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干货】6点帮创始人维持公司控制权,避免万科事件尴尬!

洞见知识库 洞见资本 2023-09-06

关注“洞见知行”微信号,回复关键字“对赌”,阅读文章《如何签订合法有效的“对赌协议”(内含PPT)》

本文整理自KrLass线上讲座,资深投融资律师金有元给大家带来主题为创始人如何维持对公司的控制权的讲座。以下文字整理自语音,有部分改动。



1创始人决定公司命运

首先我们来比较一下两组公司,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两组公司的差别:第一组是阿里京东百度,第二组是俏江南,1号店和雷士照明。

当然这两组公司可以拿来做比较的地方有很多,今天我们说的只是他们的创始人到今天为止在公司的一个情况和现状。第一组公司的创始人,阿里的马云,京东的刘强东,百度的李彦宏,他们从进公司到今天,一直都在公司而且是公司核心的灵魂人物,牢牢把握着控制权,带领着公司往前发展。

而第二组公司,俏江南的创始人张兰,1号店的创始人于刚,雷士照明的创始人吴长江,这些公司的创始人已经不在公司的董事会里,也不在公司的管理岗位上,有的甚至在公司的股权也没有了。


这些其实都是一些不错的公司,但是创始人在公司的境况却非常不一样。造成不一样的原因有很多,从法律上来讲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对公司控制权的把握是不一样的。

第一组公司的创始人从公司初期、到发展、到最后上市都牢牢把握住了公司的控制权,而第二组的创始人则因为一些共性的原因导致他们失去了对公司的控制权和控制地位。

2如何维持公司的控制权

通过今天的讲座,希望分享给大家的是创始人如何保持和维持对公司的控制权。那么要实现创始人的控制地位的话,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一个公司的治理机制或者它的组织是一个什么样子。只有明白了这个,我们才能从公司的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上面做一些相关的安排和设计,来巩固或者维持对公司的控制权。

首先,从公司的治理结构上来讲,是一个三层的治理结构:最上面的也是公司最高的一个权利机构——公司的股东会,第二个是董事会,第三个是管理层。


股东会

股东会是由公司所有的股东组成的,那么在股东会上,所有人都是按照他在公司所持有的表决权的数量或者比例来决策公司的一些重大的事项,所以这里大家要注意的是它不是按照人头,而是按照你所持有的股份所对应的表决权的数量或者比例来决定的。一股往往是一个表决权,按照一股一票的原则。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尤其是在境外的结构下,一般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普通股里面也有分ClassA和ClassB,有些类型是可以设置成一股多票的,这是大家要注意的。

但是在境内的公司法下,分成两种情况: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 在有限责任公司的情况下,公司法原则是按照出资比例来行使表决权,也就是一股一票的原则,但是股东之间可以在章程里面去做额外的约定;

  • 但是在股份有限公司的情况下依照同股同权的原则,基本上在境内,股份有限公司一股就是对应一票。

所以,这就是股东会层面的治理机制、决策机制的情况。

董事会

董事会是由股东会投票选举产生或者股东委派产生。一般大家会先定好董事会的席位数,正常情况下是按照股东会的股权比例来决定董事会的席位分配,但是这也不是一个不能改变的股东之间的一个约定,不一定要按照股东会股东的股权分布比例来分配董事会的席位。境内公司法下董事会是由股东会委派产生的,谁有权委派多数的董事,就意味着谁控制了公司的董事会。在公司的董事会下,对一个事情进行决策的时候往往是按照一个人头一票的原则来进行的,换句话来说就是一个董事就有一个表决权。但是在境外的话,可以约定某一个董事或某几个董事拥有多个表决权,这只有在境外架构下才行得通。

管理层

大家都知道公司的管理层就是CEO,CFO,CTO,公司的管理层又是由公司的董事会来任命产生的,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公司的董事会的话,那对公司管理层就具有了发言权和甚至决定权。在公司的整个治理结构里面,最核心的是上面两层,是公司的股东会和董事会。

所以说,我们在结构上考虑怎样设置或者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巩固创始人对公司的控制权的时候,就需要从股东会和董事会的层面去考虑,设置一些措施和机制。

3维持控制权的建议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在股东会的层面上如何维持控制权。在股东会里是按照股权所对应的表决权的数量或者比例来决策事情。一般来讲公司的事情是由持有代表公司半数以上表决权的股份的股东同意才能通过,一些更重大的决定可能需要更高的比例,它可能不是1/2,可能是2/3,甚至是3/4。但是从另外的角度来讲,如果只要有1/2的表决权就能通过的话,若创始人持有50%以上的股份,那么他单方面对公司的事情决策就有很大的主动性。即使在需要2/3或者3/4以上才能通过的情况下,如果创始人持有50%以上的股权,他就有一个天然的否决权。换句话来说,他持有50%以上的股权,没有他的同意,这个事情也通过不了,因为没有他的同意,赞成票应该是达不到2/3或则3/4以上。所以说在股东会层面,维持对公司的控制权最好最理想的一个办法就是维持50%以上的股权。

当然维持50%以上的股权,在创业的早期也不是一个特别难的事情。在刚开始融资的时候,公司不会发展的特别快,所以在早期不是一个问题。但是一旦公司发生多轮融资以后,一般3轮或者3轮以上融资以后,往往公司创始人的股权就会发生改变,从公司发展的长远角度来讲,他的股权不可能一直不变,但是最好采取一些措施保持创始人的股权不要轻易低于50%或者延缓创始人的股权低于50%进程。

对此,有两个建议:

▶第一就是我们要尽可能的提前规划。如果创始人从创业之初就能够对公司接下来的发展所需要的融资有一个整体上的规划的话,也能整体上对公司的股权分配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规划。如果在急于用钱的情况下仓促地去融资可能会导致融资条件不佳,比如过低的估值、释放更多的股权,从而失去更多的公司股份,例如1号店因为资金的原因引入平安投资,一下子给了平安80%的股份,导致在非常早期的时候创始人就失去了对公司的控制权,所以如果提前对融资有一个规划的话就可以尽量避免。

▶第二是避免对赌。这里的对赌是指的是业绩对赌,一旦对赌输了就会大大减少创始人的股权及对公司的控制权,同时增加投资人对公司的股权。所以如果输掉对赌的话,就会过早地让创始人失去对公司50%以上的股权,从而丧失对公司的控制权。


这里我们有一个建议,如果说真的避免不了对赌的话,也要对股权的调整设置一个上限,换句话说,对赌输了,股权怎么调也不能让我的股权低于一定程度,譬如50%。如果有了这个约定,即使我们输掉了对赌,在股权调整上面,也不至于丧失过多股权和对公司的控制权。

但是公司发展需要不断的融资,创始人的股份很难一直控制在50%以上。大多数公司在后续的融资上,创始人的股权低于50%,其实也是一个正常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创始人对公司的控制权呢?

在股东会的层面,是由股东手上的股权数量来决定的,如果股权低于50%,但是手头掌握的表决权多于50%的时候其实也能达到对公司的控制,从法律上的角度上讲有几个措施:


1归集表决权

把小股东的表决权归集到创始人的手上,增加创始人手上表决权的数量。例如创始人只有30%的股权,所对应的就只有30%的表决权,当他把其他几个创始小股东拥有的二十几点股权归集在一起的时候,他就会有了50%以上的表决权。

归集表决权的方式有如下几种:

a.表决权委托:这是最简单的一个方式让其他的小股东签署授权委托书,将在公司所持有的表决权授予给股东。一般来讲,所委托的表决权是不可注销的,或者约定一个比较长的授权期限。

b.签署一致行动协议:创始股东跟创始团队的其他小股东一起签署一个协议,就公司的事项进行表决的时候依照统一的意志去表决,其他的股东与创始股东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按照创始股东的意志进行表决。

c.设置一个持股实体来持有小股东所持有的股权:小股东都是通过持股实体间接地去持有公司的股权,同时持股实体所对应的表决权是由创始股东来控制的。创始股东除了能行使他自己所持有的股权所对应的表决权之外,还可以行使持股实体持有的公司股权所代表的表决权。持股实体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有限责任公司,一般将创始股东设为这个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唯一的董事、经理,这样的话这个有限责任公司就由创始人实际控制,因此这个持股实体所代表的表决权就由这个创始股东实际控制;另外一种是有限合伙企业,创始人股东要作为有限合伙企业的普通合伙人(GP),其他股东为有限合伙人(LP),大家知道有限合伙企业是由普通合伙人来控制的,有限合伙人是不能参与有限合伙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的,因此创始股东也就控制了这个有限合伙企业所持有的目标公司的表决权。这种方式除了能把其他小股东的股权归集在一起以外,如果公司有员工期权的计划的话,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把员工期权所对应的股权也设一个持股实体,将这个持股实体在目标公司所对应的表决权也放在创始股东手下。

通过这种方式,创始团队的小股东以及公司预留出来的用于股权激励计划和期权计划的这一部分股权都可以集中在创始人手上,这样加在一起,虽然他自身的股权低于50%,但是他的表决权是可以高于50%的,这样也能够继续实现创始人在公司股东会层面的表决权。归集表决权只是当创始股东股权低于50%的时候,使创始股东的表决权高于50%的常见方式之一。

2多倍表决权

创始股东的股权虽然低于50%,但是在公司章程里面约定创始人的每一股股权拥有多个表决权(譬如10个),这样能够大大地增加创始股东在股东会的表决权利。前面这两种方式都是积极主动的增加创始人在公司的控制权一种的方式和策略。

3创始人的否决权

创始人否决权是一种消极防御性的策略,当创始人的股权低于50%的时候,在公司的股东会层面做决定的时候给创始人一些否决权。这些否决权是针对公司的一些重大事项的,例如合并、分立、解散、公司融资、公司上市、公司的年度预算结算、公司重大资产的出售、公司的审计、重大人士任免、董事会变更等等,创始人可以要求对于公司重大事项的决定,没有他的同意表决不通过。这样的话,虽然创始人的股权低于50%,但是他至少对公司的重大事项的决定有否决权,有一个防御性的作用。

4在董事会层面如何维持控制权

在董事会层面,决策的决定是由人头决定的,在董事会里的人头数越多,话语权就越重,就能控制公司的董事会。所以最直接的一种方式来控制董事会,就是委派或者提名多数的董事。这个在早期不是问题,但是在后期公司融资越多、股东越多、公司的投资人越多的时候,要保持多数的董事要去跟投资人协商。提名委派多数董事是创始人在董事会保持控制权比较直接的一种方式,另外一种方式在境外是行得通的,创始人本身就是一个董事,他在董事会里面可以行使多倍表决权(比如其他的董事一人一票,而他一人有三票),这样也能增大创始人在董事会的控制权。

另外大家可能都听过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阿里巴巴董事会的席位不是按照股东的持股比例来分配的,规定阿里巴巴董事会里面的多数席位是由阿里巴巴的合伙人会议来委派的,组成阿里巴巴合伙人会议的是阿里巴巴创始团队成员和高管。通过这种机制,阿里巴巴可以控制它的董事会,即使马云及其团队在公司的股份低于10%都可以很好地控制公司的董事会。

5减少“引狼入室”的概率

以上是在公司的董事会层面如何保持对公司的控制权,除了从公司股东会层面和董事会层面来加强和控制创始人对公司的控制权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需要注意的地方。之前提到的俏江南,1号店和雷士照明,他们其实有一些共同性。譬如1号店,它引入平安以后又引入了沃尔玛作为投资人,沃尔玛第一次获得了约17%的股份,第二次获得了50%以上的股份,第三次就把全部的股权都买走了,股权被都买走以后,于刚他们也就自然地从公司里面出局了。雷士照明也是,后期引入了施耐德作为他们的投资人,等吴长江后面发现施耐德投资的时候不仅仅有的是投资的目的还有战略上的目的。对于俏江南来讲,CVC虽然是一个投资人,但是他在收购俏江南前后已经收购了大娘水饺,因此投资时是打算在餐饮这个行业做一个并购整合的,也有一些战略的目的。

所以在引入投资人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对投资人做一个分析,以减少投资人主动采取一些措施抢占公司控制权的概率。财务投资人目的往往相对比较简单,就是把钱投进来以后,经过若干年公司发展,退出实现财务回报;战略性的投资人的目的可能会更加深远,并且往往会愿意以比财务投资人更高的价格投进来,为了配合他自己的战略。所以战略投资人往往更有可能想要去夺取公司的控制权。这样我们再引入投资人的话,一定要进行谨慎分析,到底是去引入一个战略投资人还是财务投资人。如果要引入战略投资人的话,一定要对投资人的目的做出清晰准确的判断,需要更谨慎地按照前面提到的在股东会层面和董事会层面,为加强创始股东的控制权去做一些设计。

还有一个方面,如果我们最初引入的是一般的投资人(财务投资人或者个人投资人),那么比较强势的创始股东可能会要求他们不要把股份转让给公司的竞争对手或者战略投资人,这样也能一定程度上减少战略投资人对公司控制权的威胁。

6失去控制权后的补救措施

在创始人已经失去了对公司的控制权后,也有相对的补救措施。

上市时的dual class(双层股票结构)

公司在上市的时候,上市对于创始人来讲是拿回控制权的一个比较好的时机。拿京东和百度来讲,他们在上市的时候,虽然所有的股份都变成了普通股,他们把普通股也分成了两类:一类是A类普通股,另一类是B类普通股;A类普通股一股设置成多个表决权,B类普通股一股只有单个表决权。譬如创始人股东持有A类普通股,虽然上市的时候他持有的股权比较少,但是他对公司的表决权的数量和比例比较大。往往在上市的时候做这种安排,第一,市场上公众投资人和监管机构也比较乐于看到创始团队控制公司,接受这种安排也比较容易;另外一般公司上市的时候跟投资人谈这个安排也比较容易,因为投资人看到他的投资很快就会有一个很好的结果。

但是刚才说的这种dual class(双层股票结构)的安排是在境外,比如是在美国才能行得通的。大家知道,在香港也是不允许这种情况出现的。阿里巴巴之所以去美国上市,也是因为香港坚持一股一票的原则。在境内dual class也是不允许的,但是在境内上市的时候,也是创始人拿回控制权一个比较好的机会:第一,投资人有了一个比较好的退出渠道,第二,上市以后公司的股权分布会变得分散,所以相对来讲,其他股东相对于创始人来讲,对于公司的控制权比较弱,而创始人对于公司的控制越来越强。

股权回购

另外一个比较好的措施就是回购。譬如在早期投资人进来的时候,跟投资人谈好,在什么情况下创始股东以什么样的价格(往往高于投资成本)从投资人的手上回购一定的股权。在早期融资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僵持的局面。为了打破僵持的局面,创始人有时愿意以投资人要求的估值先接受这一轮融资,释放比较多的股权,先做完这一轮融资让公司有钱去发展。可以跟投资人去谈,当把公司做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或者公司业绩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情况下,以一个什么样的价格,再从投资人手中买回多少股权。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弥补创始人因为在融资时释放出过多的股权而失去的部分控制权。

■来源:36氪,http://36kr.com/p/5038666.html

由洞见团队编辑制作

洞见知行每篇文章都经过精心编辑,转载请联系后台。需注明来自洞见知行(ID:dongjian360)

关注洞见微信号,回复关键字,查看洞见干货

市值管理丨新三板丨股权激励丨董秘丨对赌丨尽职调查丨PE丨VC丨IPO丨FOF丨估值丨估值周期丨红筹借壳丨并购丨财务模型丨投资工具丨融资租赁丨夹层基金……

如有投融资需求,请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