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室的故事 | 我把婚姻比作储蓄罐
开栏的话
近年来,北京法院为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拓展诉源治理路径,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全市17家基层法院设置调解室,395名常驻特邀调解员入驻调解速裁团队,开展“多元调解+速裁”工作。他们勇于奉献、甘于付出,坚持最高要求、最高标准、最好效果,调解民忧,速送正义。今年1-8月,基层法院多元调解成功案件与速裁结案203472件,占同期民事结案量的61%,前端速裁案件平均审理天数为38天,比后端缩短了25天。
即日起,京法网事开设“调解室的故事”专栏,陆续关注并刊登发生在调解室里的感人事迹和动人心弦的调解故事,欢迎您跟我们一同走进这里的世界。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婚姻亦如此。
别人从退休开始回归家庭、享受生活,我从退休开始有了更多对婚姻和人生的思考。
这一切都源于我当上了人民调解员,从事的是家事调解工作。
人生如四季,春夏秋冬、寒来暑往,跌宕起伏的一幕幕依次开启又落下……纵使我已年逾花甲、自诩成功经营了四十多年婚姻,但每天遇到这一幕幕无奈,依旧感叹,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婚姻亦如此。
每天一对对夫妻来找我评判婚姻生活中的鸡毛蒜皮、是是非非,当骨感的现实与丰满的理想相撞,不管是错位的爱情还是反转的人生,我都尝试慎重的引导大家做出选择,至于选择过后如何继续又该如何坚持,考验着每一对从调解室走出来的夫妻,也考验着我对人性和婚姻的感悟。
01
赌桌的砝码重于亲生儿子……
婚姻家庭纠纷里,抚养费之争,最能体现出为人父母的担当。
在一个阴雨天,一位不满30岁的年轻母亲带着三岁的孩子,早早来到调解室:“孩子爸爸好赌,欠了很多赌债,喝多了还打人,为了孩子只能离婚,可是这抚养费都两年了,也不给……”
了解完基本情况,母子俩坐在调解室里耐心待着。
在我的电话催促下,一名怒气冲天的男子姗姗来迟。
我还没来得及开口,面目狰狞的男子冲到母子俩面前:“老子欠别人140多万,天天被催着要账,饭都快吃不上了,你们娘儿俩还像催命鬼似要抚养费!要钱没有,要命,老子有一条……”
面对凶神恶煞的父亲,三岁的小男孩像老鼠见了猫,躲在母亲身后哆哆嗦嗦,剑拔弩张的态势一触即发。我赶快制止,将孩子抱在怀里安慰。
安抚好孩子,我问这位年轻的父亲:“你知道你老婆为什么和你离婚吗?”
“知道,我赌博欠了钱还不上,对他娘俩还不好……”
“那既然离婚了,为什么不给孩子抚养费?”
“我欠了140多万赌债啊,没钱给抚养费!”
这位衣冠楚楚、开车前来的父亲提高嗓门,理直气壮!
我坐在他们中间感觉像是坐在刚结束战斗时荒凉的战场,隐隐可见此前战士厮杀过的刀光剑影,无处不弥漫着怨怼和哀伤的气息。
这位“父亲”,幻想着在赌场上“鲜衣怒马”,却在现实中被赌债压垮,在妻儿面前强撑“自尊”,轻则吆五喝六,重则醉酒伤人,离婚后还得靠拒绝支付抚养费来逞逞“英雄”,哪怕被剥夺抚养权,也没想过给孩子的记忆里留下属于父亲的最后一点美好。
但是在法律面前并不允许他在抚养费方面找任何借口,在背对背调解后,这对昔日的夫妻最终达成调解协议。
不知这位心中,赌桌的砝码比亲生孩子还重要的父亲,若干年后是否后悔没有参与孩子的成长。
人生之路,道阻且长,希望这位年轻的妈妈,往后余生,被温柔以待;希望这位孩子,能够邂逅一生所爱,奋力向阳生长。
在这里我必须提醒大家,一入赌门深似海,最后不仅会失掉钞票,还会赌掉亲情、失去孩子,如若不慎误入赌桌,请保留住爱自己和爱家人的能力,这种爱将让人生变得厚重变得悠长,让我们有动力战胜人性的“欲望”和天生的弱点。
02
婚姻没有剧本,这场“马拉松”里,大家都要不断学习……
婚姻中,离不开婆媳关系这一亘古不变的话题。
一对小夫妻,青梅竹马,大学毕业后留京打拼,事业成功,两人一起购房结婚,现在已经有了一个不到一周岁的儿子。
故事的转折发生在——婆婆来了,本来好意从外地来京带孩子,婆媳却都是暴脾气,常因家庭琐事互相指责埋怨,儿子经常强调妻子的不是,妻子一气之下带着孩子在外租房,并且叫来娘家老妈照顾孩子。
两人坐到调解室时,妻子已经带着孩子在外面住了两个多月,期间丈夫未曾道歉也没主动提出接娘俩回家。
略显老套的剧情,毫无异样的争吵内容,听了开头我就明白了症结所在。多少夫妻能扛过人生起落,却抗不过生活里的一地鸡毛。
我想提醒每一位姑娘,婚前你脑海中模拟过的浪漫生活,并不足以应对婚后没有剧本的“现场直播”,尤其是多了一个或者两个需要24小时照看的“熊孩子”后,生活中还走进来一位婆婆……遇到问题,有一种状态叫做欣赏,有一种相处叫做赞扬,有一种方式叫做沟通,三人一娃的美好之中定会掺杂些不尽人意,鸡飞狗跳之时,不妨将指责变成感谢,将命令变成建议,或许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结果。
提醒每一位男孩,也许你需要更多的时间从男孩成长为父亲,但是爱人等不及、父母等不起、孩子等不了,此刻就行动起来,努力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毕竟一声“父亲”是一生的责任。就算真的无所适从,也要学会倾听,有时家人需要的,只是一个鼓励一个拥抱。最忌讳的就是无脑和稀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你不主动插手做这场“战役”里公正的裁判,那“战后”输的最惨的也是你。
希望每一位婆婆也能明白:一言辩,重九鼎宝;三寸舌,强百万师。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作为过来人,应该理解儿媳初为人母的焦虑与无助,少一点指手划脚,少一点埋怨指责,少一点倔强固执,帮忙但不添乱,体现出作为长辈的境界和胸怀,保持尊重适当放手,给孩子们多一些支持和鼓励,相信他们会成为世上最好的夫妻和父母。
听我啰里啰嗦的说了一大推,最后,由于婆媳矛盾闹离婚的小夫妻,终究还是舍不得……希望他们今后互相尊重、彼此扶持、携手并进、且共从容。
03
父母版的“中国式”婚姻,平淡和陪伴是最真实的桥段……
离婚的纠纷越来越多,仿佛婚姻不需要成本。
人生七十古来稀,金婚五十更是有纪念意义。但是72岁的乔女士却把75岁的老伴老崔告了,要求离婚。
白发苍苍的老人一条条列数丈夫的“罪状”:因为家庭琐事吵架打人,对家里的事儿不管不顾,没有责任和担当……
面对老伴儿的“控诉”,老崔承认这些年做的不够好,但是希望能够得到谅解,有一个改正的机会,和老伴儿一起相互搀扶,相互照顾,共度余生。
和所有的“中国式”夫妻一样,两位老人有“中国式”婚姻里的缺点和不足,也有“中国式”婚姻里的付出和感情,携手走过五十年的他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原谅过去生活里所有的刁难,却不能打破亲密关系里的“纸枷锁”。
一岁年龄一岁人,经历了婚姻里最现实的模样,希望两位老人明白,每一次婚姻摩擦,就像是从存钱罐里拿钱,甜蜜越来越少,抱怨越来越多,但倘若彼此都是会往存钱罐续费的人,每次费用不多,但都能满足每一次需要。
我也是一位老人,我理解他们的感情,也理解他们今天的分歧,离婚更多是两个“老小孩”的赌气和闹脾气。
我叫来他们的孩子,引导他们一起回忆了五十多年的感情生活,说出“中国式”婚姻中的压抑和委屈,也表达出那些从未说出口的爱意。
七旬的老人携手走出调解室,我长出了一口气。
和今天的年轻人不同,我们那个年代的人,没有经历过风花雪月的浪漫,没有值得回忆的各种仪式感,有的只是几十年婚姻如一日的精打细算和柴米油盐。这是真实的、父母版的“中国式”婚姻,也许年轻人已经无法理解,但我想告诉大家,平淡和陪伴就是婚姻中最真实的桥段。
婚姻没有固定的模板,不管经历的是哪一种,都希望你们,相爱时,恋得深沉;相处时,足够认真;陪伴时,足够长久。
走入婚姻,各有各的欢喜;
结束婚姻,各有各的理由。
或许我年龄大了,不愿看到家庭破碎,不想看到稚子受伤,更不希望曾经爱人变路人……
走入婚姻,各有各的欢喜;结束婚姻,各有各的理由。即使爱情会被家庭琐事一点点消磨殆尽,但一起走下去,依旧是最好的归宿。一路上,当两人四足变成一人独行,在年纪轻轻时就来吊唁自己的婚姻,哀的是你,恸的还是你。
跟我们年轻时那个物质精神匮乏的时代相比,今天,一切都很丰富,年轻人比我们更聪明、更成功、更有想法,我相信大家都能把平淡的岁月过成诗,在婚姻中欢脱有趣、温柔如水、相敬如宾!
刘堪铎调解工作组照
供稿单位:房山法院
口述人:刘堪铎
撰稿人:王丹凤
编辑:谢红果 姚日辉 程颖
部分配图来源于网络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关注
投稿邮箱:
jingfawangs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