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双城记:从香港到北京,一位资深IB教育管理者的探索之路

苏媛 君诚国际双语学校SIBS 2021-02-08



编者按:


苏媛 (Shirley Su)校长加入君诚学校管理团队,担任执行校长一职,负责组织管理K-12教育教学工作,并领导IB项目和剑桥项目授权与实施。苏媛校长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学专业,后在香港城市大学翻译与口译专业学习并获得硕士学位,目前,汉语言文学和国际教育博士在读。拥有11年IB学校一线教学管理经验香港汉鼎书院创校校长,并曾先后就职于耀中国际学校香港英基国际教育协会等香港三所IB学校。同时,苏媛校长是IBO官方委任的资深考官、出卷官、课程大纲审核官、教师培训官、IBO亚太地区代表、学校评审组组长和建校顾问,已帮助建立和授权了亚太地区的20多所IB学校,合共出版IB DP书籍四本。苏校长还拥有剑桥IGCSE和A Level课程体系管理的丰富经验,培养推荐两名学生荣膺香港学生最高荣誉-香港政府卓越奖学金,培养多名学生入读常春藤学校联盟加州伯克利大学剑桥大学等英美名校。



SIBS校长专栏


尊敬的君诚社区的各位成员:

大家好。见字如面。

非常荣幸能加入君诚这个大家庭,与“君”共同开启君诚第三个十年的教育征程。初见“君诚”校名,便引发了我的好奇,使我联想到中国传统中理想的君子人格与国际教育之间的关系,校名所体现的学校的价值定位和教育追求正与我的价值观相契合。我想就君诚学校的校名引申开去,谈谈对这两者之间关系的一些理解。


教育的“道”与“术”


君诚之君,君子也,所谓君子,是儒家体系中的一种理想人格范式。至圣先师孔子曾经这样定义过“君子”,“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指的是人在未经教育之前的一种质朴野蛮的状态,“文”指的是经过经典熏陶,文化教化后的文明状态,如何才能成为君子呢?答案是“文质彬彬”,也就是将文明与野蛮辩证地结合起来。今天,当我们使用“文质彬彬”这个成语时,往往是指一个人文雅有礼貌,其实,这种理解过分偏重了“文质彬彬”中“文”的一面而忽略了“质”的一面。毛泽东主席年青时在《体育之研究》这篇文章中所提到的“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我想,这或许可以成为现代君子形象的某种注解,也和国际教育的“全人”培养目标不谋而合。


君诚之诚,诚意也。“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诚意为正心之基础,立意至诚而后方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个人修养而达于天下情怀,是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的必经步骤。其实,在“诚意正心”之前还有“格物致知”这个步骤,“格物致知”就是让人们通过学习知识,探究世间万物的原理,掌握事物的本源。“诚意正心”是人格品德教育,“格物致知”是知识能力教育,在我看来,“格物致知”与“诚意正心”正是教育的本质,教育之“道”,即致力于受教育者知识的获得与发展以及品格的形成与完善,这两者如同鸟之双翼,缺一不可。大道至简,很欣慰“君诚”的校名中就蕴含着如此朴素的教育理想。



那么如何才能“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以至于最终成为“文质彬彬”的君子呢?这其中的重要载体之一,教育之“术”,就是学校所提供的丰富课程体系与多样化的课程选择。近二十年来,我国对国际教育课程的大量引入,在引入课程之后的本土融合和开发,正好加强了这种多样性与丰富性,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多元的丰富的教育体验。国际教育绝不仅仅是课堂用英文授课这么简单,它更需要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IB DP三大核心课程中的CAS(创造力,行动,服务)课程就很好地践行了这一教育理念。开放、多元、包容,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国际教育的精神和使命,只有不断地接触新鲜的事物,学生的眼界与思维才能持续更新、迭代、发展。国际课程中丰富的实践与反思活动也有助于学生成长为更独立,更完整的自我,更好地平衡“文”与“质”的关系,既能“格物致知”又能“诚意正心”。




君诚的第三个十年,在课程的引入和建立上,将更具雄心和国际视野,双轨推进IB课程体系和剑桥IGCSE与A Level课程体系,补充和夯实已有的CCSS美国州立课程标准和AP课程,在现今不确定的国际政治环境下,为孩子营造更广阔的教育出口,为家长提供更多元的教育选择。基于多年的一线教育实践和深度参与的IB课程改革,我认为课程是一个学校的核心,它直接体现出学校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直接指导着老师们每日的教学实践,有了扎实的课程设计,和教育者们专业敬业的工作态度,“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同侪合作,便能期待见证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见证“君子”人格品格的形成,见证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叙事”。




我的国际教育“叙事”





双城记-香港和北京,我的教育实践与探索

双重实践-一线教师和管理者

双重视野-理论研究和出版,课堂实践和修炼

双重身份-教育者和养育者的视角


教育,始终是我的理想和热情所在。心之所向,情之所至,焚膏继晷,无怨无悔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后,我便赴港完成了“翻译和同声传译”的硕士课程,开始了我与国际教育的不解之缘。香港耀中国际学校让我有一开始就有机会接触到国际教育的皇冠——IB课程,并以“结果导向”“逆向思维”来实践初中和高中的教学,连年创造出优异的国际考试(IGCSE,IB)成绩,同时耀中国际教育集团悠久的历史和沉淀,对中国文化的倾情演绎也给我了很多国际教育“中国元素”“中国使命”的思考契机。之后在享誉亚洲的香港最大国际教育集团英基国际学校协会的教育实践和经历更是塑造了我的国际教育视野,奠定了我的国际教育格局。



除主流课程外,音乐、体育、设计、视觉艺术、戏剧、家政等课程的全面铺开和实践让我见证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和成长,全纳教育、全人教育理念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每个教室中每日真实发生的情境,老师们出色的“差异化”教学设计和实践使得这个“非选拔性non-selective”教育集团每年创造出亚太区最多的满分状元和远高于世界平均分的教学成绩,主流课程、拓展课程、全纳教育、差异化教学设计和对多元化diversity的极致追求,让我看到了非常顶层的设计思路和非常落地的教育操作,惜在这种强势英文环境中中国孩子身份认同的缺失,中国文化的弱势地位使我心中颇感无奈和遗憾。之后受邀参与了香港汉鼎书院的筹备和创建,完成了中小学一条龙课程体系的搭建和认证,极速实现了剑桥、IBDP国际课程和国际剑桥英语测评体系的认证授权并建立了良好的教育教学常规,见证了学生数量的持续增长和学校的持续发展。现今,再次回到异常熟悉,亲切的北京,再次在另一个国际教育和国家教育高地北京开启新的教育征程,心中充满了期待和激情。
 


在过往的教学和管理中,我始终走在教学的最前沿,教授过剑桥IGCSE,A Level和IB DP的所有中文课程(中文母语、中文二语、中文外语、中文TOK等),连续十年创造出优异的IGCSE,IB DP和A Level教学成绩。国际教育对我来说,不是空泛的理论,高大上的词汇和术语,而是切切实实的课堂——每一次师生互动,每一次同侪讨论,分享见证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成功、沮丧、挫败和越战越勇的瞬间。在教育管理上,我深信躬亲示范之意义,教师的成长在于专业的培训体系和内容,参与组织并引领了多场多次的校内外专业培训。教师专业的持续精进和发展,带动了学生的持续成长和成功,诚如梅贻琦先生所言“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
 


过往的教学经验和培训经验让我有了更多的静心思考和研究的时间和可能,于是,受前辈的激励和引领,怀谦卑感恩之心无私分享,合共出版IB,A Level书籍5本,全球热销,多次重印。在全球疫情肆虐,线下学习暂停期间,组织“IB全球考官公益课”,实现美国、瑞士、澳洲、新加坡、北京、上海、苏州、香港的考官线上联动,无私分享,助力全球的万名中文考生和IB教师。
 
最后,我对教育和国际教育的理解也得益于我持有的“教师”和“母亲”的双重身份。在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中,我更深刻地体会着“课堂教育”“家庭教育”的作用,墙内教育和墙外教育的优势和局限,“教育”和“养育”的不同职能和意义,国家课程和国际课程的差异和趋同。在越来越长的教育思索和实践中,更珍视“君子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教育理想。
 


在国际形势高度不确定的当下,在教育焦虑四处弥漫的当下,我们一直在问和被问:
孩子还要不要接受国际教育?孩子还要不要出国?孩子还要不要去美国?孩子如何出去?孩子又如何回来?
 
我的答案: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君心可鉴,诚意致知;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教育之功,既在一时一地,也在千秋后世。
与“君”共勉。

 


苏 媛 Shirley

君诚学校执行校长







君诚学校建校于2000年,座落于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中央别墅区,为2-18岁的学生提供十六年一贯制的国际教育,是一所寄宿兼走读的学校。目前已取得美国权威Cognia认证、AP资质,同时为IB候选校。小班制英文沉浸式教学,师生比1:6,同时可跨区招收外籍、京籍、非京籍学生
我校2020-2021学年秋季招生现已正式启动,欢迎幼儿园托班至11年级学生及家庭报名咨询。如果您对君诚学校有着的好奇与憧憬,我们期待与您的家庭一起,进行一场有深度、有温度、有维度的国际教育探讨。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预约报名校园开放日9月2日周三上午9:30 - 12:009月9日周三上午9:30 - 12:00






◆  ◆  ◆  ◆  ◆ 


推荐阅读


◆  ◆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