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香港難有董宇輝(一) |寧静致遠

黃虹堅 獨家
2024-09-07

點擊上方,關注獨家公眾號

如關心內地的網絡和文學,該知道董宇輝的名字。



最近內地網絡出現了一個「董宇輝現象」。董宇輝是誰?一名九零後的「東方甄選」帶貨平台網紅。說得雅些,是個互聯網營銷員;說得俗些,就是個帶貨的。但他在帶貨中首創雙語直播和賦予人文特色,平台創下90天銷售額1.4億的紀錄中,有8589萬產生在董直播的七天裏。目前他的粉絲已破2000萬,其中一支堅不可摧的消費力量,是恨不得「生子當如董宇輝」的媽媽們,被稱「丈母娘」的粉絲團。


「新東方」原是一所英語學校,董宇輝是這所學校的老師。後學校在政策調整下失去了生存空間,為吃飯幹起了平台帶貨的活兒。經內部員工層層篩選,董突圍而出成為主播。

網上一時熱說董宇輝,已然成了「現象」。

董宇輝賣甚麼

董宇輝賣甚麼?

他賣過大米、火腿、牛排、鱸魚、鐡鍋……這都在情理之中,因為這原就是平台簽約的「一帶一路美麗鄉村」活動。他也賣過地球儀和其他一些商品,但最令筆者咋舌的是,他居然也賣與上述商品不沾邊的文學書。


有了網絡,文學書籍的閱讀與購買,已退化成小眾行為。人們通過網絡免費了解世界,了解人生,甚至了解文學,似乎足矣,不需再掏錢去買紙質書了。

筆者這種自稱好讀書之人,今年也果斷地停訂了堅持數年訂閱的兩本內地文學期刊和一份報紙,只保留了香港一冊文學雙月刊的友情訂閱,讀書也習慣手機閱讀了。


作家出書固值得高興,但難推難賣是普遍現象,徒賺個自嗨。

網絡上有輯視頻:一名高校外語教師,自費出版了幾本翻譯小說,但銷情慘淡。他自個兒拉着購物小車,掛上「求買」字條,到地鐡口擺賣。

那個斯人獨憔悴的畫面讓人讀出斯文掃地,也讀出了文學在今天的尷尬酸澀。


各省的文學期刊想必都在頻臨死亡。山西是歷史文化深厚的省份,近3500萬人。據網上透露,目前其文學月刊訂量只一千多。有的省刊訂戶甚至已直降至個位數。一冊賣30RMB左右吧?如何養活編輯部和支付出版成本?想來是捉襟見肘或需財政補貼的。即使是全國性聖殿級的、已有75年歷史的文學月刊《人民文學》,訂量也就是4萬,14億人口平均每一萬人約擁有2.9冊,與文化大國地位極不匹配。

「文學」生存的焦慮盯上了董宇輝,是命運的逼迫。


一個歷史性的時刻,2024年1月24日晚,《人民文學》主編偕同兩位內地著名作家出席抖音平台上董宇輝的《與輝同行》直播間,以「我的文學之路」為題,軟性推銷《人民文學》。在約兩小時內,觀看人數逹895萬,最高同時在線人數70多萬。4小時內《人民文學》全年的訂量猛增至8.26萬套99.2萬冊,成交金額1785萬。活動結束後,還有讀者陸續下單。

僅是傍上了董宇輝帶貨文學期刊,《人民文學》就起死回生。1785萬相比其他一些高端商品售額,不算是個亮麗數字,但對於文學期刊,已是賺麻了!                                               

董宇輝怎麼賣貨

近年內地涌出了一批帶貨網紅。最早紅起來的是賣化妝品的李佳琦。他在一系列負面新聞纏身的境況下,還在去年的「雙十一」創下了銷售額超250億的紀錄,個人收入也必水漲船高。



這有頼他的團隊後來加強了商品的質控及後續服務。

看到這領域有利可圖,不少名人、藝員也紛紛轉戰帶貨平台,平台利用的是他們的名氣和一張臉去博取顧客的信任。他們對網絡售貨也未必有多深的研究,大多就商品的特性去做介紹推廣,他們的文化知識及生活經歷也決定了他們只能是就商品介紹商品。


一次尚猶可,往下就不靈。許多人積蘊欠奉,也就必然成為售貨平台的過客。有的名高望重者為銷售不佳痛哭流涕。筆者想好心說一句:你就不是這帶貨的料子,還是好好當你的名人,好好演你的戲吧。

董宇輝和他們不同的是,他在推介商品時切入了文化的因素,以其大量閱讀收穫的自信,無接縫地同時介紹了相關的歷史、地理、科學、文學知識。他每一篇商品介紹,寫下來就是一篇文采飛揚的小散文,一刹那令顧客暫離金錢的銅臭,進入一股文化清流中,不由自主地、心甘情願地按手機下單去幫襯他。


銷售與顧客就是「推銷」和「購買」的關係。銷售員必須有一副好口才去說服顧客信任他的商品。香港人常形容銷售員那張嘴像是「浪過油」(抹過油)的。往褒義理解,就是說他們口才了得;往貶義理解,是說他們憑的就是三寸不爛之舌。前者是講解宣傳,後者是忽悠矇騙。

董宇輝口才不是一般的好,他嘴巴「浪」過的,是高級的文化油。

董宇輝的語言特點

董宇輝帶貨的那些小散文,每一篇都親切感人,詞滙量豐富,句式多變,詞語短句不重複使用,且一氣呵成,不打嗑巴(口吃)。


退一步說,即使那些文案是背後團隊或AI的代筆小作文,他也起碼要熟記於心,反復練習吧?這份努力,應給個大大的讚。

一起來看看董宇輝賣玉米的說辭:

當你吃到「新東方甄選」的玉米/我相信你能如我一樣的回憶起童年/回憶起那些無憂無慮/背着書包回到家裏頭/着急忙慌地把書包扔在凳子上/一溜煙跑到巷子裏/玩了一整個下午/沒有那麼多的作業要寫/也沒有那麼多情緒要照顧/沒有那麼多的煩心事要處理/也沒有那麼多的痛苦要焦慮/你玩了一整晚回來/有時候媽媽看你玩得太累了把你喊回來/鍋裏煮出了自己家地裏摘出來的玉米/香氣撲鼻/你用筷子戳着拿在手上/邊啃邊跑/跑的時候身後的陽光溫暖/洋洋灑灑落在地上……


就這樣,董宇輝把商品的屬性與童年、情感拉起了鏈接,讓用戶在看直播的同時,也靜下心來體驗和感受生活的溫暖。這是今天腳步匆匆的人們精神最欠缺的一環。董宇輝引領他們找回了這份感情。

不就是賣個玉米嗎?文案也頗費周章地安排了生活情景再現,用排比句式把過去和今天作了比較,撥動了你內心的鄉愁,撩起了你對媽媽的懷想。


不就是賣個玉米嗎,竟把好多人弄得熱淚盈眶了。

這就是董宇輝帶貨的魅力。懂世情,懂人性,懂語言的溫度。有人說對帶貨來說是邪魅,是忽悠;但按手機下單的人服的是他提供的情緒價值。

賣的是玉米,這個文案應着重介紹的玉米本身啊。中文老師可能會批註小作文「離題」,好在那不是中文考試。


下面還想談談董宇輝的文學「忽悠」、董宇輝對香港教育的啟示、香港難有董宇輝等題目。

且聽下文分解。



本文作者:黃虹堅


(作者是香港作家,生於香港,長於內地,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和北京電影學院編導系畢業,曾任內地中學教師、電影公司編劇;返港後曾任職報刊與教科書出版公司編輯,後兼任各大學中文、語言、兒童文學課程導師;是小學普通話教科書作者,擔任過中文教科書顧問及各文學獎評委。代表作有電影劇本《橘紅色的校徽》、《湖草萋萋》;長篇小說《和誰在陽台看日落》、中短篇小說集《我媽的老套愛情》;少兒文學《十三歲的深秋》、《零點五分》等。作品曾獲內地、香港和台灣文學獎。)





致讀者




喜歡本文的朋友,歡迎:


點讚

收藏

評論

分享


(您的每次互動,都是對作者的最大鼓勵)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本文由作者授權《獨家》微信平台首發

如需轉載請聯繫小編


往期精彩回顧






正在消失的粵語四字詞:「掬(谷)氣蠄蟝」是甚麼? |寧静致遠
由《繁花》說方言  |寧靜致遠
遊浙江說愛國(之二) |寧靜致遠




獨家新聞

獨家觀點

等你來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獨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