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的消费究竟在升级还是在降级?
林采宜 李洋 /文
2. 从消费结构看,食品衣着持续下滑,居住、教育娱乐、医疗保健逐渐上升。
3. 高房价导致一线城市居民的居住支出在总量及占比上均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4. 人口老龄化导致一线城市居民的医疗保健支出占比逐渐上升。过去10年,一线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的平均增长率达到12.04%。
从2013-2018年,中国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居民的人均消费性支出从2013年的28167元增长到2018年的42390元,年均增长率为8.52%。与此同时,一线城市居民的消费意愿却从2013年的72.1%降至2018年的65.7%。随着经济下行,居民收入增速放缓是原因之一,2013年,一线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为10.99%,之后逐年放缓(图2)。
此外,随着近几年一线城市房价高企,居民的购房支出迅速增加,也对消费性支出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第三,一线城市的人口老龄化对居民的消费需求产生一定的抑制。截至2018年底,北京市已有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349.1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5.4%,同期,上海市户籍老年人口已达503.28万,占户籍总人口的34.4%。人口老龄化虽然会导致居民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增加,但整体来看,会降低消费倾向。
过去十年,一线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在不断升级。首先是食品烟酒和衣着的占比不断下降,食品支出从34.18%降至24.2%,同期衣着支出从8.25%降至5.44%。其中北京市和上海市居民的食品支出较低,广州和深圳的居民食品支出相对较高,“吃”在他们消费支出中的占比接近30%。
其次,教育文化娱乐以及医疗保健在一线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占比持续上行。2018年,一线城市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4629.6元,同比增长3.54%,占比为11.55%,较2015年占比提升了0.48个百分点;人均医疗保健支出2763.7元,同比增长6.45%,占比为6.52%,较2015年占比提升了0.56个百分点。
房价高企导致一线城市的居民的居住支出在总量及占比上均远超全国平均水平。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居住支出为6255元,在其消费性支出中的占比为23.95%;同期,一线城市居民人均居住支出为14408元,在其消费性支出中的占比为33.79%。其中,广州市居民的居住支出的占比为22.4%,相对较低,这跟当地的房价水平密切相关。
2019年7月,央行在《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指出居民杠杆率水平与消费增长呈负相关关系。从实证数据来看,一线城市房价在近十年不断攀升,最高同比上涨23.5%,2018年,一线城市的房价收入为23.7,远高于2018年全国50大中城市房价收入比均值11.36。与之对应的,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不断下行,从2011年的15.7%,一路下滑至2018年的2.8%。这说明在收入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当房价上升时,居民用于购房和租房的支出会增加,用于其他消费的支出会减少。因此,随着一线城市房价的不断上涨,居住支出对居民其他消费具有明显的挤出效应。
我国自2001年起步入老龄化社会,当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9062万人,人口比重为7.1%,达到联合国公认的7%的老龄化标准。截止到2018底,上海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经达到503.28万,占户籍总人口的34.4%。北京和广州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也分别达到25.4和18.25%,除了深圳以外,这三大城市都已步入或者正在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人口老龄化除了一方面降低总体消费倾向,另一方面导致医疗保健项目支出持续增加。在2009—2018年均增长率达12.04%,2018年,一线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2763.7元,在消费支出中占比为增长6.52%,较2015年占比提升了0.56个百分点。
一线城市居民生活压力高居不下,除了高房价带来的购房压力,对子女的教育支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08年到2016年,北京市城镇居民教育支出的年均增长率为7.29%,其中人均培训班支出的年均增长率为20.23%。此外,数据显示 2017年一线城市生均家庭教育支出为1.68万元,其中校外培训支出7781元,约为全国平均校外培训支出的3倍。一线城市的校外培训支出中,除了以应试教育为目的的学科培训支出5739元(占比34%)之外,兴趣类校外培训支出也达到了2270元(占比14%),参与率为41.2%,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73元。一线城市劳动人口学历普遍较高、就业市场竞争压力大,这是导致一线居民人均教育支出更高的因素。
阅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