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刘程明:乐群慎独勤探索,山水涤志觅初心
姓 名:刘程明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学 院:建筑学院
年 级:2018级风景园林学博士研究生
获奖经历:获全国高等学校建筑设计优秀作业、台达杯国际太阳能竞赛二等奖、全国绿色建筑设计竞赛一等奖、国际学生设计竞赛银奖、天作杯一等奖等多项设计竞赛奖项。硕博期间曾获得天津大学特等学业奖学金,多次获得一等学业奖学金,获得两次国家奖学金,获得天津市优秀学生荣誉称号,多次获得天津大学三好学生及优秀学生干部的荣誉称号。
本人为天津大学2011级建筑学专业本科生,2016年保研至本专业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方向,2018年至今就读于风景园林学专业进行博士阶段的学习,系中国建筑学会首批学生会员。目前担任2018级博士生党支部书记,能够在严于律己的同时,积极服务同学,促进共同进步。
在实践活动方面,本人曾担任2018-2019年大一年级设计课助教、毕业设计本课题组助教;参与2020-2021年大二设计课教学。在设计实践方面,曾于李兴钢工作室、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天津中天建实习,参与到多项实际项目当中。并曾参加日本女子大学工作坊、中德城市设计工作坊、香港中文大学城市设计工作坊、天津大学-UCLA工作坊等,能够在不断的交流学习中强化自身设计能力。
回顾反思与总结展望
在自己本科五年、硕博五年的学习过程中,遇到了非常多快乐与失落的时刻,借此机会反思自己的所思所想与所行所为,希求能逐渐理清自己的成长轨迹而深入审视自己。同时也希望给并行的同伴一些微不足道的能量,愿与诸君共勉。
相信每个人的成长都会受到外来与内在的一些期待要求,我想最基本的是要做到:对自己与他人负责,尊重和理解他人,贡献与服务他人。具有正确的三观意识,做一个善良正直、独立自尊、奋发向上的人。这样在面对是非、压力和挑战时,我们才能有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方向,才能在生活、工作与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为坦然坚定。
然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会面对许多具体问题与心态变化,我大致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认知的。要以内心世界的笃定坚持、外在行为的挑战尝试、慎独乐群的乐观态度来面对成长中的种种境遇。
首先,博学笃志,不忘初心
《论语·子张》有言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它强调了博学、立志、求问、思考的过程。成长中要善于寻求自己的兴趣所在,继而以多种兴趣点作为牵引进行不断探索,而不是趋利避害,利益至上。认定好自己的目标志向以后,就要竭尽全力,不断研究、广泛学习,一步步求问思考,进而完成它。每个人的兴趣追求都是独特的,不要亦步亦趋地模仿他人。要在自己的大胆尝试中,探索出那条只属于自己的成长轨迹。然而在此过程中,会遇到非常多的困惑。很多内心的纠结不单单是来自于学术上的困难,还来自于继续下去的勇气和不断探索的坚持。但其实,许多纠结可能仅仅是忘记了自己最初的目标。在时间精力都极其有限情况下,要以强大的内心认清自己的所笃之志。博学之后的笃志能让我们拥有继续走下去的坚定,笃志之后的博学会开启亟待我们探索的新天地。
建筑设计与园林史研究皆是我所挚爱。自本科学习阶段开始对古代建筑及园林设计充满神往,硕博期间跟从导师刘彤彤教授学习,专注于古代造园研究,广泛进行历史文献梳理与古典园林实例研究。积极参与多项科研项目,包括协助导师与学长进行“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文献整理及数据库研究”中子课题研究,参与园林史教材编写,参与圆明园文化遗产景观意象研究项目。目前论文主攻方向为清代皇家园林与造园思想史研究。在学习期间,如何将传统文化价值观与空间特征运用至设计当中这个问题,一直激励着自己进行尝试,在多项国内外设计竞赛中获得了名次。园林文化为何,园林价值为何,如何创造生活,如何传承文化,我想这应该是我穷极毕生而追寻的问题。
(参与2021年圆明园研究与保护学术研讨会,并做分会场发言)
(获得2017年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二等奖)
其次,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大学》有言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通常情况下,顺应一条路去走会越来越适应,但也会越来越狭窄。我们应该勤于省身,通过不断的尝试,拓宽自己的视野,挖掘自己的潜能,不囿于舒适圈,大胆革新。在这种尝试中,很多时候只要能迈出第一步,或许之后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艰难到无法逾越。尝试给每个阶段的自己一个成长的主题,扮演好在这一个时期的角色,让自己成长为一个视野开阔,思想活跃的全面发展的人。
在主要研究方向外,我非常喜欢接触各类新鲜事物。比如跟从导师进行近代银行建筑书籍编著;参与青海瞿昙寺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研究,进行青海传统古村落的相关调查;参与ACE会议进行近代建筑演化的论文发表;参与2020IFLA会议讨论公众认同与城市景观发展的问题。并尝试承担了一项天津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同时于2021年获得国家公派留学资格,将在英国进行为期一年的联合培养学习。整体来说,在主要学习研究矛盾压力较小的时候,大胆地更新尝试可以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不同的研究课题之间可以相互给予灵感与启发,研究视角更加多样,生活活力会获得显著提升。
(青海地区藏传佛教寺院与古村落调研) (青海瞿昙寺调研)
(在青海采访专家芈一之、格桑本)
(参加2020 IFLA会议做分会场演讲)
(参加2019年ACE会议做分会场演讲)
最后,慎独、乐群并回归生活
硕博期间,独处时间会极大增多。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过程,既能静处来进行课题研究,又能找寻自己,认识自己,审视与反思自己。但在日常生活中,每天定然会面对多重诱惑,无论如何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但这并不是说要完全拒绝游戏、拒绝出游、拒绝运动。相反,适当的放松会让人活力满满。放松之外,要看到自己的目标与当下的首要任务,要严格要求独处的自我,规划安排好日程计划,不懈怠不颓废。正是所谓,“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学习与工作之中,要认识到团队的力量,要重视他人的建议与团队合作。此外,还要认识到学术研究是生活的一部分,要保持良好的户外运动频率,让自己能够在自然之中得到洗涤,得到放松,葆有发现美与创造美的能力。浪漫的爱情,真挚的友情,温暖的亲情与师生情谊能让我们在平凡的日常中获得不断奋进的勇气,能让自己在学术生活之余,获得更多的快乐与幸福感。
(青海调研途中的我们)
结语
成长中所获得的奖励只是因为我们的某些特质能够符合奖励的要求,但无论是否获得,那都不是完全评价一个人的标准。盲目的攀比只会带来焦虑与慌乱。如何让自己能够有尊严地、兴趣昂然地、有梦想地活着,为他人为社会贡献一份光热,承担属于当代青年人的社会责任与道义,达到内心世界的富足,才是我们每个人需要探讨的话题。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成长是艰辛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心态平和地奋斗与改变,允许自己慢慢成长,减少外因的扰乱,不沉溺于过往的成功与失败,要在自身建构的评判体系标准里,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反观自己的求学之路,一步步慢慢成长,离不开一路上老师们的悉心培养。十年的天大生活,收获的不仅是成绩,还有我亲爱的同学挚友,我深沉热爱的学业,我温暖陪伴的男友,我真诚爱戴的老师,以及校园中的花木虫鸟、亭馆山石与猫犬湖鱼。平凡普通的生活中所蕴含的源源不断的动力与能量,支撑着我不断地前行奋斗。
供稿 / 建筑学院
更多精彩请关注
天津大学研究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