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阮紀宏:為什麼常去內地這麼重要 |中環一筆

阮紀宏 獨家 2024-05-11
點擊上方,關注獨家公眾號

近日北上消費潮「突然」風風火火,周末深圳山姆店停車場盡是香港車牌的車,還有巴士線來往香港10個不同地點接送購買大包小包的乘客。為什麼要去內地?他們各有自己的答案;但對於周庭和鍾翰林來說,他們聲稱「被迫」要去內地,無論去了或沒去,最終一個流亡加拿大,一個到英國尋求政治庇護。選擇去內地還是不去內地,好像是兩個世界的人,南轅北轍難於討論;反而值得關注的是,作為課程要求,香港學生要到內地考察,這種活動對國民身分認同的效果與家庭的影響,孰輕孰重。




周庭由於被控干犯「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獲准在保釋期間到加拿大修讀課程,最後棄保潛逃。令人矚目的是,她透露在香港保釋期間,被國安處告知如果想取回護照到加拿大升學,須滿足一個條件,「跟我哋返一次大陸」;結果去年8月在5名國安處人員「陪同」下到深圳一天。


據報道,她形容行程是「某些吃喝玩樂的行程,我還被安排參觀『改革開放展覽』,了解中國及共產黨的發展,以及歷代領導人的『輝煌成就』;之後我也被安排到騰訊總部,了解『祖國的科技發展』」。


鍾翰林則干犯「分裂國家」罪被判囚,去年6月5日刑滿獲釋;由於獲釋時不足25歲,出獄後須接受法定一年的監管令,被要求定期與國安處警員會面。據鍾表示,去年9月,警方提出要他回大陸旅遊,他即時拒絕,及後警方沒有再提起這件事。


部分港人與內地人沒有共情

為什麼要安排曾經干犯「分裂國家」罪行的人到內地參觀?估計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有此政治取態及違法行為,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國家的發展歷程及現時狀况;如果他們有一定的了解,相信他們會「回心轉意」。這種假設有一定的道理,香港相當一部分人跟內地人沒有共情,原因是沒有共同經歷。內地人經歷國家從貧窮到部分人先富起來、從科技落後到享受先進科技為生活帶來的便利、從被外國人看不起到在外國可以昂首闊步。香港人如果關心內地發展,或者在不同時期去過內地,有縱向的比較,或許有所領會,但始終很難理解,為什麼內地人會對國家的未來發展愈來愈充滿信心。

然而,去看一個「成就展」就能改變看法,並且產生共情?這是不可能的。周庭從頭到尾都認為自己是「被迫去的」,牴觸情緒從上車一刻就開始,過程中有沒有強顏歡笑不得而知,但肯定對所看到的充滿敵意。鍾翰林則「慶幸」沒有「被迫成功」。


從去年開始,香港的公民科要求所有高中生必須到內地考察。教育局的文件稱,旨在讓所有高中學生通過實地考察活動,親身了解國情和國家的最新發展,增進他們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欣賞,提升國民身分認同。


教育局的考察安排設計,確實是有心思和周全,在不同地方的項目能夠體現當地特色,包括有文化、歷史、科技等元素,並要求學生蒐集更多相關資料,就考察的所見所聞和反思,完成個人專題研習報告。


這種形式的國情教育,成效如何,有待實施一段時間後,綜合各種評估才能得出結論。但值得關注的是學生心態,以及督導考察的教師如何引導學生理解考察的內容。學生心態有沒有感覺到是「被迫去的」?但即使有,相信這個因素隨着時間轉移將會愈來愈淡薄,反而是教師的心態與做法關鍵。

過去也有學校安排學生到內地參觀考察,學生看到一些內地情况不明白問隨行老師,得到的答案是「共產黨造成的」;更有甚者,老師帶領學生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時,對學生聲明,她對這個事件持中立態度。學生去內地考察,反而成為灌輸反動意識的場地。但這兩年教師經過「大浪淘沙」,相信這些明目張膽的教師會有所減少和收斂。


社會氛圍和學校對在價值觀成長期的學生,影響深遠,這些都已引起關注並且採取應對措施。但家庭對青少年的政治影響,則鮮見研究評論。周庭據說是生長在避談政治的家庭,但其父母為何要給她申請英國國籍?又如何給她解釋選擇國籍的價值觀?


國民身分認同的家庭因素 應予關注

香港很多家庭有外國國籍、孩子讀國際學校,問題與原因先不說,畢竟是少數,但注重學習英語則十分普遍。希望孩子學好英語沒有問題,問題是只強調學好英語、只鼓勵孩子看英文小說和美國電視,卻不同時注重學好中文。「重英輕中」的學生,對中國歷史、文化一無所知,也不感興趣。所謂「避談政治」,實際上就是不給孩子講中華文化、歷史,不敢以中國人為驕傲,不希望孩子承擔中華民族復興的責任。在這樣的家庭環境長大,怎麼可能會有中國人的共情。即使不把問題上升到政治層面,「重英輕中」的學生,有的DSE(中學文憑試)中文也不及格,「被迫」只能選擇到外國升學,限制了跟中國人產生共情的機會。


青少年國民身分認同的家庭因素,應該引起關注。一代甚至兩代人已經被毁了,這個情况不能延續下去。



本文作者:阮紀宏


(作者先後在加拿大溫莎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北京大學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曾任香港《文匯報》記者、駐京記者,《香港商報》編輯主任、副總編輯,《明報》副總編輯、副主筆。現於香港浸會大學與北京師範大學合辦的聯合國際學院任教新聞專業,並在香港媒體撰寫時事評論。)



(圖片来源於網絡)

由作者授權《獨家》微信平台發布

如需轉載請聯系小編


往期精彩回顧





顧敏康:飛機欖可以撐起廟街夜市嗎? |中環一筆

誰將孩子逼上絕路?|中環一筆

雷鼎鳴:美國社會撕裂加劇 |中環一筆




獨家新聞

獨家觀點

等你來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