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快乐的人们”:个体视角下的现实 | 艺术汇 展评

王薇 798艺术 2020-09-11


快乐的人们

2019.04.18-08.04

中间美术馆 / 北京


“快乐的人们”中间美术馆展览现场


面对当下多元而复杂的历史情境,艺术创作呈现出一种与之对应的方向性的扩张。个体的视角与语言方式加剧了现实在艺术作品中的裂变,创作呈现出极具个性化的表述方式。中间美术馆的展览“快乐的人们”主题源自现代诗人何其芳的诗剧,长达152字的展览题目是对剧中人物指称的抽取,而展出的作品恰如被略去的独白与对白,以一种非言语的方式传达了不同状态、立场、诉求下的个体对现实的多重观看、体悟与表达。

 

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及相应规则的制定与实施势必对个体形成一种潜在的规训,而在这种强大机制的控制之下,个体依旧显示出微弱却不可忽略的能动性。在三层展出的张玥作品《监狱服刑人员行为规范》及《违禁品》均产生于监狱这一特定社会语境之中。前者是艺术家受狱方委托,为服刑人员行为规范手册绘制的配图;后者则以现成品的方式呈现了各种在狱中被收缴的违禁品。身处于严格的管制空间,对机制的挑衅显示出大环境下无处不在的个体行动所具有的潜在张力。


“快乐的人们”中间美术馆展览现场

 

两件置于二层同一空间中的来自张晖及胡伟的作品以不同的方式体现了个体对社会及历史的回望与反思。二者的作品均涉及了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建筑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联性。张晖的绘画《风景2016之一》以直观的方式呈现了北京一个既日常又饶有意味的视域范围内的建筑风景。建于50年代,带有典型苏式风格的大片住宅区占据了画面的前景,而散布于远景中的不同时期的现代建筑则提示了相距不远的时代中社会的巨大变迁。胡伟以录像、装置、文献构成的作品《为公众集会(邂逅)的提案》以东北某一城市的一处地标性广场为切入点,通过资料搜集、历史考据的方式对这一社会主义建筑遗址进行追溯,并以此回望不同社会历史时期下城市形象的变迁。


胡伟《为公共集会(邂逅)的提案》尺寸可变 单频录像(黑白、有声)和装置 2019年

 

相较于对社会制度遗留物进行直接观看与剖析的创作方式,曾宏的作品更多指向了艺术思想及实践背后所涵纳的意识形态,并由此挖掘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背景下的现实主义之间所存在的某种耐人寻味的微妙关联。两部纪录采石工劳动行为的录像《健壮的妇女》、《戴草帽的男人》,以及根据关键帧描绘的人物速写形象的扫描印刷品,与呈现有中国30及50年代美术院校学生实践图像的画架,共同构成了这组名为《画室》的作品。作品名称与这些不同时期的展现劳动行为的图像在引发观者对库尔贝的艺术产生自然联想的同时,亦提示了隐藏在这些图像中的有关现实、历史、社会制度之间需要依靠想象与思考填充的关系链条。


曾宏《画室》尺寸可变 视频装置 2019年


与之一墙之隔的来自新历史小组的作品《消毒》则将关注的视角投向对艺术生产及艺术机制本身的审视与批判之中。这组以摄影、文献形式呈现的作品源于该组合在1992年中国·广州九十年代双年展上的一次行为艺术。在经过自身免疫消毒及模拟实验之后,小组成员以清洁工的身份在双年展现场对展厅及参展作品实施消毒工作。面对彼时的文艺大环境及创作风向,这个由艺术家、理论家、学者等成员构成的组合以激进的姿态对渗透于艺术领域中的商业化、权力化,及后意识形态化等问题展开批判,通过行动引发对文化艺术现象及内部机制的反思。


新历史小组(任戬、周细平、梁小川、余虹、张三夕、祝锡琨、王玉北、赵冰、岛子、弓克、叶双贵、野牛、余佑斌、陈默)《消毒》尺寸可变 摄影、文献 1992年


如果说无数个体的际遇及状态构成了社会的整体精神症候,那么对个体的深入观看即是对社会的入微洞察。此次展览中,娄烨的纪录片《在上海》作为筹备电影《苏州河》时期的调研素材,以类似于影片中散漫而凝重的情绪基调及摇曳的、碎片化的镜头语言真实地捕捉着生活在这座城市中那些易于被忽视的民众及行色匆匆的路人。在镜头突兀的逼视下,隐匿于一张张陌生面孔之下、有着不同际遇的现代都市人的内心世界似浮光掠影般逐一闪现,犹如现代中国社会的一组精神速写。

 

同样是对个体内在状态的探知,参展艺术家赵银鸥的绘画创作更多的是以一种极其感性的方式对他者及自我精神世界展开的持续追问与表达。艺术家以扭曲的造型,表现性的笔触,以及洋溢着强烈情感的色彩,绘制了那些有关记忆、梦境,甚至是主观幻象的画面,从而将个体的精神世界毫无遮蔽地直接投射于画布之上。


杨雨澍《紫竹院码头》18.5×10.8cm 纸本油画 1972年


此外,本次展览亦展出了杨雨澍、赵文量、谭华牧等前辈艺术家在以意识形态为主导的历史时期中创作的带有个人视角、抒发及语言特点的绘画作品。这些自觉游离于彼时主旋律之外的艺术实践显示了一种人性中无法被抑制的、源自个体的强烈的表达与探索意愿,而这也正是涵纳于所有展出作品中的共性因素,并构成了艺术创作背后重要的驱动力。


文:王薇

图:中间美术馆



朱荧荧:在图像与记忆之间

歌德学院:“一个有屋顶的文化广场”,艺术何以发生?

侯瀚如:“思想的一致性”是现在最大的危机 

苏伟对话赵文量、杨雨澍 

崔洁:椅子、建筑与城市 

2019“北京艺术地图”第二期发布

免费赠阅

info@798art.or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