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奧運還在熱熱鬧閙地進行,各種大小事件還在起起伏伏地發酵,輿情也還在沸沸揚揚地汹湧……最為引發爭議的,是對開幕式的評價。
一個國家贏得了奧運會的舉辦權,不論如何解讀,客觀上都是取得了向世界展示國家形象的機會,開幕式也義不容辭肩負着向世人表現自己國家歷史、文化、國格的任務,國民的愛國情懷也勢必達致爆發的高潮。
法國也不例外。
中國人對法國的歷史、文學、藝術不算陌生,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除了學校歷史課的教育,還能從圖書館借到與法國有關的很多書籍,國人也因此認識了思想啟蒙運動、法國大革命、巴黎公社、烏合之眾、伏爾泰、拿破倫、巴爾扎克、莫奈、羅丹、雷諾阿、國際歌、沉思曲……八十年代開放後,進入中國的法國文化元素就更多了,它們與中國文明相互比較、映照、融合,令中國文明在保住自己血脉的同時,也變得更為豐富和厚重。筆者作為文學發燒友,就從《約翰‧克利斯多夫》、《高老頭》、《紅與黑》、《三劍客》等早期的法國翻譯小說及後來的《情人》中,汲取過思想和文學的營養,對自由、平等、開放、包容建立了基礎信念。對於法國、巴黎通過開幕式展現自己文化的自豪和熱忱,還有環保、廉儉辦奧運的理念,中國人不但深深理解,且也高度贊同。筆者到過巴黎多次,最近一次就住在羅浮宮附近,離賽納河約三百米的酒店,對那一帶也有深深的憶念。所以看到以塞納河為背景的開幕式,欣賞着多色、輕鬆、華美的姿彩,對法蘭西民族開放、多元、包容的創意、浪漫且帶慵懶的風格只感到驚詑、親切、佩服,大嘆是一道流動的文化盛宴……其中有的表演雖令筆者不很舒服,但以為那只是文化的差異,放任那種感覺一閃而過,卻忙着在朋友圈發出贊嘆之辭,不外乎就是一個大大的「贊」字。巴奧之前,世間就對其以「環保」之名實行的種種措施有過質疑,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很多主張和實踐,更多是因阮囊羞澀。開幕式後子彈飛了兩天,批評聲音接踵而至,而且無可辯駁。如有針對性的頻繁尿檢、奧運旗倒掛、錯念國家名字、國旗一亂再亂、坐去賽場的巴士沒有空調令運動員身體不適、一半素菜的膳食令運動員營養不保、危及運動員教練員人身財物安全的罪案頻生...…開幕式上模仿《最後的晚餐》及展現雙性、變性或同性的節目,更是引起了天主教會的抗議及包括法國人在內的反感,有關公司甚至怒撤所有廣告輿情發生了大反轉。法國奧委會只是出來輕描淡寫地說自己無意冒犯,可以想像他們只是習慣性地聳聳肩把手一攤。但批評聲音認為事情不那麼簡單,關鍵在於:有人以自由、多元、包容為幌子,挑釁大多數人的價值觀,借節目走私兜售《覺醒》(wokism)運動的理念主張。美國及西方的傳統文化價值,是因類似的主張而發生了分裂。用這樣的認識,才能解釋美國及西方社會出現的一些「性」現象及撕裂,也明白美國首富馬斯克,為何會把自己公司的業務,從「開放」的加州遷往相對保守的德州,以表示對wokism文化的不满。Wokism的洗腦令他兒子變性為女子,馬斯克反對無效,父子失和,已成路人。筆者常到歐洲旅行,不時遇上彩虹遊行,有的規模很大,人流通過路口需十幾分鐘。在那裏見到過與普通人無異的男女,也見到過一些奇裝異服、以淫穢動作挑逗旁觀者的裸體或半裸體人士。我們由此見識了西方社會對性取向的寛容,但未知是一場規模不小的「運動」。當時筆者只想起了一句話:長得醜不是毛病,但要求別人得跟他一樣醜才是毛病。這「運動」是有強迫性的,美國拜登政府就欽定了「驕傲月遊行」推廣彩虹文化,遊行中出現當街性交、三p、以狗鏈套着人爬行的奇觀,對傳統的審美衝擊極大。筆者對西方流行文化的了解還在幼稚園水平。這次認真讀了些文章,了解了相關資料,希望能與讀者、特別是為人父母者分享一下。歷史上有過不同的覺醒運動,其宗旨就是把人們的傳統觀念引致懷疑與摒棄,接受新的理念。目前誕生於美國而流向歐洲的「性覺醒」運動,是對「性」觀念的重新建構,產生了同性、雙性、孿童、異服癖等產品。不少文章指出,在巴奧開幕式上,這些產品及其寓意,都得到了或明或暗的表現。這些批評和揭露,來自西方「反覺醒」人士,他們對 「覺醒」運動的反感在於:「覺醒主義把人們分成部落,以控制他們。它說你屬於我的部落,我部落的首領會告訴你如何表現。這對法國人的思維方式來說是陌生的。」(法國反覺醒人士、作家庫圖里埃) 只舉模仿《最後的晚餐》的節目為例,有的文章指出:裏面的角色就有異裝的胖女皇后、變性的模特、扮成希臘神話中歌手的裸體人和暗示戀童癖的孩子,他們都充當着「覺醒」主義的角色解說。筆者無宗教信仰,但對世界文明一貫持敬仰、尊崇的態度,旅行時特意到米蘭某教堂去瞻仰達文西的這幅名畫。當看到心中的珍品被巴奧節目如此解構,內心一瞬間極其不適。那些開放、多元、包容的口號是有誘惑力和迷惑性的,但很少人會告知光鮮亮麗的口號也有自己的底線,那就是讓別人做自己!而非在一個國家級的大型盛事中去突破主流價值的底線,挾帶私貨。我們常常只知道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說過一句話:人生而平等。但很少人會告訴我們完整的下文:卻無不在枷鎖之中。香港前些年許多犯罪案例,往往是受到某口號上半句的挑動,卻不去追尋完整的下半句。追求自由、多元、包容應該鼓勵──這是上半句;但決不能突破其他人、特別是社會共識的底線──這是下半句。這或許就是巴黎奧運開幕式風波告知的道理。懷着善良的本心,筆者祝願巴奧閉幕式順利、風光,贏得更多的贊嘆和掌聲!
本文作者:黃虹堅
(作者是香港作家,生於香港,長於內地,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和北京電影學院編導系畢業,曾任內地中學教師、電影公司編劇;返港後曾任職報刊與教科書出版公司編輯,後兼任各大學中文、語言、兒童文學課程導師;是小學普通話教科書作者,擔任過中文教科書顧問及各文學獎評委。代表作有電影劇本《橘紅色的校徽》、《湖草萋萋》;長篇小說《和誰在陽台看日落》、中短篇小說集《我媽的老套愛情》;少兒文學《十三歲的深秋》、《零點五分》等。作品曾獲內地、香港和台灣文學獎。)
致讀者
喜歡本文的朋友,歡迎:
點讚
收藏
評論
分享
(您的每次互動,都是對作者的最大鼓勵)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本文由作者授權《獨家》微信平台首發
如需轉載請聯繫小編
往期精彩回顧
我去過的赤柱監獄 |寧靜致遠
盛當燦爛,凋亦從容一一談《繁花》|寧靜致遠
瑣聊港人在內地享受的福利 |寧靜致遠
獨家新聞
獨家觀點
等你來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