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抢先看!9天现场导览来看看9位专家说了些什么!
十届大展专家导览
日程表
>8月日历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丁申阳
18
徐正濂
19
张伟生
20
21
戴小京
22
孙慰祖
23
徐庆华
24
周志高
25
宣家鑫
26
刘一闻
27
28
29
30
31
上海市第十届书法篆刻大展已经圆满落幕。本次大展评审工作比往届更严格规范,被称为史上“最严的评审”机制。本平台又先后发布本次大展评委感言、获奖和提名理由、学术论坛等报道信息。
今天,小编向大家介绍9位专家现场导览的精彩内容。(☟请向左边滑动观看)
丁申阳老师
▼请上下滚动阅读
丁申阳老师首先从作者的简介说起,随后介绍了作品的书体书风,在点评过程中不仅说明了作品在笔法和章法上的亮点及可取之处,还进一步指明了可在何处精益求精更加完善。讲到隶书,丁老师说隶书看似简单,其实很难写,要让人看的出他是学的什么来路,比如石门颂或者张迁碑,其次还要有点变化,有些重复的字,就要写出变化,比如有两个日字,一个可以中间稍微挤一点,一个就稍微写宽阔一点。再说行草书,首先作品墨色要对比明显一点,另外线条可以用一些方笔,不一定全部按照笔笔中锋的写法,可以用一点侧锋,让线条更加丰富些。
向左滑动试试☞
徐正濂老师
▼请上下滚动阅读
徐正濂老师说,真正的艺术家一辈子还在探索中。他举例上海有一位老书法家赵冷月先生,80岁了还在不断地求变,只有不断变化的艺术家才是有生命力。徐老师还由此讲到临摹的重要性:赵冷月先生的桌子上放着两本字帖:一本张黑女,另一本张迁碑,赵先生拿着这两本字帖不断地在临摹。
徐老师谈执笔,称不应一味讲求标准高度,反而握低一点可增强执力,也符合杠杆原理。谈择笔,打比方道:篆书用兼毫就比较好,所谓有枪不要用刀,特意用羊毫等难写的笔增加练习难度,其实不必要。谈到草书,他说有一句“唯观神采,不见字形”,慢了会有犹豫感,要的还是速度。小楷,既要精严又要自由不拘束,反言之,大字不是小字的放大,讲气势不讲精到。讲到篆刻,称篆刻同于书法,研习要从大入小,反之先刻小章再大章比较难逆。徐老师说到,任何弯路即财富,最终要提高的是自身的认识。
向左滑动试试☞
张伟生老师
▼请上下滚动阅读
张伟生老师在谈到一幅隶书作品时讲道:隶书有两个高峰期,一个是汉朝,就是汉碑,一个明清,明清有一批书法家写得很好,比如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等,因为明清时金石学盛行,考古技术发达,所以可以看到很多古人的东西;说到草书,张老师向大家介绍草书主要分三种:大草、章草和今草,在创作的章法布置上,整体要平衡,但个体宜取奇。
张老师总结说:“艺术的欣赏也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爱好,有人喜欢豪放,有人喜欢温文尔雅,所以艺术里面其实没有第一名。学习书法需要经过长时间技法训练,另外学养也很重要,要多看书,有些人写字很急功近利想通过写字的方式赚钱,那它的字就很浮躁、很低俗,书法要有品格,是一个人的综合体现”。
向左滑动试试☞
戴小京老师
▼请上下滚动阅读
戴小京老师主张学古人,反对学现代人,尤其反对学自己(培训班)老师的字,会使人误入歧途,以后再改都很难,因为人的手是有记忆的。学的越高古越好,“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戴老师说,在书法学习的路上,有“窍门”,但绝不能急功近利走“捷径”,有的人为了入展,找一副样板,临三个月,果然入展了,但在复试的时候,只会写那“月落乌啼”一首唐诗,换首诗就不会写了,结果被刷掉,自己也学不到多少东西,徒劳无益。还是踏踏实实,脚踏实地地从唐楷练起,摆正心态,选对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一定会出成绩。
戴老师还补充说,现代人多数急功近利,都知道,太俊秀,妩媚的字体(如赵孟頫,唐楷一路)难以入展获奖,所以,多数书法爱好者都拼命地选偏,奇,怪的字体和法帖,近年来学米芾,黄庭坚,王铎,傅山的趋之若鹜,以至于本次”第十届书法篆刻大展”投稿作品五千多件竟然没有一件唐楷,这不是一种好现象,痛心啊!
建议大家返璞归真,从唐楷入手,把基础打牢,把心态端正,然后才有出路!
向左滑动试试☞
孙慰祖老师
▼请上下滚动阅读
孙慰祖老师在评讲中谈到欣赏中国书法从最重要的元素出发,首先说到用笔上有很多要求,如点画的形态要力求一定的力感、质感;其次说到线条讲求疾和迟的变化,从厚度、质感、力量等等问题上加以考虑;书法还要讲究结构,注重正和奇、松和紧的问题,松而不散,可具有一定的风格,审美还要注重多样化。虽然书法中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即使是同一字体,不同人的书写,也会有不同的审美特质,而书法审美中线条和结构问题是最主要的元素。
最后谈到学篆刻,除了汉印功底要扎实,难在学像临准了,还要理性的提炼,重组,形成正派大气的特质。这次复评时注意形成多样性的获奖和入围作品,鼓励新的那些有风格特色的年轻人,尽量展示年轻人的走向,将优秀老书法作者的获奖机会让出来。
向左滑动试试☞
徐庆华老师
▼请上下滚动阅读
就作品的形式,徐老师指出,大尺幅的草书易被关注,但书者的小字与大字的要相联系,不能太突兀,重笔、病笔尤不可取,一次性、连贯性很重要。作品中的落款很重要,也应该重点把握。
关于龙门对的形式,从左到右,回环观赏阅读,使观众不仅能感受作品的张力,而且有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导览过程中,徐老师对观众的提问一一解答。二王风格的册页,徐老师认为入选作品用笔极为娴熟。不仅可从用笔的轻重变化来看也能从作者的整体布局来看。立意来自于审美观念,但关键是作品的内容,文质相同。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徐老师认为,对于作品的展陈可以作更高要求,有些展板可不要外面的边,这样展现的作品精神气息不会冲淡,会成为更紧密的一个整体。笔画有无之间的关系,也是空间分割的关系;
在篆刻作品前,对比两幅作品,徐老师告诉观众,一个作品是内敛的,另一个作品是外放的,因此取法虽一样,但出来的效果就会不一样。共同优点是:追求古朴。
徐老师建议,学书者可以在自己平时的练习中首先看别人怎么取法,再在自身作品上结合自己的个性,这样更能锦上添花,即在“工”的基础上追求自己的面貌,同时要重视表现空间。
向左滑动试试☞
周志高老师
▼请上下滚动阅读
周志高主席在导览中说道:
1.在创作一幅作品时,起初时就应该注意墨色浓淡的变化,但不刻意追求,墨色顺其自然。注意枯笔在整幅作品中的运用。注意一幅作品蘸墨的频率,做到心中有数。
2.在选择毛笔的时候也有很大讲究,把狼毫写出羊毫的感觉,把羊毫写出狼毫的感觉是需要非常高的水平,如果还没有达到,则建议使用兼毫,这样就相对比较容易把握好它的笔性。
3.在作品的创作时,要注意变化,不仅包括在每个字之间、每个笔画之间的连带关系,还还包括整幅作品的章法、用墨的浓淡变化。
4.在写草书的作品时,蘸墨次数不宜过多,可根据利用墨的浓淡看出沾墨的次数。
5.在篆书的创作过程,要规规矩矩,会有很多字是对称的。字的线条粗细不宜有太大的变化。
6.枯笔的墨色变化,有时候需要用老笔来表现出来,因为新的毛笔枯笔很难出来,笔用的时间长了,笔根上面收墨多,写枯笔就比较容易。
7.写小楷时,可把行草用笔的轻重,粗细都写出变化来,让每个字都有不同的姿态,这样写出来每个字就不会死板。
8.在写篆书时,可用行草的墨色来运用,这样会显的整幅作品的灵动性。
纵观整个讲解过程,周志高主席引经据典、深入浅出,更是引用多位海上书坛前辈对于习字要领的总结,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感悟,为广大书法爱好者上了一堂生动的现场课。
向左滑动试试☞
宣家鑫老师
▼请上下滚动阅读
宣家鑫老师在导览中说道:
1.如何观展:观展之前,要先熟悉古代經典碑帖,以及展览作品的背景知识,在欣賞中才能与书法作品产生共鸣,这样才能够学习到参展作品的精华所在,不断在艺术上获得进步。
2.书法入门: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学书法,尤其对于想要在书法道路上取得成就的人,在入门时取法要高,甚至可以说是“从难到易”,这样经过千锤百炼后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3.科学学书:学书法要師法古人,打牢根基,先通過读帖透彻理解,再勤加练习,最终才能创造出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如果一开始就学习当代个性过于鲜明的书法,不容易开阔思路,艺术之路容易受到限制,却无法走出框架进行创作。
4.如何临帖:在本次书展中,有不少临帖作品。临帖的作品其实是作者对碑帖理解的反映,临帖分实临和意临兩种,临帖如何进行呢?首先,要对临,就是照着写,掌握笔划和字型結构,然后背临,通过记忆重现,再进行集字,做到字形烂熟于胸,最后通过偏旁部首,字形结构对原贴中没有的字进行创作,整个过程临帖至少100遍以上,这样才能做到融会贯通,掌握字帖的精髓。
5.传统书法技法的借鉴与发扬:传统书法技法,学书者应该要充分理解,例如颜真卿书法中的外拓结构,欧字中的内擫结构,又例如笔法中的中锋运笔、“折钗股、屋漏痕”等等,这些传统技法,在当代的书法中也应该要多多继承和发扬。
6.各时代书法的特征:大家在欣赏作品的时候,要充分欣赏作品中的意蕴,各时代的作品,各有他们自己的意蕴:晋人重韵,唐人重法,宋人重意,明人重态,当代重趣。
7.笔法的继承:隶书通篆才显得高古,楷书通隶显得高古,如果隶书中使用楷书的笔法,逻辑上就有问题了,因为楷书是后于隶书产生的。
8.书如其人:学好书法,一是临摹时要耐心,二是创作时要静心,三是长期坚持要有恒心,四是写好书法要有决心,所以书法好的,在学习和生活中也一定不差,因为意境是相通的,书法能够塑造人格。
9.如何选帖:选帖对于学书者极为重要,尤其是对于入门的人,选帖主要根据学书者的气质来进行选帖,这样在练习时“意”容易到位,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向左滑动试试☞
刘一闻老师
▼请上下滚动阅读
刘一闻老师在导览中说道:
首先刘老师阐述了此次大展的初衷:秉着征稿以及后期的评选一切为公平公正为基础,选出真正能代表上海书法水平的作品。
其次刘老师提出了在艺术创作中思想为创作根基。艺术观念上的培养为终身目标。艺术感悟的敏感度在艺术创作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次参展稿件中以行草书作品量较大,此书体要注重字与字之间各个方面的自然性,在艺术创作上做到自然流入为高境界。草书,较容易写野写乱,火候难以把握,需多看古代优秀作品,面对古人,改善自我,看准问题,解决问题。篆书,高水平作品有着毫无装饰痕迹的表现,某一个笔画不到位会导致整幅作品的不协调,再创作中要追求妙有三分生,才把作品写的更加有神采。隶书,用字解体避免发生歧义。印章创作,如轴对称的字需打破对称,反之不对称的字需尽量对称,这样才能把字显得更加稳定及生动。
最后强调了书法是有法度的,自由度的存在是基于法与道的基础上。在书法创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对立的现象,想写的自由,又要用笔必须到位,还要表现出枯湿浓淡、大小参差表现的淋漓尽致的困难性。
纵观整个讲解过程,刘一闻老师引经据典、深入浅出,更是引用多位海上书坛前辈对于习字要领的总结,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感悟,为广大书法爱好者上了一堂生动的现场课。
不用滑了哦,到此结束
精彩回顾
1.【展讯】十围之木,继往开来——这个有着20年历史的“上海品牌”大展终于开幕啦!
2.【系列报道】这个被称为史上“最严的评审”机制,评委们又是怎么说的呢!
5.【系列报道】什么是书法的现代化?这场精彩的学术讨论,激起了多少“火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