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的配乐大师能让电影多卖一个亿!|电影配乐师权力榜TOP100(下篇)
作者 / 樊烟
配乐作为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辅佐电影画面和镜头语言的传达,而好的配乐更是能与故事情节相辅相成从而使影片成为一部优秀的声画作品。
在400万美金请汉斯季默,还是选便宜得多的本土大咖?|电影配乐师权力榜TOP100(上篇)中,一起拍电影(ID:yiqipaidianying)提到,目前,国内一部电影给配乐师的报价上限通常在100万人民币左右,无后续版税收入。然而,在好莱坞一部电影普通配乐师就能拿到100万美元,而顶级配乐师则通常在300-400万美元之间,并且不包括后续的版税收入。
欧美电影配乐投入一般能达到总投入的5%-8%,但在中国这一比例却只有1%或更低。尽管与好莱坞流水线式的细分作业模式相比,国内配乐行业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经纪公司帮助配乐师宣传、接单,也没有团队专门负责后续的发行,更多的还是以个人或者工作室的形式来进行生产创作。
不过,尽管国内影视配乐市场目前还是个人团队做得多,虽然在效率和准确性方面比起好莱坞稍有欠缺,但正由于尚未完成工业化、模块化的规模,因此,国内配乐家更有自己的个人风格,创作也更加灵活、自由。接下来,我们继续推出“电影配乐师权力榜TOP100”的下篇,希望能为电影制作方提供参考。
本土电影配乐人的组合数量相对较少
随着国产电影市场的飞速发展,配乐作为电影最重要的一环之一,也逐渐被业内意识到其作用和重要性。因此很多国产电影导演也陆续与国际配乐大师展开了合作,而很多配乐师与知名导演的合作也为人所津津乐道。
提到王家卫,就不免想到梅林茂。梅林茂负责配乐的港日电影超过四十部,包括森田芳光的《其后》、王家卫的《花样年华》《2046》、黎妙雪的《恋之风景》及张之亮的《慌心假期》。有人评价他的电影音乐真正达到了音乐与电影合一的境界,有着震撼人心的感染力。
▲梅林茂
在为王家卫完成《花样年华》的电影音乐后,梅林茂在国际上得到更大的肯定,其后陆续为《周渔的火车》《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霍元甲》《罪与罚》《苏乞儿》《一代宗师》等作曲。
▲麦振鸿
说到本土组合,香港导演邱礼涛最常合作的电影音乐人是麦振鸿。麦振鸿以创作影视仙侠音乐所广为人知,《仙剑奇侠传》《天外飞仙》《古剑奇谭》《花千骨》等仙侠剧的音乐创作都由麦振鸿操刀完成。而他与邱礼涛合作完成的电影作品,包括《黑白道》《重生》《青魇》和《阴阳路》系列等。
除此之外,陈其钢与张艺谋,王家卫与陈勋奇等也是著名的国内电影导演+配乐师组合。
配乐对电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目前来看,在国际上享有声望的顶级导演通常非常重视配乐工作,他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影片质感选择音乐风格与其匹配的配乐师进行合作。在日本,这样的组合有很多。
例如久石让与北野武、宫崎骏的合作。作为宫崎骏的挚友,久石让参与了《风之谷》《天空之城》《萤火虫之墓》《哈尔的移动城堡》《千与千寻》等多部宫崎骏导演的动画电影配乐工作。而北野武的很多电影也都是由久石让参与音乐制作,例如《菊次郎的夏天》《那年夏天,宁静的海》《奏鸣曲》等。
川井宪次与押井守也是不得不提的一对搭档。川井宪次本身是个非常高产的作曲家,他同时给电影、动漫、游戏配乐,优秀的作品很多,国人耳熟能详的电影有《七剑》《叶问》《叶问2》《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等,他与押井守合作的作品包括《攻壳机动队》《红眼镜》《空中杀手》等。
▲川井宪次
天门本名为白川笃史,是日本专职电脑游戏及动画音乐的作曲家。新海诚早期动画如《她和她的猫》《星之声》《秒速五厘米》《云之彼端,约定之地》以及《追逐繁星的孩子》都是由他负责作曲。
他与新海诚的首次组合是在1999年。当时新海诚正在制作个人动画短片《她和她的猫》,邀请到了同公司的前辈白川笃史。白川治愈而纯洁的配乐与新海诚清新明快的动画配合得相得益彰,初次合作成果便给新海诚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也奠定了两人日后合作的基础。
除此之外,韩国的朴赞郁+曹英沃也不得不提。曹英沃是韩国电影配乐的殿堂级人物,整体音乐风格大气诡谲,层次感丰富。但对一些轻快温柔甚至神经质的风格,曹英沃也能进行很好的把握。他担当音乐统筹的作品,无论影片质量如何,电影原声带都是非常耀眼夺目的。
▲曹英沃
曹英沃作为朴赞郁最常合作的电影音乐人,他们的合作令彼此的事业都攀上了一个新高峰,而朴赞郁电影里挥之不去的诡异感也有曹英沃的一份功劳,两人合作的电影作品有《老男孩》《亲切的金子》等。
总之,相比较日本乃至欧美,国内目前类似导演+配乐的组合数量并不多,而长期保持默契合作的组合就更加稀缺。
欧美电影导演与他们的“御用”配乐师
在国际无数优秀的“声画搭档”中,最著名的就是斯皮尔伯格与约翰·威廉姆斯。
斯皮尔伯格与约翰·威廉姆斯两人合作长达二十余年,是当代公认最成功的好莱坞“导演+配乐”组合。两人合作的电影作品有《侏罗纪公园》《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的名单》除少数外,几乎都获得过奥斯卡最佳配乐的提名。
▲莫里康
意大利配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则分别与赛尔乔·莱翁内和朱赛贝·托纳多雷两位导演保持了密切的合作,与赛尔乔·莱翁内合作的电影作品包括《美国往事》《西部往事》《荒野大镖客》等;他与朱赛贝·托纳多雷合作的电影作品则有《海上钢琴师》《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和《天堂电影院》等。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莫里康内参与过的电影配乐可能达到500部,他最著名的音乐风格是 "Spaghetti Western"(意大利式西部片)。虽然各种音乐类型他都尝试过,但是在意大利西部片这个领域内他确实是最好的。
出生于波兰的配乐大师泽贝纽·普瑞斯纳,则是波兰电影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御用配乐师。两人的多次合作使泽贝纽·普瑞斯纳一跃而成为国际知名配乐大师,两人合作作品包括《蓝白红三部曲》系列的三部电影、《两生花》等。而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早逝无疑中止了两人的完美合作,不过普瑞斯纳仍然在配乐界发挥着他的影响力,他的电影配乐作品还有《十戒》《少年林肯》《柏林的女人》《基耶斯洛夫斯基如是说》,以及中国电影《失孤》等。
▲尼诺·罗塔
意大利作曲家尼诺·罗塔以《教父》一、二部的配乐闻名于世,他曾与导演费里尼保持了长达25年的合作,他的创作风格比较传统,特别擅长创作优美的旋律。两人合作的电影包括《八部半》《甜蜜的生活》《大路》等,值得一提的是,尼诺·罗塔与莫里康内被并誉为“欧洲电影音乐领航者”,在电影配乐领域,许多配乐大师都颇为推崇尼诺·罗塔。
丹尼·艾夫曼以摇滚乐队Oingo Boingo的主唱兼作曲为人所知,期间他与导演蒂姆·伯顿成为好友,当时伯顿还是该乐队的粉丝。随后他为伯顿的电影《阴间大法师》完成了个人第一个管弦电影配乐,又为《蝙蝠侠》和《剪刀手爱德华》配乐,开始了与蒂姆·伯顿长期的合作关系,也由此成为了好莱坞热门配乐师。乐队解散后,他开始专心从事电影配乐工作。
▲丹尼·艾夫曼
他曾获4次奥斯卡提名,代表作品还有《大鱼》《剪刀手爱德华》《心灵捕手》《黑衣人》《夏洛特的网》等。除了《艾德·伍德》和《理发师陶德》之外,他为蒂姆·伯顿几乎所有的导演作品都创作过配乐。
▲海伦·卡兰德罗
海伦·卡兰德罗(即艾莲妮·卡兰德若)与导演西奥·安哲罗普洛斯也是一对天衣无缝的电影+配乐组合。艾连妮善用弦乐,并且善以长音拉弓制造延缓效果,缠绵的音符和安哲罗普洛斯的长镜头相互应,赋予彼此生命力。两人合作电影包括《雾中风景》《尤利西斯的生命之旅》《永恒和一天》等。
除此之外,卡梅隆+霍纳,诺兰+汉斯·季默,吕克·贝松+艾瑞克·塞拉,科恩兄弟+卡特·伯维尔的组合也广为人知。总之,在欧美电影界,像一流导演+一流配乐师这样的组合还有很多,因此,配乐在大咖导演心中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酬劳配比等都是目前存在的问题
中国电影近几年来飞速发展,影片数量也越来越多,但能让人记得住配乐的电影屈指可数。相较之下,国产片反而更重视主题曲,几乎每部“不差钱”的影片,都会找知名歌手来唱主题曲,而这也成为了影片前期推广宣传的重要手段,如青春爱情片喜欢找王菲来唱主题曲,每每能制造话题效应。另外每年在音乐类综艺节目中“火爆”的选秀歌手,也常常被邀请演唱主题曲。
在欧美或者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往往都不乏导演和配乐大师的经典搭档。他们合作的影片原声音乐就令人津津乐道,曲目也经常登上音乐会演奏曲单。但在中国电影界,这样的经典搭档组合数量却不多,而国内导演跟本土音乐作曲家保持长期默契合作的更是数量稀少。
有业内人士反映,早年大多数中国导演缺乏音乐素养,完全凭感觉,不知道对作曲人有何明确要求,导致所作曲子不能更好地和剧情结合。导演王小帅就曾在其他媒体采访时坦言,自己不太懂音乐,执导的影片也很少用到音乐,个别情况需要音乐时,请来的作曲人会根据影片的气氛和画面自己去把握,而他与曲作者沟通时也只能讲一讲感受。如此之下,导演和曲作者没法产生火花碰撞,经典配乐就无从谈起。
▲汤姆·提克威
纵观国际,像斯皮尔伯格、诺兰、费里尼这样重视配乐的一流导演不胜枚举,甚至有的导演能够亲自为自己指导的影片创作配乐。例如曾执导《罗拉快跑》《云图》《香水》的德国导演汤姆·提克威,不仅自编自导,他为《云图》创作的配乐还曾获金球奖最佳原创配乐提名。另外,《小岛惊魂》《香草天空》《深海长眠》的导演亚历桑德罗·阿曼巴也能为自己的电影创作配乐。
高晓松曾提到:“当年苏聪为《末代皇帝》作曲时,他是直接拿着五线谱去跟意大利导演贝纳多·贝托鲁奇讨论的,导演与他的交流也都直接在五线谱上完成,这一点很多中国导演是做不到的。“
▲亚历桑德罗·阿曼巴
梳理中国电影配乐史,无论中国台湾和香港,还是大陆地区,对于电影原声不仅不够重视,甚至会出现一些理解的偏差。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们所看到的大部分的华语电影,其所谓的电影音乐,往往只是由一到数首不等的主题歌或插曲组成。这既说明华人电影导演在当时对于艺术多元组合的欠缺,也说明华人世界对音乐鉴赏和认识上的片面和局限。比较典型的例证,是袁牧之1937年执导的《马路天使》里,田汉和贺绿汀编曲填词的《四季歌》和《天涯歌女》,尽管传唱至今,其经典性不容置疑,但对于这部电影来说,音乐其实是很游离的。
这种情形在90年代得到了改善,因为王家卫登场了。王家卫特别重视配乐对电影叙事的能动性,以致颠覆了电影原声在电影里的配角地位。另外,王家卫早期也会用中国人做配乐,比如《重庆森林》里的陈勋奇和王菲。
从90年代开始,即使没有电影,电影原声同样可以以独立的艺术品存在,并且此后的电影原声,常常能在电影中起到和镜头互补的作用,甚至还可以起到画外音或旁白的作用。另外,日本音乐也常常出现在当时的国产电影中。
其实在90年代之前,日本配乐在香港影视剧中的应用就很成熟,比如横山菁儿的《英雄的黎明》就在当时被国内观众熟知。归根结底,中国电影爱用日本配乐,是因为“适合”——无论是从文化积淀,还是乐曲风格来说,日本配乐往往能够做到与国产电影十分契合。
▲ 横山菁儿
因此,日本配乐师也因此成了首批被国内电影人和观众注意到的音乐人。所以,虽然不能说是王家卫凭一人之力逆转了配乐在中国电影里的地位,但改变的确在那个时间发生,比如喜多郎与《宋家皇朝》。虽然这时候电影配乐已经开始在国内得到了重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与国际配乐人的合作无形之中又导致了国产配乐的发展缓慢。
但问题似乎又不是如此简单。对于国产电影迷恋国外配乐,国内音乐人有话说:“中国不乏好的音乐人,但大多数国内音乐人更多喜欢闭门造车,商业化程度不够。电影音乐是一个非常讲究沟通的东西。配乐其核心不在音乐本身,而是音乐对于项目的帮助、加分和贡献。这也是电影音乐与流行歌曲等不一样的地方,很多国内音乐人不明白这一点,也就导致了能够以电影配乐作为职业的人才稀缺。”
▲ 喜多郎
另外,酬劳也是一个问题。“电影音乐在整个影片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而电影音乐人所获得的酬劳却是与之不对等的,毕竟目前大部分的投资费用都给大牌明星了。” 另外,电影圈有个特色工种叫“配乐买手”,其作用是帮电影人到国外去买电影配乐。
目前,中国电影配乐最稀缺的不是作曲,而是最重要的“音乐编辑”。“电影音乐可以说是电影工业中的最后一环,在中国,大家对配乐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有过“配乐买手”经历的业内人士表示,国产电影除了歌舞片音乐参与到剧情表达外,其它电影的音乐99%都是最后才做。不过,很多电影为了赶去送审,剪辑完之后,就没多少时间留给配乐了。而电影项目中超期、超支的现象也大量存在,在没钱没精力的情况下,配乐自然无法进行精细作业。
其实,音乐对剧情能起到补充作用,好的配乐往往能调起观众的情感,进一步融入到人物场景中。假如国产片牺牲配乐环节,这实际上是损害了电影的艺术性和丰富性。
近期热文
商务合作 / 转载 / 加入社群 / 约稿
请联系微信ID:yqpdy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