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侯瀚如:“思想的一致性”是现在最大的危机 | 艺术汇 访谈

丁晓洁 798艺术 2020-09-11


作为当代艺术评论作家、策展人的侯瀚如现在是意大利罗马MAXXI博物馆艺术总监、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中国艺术策展顾问。他曾担任过阿姆斯特丹皇家美术学院教授、沃克艺术中心国际艺术顾问委员会成员、旧金山美术学院展览馆馆长及博物馆学系主任。多年来,侯瀚如始终关注作品与展览、展览空间以及社会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策划过威尼斯双年展、光州双年展、伊斯坦布尔双年展、上海双年展、奥克兰三年展等重要展览。


近日,侯瀚如应邀担任了第13届AAC艺术中国评选委员会轮值主席,在对2018年中国当代艺术现象进行分析与总结之后,将评选主题定为:“独立与多元”。在专访中,他提到“多元”恰恰就是为了反抗目前这种潜移默化的“思想一致性”。

 

侯瀚如 


艺术汇:作为曾经参与过89中国现代艺术大展的策展人,您一直活跃在专业策展领域,很多策展老将现在似乎都更忙于策展以外的事情?

 

侯瀚如:我也在做很多其他的事情,大家做的事情都差不多。首先,也可能是机缘,我做了一个展览,会有人觉得不错,所以就一直有人支持做下去了。其次,除了做展览我好像也不会做其他的事情。做展览是我很多活动中的一部分,而且也是我思考问题的一个方式,做展览不像写文章和做艺术品仅仅是个人的表达,它是对艺术方向的一种把握,同时也是在不断了解和重新定义艺术以及艺术之外发生的事情,是一种不断变动的关系,还可以分享好的艺术家和艺术家作品,涉及很多方面。


1997年侯瀚如和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共同策展“运动中的城市” 曼谷部分展览现场 


艺术汇:您也提到过自己是个艺术写作者,和策展人的工作复杂性比起来是不是艺术写作者的工作会更爽?

 

侯瀚如:其实无所谓,已经习惯了,这些都是一部分。要成就一件事都要经历这些具体的事物,而且这些也可以是有创造性的活动,就算去找钱也可以变得有创造性,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有意思的人,可以通过这个来理解社会为什么会需要艺术,或者不需要艺术,所以不能说哪个更好,一个展览就是一次写作。

 

艺术汇:现在国内的展览多,策展人也多,怎么评价他们的工作?

 

侯瀚如:这个不是很好评价。


2003年第50届年威尼斯双年展主题馆中侯瀚如策划的“紧急地带”单元 


艺术汇:是越多越好吗?

 

侯瀚如:水涨船高嘛,多少不是问题,我觉得好的东西总是一种例外,在没有策展人的地方也有可能出现一些好的展览,相反,在有很多策展人的地方也许一个让你好奇的展览都没有,这个很难说。

 

我觉得中国的策展是有必要的,艺术繁荣后,艺术家需要展示,策展就是组织展示的工作,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就会需要越来越多的策展人,同时也会有很多机构、画廊,艺术空间、博物馆需要策展人。

 

最终所谓策展人有很多种,但是我比较感兴趣的是:一种对什么是合适的艺术不断地去提出问题的思想者,也是一个行动者,会把这种思想转化为行动,并测试这种思想的意义。


2002年第四届光州双年展


艺术汇:您属于第一代独立策展人,和现在这一代独立策展人比起来更有优势吗?

 

侯瀚如:所谓独立策展人其实要完全依靠于所有的人,独立的话就要依靠别人给你的施舍。现在我稍微没那么独立,有比较稳定的工作,这种稳定的工作可能是个圈套,所以一定要不断地保持自己独立的精神,或者独立行事的方式,来不断的敲打机构运行的方式,现在做策展人已经是一个时髦的行当,可能没有我们以前那么困难,但是也可能更困难,因为成为行业之后就会想和别人一样,容易人云亦云。

 

艺术汇:您经常会提到“多元化”,“多元化”这个词随着社会环境变化其意义也在发生变化,现在它面临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侯瀚如:是思想的一致行。我们目前面临的危机就是各种选择太多,尽管人和人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大,但是很矛盾的一点是,由于图像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也越来越容易被解读,或者越来越被规范成为大家都容易懂的语言,过去是政治意识形态的控制,现在则是政治意识形态和金钱一起来控制,再加上新的技术,所以就要从这种思想的单一中跳出来。


 2013年第五届奥克兰三年展


艺术汇:“思想的单一”现在也是全球性问题吗?

 

侯瀚如:如果全球最有权势的人,比如说美国总统是在用推特统治这个国家,或者在影响全世界,这是非常可悲的一种情况,但是我们已经越来越倾向这种结果,所以越是这样越要强调“多元化”。

 

艺术汇:您现在策展的方向和课题有什么样的调整和变化?

 

侯瀚如:这个范围太大,其实我什么都好奇,我是在什么样的地方就做什么样的事情,比如说我在罗马MAXXI博物馆工作,更多是探讨机构的公共性问题,在全球新的经济模式中它怎么生存,同时还要强调它的公共性和自由的本质。我在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时都是对“我在干什么”这个问题的一次新考验,就像我这次参加AAC的评奖,好像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也要把这种自然变成不自然,我可以向自己提问“为什么要参加这个评奖?”。


采访/撰文:丁晓洁

部分图片提供:AAC艺术中国



苏伟对话赵文量、杨雨澍 

崔洁:椅子、建筑与城市 

莱奇 | 里希特 | 帕特:抽象绘画和极简音乐

史国威:熟悉的陌生感

黄启覃:事物的重叠 

房方:刘香成是时代的静思者 

波尔坦斯基和安纳特·梅莎洁 

Macuga:机器只能是一个解构或污损的百科全书


2019“北京艺术地图”第二期发布

免费赠阅

info@798art.or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