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进击的悟空

2016-06-11 殷旵 学国学网


  何以见得他有一种好心态呢?他心里就不闹情绪吗?“一日,祖师登坛高坐”,须菩提过了六七年才出来。“唤集诸仙,开讲大道”,祖师说一会道,讲一会弹,三家配合本如然。”有道家、禅(佛家)和儒家。孙悟空临行前,就是要寻访三等人学长生不老法。这三等人,实际上就是指中国传统中的儒、释、道。须菩提虽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但是三家的学说他都能融会贯通,都能讲。孙悟空有基础吗?不能说完全没有,因为他听师兄们讲过。这些东西他的基础到底有多深呢?拜师傅六七年了,他还没有听师父讲过道,这是第一次听师父讲道。


  那么,孙悟空听得怎么样呢?有三个问题:第一,他听得懂吗?第二,他听得进去吗?第三,他心里惦记着一件事:我是来求长生不老法的,你讲这些有用吗?他会不会着急呢?




  “孙悟空在旁闻讲”,他是在旁听席上,只是列席而已,是旁听生,还不是正式弟子。他在乎这个吗?这会不会影响他听课的情绪呢?


  “喜得他抓耳挠腮,眉开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这一段话个个字都要看清楚,很关键,描述了孙悟空的心态。六七年了,第一次听师父讲,还是做旁听生,还没有正式位置,是不是有情绪?有没有牢骚?有先入为主的东西?什么都听不进去?他到底听进去没有?听进去了:一个“喜”字,一个“笑”字,还有一个“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他这个动作被师傅看见了。其他人都是规规矩矩在那里听,唯有他不守规矩,而且有大动作:“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像我们今天老师讲课,往往喜欢规规矩矩的学生,不喜欢调皮的学生,为什么?他只考虑课好不好讲,课堂纪律好不好?只考虑这个。他只考虑自己这一方面,不考虑学生的发展前途、智力的开发。要求学生整齐划一,甚至于束缚孩子,要求学生把双手放在背后。我认为这种教法有点不妥。我们来看看,须菩提的教学方式是怎样的?他是怎么看待孙悟空的?




  他首先问孙悟空:“你在班中,怎么癫狂跃舞,不听我讲?”这是试探性的提问,而不是责备。悟空道:“弟子诚心讲,听到师父妙音处,喜不自胜,故不觉作此踊跃之状。望师父恕罪!”“妙音”这个词是哪里来的?在《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里面,最后一品有一句“妙音如来”。原文是这样的:


  今始初发,种诸善根,愿生极乐,见阿弥陀佛,皆当往生彼如来土,各于异方次第成佛,同名妙音如来。


  净空老和尚说,今天的皈依弟子都是妙音居士,今天的法师都是妙音法师。这个妙音是什么?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妙音,今天的人们都是念一句“阿弥陀佛”的因缘才闻到佛法,才得以解脱,妙音有这么一个来历。谁能听出如此妙音,谁就是妙音听众。孙悟空听出来了,所以他也可谓妙音悟空。


  说“阿弥陀佛”这句宏名圣号就是妙音,为什么称它为妙音?有什么说法?




  “阿(e)”,按语音来说,也叫“阿(a)”。人一出生,嘴一张开,就发出“啊”的声音。“啊”,是一种喉音,不是舌音,人类初始舌头的功能还未开发,称为元音,是自然发出的声音,动物也能发出“啊”的声音,这是宇宙的天籁之音。所以,“阿”称之为发语词。“弥陀”,“弥”是指时间,“陀”是指空间。时间,从久远的过去到无限的未来;空间,则是尽虚空,遍法界。宇富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它的始和终在哪里呢?似乎看不见。只能说,弥陀就是宇宙的概念,宇宙里面发出的声音,当然就是妙音了,那是自然之音。是天籁之音。佛,梵文音译。如果意译,即是“觉者”——已经觉悟的人,是觉悟到宇宙与万物规律的人,是大彻大悟的人,而不是神。有人说“求神拜佛”,把佛与神并列是有误的,明白了佛是觉悟的人,而不是神,就不再这样称呼。既然是传统的,就要遵照传统的本义。




  孙悟空听到了妙音之处。“说一会道,讲一会禅”,这个禅和道里面有妙音,他听出味道了,他也开始觉悟到宇宙之妙音了,所以他“喜不自胜”,“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这是原始先民日常生活中常有的情形。《易经·系辞传》说:“鼓之舞之以尽神。”尽什么神?不是神仙,不是神通,而是指精神,也就是今天常说的鼓舞精神,或曰精神受到了鼓舞。


我不是尚书

不怕猴子闹,就怕猴子精,猴精,猴精,猴子精明起来,好可怕!


近期热门文章:点击下面蓝色字体即可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