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娃发烧的错误处理方法,‌95%的家长“中招”过!

‌孩子一发烧,红彤彤的脸蛋、滚烫的额头,让家长心急如焚,‌采取各种方法试图迅速降温。

有的听家里老人或网上的:“捂着出身汗就好了 ”“快用退热贴,别让脑袋烧坏了 ”“用酒精擦,降温快!”一些看似合理的退烧方法,‌实际上却是错误的,‌甚至可能给孩子带来更大的伤害。

还有些急归急,却笃信孩子得了小病,比如发烧,要靠免疫力自愈,比一生病就吃药打针更能训练免疫力
哪种情形的发烧需要马上看医生,哪些则不必呢?“3天不退烧再去医院”,这种“一刀切”的建议,真不耽误孩子病情吗?

▍孩子发烧处理不当,竟酿惨剧!‌[2-4]
一个惨痛的例子:2岁男孩平平发烧后出现了抽搐,脸色发青,爸爸以为他喉咙被东西堵住,用手去掏。几分钟后,平平的情况变得更差了,昏迷不醒。送医院时已没有呼吸和心跳,医生奋力抢救后也无力回天。

平平的去世和家长的不当处理有很大关系。近些年,发热后因家长错误处理而伤亡的,远不止平平一个。


▍孩子发烧,不完全是坏事[1-2]
发热本身并不是疾病,而是身体对感染或其他病理状态的反应。
孩子发烧其实是身体在报警,说明他们的免疫系统正在和病菌作斗争。
如果发现孩子发烧,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和活动能力。如果孩子活力好、精神正常、吃得下东西,那就不用太担心,这种发烧是身体自我保护的反应。
什么温度才是发烧?肛温≥38°C,或腋温≥37.5°C 

以腋温为准划分[2]:

低热            37.5 ~38.0°C

中度发热      38.1~ 38.9°C

高热            39.0 ~40.9°C

超高热         ≥41.0°C

急性发热是指发热时间少于7天。慢性发热是指超过30天的发热。

体温的测量有不同的方法,结果也会有所不同。比如,肛温比口温低0.5°C,腋温比口温高0.5°C,耳温比口温高0.4°C。

测体温时,可以顺便测心率。一般来说,体温每升高1°C,心率会增加10~ 15次每分钟。


▍孩子发烧要不要紧,如何判断?[1-2]

一般来说,检查孩子情况时,以下可以认为情况较好:

1. 孩子发烧没超过3天、孩子高烧不超过2天,活动力、精神、食欲基本正常

2. 已知孩子发烧原因不是疾病及感染,而是刚刚打疫苗、长牙……

3. 孩子没有出现头晕、呼吸变快,意识正常、没有畏光也没有发冷

但如果孩子出现呼吸急促、心率不稳、面色苍白、嗜睡或烦躁、口唇发紫等症状,就可能是感染或中毒的迹象,病情加重了。


孩子发烧,何时要就医? [1]

有医生建议,3天不退烧要去医院。这个建议科学吗?

一般来说,‌普通的病毒性感冒导致的高烧通常持续一到两天。‌如果高烧超过3天,‌可能需要排除是否合并细菌感染或其他病原体感染‌。‌医生首先会找出具体的病因,‌然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3天不退烧再去医院”的建议,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完全科学,是否需要就医要考虑多种因素且灵活掌握,不能只看发热的持续时间。

要尽早就医的因素:

1. 发热的温度:高热(如超过39°C)可能需要更早就医。

2. 伴随症状:如出现了呼吸困难、持续呕吐、严重头痛、皮疹等,可能提示更严重的疾病。

3. 患者的年龄和健康状况:婴幼儿、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发热后要尽早就医。

4. 发热的持续时间:虽然3天是一个参考时间,但如果症状严重或有恶化趋势,应及时就医。研究发现,3岁以下的孩子,如果发烧持续超过2天,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会增加2.3倍。

不过,发烧的持续时间,并不等同于有严重细菌感染的风险。有研究显示,发烧时间每增加一天,不一定会增加严重感染的风险。

所以,一般来说,孩子发烧时可以观察为主,不需要马上到急诊,增加孩子、父母的劳累不说,也加大了孩子的交叉感染风险。

但孩子如果出现以下危险症状时,要第一时间就医:

1. 婴幼儿不满3个月,减少衣服后,仍然持续发烧无法降温

2. 发烧期间有10-12小时没有排尿

3. 发烧39℃持续48小时以上,或持续发烧3天以上

4. 精神不好,食欲差

5. 有明显不舒服的症状

6. 伴随有意识不清、抽搐、手脚麻痹或说话不清

7..退烧后仍持续有呼吸急促,心跳快

总之,家长在发现孩子发烧时,不必过于紧张,可以先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体温和其他伴随症状,再判断是否需要就医。

在观察的同时,让孩子多补充水分多休息、适度通风散热或保暖 ,比如孩子感觉冷,要加衣服、感觉热脱衣服


孩子发烧,家长的几个处理误区 [3-4]

‌误区一:‌捂汗退烧

孩子发烧后,‌许多家长的第一反应是给孩子穿上厚厚的衣服,‌甚至盖上几层被子,‌希望通过捂汗的方式来退烧。‌这种方法在很多老一辈中流行,‌但实际上是不科学的。‌

这种做法像是给火炉添柴,‌火势只会越烧越旺。‌孩子的身体在发烧时,‌体温调节中枢已处于紊乱状态,‌此时再捂汗,‌不仅无法有效散热,‌反而会导致体温持续升高,‌甚至引发高热惊厥。‌

‌科学做法:‌发烧分为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

‌在体温上升期,‌孩子可能会手脚冰凉、‌全身发冷,‌此时可以适当保暖,‌但绝不能捂汗。

‌到了高热持续期,‌孩子面红耳赤、‌全身发烫,‌此时应解开衣物散热,‌而不是捂汗。‌只有在体温下降期,‌孩子才会自然出汗,‌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误区二:‌酒精擦拭降温

有些家长认为酒精挥发快,‌用酒精擦拭宝宝皮肤可以快速降温。‌然而,‌这种做法同样存在巨大风险。‌

‌这好比是给娇嫩的花朵浇上烈酒,‌不但不能滋养,‌反而可能把花烧死。‌孩子的皮肤娇嫩,‌酒精有刺激性,‌容易引起皮肤快速收缩、‌舒张,‌导致酒精被大量吸收,‌甚至引发酒精中毒。‌

‌科学做法:‌酒精擦拭降温的方法不适用于婴幼儿和儿童。‌对成年人来说,‌酒精擦拭或许能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但对于体温调节能力还不完善的宝宝来说,‌这种方法风险极大。‌正确的物理降温方法,是用温水擦拭孩子的身体,‌同时保持室内适度的温度和通风。‌

‌误区三:‌盲目使用退烧药

一看到孩子发烧,‌很多家长就迫不及待地给喂退烧药,‌希望能迅速退烧。‌然而,‌盲目使用退烧药同样有风险。‌

‌科学做法:‌退烧药的使用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指征。‌一般来说,‌当孩子体温超过38.5℃且伴有明显不适时,‌才考虑使用退烧药。‌但退烧药的选择和使用剂量必须严格遵医嘱,‌不可随意更改。‌同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误区四:‌忽视孩子的舒适度

‌有些家长只关注孩子的体温变化,‌却忽视了舒适度。‌即使孩子体温不高,‌但精神状态不佳、‌食欲下降、‌哭闹不安时,‌也没有及时采取措施。‌

这就像是在照顾一盆花,‌只关注叶子是否翠绿,‌却忽视了它是否缺水、‌缺肥。‌孩子的舒适度同样重要,‌它是衡量病情轻重的重要指标之一。‌

‌科学做法:‌在处理孩子发烧时,‌除了关注体温变化外,‌还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食欲、‌睡眠等情况。‌如果孩子体温虽然不高,‌但精神状态不佳、‌哭闹不安、‌食欲下降等,‌说明可能正不舒服,‌此时应及时采取措施缓解症状。


您如果有健康相关疑问,可以随时咨询医脉通健康线上医生。点击下面小程序,获得医生解答!

问诊可覆盖疾病的整个康复过程,相当于身边有个贴心可靠的家庭医生。针对病情变化,你可多次提问,获得医生循证规范解答

针对病情变化,你可多次提问,获得医生循证规范解答。

参考文献:

1.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标准版),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6 April;11(2):81-96

2. 解热镇痛药在儿童发热对症治疗中的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20

3.Kearns, P. W., & Kearns, M. (2021). Fever in Children: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AMA Pediatrics, 175(1), 1-8. doi:10.1001/jamapediatrics.2020.3920.

4.McCarthy, P. L., & McCarthy, M. (2020). Fever Management in Adults: A Review. The Lancet, 395(10225), 1234-1245. doi:10.1016/S0140-6736(20)30245-6.


往期文章
温馨提示:本文仅作为科普文章,不提供专业诊疗意见,具体诊疗,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图片来自花瓣网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医脉通健康关爱中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