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妈妈,我不要去幼儿园!”

广东发布 2022-03-21


幼儿园的门口常常看到
各类的宝宝
有“哭闹型”的宝宝
用剧烈哭闹来反抗入园
“黏人型”宝宝
乖乖入园后一直跟在老师身后
用各种方法开始要妈妈
吃不好也睡不好
“依赖型”宝宝
原本在幼儿园独立的宝宝
变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什么事都要老师帮忙
“缓慢型”宝宝
刚开学时一切正常
开学一段时间后
开始出现各种不适应学校的行为


以上这几种的表现
自家的宝宝是否中招了呢?
这些行为其实都属于儿童的
分离焦虑

儿童分离焦虑分离焦虑是指儿童与熟悉的环境或与依恋对象分开时,产生的一种不安情绪和行为。对于幼儿而言,分离焦虑多在幼儿园时期产生,3—5岁发生率最高。


如何应对儿童分离焦虑?





一、心理准备要做好分离焦虑是大多数宝宝会遇到的问题。可能有以下四点原因:
1.与主要养育者分离、缺乏同伴互动交往,情感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2.生活习惯、作息时间差异,自理能力差,难以短时间适应幼儿园生活;
3.受父母焦虑情绪影响;
4.自身属于困难型、启动缓慢型气质,社会适应能力弱。
明确原因后,父母首要任务就是做好心理准备,调整好自身心态,避免过分紧张焦虑,积极轻松的心态引导孩子面对入园这件事。

二、以下工作不能少针对上面几点原因,在入园前,家长可以用这些方法帮助孩子提前适应幼儿园生活:
1.引导孩子扩大社交活动范围,家庭中其他成员增加与孩子的互动,营造温暖宽容的家庭氛围,通过及时满足母婴分离后的情感需求,逐步延长分离时长,降低对妈妈的过度依恋。
2.调整家庭作息时间,按照幼儿园规则、结合家庭、孩子情况,每日安排相对固定的活动,使孩子提前适应幼儿园的时间安排;不宜过度包办,在陪护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如自己大小便、自己吃饭)、增加同龄孩子游戏机会,在人际互动中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建立规则秩序感。
3.家长学会调整自身心态,避免过度担心焦虑,减少如送到幼儿园门口难分难舍、放学时问“今天在幼儿园有没有想妈妈、见不到妈妈你有没有哭”等行为,积极与幼儿园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园情况,用乐观的心态迎接孩子的成长之路。
4.提前告知孩子入园这件事,以绘本形式(《幼儿园里我不哭》《我想念你》《汤姆上幼儿园》等)给孩子具体说明幼儿园的活动、游戏内容,并明确告知放学后会有家人来接。

三、哭闹来了不要慌幼儿情绪具有外显性、不稳定性的特点,当孩子处于极端不安、焦躁的情绪状态时,会表现为哭闹难以安抚、甚至打人、尖叫等方式。在孩子哭闹时,家长需做好以下工作:
1.敏锐察觉孩子情绪状态,在情绪反应升级到不可控的外化行为前,早发现不良情绪并予以安抚;
2.当出现哭闹难以安抚时,家长首先明确孩子哭闹诱因,远离刺激源,适度安抚是关键,不要大呼小叫、讲大道理(如“你长大了,要做一个勇敢的宝宝”)、威胁恐吓(“你再哭妈妈就不要你了”),待孩子情绪稳定后,再送回园中;
3.提前准备一些依恋物,如孩子喜欢的玩具、公仔等,让孩子能够得到情感抚慰;
4.日常生活中可以带领孩子阅读《我的情绪小怪兽》《小猫的情绪》《我的感觉》等情绪绘本,帮助幼儿认识情绪,引导孩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情绪。


四、出现以下情况快就医当孩子情绪反应过度、持续时间长,出现夜间频繁哭闹等行为,以上问题已经干扰了孩子正常的日常生活,影响生长发育时,需要及时预约“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门诊”,进行专业系统的评估,如“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社会-情绪(ASQ:SE-2)”筛查,听取医生专业建议,帮助宝宝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适应新环境是幼儿成长必经的过程

家长除了陪护、鼓励

也不能忽视孩子心理状况

灵活调整策略帮助孩子

顺利迈进新阶段


本期医学指导



谭小华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儿科副主任医师


专业特长:从事儿内科专业近20年,擅长急危重症新生儿救治、儿童生长发育、矮小症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主持或参与省级市级课题多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个体化阶段性胃肠营养支持与效果评价、适宜营养支持与促进生长发育专项技术在早产超/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应用等课题。





福利时间:

送6个专家号




1.关注“广东发布”微信公众号。
(长按可识别二维码)
2.进入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儿童心理+全名+手机号码”,广仔将在后台抽取6名留言者,每人获得1个免费专家号。
3.被抽中的网友及具体福利领取方式将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工作人员通过电话进行通知。
Tips:报名者填写资料须与享受福利为同一人,并请正确填写与诊疗卡或身份证相符合的全名(请勿填写昵称或“X小姐”“X先生”)。

医问医答:本栏目旨在为小伙伴们普及健康医学知识,提供健康福利,一起学习守护身体健康。



News

大家都在看


长期张口呼吸会越来越丑?!是真的!


反复头痛,竟是因为多了个“小心眼”!


牙龈多了块“肉”?警惕口腔癌




策划 | 广东发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编辑 | 张俊伟校对 | 陈大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