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线影院这一年:这个寒冬,还没有影城票房过7500万
作者 / 吕世明
编辑 / 山甲
难,感觉什么都难。
2015年年票房就卖到1.09亿的影城票房冠军成龙耀莱五棵松影城,票房依旧在下降,今年成绩(截至目前)未能超过0.75亿。老实讲,今年的院线和影城的日子可真不算好过。
即便在今年我们内地影城突破了一万家,银幕数量也即将突破六万块,但总的感觉大家真正赚到手里面的钱越来越少。
12月14日,国家电影局印发《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的通知,这也是中宣部接管电影以来,下放的第一个关于电影产业问题的文件,意义尤其重大!
该通知表明,中宣部和各部委的总体态度已经明确,支持电影的发展,且对未来院线给予更宽松的态度,那么这也是一个明确且强烈的信号,暨未来院线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变得更为繁多,毕竟成立的条件已经相对于之前变得宽松了很多。
不过就今年来看,这边有万达、大地的高歌猛进,那边就出现了星美的惨淡和困局,春节档9.9元的票补消失后,却迎来近些年最强的爆发力,但国庆档的暗淡又让大家觉得前途未卜。
2018这一年,我们内地的院线和影城到底经历什么呢?
一、春节之疯
2018年的春节档可以用疯狂来形容,首日票房达到惊人的12.77亿元,《捉妖记2》首日票房也达到惊人的5.46亿元,但最终《红海行动》以36.50亿勇夺春节档票房冠军,也成为内地电影史上仅次于《战狼2》的影片。
不过我们也看到,玄幻题材的影片在今年出现了较大的滑坡,《捉妖记2》最终成绩不如前作,甚至出现了像《阿修罗》这样巨亏的影片,也为未来玄幻题材影片蒙上了一层阴影。即便如此,春节档的再一次爆发,也奠定了该档期是未来长久时间内,中国内地电影市场最为重要的档期,且不受票价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果可以嵌入情人节,则有会更惊人的表现。
二、观众之迷
今年爆款如此之少,这是2018年内地电影市场一个奇妙的事情,去年有《战狼2》商业剧情片爆款,也有《摔跤吧!爸爸》非好莱坞影片爆款,也出现《二十二》这样的纪录片爆款,但今年绝对意义的爆款影片并没有出现。观众似乎在今年突然变得成熟了,也似乎变得更加奇怪了。
2017年底《芳华》破10亿的表现让人惊叹,但转头《前任3》在影评人和媒体批评之下仍然高歌猛进,居然比《芳华》卖得还有成功。《无问西东》《超时空同居》《无名之辈》几部中小成本影片的突出表现,让业内外对观众今年的奇怪观影选择表示费解,一些品质优异的纪录片、剧情片尽管口碑不差,但不如这三部影片那么的幸运。
去年超级英雄电影表现不佳,但到今年年底《毒液》和《海王》一举打破了多项超英电影的记录,照理观众对好莱坞的视效冲击已经麻木了,但这两部影片又让大家对国内观众的观影口味产生了更多的疑问,甚至可以说,今年的观众口味是最难判断和琢磨的。
三、票补之困
票补最初的出现、到今年目前所遭遇到的质疑,似乎从来也没有任何一个主管部门出具较明确的管理文件加以督导,那么票补到底合不合法、合不合理一直存在疑问。
今年春节档和国庆档出现两次对票补疑是的“限制文件”和“口头通知”,还好春节没有对市场格局产生影响,但国庆则造成了严重的票房滑坡。但之所以没有用正规官方口吻和对票补表态,主要原因在于官方是不方便对“票补”给予盖章说明,毕竟之前“票补”是没有通过任何官方的钦定的。
通俗一点说,既然票补没有被官方证明为合理合法的市场规则,那么官方也就没有必要通过条文来为其发声。但票补到底是一个什么说法,到底未来大家可不可以继续做,在今年成为一个很大的疑问。
四、地产之窥
万达模式的成功,也彰显了地产业可以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院线和影城产生足够强的影响,毕竟这一块的建设对于房地产可能算不上什么,但可以产生较强的人流聚拢效益。
从今年也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房地产业对于院线和影城的觊觎和窥探到达了顶点,很多影城租期到了之后,如果所在业主有心想做下去,往往会回收场地的经营权,像恒大、华润、海岸、保利等,也都在近年成立了自己的影管公司,做起了影院。
“今年内地的一些万象城(华润实际控股)已经明确表示,商场内地一些影城到期后,可能就不续租了,新建的万象城、万象汇等商场里面的影城也不会对外招募,其他地产大佬也有同样的动作。”根据一个影管公司负责人的透露,今年房地产对影院的渴求程度已经到了一个非常迫切的地步。
不同于房地产经营本身,院线、影管和影城的管理是一个系统且负责的学问,但目前国内此类人才的数量有限,且圈子相对封闭,想在短期内搜刮到足够多的人才组建影管院线公司难度巨大。
五、暑期之神
去年暑期档有《战狼2》,今年暑期档则有了《我不是药神》和《西虹市首富》,虽然《我不是药神》说了自己不是神,但不得不承认,他是今年暑期档拯救所有人的神,他和《西虹市首富》《一出好戏》挽救了整个暑期档。
在年初,大家普遍认为,今年是不会出现像《战狼2》那种超五十亿的超现象级影片,但比较担心缺乏超30亿的作品,好在于暑期档三部影片合力拿下了69亿的票房。
更值得大家钦佩的是,三部影片的类型不完全相同,甚至《一出好戏》非常对观众有挑战性,事实证明,在缺乏绝对现象级影片和头部影片的前提下,题材的优化、内容的升级、品质的优良和档期的优势仍然是会有非常良好的回报的。
六、影院之难
今年几乎所有影城都遭遇到票房的下滑,去年影城票房冠军耀莱五棵松票房0.92亿,今年成绩截至目前未能超过0.75亿,排名二三的影城去年也有七八千万的体量,今年则均无望突破七千万。
同时,所有排名前十的影城均比去年都有10%-15%的不同程度的下滑,新影城更是遭遇到“票补消失”的限制,以往开店需要用低价促销来拉动用户,但目前这一策略的实际执行效果,远逊于前两年。好在于大部分新开影城的设备条件远远优于之前的影城,且对于周边用户的吸引力也比之前有较大的改善,但不得不承认,在影城投资成本攀升、人力成本提高的前提下,影城收回成本的周期也变得更为漫长。
“我们影城去年开业的,整体成本大约在千万左右,每年租金加上人力成本估计票房最少要两千万才可以回本,同时租金也在逐年上涨,今年好像最后实际的利润也就一百多万吧。”原来可能好时候,三五年回本,但完全靠片吃饭的影城,在缺乏足够多的头部影片的2018年,经营效果越发难看,其他卖品和衍生品的经营也远不乐观,基本像万达这样卖品和衍生品经营好的影城,整体份额对比票房仍然是极小的一部分。
七、万达之盛
尽管有较大的争议,尽管要面临着绝大多数单店的业绩下滑,尽管整体行业出现了一个滑坡,但万达院线仍然高歌猛进,近几年的增长速度一直没有降低。
根据万达电影CEO曾茂军先生最近接受媒体采访和公开资料显示,最近两年新建万达广场均在五十家左右,与之配套的影城在做多项技术的升级和更新。甚至可以说,万达的出现,解决了很多三四线城市IMAX巨幕的短板,也提升了内地院线的技术高度。那么万达依旧可以占据到目前内地院线、影管和影院头名交椅,并不完全依靠了数量的积累,更多依靠一个整体的格局。当然,其人才储备和优势是其可以领先其他院线的重要因素。
八、国庆之冷
当国庆档前夕,所有影片的路演均告削减,票补也被“叫停”,大家对于今年国庆档的失望情绪也达到了顶峰,即便《李茶的姑妈》在全国多个地区开展了提前的点映和看片会,也没有对市场的信心得以提升。
尽管大家可以在多个渠道买到较低的特价票,但整个国庆档的票补力度非常有限,甚至大部分普通观众都没有看到低于30的平均票价,恰好大部分麻花的观众群体对于电影化的开心麻花票价的上涨产生了一些抵触情绪。
不仅如此,整个10月票房也陷入泥潭,因大部分影片对于国庆档影片存在顾忌,没有及时抢占先机,也导致今年10月出现整体票房的滑坡,也为未来中国电影市场带来一个全新课题,那就是档期的遴选的指定是否要顾忌一些“存在变数”的影片,也证明未来中国不会存在无往不利、躺着赚钱的电影了。
九、星美之殇
现在就断言“星美影业”不行了,要被人家收购了,还是为时尚早。冰冻三尺也非一日之寒,星美的问题可能也是这两年内地大部分院线拓展速度过快而导致问题的缩影。
其他院线也有比星美步子迈得大的,也有发展速度很快的,但他们整体的格局和根基没有星美这样雄厚,其实就连豪气冲天的万达和一直觊觎院线之王的大地,都不会轻易去接手星美。
从2012-2015年,星美院线一直是内地院线的三甲,但到了2016年被挤到第四名,去年则滑落到第六名,今年则仍然会维持在这个排名。讨薪潮、关停店、整体业绩下滑,这一系列的问题和打击,也使得星美面临最为艰苦的时刻。
那么和万达对比,星美并不是因发展速度过快多所导致目前的问题,更多的原因仍是企业文化、人次储备和整体方针策略的问题。同样在12月初,大地院线也在新三板撤离,融资困难也使得文化产业类的企事业对“新三板”的兴趣逐渐降低,毕竟在当前的情况下,资金方面的紧缩是整个行业都要面临的问题,尽管实际的资本仍然存在,但投入的热情已经降到了冰点。
十、院线之变
正如文章开头所提,中宣部领导下的电影局颁布了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的通知,其实如果根据此意见通知,那么目前国内大部分院线可能都要被取消了。
其实此次通知的意义特别重大,在今年内地电影市场遭遇到多轮打击的情况下,相关部门此次出台的政策更应该被理解成为对院线牌照的放开,恰好也是房地产企业、国企等资金雄厚的部门快速进入院线的绝佳机会。这对于传统的龙头老大,如万达、大地等则带来新一轮的冲击和挑战,同时对于大部分处于末位的院线则需要真的考虑未来的整合与调整了。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报名2019「权力榜」行业大会暨颁奖典礼
近期热文
商务合作 / 转载 / 加入社群 / 约稿
请联系微信ID:
15201655723 yqpdy2018
1028627745 649778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