱惑,低质量的、重复生产的、泡沫式内容大量涌现,也提到好内容永远是刚需,主题里说的“新内容”怎么理解?
刘永钢:我们认为,互联网内容生态进一步规范和成熟之后,严肃严谨的新闻一定是主要来自机构的,包括机构媒体、政府发布、企业信披等,而不会大量的来自自媒体。受制于政策法规和专业化生产能力,互联网时代可以说人人都有麦克风,但不会人人都是记者。
但什么是好内容?什么是优质内容?面对新的传播格局和受众,这个确实需要再发现、再定义。笼统的来说,它必须是符合互联网传播规律,呈现方式上必须尊重新世代读者的接受能力和审美情趣。
新内容其实更是一种回归常识。我们要相信内容的价值,坚持真正的好内容仍然需要我们沉下心、俯下身,踏踏实实做采访,认认真真去写稿。
媒记君:除了下苦功夫“讲究现场到达”,大家现在也说,新媒体时代因循守旧的内容难以生存,澎湃目前在创新原创新闻内容生产上有哪些尝试?
刘永钢:我们强调全媒体生产方式。
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绘画、H5等等,都可以是新闻的呈现方式,我们认为,应该根据受众的喜爱度和现有的技术条件,来选择合适的呈现方式,适合用什么呈现就用什么方式呈现。我们要求每一个采编都要有全媒体生产能力,要求每一个内容产品都要有全媒体的生产思维。
我们也强调开放合作生产。开放合作生产,就是改变原来单纯依靠记者单向采访获取内容的局面,但也不是吸引大量的自媒体号入驻。我们会选择跟政府机构,企业机构,学术机构合作,获取和加工更多的开放信息源。
还有就是创意、创新和策划。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内容传播,对创意、创新和策划的依赖度会更高,只有创新才能做出更多的新媒体产品,新媒体产品要有传播力,离不开策划制胜,而很多爆款内容本身就是成功的创意产品。
媒记:现在视频类新闻内容,能占到每天澎湃新闻内容总量的多少?
刘永钢:纯粹的视频新闻在原创里占五分之一吧,以目前的技术和人员配备来说,我们可以同时进行三场视频直播。接下来,我们在视频和直播的生产能力、品牌建立和内容分发上都还会更多的资源投入。
媒记君:峰会演讲你也提到了“新技术”,对于“新技术”你有哪些理解?澎湃又有哪些实践?
刘永钢:技术这块我们强调要紧跟趋势,要追求实用。对于技术,我们有清醒的认识,我们不可能做最前沿的技术研发,现实的策略就是紧紧跟随,不要落伍。否则就会乱花钱,还华而不实。
我们认为技术是要解决实际问题的,比如说云剪系统,可以让整个视频剪辑批量化、低门槛化,还可以很大程度上把人力解放出来,类似这样的技术我们很重视。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是大趋势,我们要布局要研究,但一定要务实。
我们特别强调新技术和内容的结合,把技术和内容创造性地结合在一起,目的是为了做出更好的新媒体产品。
媒记:现在有种说法“自媒体10w+太多,记者都不够用了”,做深度调查,做高质量的原创新闻内容成本很高,对于这块你怎么看?
刘永钢:这个我们认为是不同的模式,做新闻内容,也不是只有做深度调查一种,也可以做一些基本的信息层面的内容,比如现在一些地域性的媒体,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领域都有人做,这种成本要低很多,但澎湃选的是另外一条道。
这个选择都是相对的,因为大家觉得它成本高、门槛高,所以大家都不去做,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市场就是一片蓝海,它的竞争性反倒会减弱,这个产品就是稀缺品,它的价值就会更高。
从严肃媒体的角度来说,我们也乐于去做,这也是媒体和媒体人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正常的社会需要丰富而立体的信息资讯,也是严肃的、深度的、有价值的内容。
这些事总归要有人做,而且也有市场空间。所以我们愿意承担,乐于去做。
媒记:澎湃上半年的收入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过去你们在运营上做了哪些新的探索?
刘永钢:运营上,我们坚持以“好的内容品质、好的品牌价值”来服务我们的客户,我们相信这种坚持能换来对等的回报。所以有很多优质的品牌客户都愿意与澎湃合作,有人说,我们的奢侈品开机广告大概是全国最多的。
我们完全脱离了原来传统媒体的广告销售模式,特别强调互联网化,目前基本上是按照商业化互联网公司的运营方法在运作。
但是,从东方早报沿袭而来的采编经营分离制度我们一直坚持,采编就是纯粹的采编,销售坚持价值销售。
媒记:澎湃新闻把迅速做大做强平台设为目标,你也提到一系列改革和探索,包括团队激励模式、人才培养等,大家也困惑,移动互联网时代,特别是传统媒体优质内容人才在流失,澎湃将如何培养和留住这些新闻人才?
刘永钢:首先,我们是一家媒体,新闻理想还是起作用的,能为我们吸引一批优秀的人才。而且澎湃作为融合转型的标杆媒体,也为我们吸引人才加了不少分。
在薪酬方面,我们采取了有竞争力的绩效考核方式。虽然全员的平均薪酬并不具备领先优势,但我们在考核上,结合媒体特点,充分的市场化,拉开收入差距,随时随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同时也让真正干活的人、干活出色的人有获得感。
同时我们也在做团队激励方面的探索,主要是针对一些竞争性岗位、专业性人才,进行市场对标,保证我们能够吸引优秀的市场化专业人才,也留住我们自己培养的优秀专业人才。
媒记:澎湃为什么会和微博、头条、微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这四家合作伙伴签约?
刘永钢:和我们对技术的想法一样,我们选择战略合作伙伴是非常务实的。每一家合作者都可以给予对方战略上的支持,都可以解决实实在在问题。
这四家合作伙伴,可以帮助澎湃在政务、视频、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等方面进一步开拓和提升。
媒记:和市场上其它的新闻客户端比,澎湃新闻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什么?
刘永钢:还是我们的内容竞争力。相对于商业网站来说,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内容;相对其他的互联网原创新闻媒体来说,除了内容外,我们的竞争优势还体现在市场化的运营能力上。
我们强调坚持和专注,就是专注做好内容,专注时政与思想,要求实现优质头部内容的量产化。
我们还特别注重竞争和对标。在澎湃内部,我们在每一个细分领域都会进行对标。就比如消息推送这块,对于重大时政新闻,我们会跟人民日报新华社比;重大社会新闻或者专业领域的新闻,我们会和商业门户或者专业垂直类网站对标。
媒记:明天就是澎湃三周年了,澎湃三周年对你意味着什么?
刘永钢:我觉得就是彻底的转型和更坚决的坚持。彻底的转型是思维状态、思维方式,包括工作思维、工作方式都彻底转型,还有更坚决的坚持,就是我们对于内容和品质的坚持,我们是没有任何动摇和退怯的。
我们坚信,好的内容一定可以变现,一定是可以获得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以上内容使用新榜编辑器发布。新榜编辑器,多平台一键分发、海量在线图片搜索、大数据帮你了解“什么值得写”、丰富的样式中心,可能是全中国最好用的编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