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斋随笔】静坐千顷云,想念一个人

江徐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订阅号 2019-08-14

这种匠心之作,苏轼那时候应该还没有


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苏轼这句话,已然成为一句宣传广告语。其实,这很不对——让苏文公觉得到而不游成憾事的虎丘,乃是北宋时期的虎丘。光阴流转,过客百代,这里早已失去山林本相,所到之处无不袒露人工雕琢的痕迹与商业社会的标语。


虽说信步而行,却也是有的放矢地寻访,苏轼的诗文可作导游图。千顷云,便是我此行目的地。


苏轼当年游览此山,留下《虎丘寺》,其中有诗句“云水丽千顷”。明代文学家袁宏道,身囿官场,心系泉林,他任吴县令时,近水楼台先得月,二年之内六游虎丘。辞官后故地重游,写下《虎丘记》,其中有“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到了清代,作为姑苏本地人的沈复,更是方便与芸娘携手登山,到此闲游。中年受挫,妻子病逝,家破人亡,他开始著写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其中追忆:“芸娘独爱千顷云高旷,坐赏良久。”


循着这些文人墨客的诗文,我们依稀可见千顷云当年模样——高放空旷,视野辽阔,白日在此可遇农人荷锄而行,夜里可俯望姑苏万家灯火笙歌阵阵。


苏轼曾在这里放眼眺望,体验到陆游式的行至山穷,坐看云起;袁宏道曾在这里设宴请客,一边欢聊畅饮,一边览峦壑竞秀;芸娘与沈复情趣相投,曾在此坐享甜美时光……

喜欢这样的开门即见山林,满眼新绿


及至今日,已不见云水之丽、峦壑之秀,也不见雅人觞客,渔樵归田。我坐于万家灯火亭,向西,透过窗,可仰望被誉为中国比萨斜塔的虎丘塔;向东、向北,满眼都是重叠山林的新绿,背后一面南墙,似在无声提醒着游客——到此可止步。


我坐在这里,想着千年前的苏东坡,想着三百年前的陈淑珍,想着这里真真切切有过他们的足迹……


苏轼看破人生,所以有诗云: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他来过,赏过,想过,爱过,痛过,伤过,苦过,悲过,然后归去。


人生如旅,就像此次虎丘之行,本来可有可无,最终到来,站在这里,想着这些,不过机缘所致。一个人,有来路,就得回去。哪怕过程中有疼痛,我们还是对人生之旅感到乐不思蜀,甚至害怕归蜀。生死之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活着,何必纠结于俗尘执念,来去之间,何必不甘于失去?人之所以痛苦,是否因为记忆的区间,相比浩瀚历史而言太过短暂?


苏轼来过世间,来过虎丘,只是,从如今红尘滚滚车水马龙的背景下去看,他似乎没有来过、没有存在一样,所有的文人墨客都没有存在过一样——来是偶然,短暂地存在,去是必然,永恒地消逝。


哪怕过去百年千年,万年亿年,哪怕地球重新一个轮回,也不会有苏轼到世间、到虎丘重游一回。一切人,一切事,过去,也就永永远远地过去了……

这里应该就是苏轼所说的“入门无平田,石路穿细岭


想到这里,辨不清湿润的是自己的眼睛,还是内心。我喜欢此刻的湿润,也感受这份安静之中带着悲凉的湿润。观心自照,正如友人所言:虽未见悲凉未见愿景,实是一种悲凉一种愿景


遇见属于稀少,世间多则错过。当我想起苏轼,可以读他留下的诗词,在他文字里感受。平凡如我,能够留下什么呢?平凡如我,离开之后,才是真的不曾存在过一样……


忘了谁说过,当我闭上眼睛,世界消失,当我睁开双眼,世界重现。让我难过的,是消失的瞬间,让我窃喜的,是重现的刹那。难过,并非因为消失,而是心的不再感受。难过,并非不再感受——一旦消逝,连不再感受这一点,也不再感受,而是知道自己终有一天不再感受。难过,是没有完全活在当下,忘记前后。


来得算早,游人罕至。一个人慢慢看到自己有那么一点想通、一念之间似有明白一念之间全然否定之际,孤独才真正回到心中。


在此静坐很久,风渐起,面前山林如海潮般柔柔翻涌,春光也已没有早晨那么透亮,游客开始熙攘纷踏。有人摸着桌子,琢磨石头的成分;有人向同行者发表“到苏州来嘛就是赏赏风景”的论调;有人一边举着手机自拍一边无心问道“钱塘江不是在苏州吗?钱塘江是看那个什么来着”;有人集体喊完茄子又喊耶;有人站在一块太湖石面前,探讨它的价格……


俗世多庸众,都不过是不曾、不能、不愿懂得的浮花浪蕊,在此走马观花一回,收集些聊以作秀的资料,供日后炫耀。


虎丘塔下游人如织,千人石旁熙攘如潮,却也是空无一人,因为没有谁,能够像芸娘那样,寻安静一隅,坐赏良久。


(备注:本文获得作者授权发布。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作   者


江徐,80后老少女,十点读书签约作者。煮字疗饥,借笔画心。个人原创公众号:江徐的自留地(ID:jiangxv08)


您的赞赏,是给作者最好的鼓励


书斋随笔

       “书斋随笔”是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微信平台新推出的原创内容栏目。为了提供更好更优秀的内容,更好地服务于读者,现开通读者投稿信箱,欢迎大家踊跃来稿。

一、来稿基本要求:

1.稿件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且在本微信平台首发(本平台发布需打“原创”标识)。请在稿件中注明作者名称、作者简介、微信号、联系电话;

2.来稿内容以书法为主体的人物故事、诗歌、散文以及可读性超强的书学评论;

3.投稿文章最好图文并茂,稿件请以附件形式发送(文字内容最好为word格式);图片请以附件形式发送。

二、投稿方式和注意事项:

1.投稿邮箱:shuxieweixin@163.com

2.来稿内容需要经过审核,不能保证所有来稿都能采用,若一个月内未见采用,作者可另行处理此稿件。


精彩回顾


1.【通知】2018年上海市青少年书法篆刻展征稿开始啦!

2.【新闻】我们结业啦!上海书协记者团第一期研修班圆满完成~

3.【喜讯】恭贺高式熊先生荣获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

4.【书斋随笔】别人笑我太疯癫·遥想唐伯虎

5.【分享】陈振濂先生上海主讲白蕉书法专题,语录与图片与你共分享

6.【通知】上海市书法篆刻中级专业技术水平认定项目启动,快来看!

7.【通知】第五届上海奉贤“言子杯”国际学生书法大赛开始征稿啦!

8.【展讯】云间诗韵——钱茂生书法作品展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