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师力”修炼No.38丨教研论文写作不知从何入手?不妨看看这些选题思路

中国教师 2020-08-2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白马湖一粟王国芳 Author 王国芳


本文约6000 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作为教师,仅仅埋头教书显然是不够的。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是一名学习者和研究者。但在现实中,不少老师对教学研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总觉得教学研究无从做起,反映到教研论文的写作上,则常常感叹“没什么东西好写”。其实,教学研究其实是“有心处处皆文章”的。特级教师王国芳老师从自己开展教学研究、撰写教研论文的实践体会出发,梳理了部分教研论文选题的基本途径,希望对老师们有所帮助和启发。


教材研究中获得选题


研究教材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顺利实施的基本前提,也是教师的日常工作之一。教材研究既可以是常规性的,也可以是非常规性的。


常规性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教材的分析,即老师在备课过程中总需要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加以必要的分析,对教材内容与社会现实、教材知识点与学生实际的关系加以认真的分析;二是对教材的处理,即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作相应的取舍、整合与调整,以提高教学教育的效果。


非常规性的研究,最常见的是教材指瑕,即对教材内容中存在的不当之处进行探讨与论证;除此之外,教材建设也是一个重要部分,即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思考,对教材的编写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无论是对教材内容的一点独到的、有见地的分析,还是对教材内容的一次成功处理,也无论是对教材中一处瑕疵的分析与探讨,还是对教材建设的一点微小建议,其实都可成为我们撰写政治教研论文的有价值的选题。


例如,高一经济常识教材中有大量的数据材料,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数据是一个颇值得考虑的问题,笔者据此写成了《浅谈数据在高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一文,发表于《政治课教学》上。这也是笔者在教学杂志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教研论文。笔者还曾写过《以变求新 常变常新——例谈课本材料的处理艺术》一文,对课本材料的处理提出了 “改头换面,注重呈现形式的新颖性”“角色转换,力求人材关系的亲近性”“借题发挥,强调思维过程的开放性”“时空错位,讲究使用时机的灵活性”“优化组合,挖掘材料之间的联系性”等五种方式,后来发表在《政治课教学》上。这些论文就选题的途径而言,都是属于教材研究类的。


钻研教法中获得选题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乃至学生的发展。每一位想要在教学工作中有所成就的教师,都必须深入钻研教法,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当然,钻研教法既可以是宏观上的,如对某一种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实施进行研究;也可以是微观上的,如对教学的某一个细小环节进行精细化设计、对教材的某一个具体知识点的教学进行具体剖析,等等。


只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肯于钻研教法,便不难从中获得大量的撰写教研论文的选题。特别是对教法的微观钻研,对我们一线教师而言,内容更丰富、天地更宽广:新课如何导入、难点如何突破、重点如何突出,学生如何参与、教学目标如何达成、问题如何设计、素材如何引入和运用、学生活动如何组织,等等,是教师每一次课堂教学中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面对这么多的实际问题,我们何愁无撰写教研论文的选题呢?笔者曾写过《走出政治课教学课堂探究的误区 》一文,从把握问题的探究性,远离舍本逐末的“黑板型” 、突出内容的针对性,远离生搬硬套的“万能型” 、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远离哗众取宠的“领导型” 、注重情景的触发性,远离弄巧成拙的“远望型”等角度,分析了哲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课堂探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后来发表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就是属于钻研教法类的选题。 


实践反思中获得选题


有名家曾言:“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教育反思能成为教育行家。” 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实践反思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性。教师只有通过对自身实践的自觉反思,不断地总结成功的经验,不断地克服发展中的不足,不断地扫除成长中的障碍,才能不断地校正前进的方向,从而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走向成长。


当然,教师实践反思的范围是很广的,从反思的内容看,除了“教育反思”外,还应包括“教学反思”“教研反思”以及其他工作反思;从反思的性质看,主要可分成“总结经验型”(即对实践中的成功之处进行的反思)、“反思失误型”(即对实践中的不足之处进行的反思)和“问题研究型”(即对实践中碰到的现实或理论问题进行研究)三种。反思即研究,成果即论文,实践反思自然也是政治教师获得论文选题的重要途径。


例如,笔者曾负责学校的课程建设工作,在系统梳理学校开发的选修课程的基础上,撰写了《基于“三个导向”的选修课程开发策略》一文,提出了“学生导向的选修课程开发”“教师导向的选修课程开发”“学校导向的选修课程开发”等三大策略,其实就是从实践中获得的选题。


课堂观察中获得选题


课堂观察俗称听课,是教师上课以外的所承担的另外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教师的一项基本专业技能。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加以专业化的思考讨论,不仅对上课教师是一种业务上的帮助与提高,而且对听课者即课堂观察者本身而言也会有莫大的启示与收获。


就专业的课堂观察而言,观察者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首先要确定本节课主要观察什么(即确定本节课的课堂观察的观察点)和怎样观察(即确定观察的方法和所要用的观察技术,通常是制作与观察点相适应的课堂观察量表)的问题,而这本身就是一个研究的过程,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与探索。在具体的课堂观察过程中,最易引起观察者思维兴奋的两个问题往往是课堂的亮点与不足。亮点亮在何处、因何而亮、有何值得借鉴甚至推广价值,不足之处问题出在哪里、如何改进、有何启示,等等,也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另外,在课堂观察中,观察者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往往能发现自己在上课过程中未察觉、未引起重视或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产生“旁观者清”的效果,从而进行进一步思考。


例如,笔者听了我校五位青年教师同课异上“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这框内容,引发了我对不少问题的思考,最后撰写了两篇文章。其中《课堂讨论见功夫》一文是一位教师的课堂讨论的组织得非常成功,使得我对课堂讨论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形成了“讨论情景的创设是课堂讨论成功的前提”“讨论信息的捕捉是课堂讨论成功的关键”“讨论结果的运用是课堂讨论成功的归宿”等看法与观点。后来该文发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上。还有一篇是《进一步  海阔天空——听孙老师“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一课随感》,后来发表于《教学随笔》上。


解题探讨中获得选题


题目的解答、练习的讲评是教师很重要的一项基本功。但题目的讲解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笔者以为,题目的讲解,大概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对答案,即教师在讲解题目过程中仅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二是明思路,即教师不仅把答案告诉学生,也把答案的来龙去脉也告诉学生;三是析特点,即教师不仅仅是分析题目的答案,而且也注意对这个题目或此类题目的特点进行分析与概括;四是寻启示,即教师在做好上述三步工作的基础上,还能进一步分析该题对学生平时学习、考试的启示与借鉴。


据此,也可以把教师分成优、良、中、差四个层次。那些只会“报答案”的老师很难称得上是合格的人民教师,只有那些能“析特点”、“寻启示”的老师才有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民教师。如果我们在平常的试卷讲评中,能够把一个题目讲到第三、第四个层次,用文字组织起来,其实就是一篇不错的论文了。


笔者曾写过很多这方面的文章,如《“如何认识”类试题解读》(发表于《试题研究》)《怎样提取有效信息——一道高考题的解析给我们的启示》(发表在《中学生学习报》)《审题三明确 答题三提高——2002年春季高考文科综合第38题分析》(发表于《中学生时事政治报》)《政治主观题解题方法略谈》(发表于《试题与研究》)《意义类高考题解题切口剖析》(发表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等。 


高考研究中获得选题


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必定要关注高考,要善于研究高考,能准确把握高考的脉搏,进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高考研究也是政治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一个很宽广的领域,主要包括试卷评析、命题研究、教学导向三个方面。


试卷评析,既可以是对试卷亮点的评析,也可以是对存在的问题或值得改进之处的评析;既可以是对个别试题的评析,也可是对试卷中的某一部分综合评价,还可以是对整份试卷的整体评价,等等。


命题研究,既可以是命题策略、试题设计方面的研究,也可以是命题预测方面的研究,还可以是命题取材方面的研究,等等。


教学导向,可以研究试卷对学生学习和应考的导向,也可以研究试卷对教师教学的指导意义,甚至还可以研究高考对教师命题方面的指导作用,等等。


可见,高考研究中蕴藏着政治教师撰写论文的取之不尽的选题。笔者在每年的高考之后,都会写一写高考研究方面的论文,自认为也取得了不少成绩,盘点主要如下:《高考文综政治试题的两个“脱节”》(发表于《政治教育》)《2002年高考文综政治试题浅析》(发表于《政治教育》)《2003年高考文综试卷的四个不协调》(发表于《素质教育大参考》)《试题设计应体现和践行新课程理念》(发表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文综跨学科综合题命题的两个问题》(发表于《地理教育》)《探究性试题的命题特点及其启示》(发表于《试题与研究》)《新课程理念下文综命题的一次有益尝试》(发表于《教学月刊》)《相融 相济 相辅 相随——我读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政治试题》(发表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高考政治主观题设问类型大盘点》(发表于《求学(文科生版)》)等。


回顾这些研究高考的文章,其实研究的主要就是试卷评析、命题研究和教学导向这三个问题。 


学法指导中获得选题


学法指导对很多政治教师而言,可能还仅仅是一个“说起来重要”的问题,我们的很多老师往往只注重教法的研究,而忽视甚至根本没开展对学生学法指导的研究。从某种角度说,学法指导是我们政治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撰写教研论文的一个全新视角。


笔者以为,学生学习政治学科主要是要做好“看”“练”“思”三件事,所以,政治教师的学法指导也应围绕指导学生“看好”“练好”“思考好”三个目标进行。但要让学生“会看”“会练”“会思考”,真正做到这“三好”,是一项系统的工作,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笔者在这个问题上花了不少功夫,也已取得了一些成果。


例如,笔者根据学生对政治课本感到“不会看”“没什么东西好看”这一普遍问题,结合自己多年高三教学的实践,撰写了《开卷有益  看书有“道”——谈高考政治复习之看书方法》一文,发表于《试题与研究》上。再如笔者针对不少学生在思想政治概念的学习中,缺乏必要的方法,只知死记硬背,既不能全面理解、也不会灵活运用概念的现状,撰写了《政治概念解读技巧》一文,发表于《求学(文科生版)》上。


再如,高考政治复习中必须十分重视知识体系的构建,为指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笔者撰写了《知识体系构建的N种模式》一文,发表于《求学(文科生版)》。又如,笔者针对政治高考复习中不少学生只知一味做题的现状,撰写了《回归课本  跳出题海  积累方法——高考政治后期复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指导学生提高复习的效益,后发表于《中学生时事政治报(高三版)》上。


聚焦热点中获得选题


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教育和教研的一条重要原则。从时政热点中获得选题,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时政热点的学科透视,这是一些学科特别是政治学科所特别要关注的。


因此,作为教师,必须领会与把握重大时事、党和政府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的精神实质,关注新近发生的重大时事政治事件,并把它们渗透在平常的学科教学中。这也是一些学科特别是政治学科教师在教研论文选题上具有的优势与特色:可把聚焦热点作为获得撰写教研论文选题的重要来源。另一类是教育热点的深度探讨,是所有学科的共性。


例如,作为全国两个试点省市之一,浙江省的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的实施,就是一个热点问题,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如何迎接这一挑战,我就撰写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对课堂教学的挑战》一文,发表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


再如,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也是一个教育教学的热点问题,各学科都面临着学习新课程理念、践行新课标精神的任务,笔者在深入研读《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基础上,撰写了《学业质量标准:思政课标落地的关键》《学业质量标准的课程意义》《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框架下的试题设计》《研读思想政治新课标的三个维度》等文章,发表在《中国教育报》《教学月刊·政治教学》《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等报刊上。


教育阅读中获得选题


阅读是教师优化知识结构、拓展视野、锤炼思维和思想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在教育阅读中,能够不断发现问题,获得写作的题材和灵感。


这里我以自己的两篇文章作些说明。一篇是发表在《中学政史地》2003年第3期上的《高中政治学科易混淆概念简要辨析》。此文缘起于我在学校阅览室的“随便翻翻”,当时我随手翻开了一本地理杂志,其中的一篇题为《地理常见易混概念比较》(大意是这样,当时也没有意识地准确记忆)的文章触动了我:我们政治学科也有很多相似、相近的极易为学生所混淆的概念,我何不也来做一下这个工作呢?说干就干,我找了若干组在教学中极易混淆的概念,如经济常识中的“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哲学常识中的“假象”和“错觉”,政治常识中的“权力”和“权利”等,然后对每组概念进行了简单的比较,《高中政治学科易混淆概念简要辨析》一文就这样产生了。


还有一篇是《研读思想政治新课标的三个维度》。如果说前一篇是“随便翻翻”而来,那么这篇可算是“仔细研读”的结果了。我在仔细研读的基础上,对如何阅读思想政治新课标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读准文本,读出精度”“吃透精神,读出高度”“结合实践,读出厚度”三个维度,写成了文章,发表于《教学月刊·政治教学》2018年第10期,后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2019年第1期全文录收。从某个角度看,此文只是一篇读后感想而已。


当然,教研论文的选题途径除了上述几种,应该还有很多,如现场学习、教学调研、杂志征稿等均是获得选题的有效途径。其实,在平常的教学研究实践中,我们缺少的不是撰写教研论文的选题,而是对选题的发现。要解决教研论文“没什么东西好写”的困惑,关键在于我们要把工作做细。只要我们把工作做细,细到深处——我们或许就能体会到“有心处处皆文章”的境界了。


往期回顾

文章来源丨转载自王国芳老师个人公众号“白马湖一粟王国芳”

作者单位丨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本期编辑丨shalee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

承办: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编辑:《中国教师》编辑部

邮发代号:82-113

国内总发行: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CN 11-4801/Z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2051

▌合作数据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