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用“掩饰问题”来解决问题……

吴良钰 问题管理 2022-06-27


孙教授上课常说,现在的大学教育有三个问题:“学了也记不住,记住了也不会用,会用了也用不上”,这听起来似乎是玩笑话,但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今大学生在“学以致用”四个字上的欠缺。

为了不流于庸俗,我将从我亲身经历的三个故事出发,切身讲述我对“问题管理”的理解和体会。

1、“发现问题”来打破“无懈可击”


在这学期,我有幸参加了管理学院组织的市场营销大赛,一路过关斩将拿到了优胜奖。


虽然没有拿到前三名,但也不失为一次宝贵的经历。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复赛现场的答辩环节。


我们“如君”小组的主题是男性形象管理平台,希望通过线上算法推荐穿搭的方式吸引流量,再通过线下实体店合作的方式售卖商品抽取利润。


在比赛前,我们对自己的点子信心满满,认为已经是“无懈可击”,然而,比赛当天各位评委都给了我们当头一棒。


范教授直言我们平台点子虽好,但是走错了方向,明明是“形象管理平台”,但却走上了传统电商的道路,不免趋于平凡。


孙教授也指出我们应当明确自己的主题:“做形象管理可以很容易做到行业第一,做传统服饰电商的话竞争对手太过强大了,希望你们好好考虑”。


小组成员讨论了两周,本来已经认为“无懈可击”的想法,到了评委这里却漏洞百出,这让我十分震惊,也引起了我的思考。


问题的重要性

我开始认真思索我们的复赛方案有哪些问题。


复赛方案的不足,本质在于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不够,甚至自己空想出问题然后杜撰一个解决方案。


现实中,任何一个商业方案的提出,都必然是为了解决市场上相应的需求,发现需求的能力其实就是发现问题的能力。


我们小组的商业方案希望能让广大学生群体能够在我们平台上得到穿搭建议,再去我们线下合作的实体店里购买服饰。


但这属于典型的伪需求是我们自己发明出来的所谓“问题”。



因为,相较于传统的网购,我们还多了线下实体店购买这一麻烦的步骤,消费者根本不愿意多跑一步再去线下买衣服,直接在淘宝上购买显然要方便的多。


相较于其他的形象管理平台,我们既没有专家坐镇,推荐的也都是线下实体店质量一般的产品,缺乏核心的竞争力。


“脚踏两条船”的后果,就是两边都做不好。


事实上,像我们这样不经过市场调查,就杜撰出伪需求的团队大有人在。


这种现象发生的本质就在于缺乏对问题的分析,任何一个创业者或者创业团队,在进入一个市场前,一定要怀揣着一颗充满问题的心,有着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抱着刨根问底弄清楚问题的决心。在详细了解了市场,在真正发现而不是杜撰了问题后,才可以继续开展下一步的工作。


可以说,发现问题是一切工作的开端,没有经过认真的调研和观察去提出问题,整个工作也会逻辑陷入混乱,根本无法展开。




2、从“挖掘问题”到“主动出击”


我计划在大四时保研,所以大二伊始我便开始联系导师,准备开始做学术上的研究。


和导师见面时,导师非常热情,和我畅谈了一番研究的方向、将来的前景。


而当我跃跃欲试,导师却掏出一本厚厚的书,让我先看完再说。


我就这样陷入了周而复始的循环中。


看完这一本书,学习python语言;学完python语言,便是了解xx行业;了解xx行业后,便是分析常见xx网站的结构……


几个月过去了,我却还未进行我所理解的“研究”工作。每周一固定汇报任务进展时,导师时布置新的小任务,我感觉自己根本无法理解现在所做之事。


挖掘问题

面临这样奇怪的境地,我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导师似乎在有意地一次只布置给我一点点小任务,而且工作量都非常的小。为什么会这样


我按照《问题管理》一书的方法,采用“纵向分解法”,开启“刨根问底”的模式


为什么老师每次都布置非常简单的任务?因为他认为我的能力就是这样,不希望布置超过我能力的任务。


为什么老师认为我的能力有限做不了更难的任务?因为我每次都是刚刚好到期限才向他汇报,造成了能力有限的印象。


为什么我每次都是刚刚好到期限才汇报?因为我看任务实在是简单,往往都是不当回事儿,快到期限了才开始做的。


“纵向分解法”得到的结果令我感到震惊,我一直以为是老师在有意“怠慢”我,不给我安排一些有挑战性的任务,事实上却是我自己怠慢的态度决定了我永远只能做这样简单的任务。

因此,我在之后的学习中彻底改变了态度,每次都是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务,甚至超额完成任务,不断地向老师询问“还有什么事我可以去学去帮忙”。


老师的态度也有了巨大的改变,开始逐渐让我接触到更加有技术含量的活,让我开始触碰到团队核心成员们。


我的科研之路,终于算是走上正道了。


发现问题简单,但挖掘问题并不是每个人都做的到的。


如果仅仅是发现了问题,自己杜撰一个理由蒙骗自己或者抱怨几句就过去了,那么问题永远不会得到解决,我们也就会永远陷入死局,也就无法将问题化为资源加以利用。


只有在发现问题后果断深入挖掘,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才可以找到揭开问题的钥匙。




3、“解决问题”是一门艺术


五月份,我参加了教育部主办的电子商务“三创赛”,并成功在校内选拔中获得一等奖,顺利进入上海市级奖项的角逐。


我们的项目是一个致力服务于校园的信息平台,主要提供闲置物品信息、学生闲置才能信息、以及企业招聘信息等。平台的载体是微信小程序,但是由于时间有限,我们还不能在校内选拔时将其上线,后端部分程序功能也还没有实现。


抓木桶的最短板

好在当时的我已经从《问题管理》中学了几招,知道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是明晰最主要的问题


经过多方收集信息与组内研讨,我们一致认为,当前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三创赛对于项目落地可行性的严苛要求和我们项目不能短时间落地的矛盾。


然而在有限的时间里怎样做到这一点呢?


具体策略

我从《问题管理》中找到了答案,决定以“抓大放小、突出关键”、“治本与指标”、“掩饰问题”这三个建议为核心,实行以下几个策略。


第一,“抓大放小、突出关键”。

我们的项目是搭建一个信息平台,那么我们就要现场展示我们的平台小程序,其他的事务都不多花精力准备。因为如果在展示中没办法证明自己有平台上线的能力,那么其他内容都将变成一纸空谈。


第二,“治本与治标”。

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实在是无法将完整的小程序开发出来,这时想要“治本”已经不可能。我们选择“治标”,将部分由于时间问题无法完成的功能做成“伪界面”。例如,我们还没有完成物品推荐算法,就在推荐位置固定展出那几个商品。

这样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在展示中,这些功能的展示还是给评委带来了良好的印象。


第三,“掩饰问题”。

在原来的策划案中,我们还计划加入“招聘信息发布”这一核心功能。但经过仔细的思考,招聘信息的发布涉及到大量我们现在难以解决的问题。

我们只能选择极力弱化这一部分内容。我们对于招聘信息业务大都一笔带过;在正式的展示中,我们更是对其闭口不谈。这样也避免了老师问到招聘业务的可行性问题,给我们带来尴尬。


要努力也要有方法

在确认了以上三个核心后,我们小组紧张地工作起来,以“落地可行”为原则开展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在正确的方针指导下,我们才得以在校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事实证明,科学的解决问题方法真的可以做到事半功倍。我也由这次经历切身体会到,在做任何一件事前,都要找到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实践方法,才能做到高效、有效。




结语

我对问题管理方法的运用还十分稚嫩,解决的问题也相当有限。但是,我却深切的体会到了问题管理的魅力,明白了它对于日常事务指导的重要性。


问题管理的核心不在于几个高大上的名词,而在于遇事多观察、多思考的处事态度,在于处处留心的细致、在于科学分析的严谨。


问题管理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是一种积极向上、认真仔细的生活态度。


话又回到了开头孙老师在上课开过的玩笑了:“学了也记不住,记住了也不会用,会用了也用不上”。我不敢妄称自己学会了、记住了、会用了、用上了。


也许多年以后,我会忘记课堂上那些繁多的小细节,但是这门课表现出来的对问题的好奇、对问题的重视、对问题的科学分析,将是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的。它们必将在我的人生中留下或轻或重的一笔。

注:问题管理除发布原创文章外,亦致力于优秀文章的交流分享。本文为上海大学孙继伟教授《问题管理与个人发展》课程学习心得,作者为吴良钰(选修这门课的学生)。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问题管理公众号观点,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其他好文推荐:

1、2019最新骗局曝光,让人触目惊心!

2、为什么很多人赞成“问题即资源”,却又不重视问题?

3、问题还很多,但重要的是我不再回避这些问题了


你也“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