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大匠之门 艺术汇 | 展评
清平福来 – 齐白石艺术特展
故宫博物院西雁翅楼和午门展厅 / 北京
2018/7/18 – 10/8
一个出身湖南湘潭的木匠,用了一年的时间来到了北平城(北京),又用了三十年的时间进入了美术史,时至今日仍不失为世间的一段传奇。齐白石在世人的印象里,似乎从未年轻过,一向是位须发苍白的老翁,可是他又似乎从未衰老过,在笔墨之间充满了英姿勃发与盎然生机。2018年盛夏,由故宫博物院联合北京画院举办的“清平福来—齐白石艺术特展”,是继1954年“齐白石绘画展览会”之后最全面的齐白石艺术大展,使得人们能够再一次全方位、多角度地领略大家风采。
在偌大的充满历史感的展厅里,汗牛充栋的画作以及相关物品,无一不在说明着一个艺术家的勤力。白石老人一边以“天道酬勤”自勉,一边“闲卧东窗云,遂得天然趣”。“搜尽奇峰打草稿”是一种作画的态度,“遂得天然趣”却是另外一种态度。相对于一味地寻章摘句般的取法前人,谨小慎微地泥古不啻于一种迂腐,只有直面活泼的生活才是绘画艺术的不二法门。
《携琴访友图》无年款
作为一个俗人,齐白石不失草莽之野,在逸气丛生的同时一直具备平民特质。他曾亲自行文,篆一方“阿芝” 的印章以示不忘乡音,另篆一方“鲁班门下”的印章以示不忘出身。白石老人不因出身的贫寒为耻,自始至终保持着坦率的真性情,以恬然、质朴的心境亲近生活、契合艺术,并不在意所谓的正统对他的贬谪。他的画作取材广泛,但大多与早年的经历、身边的生活息息相关,诸如花鸟鱼虫、瓜果蔬菜、鸡犬猪牛、山村茅舍等等。每一个主题都浸透着市井间的生活气息,直接连贯着市民或农民的喜闻乐见,不存在刻意的雅俗之分。
他甚至直接借用民间艺术里的口彩(谐音)来寓意,例如;画一只蝙蝠、一个净瓶,寓意“清平福来”,画一棵松树、一羽仙鹤即是“松鹤延年”,画几尾金鱼在水缸里畅游,意为“金玉满堂”,画喜鹊在梅枝上盘桓,意为“喜上眉梢”,画莲花、鲤鱼是为“连年有余”……如此等等。他也亦庄亦谐地讽刺丑恶、鞭笞伪善,些许的幽默、些许的好恶,确实具有人间的烟火气,却脱离了不堪的俗气。
画家所忌惮的俗气通常是指庸俗或低俗,而在白石老人笔下的“俗”乃是通俗。通俗的画面并不是高雅的相反面,平凡之物也能够在巧妙之间化为非常之境。或者可以这样概述白石老人的“俗”;在精英化之间得见凡俗之趣,在平民化之间得见精英之义。
《借山图之三 祝融峰》无年款
作为一名雅士,齐白石企及庙堂之高,在贵气凸显的同时完全规避矫揉造作。他并无意于故作阳春白雪之姿,如果一味地风花雪月,只会造成自我闭塞,从而导致或夜郎自大般地故步自封,或顾影自怜般地无病呻吟。相对于欧洲的油画家,中国画家更强调自身整体的艺术修养,强调文化内涵的综合特质。一幅水墨丹青,必须诗性、书意、画境、印饰,四者缺一不可。白石老人在做到了此四者的完美统一之后,仍笃信“画者,寂寞之道”,在盈尺案头笔墨不辍。
他延续传统水墨的演进脉络,着重点在大写意的领域里。究其一生,极少有大场景的长卷出现,几乎都是四尺以内的独幅作品,尤其是二尺以内的小品为最。如果作品多以小品见长,那么往往会被所谓“正统”鄙视,但他却从“小”中领悟到别样天地。棱角凌厉的螃蟹横行,不仅仅是笔墨的恣肆,承载的却是一段秋意。寥寥几笔的山花烂漫,不单单是色调的浓丽,凸显的还有喜迎春来。如果说宋人的小品是静雅、端庄的一路,那么白石老人则是灵动、抒怀的一路。他在保持“小品”隽永、畅达的同时,以小见真、小中见大,纸面上的雪泥鸿爪不是窥豹一斑而且见微知著,借以微小的物象闪现出整个煌煌世界。
由乡野走入庙堂,齐白石一以贯之地秉承着文人画的传统,却又超出了传统文人画的窠臼。他早年崇尚徐渭、陈淳、八大山人、石涛,后又取法扬州八怪、赵之谦、吴昌硕等大家,寓居京城以后,一方面是有亦师亦友的陈师曾的积极引导,一方面是历练多年的厚积薄发,在经过“衰年变法”之后直通自由之境。也正是由于他后半生的画风丕变,才奠定了其美术史上不朽的地位,成为一代宗师。
具体到画面上,他一边转化徐渭的洒脱、石涛的苍凉、八大山人的孤傲,一边汲取吴昌硕的醇厚、扬州八怪的率性,在京派与海派之间兼取南北优长,亦是在平民化与贵族化之间确定了属于其自身的艺术面貌。白石老人突破既定程式,笔墨简练但形象稳健,色调浓丽却摒弃浮华,更是创造出前无古人的“工兼写”,将须毫必现的极致工笔与气势磅礴的豪放写意融汇一处,在写实与写意之间直攻“气韵”之法。
自从南齐谢赫概括画之“六法”,后世便多以“气韵生动” 为首推要义。清代张庚则有进一步的详细论述:“气韵有发于墨者,有发于笔者,有发于意者,有发于无意者。发于无意者为上,发于意者次之,发于笔者又次之,发于墨者为下……何谓发于无意?当其凝神注想,流盼运腕,初不意如是,而忽然如是是也。谓之足,则实未足,谓之未足,则又无可增加。独得于笔情墨趣之外。盖天机之勃露也,唯静者能先知之。”
《老屋秋声图》无年款
齐白石实属当仁不让的“发于无意者”,指尖大千挥挥洒洒,在一抒胸中逸气之余,一笔一划浑若天成,尤其一个“趣”字道出了其艺术主旨。他以一己之力提炼生活里的意趣,老辣却不世故、求奇却不张扬,朴拙尤有生气、遒劲不失天真。面对如此画作不难想见,一位咀嚼菜根滋味、容纳百川气息,在平和之中尤见质朴的老先生。
文 汪洋 图 北京画院
杨牧石:照明 | 艺术汇 展评
2019“北京艺术地图”第一期发布
免费赠阅
info@798art.org
乐游798请关注“798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