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要卖40亿?这是主旋律电影最好的时代!
作者 / 吕世明
“早知道这样火爆,真应该把《我和我的祖国》的点映调到特效大厅,这上座率实在惊人,点映场以及首映日的所有黄金座位就售罄了。”
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在国庆档原本被认为是最红最专、商业片属性较弱的《我和我的祖国》,从周三开始,预售票房便超过其他国庆档影片,周六下午三点全国点映上座率超88%,场均人次超过156人,一二线城市几乎全线售罄。
同时,《我和我的祖国》营销热度也大幅度领先,微信热度达到614万,相关文章超六千篇,百度指数达到39万,线上热度成为去年春节档《捉妖记2》以来国产电影最高峰。
七十周年大庆,作为国内多家影视公司联合拍摄,数位中国导演组成的“中国导演梦之队”,集合了几十名国内一二线优质明星,《我和我的祖国》已经成为今年国庆档乃至全年内又一部爆款主旋律。
从今年3月20日片方在中国电影导演中心举办启动仪式,《我和我的祖国》可能从一开始并不是今年国庆档的头号选手,毕竟他的模式太新颖,虽然拥有导演国家队和全明星的阵容,但是毕竟是一部看似“临时起意”的拼盘电影,多少会让观众和业内外有所担忧。
3月24日管虎指导的第一章开机,《我和我的祖国》也逐步揭开他略显神秘的面纱,张一白、徐峥、薛晓路、宁浩和文牧野,连同总导演陈凯歌,这些导演基本涵盖了中国导演从五零后一直到八零后所有的中坚力量,且还有像薛晓路这样的青年女导演。
即便到目前,《我和我的祖国》想看人数仍然不是在档期内最高,但该片在近期想看指数的提升和各方面热度的增加速度却可以让所有影片羡慕。特别是国庆节临近,@微信官方改头像换国旗等一系列“线上爱国”活动之后,本片想看日增出现了一个小井喷,预计有希望在9月28日全国点映口碑有效释放后,再迎来一轮想看指数的增长。
如果说,以往我们观众对于一些“命题作文”的主旋律影片多少有点抵触情绪,那么这次中国导演梦之队拍摄制作的《我和我的祖国》却迎来了几乎全网的点赞,即便是对“主旋律”影片非常苛刻的豆瓣影友,这次也对该片投入了以往不同的关注。
其实从今年8月开始,伴随着各段影片逐步拍摄完毕和制作完成,《我和我的祖国》一步一个脚印的对公众释放了影片的每一段精华和演员阵容,像刘昊然、陈飞宇、杜江、朱一龙、彭昱畅等这些深受95和00后喜爱的演员,极大提升影片在更青年观众层面的接受度。
以往大家所担心的红片靠红头文件,这次其实对于国庆档所有影片几乎都是公平的,《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和《攀登者》三部影片都是今年国庆档中宣部和各个部委主推和主要影片,观众逐步提升的兴趣是《我和我的祖国》成为今年国庆档更多普通影迷选择影片的重要因素。
开国大典的故事一点不新鲜,中国电影也不乏表现两弹一星,奥运会、女排、中国飞行员、香港回归前后等影视作品也层出不穷,但如此集中用平民视角来展现在大时代、大变革和大事件下的小人物尚属首次。
这本身就非常新颖和吸引人。
我们的爷爷辈肯定都想过,开国大典的时候,如果我能站在毛主席身后,哪怕只是一个小小服务员警卫员也好。
很多七八零后,大家儿时心中的偶像绝对是打败天下无敌手,数次创造辉煌和连冠的中国女排,当时还是孩子的我们,注定都有被父母、哥哥姐姐逼迫扶着调整着电视天线的情景。
葛大爷则饰演了一名我们所有人都熟悉的“比较贫”的北京的哥,《北京你好》的故事也在整个影片中最出彩,北京的哥也几乎是北京精神、中国精神的代表,能够拿到一张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式入场劵曾经是多少中国人的梦想。
“他叫什么名字”
“他叫什么名字我都不知道”
“和你们一样”
“我们的名字叫中国人”
这是影片终极预告片的开篇,正是这些在祖国大事背后默默奉献、没有留下姓名的无名英雄,他们的付出构建祖国蓬勃发展繁荣富强的每一个脚步。
最终影片也没有出现任何一位大人物和领导人,所有角色既有根据历史真实的小人物所做的艺术加工,也有在历史瞬间之中,每个中国人他所能承担和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
这其实是一种电影价值观的回归,也是我们这两年一直在倡导的电影创作强调传递小人物在大时代的正能量。
很多年有一部电影叫《离开雷锋的日子》,这是一部艺术水准、思想内涵和人文关怀远超原版《雷锋》的影片,他对于人性的思考、对社会和其他人的贡献等方面,都通过一个很小的人物体现出来。
从管虎导演《前夜》的粗犷豪放、到张一白导演《相遇》的细腻内敛;从徐峥导演《夺冠》的真情流露、到薛晓路导演《回归》的坚韧有力;从宁浩导演《北京你好》的诙谐幽默,到陈凯歌导演《白昼流行》的潇洒不羁,以及最终文牧野导演《护航》的浪漫写意。
所有观众都能感觉到这部《我和我的祖国》就是在拍他们的父辈、他们的兄弟和他们自己的故事。
也许这才是观众能够走进电影院的初衷,对于年长者,他们更想看到建国和两弹一星的故事,那时他们儿时的记忆。
对于一些成熟的影迷观众,优秀的导演班底和一些口碑的好演员,也是吸引他们的成分,毕竟能够看到目前中国最棒的一批演员在“暗中较劲”比着拍,还是非常难得的机会。
更青年的观众,他们虽然没有经历过影片中绝大多数的事件,甚至对于像北京奥运会的记忆都会很模糊,但他们恰好生活在祖国高速发展的时期,他们能够真切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他们对于《我和我的祖国》反而有更强烈的认同感。
其实长久以来,中国电影一点也不缺乏刻画小人物,无论是建国初期还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化繁荣的时期,中国电影最不缺乏讲故事的能力,也最不缺乏平民英雄。
▲《刘三姐》剧照 电影频道修复版
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初,是属于《刘三姐》的,这部国民大戏即便在八十年代还在全国一些地区放映,观众除了喜爱影片中优美的唱段,更多是喜欢刘三姐敢于对抗地主恶霸的精神。
▲《咱们的牛百岁》剧照 东方电影频道修复版
八十年代上映的《咱们的牛百岁》在当年几乎也是万人空巷,共产党下基层带领贫下中农脱贫致富打破大锅饭,这无论是民意还是政府意愿,都是被推崇和认可的。
新时代下,中国电影所能表现的人物自然更加多元化,像《红海行动》和《战狼2》中的海军陆战队距离我们是太过遥远,《烈火英雄》《中国机长》中和平年代的城市和蓝天卫士,也同样是无法接触到的。
我们的银幕是仍然是需要回归到能够贴近我们生活的中的人物,曾经的刘三姐、曾经的牛百岁,包括像《芳华》中的刘峰、《我不是药神》中的程勇才是我们所需要的角色。
《我和我的祖国》如果能够达成40亿,也会佐证观众对于电影描写小人物回归的认同,也会给未来中国电影在创作人物上曾经过多贪大求全刹刹车,降降温。
曾几何时,我们的大小银幕荧屏上充斥了清宫鞭子戏,那时我们的创作者只能通过帝王之口去打贪官、除恶霸,观众出于反腐的心态对于此类影视作品总会击节叫好。
但伴随的时间的推移,清宫戏变成了宫斗和争宠,完全脱离了反腐的本身,观众也清晰的看到,帝王将相是不会真的解救老百姓,我们仍然需要更贴近普通人的一些角色。
祖国的进步,当然不能缺少精英阶级的“领导”,但对于普通观众而言,黄渤、葛大爷肯定要比所谓的社会精英更有说服力;对于更青年的观众而言,朱一龙、彭昱畅可能才是她们真正的精神寄托。
《我和我的祖国》英文片名叫My People,My Country,直译就是我的人民、我的祖国,把人民放到祖国之前,也说明了人民对于祖国的重要性和担当,中国电影其实也一样,他真正的主人还是我们每一个普通的观众。
习大大和历任国家领导人不断的强调和希望中国的文艺的电影创作能够从人民中来,再回到人民中去。真希望在未来十年,我们的观众和人民,会在十一当天,在自己家挂上一面五星红旗,然后再去电影院看一部属于人民自己的主旋律电影。
近期热文
商务合作 / 转载 / 加入社群 / 约稿
请联系微信ID:
15201655723 yqpdy2018
1028627745 649778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