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际油价的冲击为短暂的脉冲效应,对中国原油市场影响有限。
林采宜 刘星辰 /文
一、地缘冲突对油价的冲击多半为短期脉冲效应
原油价格的长期走向取决于其供求关系,但作为一种战略性能源,其短期价格易受地缘政治因素的扰动。战争、石油禁运、限产、恐怖袭击等事件会严重扰动石油价格的波动。从1990年以来的国家地缘政治冲突事件来看,不同类型和时期的事件对油价的冲击力度和持续时间有所差异。国际地缘冲突对油价的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事件本身是否能够对原油的供给需求产生实际且具有持续性的影响。一方面,这与地缘冲突对于石油生产的影响以及市场后续情绪的发酵有关,发生在主要产油国和主要战略国的地缘冲突事件的影响程度较大,如伊拉克、伊朗、利比亚、叙利亚等国;另一方面,也与当时油价的基本面及美元走势有关,当石油需求较强时,如1990年的科威特战争、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以及2011年“阿拉伯之春”,表现为催化剂效应,都对当时油价带来较大冲击。而发生在石油弱需求时期,如2013年利比亚罢工事件、2014年伊拉克内战扩大,则对油价影响程度有限。1. 早期围绕伊拉克的战争冲突:石油产量的收缩带动油价快速上行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军队突然发动对科威特的入侵,联合国决议对伊拉克实施国际经济制裁,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发起进攻。伊拉克和科威特石油产量因此大幅下滑,导致第三次石油危机的爆发。1990年8月海湾战争爆发,两个月后,即1990年10月,油价从18.36美元/桶上涨至40.15美元/桶,涨幅高达119%。不过,以沙特为首的OPEC 国家迅速增产以稳定原油市场,油价也逐渐回落。2003年3月20日,美国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伊拉克战争爆发,导致伊拉克原油产量快速收缩,从2500千桶/日跌至2003年4月的118千桶/日。由于伊拉克石油设备在战争中受损严重,美国石油库存处于较低水平,同时叠加尼日利亚发生罢工等因素,油价持续四个月上涨。布伦特原油价格自战争爆发前的25.46美元/桶上涨至2003年6月的34.10美元/桶,涨幅达到34%。2003年4月,伊拉克战争的主要军事行动结束,随着OPEC原油产量的恢复,油价也自高位回落。伊朗核问题是导致油价自2007-2008年快速上升的因素之一。2006年1月初,伊朗公开宣布恢复中止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2006年3月,安理会正式介入伊朗核问题。由于伊朗拒绝停止开展铀浓缩活动,自2006年12月开始,安理会先后进行多次决议,对伊朗实施多方位的制裁。由于伊朗拥有全球近10%的石油探明储量,同时为OPEC的第二大产油国,尽管原油产量未受到明显影响,但是伊朗核问题升温对于2007-2008年国际油市的心理预期产生了重大影响,布伦特原油自2007年1月的51.7美元/桶持续上涨至2008年7月的146.08美元/桶,涨幅高达282%。当然,这其中也有原油整体需求旺盛及原油产能难以扩张带来的供求缺口和美元持续疲软等因素。3. 中东地区持续的地缘冲突是油价在供求宽松的环境下没有快速下行的重要原因2011-2014年,全球处于石油库存高企同时需求减少市场环境下,但油价却没有相应回落,主要原因就是中东地区持续的地缘政治动荡。2011年开始的“阿拉伯之春”革命浪潮,导致许多国家的原油产量大幅下滑,尤其是主要产油国利比亚。利比亚原油产量从2011年2月的1600千桶/日直线降至8月份的7千桶/天,加上2012年的伊朗原油禁运事件导致布伦特原油价格自74.26美元/桶上涨至2012年9月的126.65美元/桶,涨幅达到70%。2013年,利比亚罢工事件使得其石油产量再次下滑,产能减少约120万桶/日。同年,埃及发生暴力冲突,叙利亚化学武器袭击也加剧了中断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引发市场对未来原油中断的担忧。2014年上半年,伊拉克内战扩大,引发市场对于石油供应的担忧, 2014年下半年,乌克兰危机使得欧美联合对俄罗斯实施金融、能源、军工等领域的多轮制裁,但是乌克兰本身不是产油国,对全球石油供应影响十分有限,且伊拉克内战对产油量没有重大影响。因此2014年地缘冲突对于油价的影响程度要弱于以往,2014年下半年之后,油价大幅下行。4. 2015年之后,地缘冲突对油价的影响程度下降,表现为短期脉冲
2017年4月7日,美国对叙利亚发动空袭,是叙利亚内战爆发6年来首次对叙政府军实施直接军事打击,导致市场对未来中东地缘政治紧张形势的预期升温(叙利亚虽然产油量较小,但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原因,市场担心军事冲突向其他重要产油国蔓延),但对油价并没有产生实质性影响(2017年7月份以后的油价上涨主要是OPEC组织减产协议生效产生的涨价效应)。同样,2019年9月15日发生的沙特油田遭无人机空袭事件导致布伦特原油后一日上涨14.6%,但在确认产能恢复之后,市场情绪得到修复。国际油价波动仅仅是一轮短暂的脉冲。受益于“页岩革命”的技术突破,美国页岩层中相伴而生的油气资源产量自2016年以来快速增长,并带动出口的大幅增长。目前美国原油总产量为1220万桶/日(其中20%用于出口),已经超过全球最大的产油国沙特。随着北美国家原油产量的提高,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对OPEC原油的依赖性在不断下降。这不但导致OPEC对原油的定价权在逐渐削弱,而且使得发生在中东地区的地缘冲突对原油价格的影响程度有所减弱。2、石油需求量不断下降的趋势,也会造成地缘政治事件对石油价格的冲击性下降未来10年,不仅发达国家原油需求下降的趋势将延续,随着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的逐步放缓,其经济发展对原油需求的增长也在趋缓。专业机构预测,2025、2035年全球原油需求分别为1.05、1.1亿桶每日,这意味着未来十年原油需求年增长率将下降至1%(未考虑新能源汽车对燃油汽车的替代效应)以下,全球原油需求进入增速下行时代。需求疲软叠加供给多元化,将使得地缘冲突对国际油价的冲击性不断下降。伊朗原油出口量大约日均240万桶,其中26%销往中国,大约62万桶左右。而中国对伊朗原油进口依赖度不高,占7%左右,伊朗局势的变化对中国原油进口以及石油供给的影响有限。
本报告所载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仅为提供参考之目的,并不构成对买入或卖出此报告中所提及的任何证券的建议。欢迎转载,转载请在文章标题下注明作者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