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台风毁掉的国宝级廊桥“文重桥” 与林氏的前世今生

2016-09-16 林泉 浙南林氏源流网


台风毁掉的国宝级廊桥“文重桥” 与林氏的前世今生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021o4xma7&width=500&height=375&auto=0


昨天凌晨3点05分左右,今年第14号台风“莫兰蒂”在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沿海登陆了,“莫兰蒂”登陆时为强台风级,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5级。受强台风“莫兰蒂”影响,温州多地也普降暴雨,激增水量给泰顺带来严重影响。

国家级文保单位,三座泰顺著名古廊桥被洪水冲垮。其中一座为筱村镇的文重桥,文重桥系当地东洋村林氏所建。本平台9月8日发布的【林氏家谱】(清)林昕《泰顺林氏家传》手写善本(全国孤本)即为该村的清朝手抄家谱。


文重桥, 桥面宽 4.7米,全长26.2米,净跨22.4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昨日(9月15日)12时20分,被洪水冲走↓↓


“太心痛了,这都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国宝。这个中秋快乐不起来了!”下午3点多,泰顺分管文化的副县长童德平仍在抗洪一线。

说到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国宝文重桥,不得不提及建造文重桥的筱村镇东洋村林氏。筱村东洋林氏始祖林豳系泰顺泗溪林氏始祖林建十六世孙。

泰顺泗溪林姓始祖,自唐天佑进士内阁长史建公于五代后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自闽长溪县建阳后山徙居浙江安固(瑞安县旧称)义翔乡筱村东岙龙须岩下,于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辛酉徙家之平阳四溪(今为泰顺泗溪),即今泗溪镇下桥村后池。林建至东洋林氏始迁祖林豳世系详见下表。


泰顺筱村镇东洋村林氏源流

林建

1

泰顺泗溪林氏始祖,内阁长史,生七子:映、昭、旺、晴、旼、晹、晓

林映

2

字光隐,林建公长子,配杨氏,生机、模、楷、材、柄五子

林楷

3

字文端,配高氏,生真一、佐。

林佐

4

字元助,配夏氏,生雷、云、露。

林云

5

字廷彩,登宋嘉佑辛丑六年(公元1061年进士。配吴氏无出,立雷公第三子焯承嗣。

林焯

6

字恒明,任山阴县丞。配翁氏,生绎、绶。

林绶

7

字资绂,任龙游知县。配项氏,生贽、赏。

林赏

8

字广集,配王氏,生学、坣、喾。喾字良定,分居古田。

林学

9

字良经,配包氏,生辙、轼。

林辙

10

字子循,配李氏,生恩、宪。宪字承制,宋光宗登进士弟,官刑部侍郎,分居松阳县。

林恩

11

字承泽,配杨氏,生坤、壤、增、填。填字有益,配张氏,官礼部郎中。

林壤

12

字有安,配徐氏,生祯、祧、祥。

林祯

13

字洪吉,配王氏,生伦、僖、俅。俅字恭,官任兵部员外郎、配赵氏,分居温州。

林伦

14

字孟道,配陈氏,生颜、顺、顗。宋宁宗嘉定辛未四年(公元1211)葬林长坑庄后。

林顺

15

字世从,以明经及弟,官滁州判官。配杨氏,生嵩、岱、豳。

林豳

东洋始迁祖

16

字思周,配王氏,生昙、昱、昌,于宋理宗嘉熙丁酉元年(公元1237)自东岙龙须岩下分居东洋溪坪庄,故豳公为筱村东洋支之始迁祖。

【林氏家谱】(清)林昕《泰顺林氏家传》手写善本(全国孤本)记载

据传林豳本人通晓堪舆之术,迁居的原因是对原居地龙须岩下“沙飞水走”的环境不满意。后经踏寻才觅得“风水宝地”溪坪(今门楼外),于是有了门楼外的昌隆。今天站在门楼外放眼望去,还依稀可辨:村前是笔架峰,两围山梁呈抱手状,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临大溪,“气遇水则止”,可防地气泻漏,宜聚人气。



文重桥历史记忆      

文重桥,位于筱村镇东洋村水尾,又名东洋桥。为伸臂梁木平廊桥,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屡建屡毁,民国10年(1921)重建。廊屋十一开间,46支柱,桥面宽4.7米,全长26.2米,净跨22.40米。为重檐歇山顶。石砌的桥墩架着园木铺上木板而成,桥面一溜平直,桥廊是半开放式的,即迎风的一面全部封闭,另一面仅筑有栏杆和桥裙,可以凭栏远望。文重桥周边的环境非常优美。


文重桥,原名樟成桥。民国时期,林氏族人伐祖上所留巨樟筹银建桥,时泰顺知事取名“樟成桥”,寓意功在樟树。为和下游文兴桥对应,近年改名为“文重桥”,寓意“文化重兴”。】

文重桥横跨玉溪,为贯通东西之要道。】


【桥头古道】

【桥廊一面的封板上留有很多题记,应该是廊桥建造、修缮的的历史记录,有些字迹以难以辨认。】

【题记。文重桥的建造历史。】

【封板上的题记。可见“民国年仲春泰顺知事黄丽中记”字样。】

【建桥首事,东洋村文人林晴霁题诗:“板桥跨玉水,石蹬过岩腰。路绕枫林外,秋时叶萧萧。......”】

【桥头的扶栏上也有现代题诗一首。“今日......,崎曲盘旋到山巅。举手抚摸九霄殿,借着太阳点支烟。云雾升腾飘飘然,翁媚亭里山景现。为人一生多行善,留下美名在人间。”落款为“打工哥偶书”,够豪放。】 


东洋古村落,拥有大量的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古民居建筑群体,其中门楼外古民居始建于唐朝末年,院落内均有规整精致的鹅卵石铺地,其图案栩栩如生,寓意深刻,清晰可见的蝙蝠(福)、鹿(禄)、鹤(寿)、鱼跃龙门(登仕)等,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吸引了众多考古专家前来勘察;在新厝下古民居旁侧的“国宝级廊桥”文重桥,古村与古桥遥相辉印,鹅卵石铺地于古民居雕花展现匠心之妙,另有东洋书斋、林氏宗祠、大厝下古民居等多处历史古建筑,这些元素构成完整的古村落格局。

东洋书斋:

东洋书斋乾隆二十五(1760)年,林凤鸣、林方任(时任杭州新城儒学正堂及杭州训导)父子建造。该书斋具有清初的建筑风格,有相当精致的木筑工艺。主楼五榴,同时建有花园、鱼塘、操场、伙房等辅助设施。

东洋书斋原为房内子女读书私塾。民国初年,开始招收村中孩子入学,成立了东洋书院。并聘请我县许笃仁等知名人士任教。东洋书院是民国年间我县四所名校之一。原籍泰顺北京大学周公度、上海交通大学林汝聘两位教授,都曾在此接受初小教育。


筱村东洋林氏 现代名人

林汝聘

上海复旦大学教授

林  凌

美国花旗银行、博士

林小东

温州市中医院副院长

林震铭

台湾军界任职,曾留学美国航空学院

林震灿

台湾大学教授、博士学位

林亦芳

台湾文化部、博士学位

林 刚

上海大众汽车总厂、工程师

林一中

温州泰珠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林细哲

1959年浙江省人民委员会授予劳动模范

林奕文

1959年浙江省人民委员会授予劳动模范


林汝厚妻吴氏

筱村镇东洋村林汝厚妻子吴美角,担任村妇女主任。二零零五年三月七日中午十一时三十分,东洋村山林发生火灾,她为扑灭山火而献出了年仅四十三岁的生命。得到省、市、县政府的表彰,追认为烈士,得到群众的赞扬。她的事迹刊登于二零零年三月八日温州晚报,现将原件影印于后   



有关泰顺林氏宗亲的链接

【宋】曾开《林杞夫人吴洁玉墓志铭》(泰顺 吴洁玉)

南宋【林逢龙】兄弟同心报国(泰顺)

【明】曾坚《林氏孝感志》(温州泰顺泗溪)

温州泰顺林氏宗亲抵达卫辉比干庙

温州泰顺县林氏宗亲三月三祭祖活动

温州泰顺裔孙祭拜辉公墓

温州80后首富林奇:风起云涌励志哥(附源流)

【视频】林氏投资集团 林小冬:为梦想而奋斗

林一鹤 温州泰顺现当代最杰出的画家

温州泰顺商人林美龙投800万建《采茶舞曲》纪念馆(附源流)

国家科举与地方家族文化:对浙江泰顺旧家谱的分析

泰顺宗亲火灾低保户林秉耙宗亲爱心捐款



【林氏谱序】系列链接:

谱序0001:【明】宋濂《平阳林氏祠学记》(温州平阳盖竹)


谱序0002:【明】曾坚《林氏孝感志》(温州泰顺泗溪)


谱序0003:【明】苏伯衡《林氏族谱序》(温州平阳岭门)


谱序0004:【明】柯潜《重修林氏族谱序》(福建莆田南渚)九牧


谱序0005:【明】林道楠《泰和金溪林氏族谱序》(江西泰和金溪)


谱序0006:【民国】林幼春《林氏宗庙修谱序》(台湾雾峰林家)


谱序0007:【宋】方大琮《殷有三仁》(比干 箕子 微子)


谱序0008:【民国】林森《国民政府林前主席叙》(湖南)


谱序0009:【明】胡应麟《忠清里林氏族谱序》(浙江杭州)


谱序0010:【宋】吕夏卿《重修旌表门闾碑记》(福建莆田阙下)


谱序0011:【清】佚名《羊城梁化合族祠記》(广东惠州)


谱序0012:【清】林大耀等《安富林氏族谱新修全谱小引》(四川荣昌)


谱序0013:【宋】林栗《东林林氏家谱序》(福州长乐)


谱序0014:【明】李东阳《林氏族谱序》(福州 固始林)


谱序0015: 【清】粟荣训《会同林氏族谱序》(湖南会同)


谱序0016:【明】王原采《林氏族谱序》(浙江黄岩)


谱序0017:【明】叶向高《题林氏宗谱序》(福建莆田)


谱序0018:【明】林文《文昌林氏族谱》(海南文昌)


谱序0019:【清】林士琦《林氏宗谱序》(安徽怀远)



林氏大全系列

林氏支派】系列

【林氏网站】系列

中华林氏2015大事纪

中华林氏2015人物

全球林氏QQ群大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