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阮紀宏:迎難而上好過頂硬上, 知難而退必延誤改革 |中環一筆

阮紀宏 獨家 2024年11月20日 10:17
點擊上方,關注獨家公眾號

特區政府在垃圾徵費以慘烈收場做出一場「迎難而上」的示範,及後推出幾個大政策,顯示改革不停步。劏房變簡樸房確實難,在政策諮詢文件還沒有出爐之前,還要為處理籠屋撲火。對預知失準但仍然直面處理,只喊一聲「鬼叫你窮啊」繼續做,就叫做頂硬上。而粵車南下在機場路被「截停」則有知難而退的意味。從來沒有官員會公開承認自己是知難而退,但會強調按部就班,循規蹈矩沒有錯,但不能作為墨守成規不改革的搪塞。



經過報章報道垃圾徵費措施的弊端,環境及生態局長反覆辯解,醞釀經年多番延遲實施日期的政策被迫暫停。副政務司長卓永興5月27日在立法會上宣布暫停的理由:「指定袋收費高,既加重家庭負擔更是懲罰;用指定袋去裝另一個塑料袋是更加不環保;香港家居狹窄(尤其是劏房戶)不容易貯存垃圾作分類回收;分類回收及廚餘回收等配套亦嚴重不足;垃圾收費操作繁複,更大大增加清潔工的工作量;物業管理對違規垃圾執手尾的費用會帶動管理費上升;三無大廈的循規存疑;有可能引致胡亂棄置垃圾造成環境衞生問題;以及等。」


垃圾徵費八大難題 環境局早有估計?

細看卓永興副司長羅列的要點,收費、分類、廚餘回收、操作程序、清潔工作量、物業管理費上升、三無大廈、胡亂棄置等,八大問題都是難,如果環境及生態局早就估計好這些難處,仍然披荊斬棘去推行,這叫「迎難而上」。當然,事實並非如此,現在去追究謝展寰局長的責任不是時候,立法會明年中還等着他去提交改善方案。


特區政府推行改革措施沒有停步,房屋問題確實碩果纍纍,推出1.79萬個過渡房屋單位,提量可以對縮短公屋輪候時間提速,從高峰的6.1年縮短到5.5年,再推出3萬個簡約公屋,就可以完成房屋改革大躍進。


增加供應量可以提高劏房與籠屋居民上樓機會,提量與提速有一定必然關係,但誠心誠意提質並不一定能夠提效,簡樸房改善居住環境有提質的意義,但同時也提高簡樸房經營成本,增加居民負擔,一些劏房與籠屋居民已經「揚言」準備尋覓適當的天橋底。


要求官員頂硬上 或是緣木求魚

特區政府官員解決這些難題的成效,有待觀察,若他們有頂硬上的精神,相信有望可以妥善解決。在過去「鬼叫你窮啊」年代,香港人不怨天尤人憑頂硬上精神,克服一個又一個的難題。然而,只有老百姓窮,特區官員從來沒有窮過,要求官員頂硬上,可能是緣木求魚。官員頂不住硬也無可厚非,但切莫知難而退。


港車北上實施一年零六天,通過港珠澳大橋突破100萬架次,無心插柳之舉,香港不同群體有不同的感受,開車北上購物娛樂的叫好,零售業與餐飲業難受。然而,何不反守為攻呢?100萬架次粵車南下能夠帶來多少消費?害怕粵車南下會為香港帶來交通堵塞,或者增加意外,特區政府官員以此為由「按部就班」分階段實施,第一步是限制粵車到港後只能停泊在大橋口岸的停車場,不能越雷池半步,是耶非耶,「官字兩個口」,再辯解也無謂。然而,廣東省政府的舉動,又點燃另一個爭論點。


11月9日,廣東省交通運輸廳發出公告,公開徵求民眾對粵車「入出香港口岸自動化停車場的管理辦法」意見。這裏帶出兩個問題,一是牽涉粵港兩地的政策,如果由兩地政府採協調統籌的聯合行動,可以顯示「大灣區精神」,但一直沒有見過粵港政府官員同枱舉行聯合記者會。二是,廣東省就此要徵詢民意,緣何香港就不需徵詢民意呢?


粵車南下止步口岸 政策處理知難而退?

在粵車南下政策問題上,運輸及物流局長林世雄不徵詢民意,亦不公布粵車南下對香港交通可能造成影響的評估依據,這是知難而退的表現嗎?值得討論。


香港搶人才的舉措,從進取的角度看,是特區政府近年不可多得的表現。根據政府公布數字,目前已批出24萬宗申請,其中約16萬名人才攜同家人抵港,如果16萬個家庭來港,無論買樓抑或租樓,房價應該「應聲而起」,但事實上去年底香港私人住宅空置單位只有52,146伙,如果16萬個家庭有一半來港,都會出現求大於供。


搶人才從娃娃抓起,這是最徹底的方法。特區政府一下子將大學非本地生學額從20%翻番到40%,對大學和樓市有何影響,有待觀察,而廣泛吸納內地生報考DSE,則可從源頭搶人才,但考評局在內地設置考場舉棋不定,目前只批准兩個考場,而在考生報考標準未有清晰指引,是滯後政策的表現,還是不敢迎難而上,也是值得討論的問題。


上述幾個大政策的實施進度,是特區政府官員在改革問題上表現的觀察角度,不作為肯定是要接受監督的,但一個部門有前無後,缺乏配套政策,或者不同部門缺乏統籌協調,相信特區政府一定會識變求變,但官員在變革問題上的取態,究竟有沒有畏難表現,需要從細節中觀察。


本文作者:阮紀宏


(作者先後在加拿大溫莎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北京大學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曾任香港《文匯報》記者、駐京記者,《香港商報》編輯主任、副總編輯,《明報》副總編輯、副主筆。現於香港浸會大學與北京師範大學合辦的聯合國際學院任教新聞專業,並在香港媒體撰寫時事評論。)



(圖片来源於網絡)

由作者授權《獨家》微信平台發布

如需轉載請聯系小編


往期精彩回顧





呙中校:金價高企銷量卻下降,香港黃金品牌如何走出舒適區 |中環一筆

何漢權:港合辦全運會,豈止一年之約 |中環一筆

陳文鴻:特朗普的對華政策 |中環一筆




獨家新聞

獨家觀點

等你來掃!

中環一筆 · 目录
上一篇呙中校:金價高企銷量卻下降,香港黃金品牌如何走出舒適區 |中環一筆下一篇楊志剛:中國提前載人登月,美國點算?|中環一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獨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