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猫果儿观察记·四|让流动的课程,还给孩子“被偷走的九十九”

编辑:春草 秘境守护者 2018-11-10

3月16日的猫猫果儿幼儿园,蓝天中白云游走 图片:猫猫果儿社区


  瑞吉欧学前教育系统的创始人马拉古兹曾在《其实有一百》这首诗中这样写道:


“孩子是由一百组成的。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

一百只手,

一百个念头,

一百种思考问题的方式,

还有一百种聆听的方式,

惊讶和爱慕的方式。

一百种欢乐,

一百个世界。

但被偷走了九十九。

学校和文明,

将孩子和身心分离。”


......


晨圈时还未拉成圈的孩子 图片:猫猫果儿社区


  学校是如何“将孩子和身心分离”?“赢在起跑线”的执着,将孩子的兴趣视若无物,机械的“预设课程”填满了每一天的课程表。不知不觉间,孩子遗失了想象、爱好、快乐、游戏、思考,与这些一起遗失的,难道不是认识自我、感知幸福和追求幸福的能力吗?


wxs和hjx的美味 图片:猫猫果儿社区


猫猫果儿剧场,zxm与yzy联袂出演 图片:猫猫果儿社区


从孩子的兴趣中生成课程


  那么,问题来了:课程如何跟孩子的兴趣相结合呢?当课程以孩子为本位,充分融合了孩子的兴趣或者直接就是从孩子的兴趣中来,以孩子喜欢的方式开展,并且跟着孩子的兴趣走的时候,参与课程本身就成为了孩子的兴趣所在。


  猫猫果儿幼儿园的课程,就是这样的“生成课程”。


咦,快看快看,这里有虫子耶 图片:猫猫果儿社区


从观察中收集孩子的兴趣


  然而,如何了解到孩子的兴趣并从中生成课程?观察孩子在自由时间的活动,是老师发现并收集孩子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用陈钢老师的话来说就是“比较好的状态是老师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都在观察孩子”。


  就在这学期(春季学期)刚开学的那几天(3月中旬),很多孩子开始有了新发现,树木枝条上的嫩芽,菜地里的小苗,叶插的多肉上冒出的更小的叶子,生菜上的蚜虫,柳树上挂满的毛绒绒的东西,天气没有冬天冷了,等等,而且拿着放大镜到处观察,很惊奇快乐地分享看到的新东西。老师根据孩子的感受和行为,觉得孩子可能对春天发生了兴趣。


柳树上长出了毛绒绒的絮 图片:猫猫果儿社区


用基础判断确定探究课题


  随后,老师们以春天作为主题,从形式、功能、原因、变化、联系五个角度,用头脑风暴的形式集中了一堆春天的信息。接下来综合学生经验、兴趣、环境刺激、需求四个纬度进行判断,筛选出适合作为课程内容的信息点。


  老师用故事和游戏的形式引出了“春天在哪里”的问题,带着小朋友一起在校园里寻找春天,发现小朋友找到的春天都在植物和昆虫身上,于是春天主题的课程就开始围绕植物和昆虫进行探究了。


这些花骨朵冬天也没有看到过哟 图片:猫猫果儿社区


“歪掉”的兴趣,流动的课程
——弹性计划


  有趣的是,春虫组在探究的过程中“歪楼”到冬眠上去了。哪些动物要冬眠呢?为什么要睡一整个冬天?一脑袋的问题让很多小朋友百思不得其解,“冬眠组”就这样成功被歪出来了。直到“冬眠组”探知到了冬眠的秘密,苏醒的小虫子们才又把探究冬眠的小朋友吸引了回去。


  所以,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生成课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是“目标和内容预先设定好”的课程,而是孩子通过教师的帮助和引导,像研究员一样围绕自己发现的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老师又和孩子一起不断发现新的兴趣和内容,形成接下来的课程。老师和孩子一起在这种持续不断的探究中解决问题,满足好奇心,获得乐趣和知识。它不是单纯的认识活动,过程本身即是充满乐趣和惊喜的存在。


嘿,春雷早响了,冬眠的各位该醒醒啦 图片:猫猫果儿社区


  自然,正如你看到的一样,生成课程不是说老师完全不需要计划准备,而是说这个计划是有弹性的、可跟随孩子兴趣的转移而变化的,而不是僵化的、凝固的。陈钢老师是这样形容的:“备课越全越好,但又要敢于扔掉,跟着现场走。”所以当孩子的兴趣从春虫歪到了冬眠的时候,那就探究冬眠好啦,免纠结。也有老师担心跟着现场走会让主题停在某个地方没法做全,但那不要紧,只要在孩子感兴趣的地方做透彻就好。


猜猜我是什么虫 图片:猫猫果儿社区


  同样地,刚开始新的探究主题的一两个星期,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每天变换课题小组,甚至课题小组本身也很可能在跟着孩子的兴趣而变化;但当课题小组在孩子的自由选择中比较稳定地生存下来的时候,小组成员就会开始固定下来了。因为学习最重要的是一个点进去,然后怎么去深入。浮于表面的热闹和全方位,没法带来能力的提升。


  当然,对每天的课程内容进行下归类,探究式、技能式、讲授式、技术增强式、个人与小组式,等等,能帮助老师更好地在内容上做到平衡。


和风细雨滋润,看我漫山遍野 图片:猫猫果儿社区


持久吸引力的秘密


  然而,你又要问了,如何做到让课程对孩子具有持续的吸引力呢?光是广告做得好是不够滴。据说,如果课程设计的每个环节都充分做到了从学生经验、兴趣、环境刺激、需求四个纬度来进行基础判断,理论上,持续的吸引力是能够存在的。通过观察课程内容是否在课程以外的时间延续或产生影响,老师可以更好地判断孩子对课程的认可度。


这么漂亮的蚂蚁还是第一次见 图片:猫猫果儿社区


从孩子身上读出潜在探究课题


  对课程而言,观察孩子不仅能帮助老师对已有课程进行评估,还能为老师提供潜在的课程内容。比如当老师发现一个孩子以某种姿势和神情处于非常专注的状态时,老师可以尝试以尽可能接近的姿势和神情,看孩子在看的东西,这样才有可能进入孩子的视角去得出接近孩子的感受,把孩子看到的世界读出来。就像如果不从孩子的视角去观察,老师可能永远没法理解为什么蹦床和人群成了孩子笔下满纸的方格和竖线。进入孩子的视角,也才更可能准确解读出孩子究竟是被什么吸引。不是老师去创造出多少可能性,而是老师把各种可能性从孩子身上读出来,进而把它呈现出来。


蚕宝宝组换桑叶的时候可得小心了,黑黑的幼蚕宝宝稍不注意可能就会弄丢 图片:猫猫果儿社区


在参与课程中,获得确认自我的经验


  对孩子而言,在参与课程的过程中,他需要跟着自己的感受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小组。当出现冲突时,比如好朋友感兴趣的组跟自己不一样,他要自己进行判断跟随内心or友情。他也需要在课题组这个环境中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定位自己的角色,想法不一样时怎样进行协作,以及,如何更准确地将自己感受到的传达出来。这些经验都有助于他在人群中确认自己是谁。


种子乱飞组种的种子已经长出小小的叶子了,它们以后会长到这么大吗 图片:猫猫果儿社区


  很有意思的是,由于课程的生成及开展需要老师和孩子共同完成,老师不再处于传统的主导者的位置,而是在倾听者、观察者、伙伴、指导者等多角色间不断转换。孩子也不再处于被动位置,而是老师的合作者,主动性和兴趣得到充分发挥和关照。


  只有当孩子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愿意去探索并从中满足了好奇心、求知欲且得到快乐的时候,教育才真正通往孩子追求幸福的路。


蚂蚁组的蚂蚁窝就快建好啦,蚂蚁洞的神秘通道很快就可以看到了


阅读往期精彩文章,点击下方蓝色标题即可:


猫果儿观察记


【猫果儿观察记·一】用感受对话孩子,用爱与规则养出幸福自由

【猫果儿观察记·二】用自主探索,确认独立与自由

【猫果儿观察记·三】基于真相,诚实面对自己的内心,也诚实面对孩子和家长

绿色建筑


他把一座森林搬进了米兰

森林公寓:远离清一色钢筋水泥,意大利设计师要把自然带回城市

垂直花园之父的巴黎新家:在自己的家里造一座森林

他们在北极圈建造了一座可持续的自然居所,带着4个娃坐拥原始荒野、瑰丽极光(有视频)

继意大利米兰、瑞士洛桑之后,他将把亚洲首个垂直森林搬到中国南京

他们在这座房子里装进一片森林,也藏下2017年度色草木绿的秘密

让这颗植物星球,满足你的闹市田园梦!亲手打造,17步搞定


八卦自然

我有一颗动物心,无奈确是植物身

你知道哪些令平常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植物分类?

变形金刚弱爆了!20种毛毛虫的华丽变身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来源

合作联系微信:18702823816


阅读原文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苍山洱海旁有所学校,周云蓬都来做老师,户外闯关游戏当考试”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