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电影“演而优则导”的故事,还要讲很久

一起拍电影编辑部 一起拍电影 2021-03-04


作者 / 莫妮卡


《你好,李焕英》的成功,让贾玲一跃成为中国影史票房最高的女导演。



作为贾玲的电影处女作,《你好,李焕英》同样是一部演员转型导演的典型案例。反观当下的电影市场,演员转型导演的故事层出不穷,取得市场成功者也不在少数,如隔壁的陈思诚,想当年也是凭借电影版《北京爱情故事》迅速在导演圈站稳了脚跟,后来又有了更上层楼的《唐人街探案》系列,且去年年底的常远的《温暖的抱抱》,也是演员转型导演的代表之一。

 

其实跨界而来的导演身份多样,有歌手、作家、主持人,也有摄影师、制片人、动作指导等等。但总体来看,还是演员群体的规模最大,产出成绩也最好。很多更是“一炮而红”,处女作即在市场或各大影节崭露头角。虽是“闯入者”,但他们却一次又一次在行业掀起风浪,成为中国电影的“弄潮儿”。从当下的贾玲、常远到徐峥、姜文、周星驰等成名大导,无不如此。

 

演员转型导演热潮到底何时兴起?其电影处女作又为何普遍获得成功?演而优则导真的是演员的必经之路吗?对此,拍sir统计了50位从演员转型导演的华语代表电影人,准备一探究竟。

 

 备注:

1.演员,即以演员身份出道或在表演领域有重大成就的艺人,如黎明。

2.本文所提到的导演处女作即演员转型导演后,第一部执导且上映的电影长片作品(联合执导亦在统计之列),短片、微电影、电视剧等不在统计之列;

3.表格按导演处女作票房数据降序排列,无内地票房数据影片按上映顺序升序排列;

4.数据统计截止到2月21日18时,早期电影票房数据参考自“电影票房”平台;

5.表格影人系不完全统计,如有遗漏或错误请移步留言区讨论。



资本市场扩张助力演员转型,

高票房创开端化身行业弄潮儿

 

演员转型导演现象其实由来已久。早在制片厂时代,很多老一辈影星,如田壮壮的母亲于蓝(《萨里玛珂》),还有于洋(《戴手铐的旅客》)、李亚林(《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便都有涉足导演领域。

 

遥望港台黄金岁月,从洪金宝、曾志伟、尔冬升到成龙、周星驰、张艾嘉等等,也都是表演与导演兼具的双栖影人。其中,洪金宝在1977年首次自导自编自演的《三德和尚与舂米六》即开创谐星功夫喜剧的开端,而后又掀起僵尸灵幻、时装动作等类型片创作热潮;两年后,成龙执导的处女作《笑拳怪招》一经问世,便拿下香港年度票房冠军;后来,周星驰又凭借一部《国产凌凌漆》获得香港年度票房季军,延续无厘头表演风格的同时逐渐走向幕后。

 


将视线拉回内地。从上世纪末起,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开放与发展,创作者缺口被打开,演员转型导演领域也逐渐壮大,越来越多的演员执起导筒开始自我表达。

 

1995年,姜文从演员正式转型导演执导的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即拿下5000万票房。是当年的国产片票房冠军。三年后,陈冲携《天浴》问世。虽然影片被提名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还斩获金马包括最佳导演等在内的七项大奖,但最终因内容尺度过大无缘内地上映,陈冲也被禁三年不准拍戏。

 

新世纪头十年,演员转型导演热潮抬头。徐静蕾、俞飞鸿、冯德伦,还有相声演员、即贾玲的师傅冯巩,以及周杰伦纷纷踏上导演之路。值得一提的是,俞飞鸿其实是徐静蕾在北京电影学院求学时期的班主任,在创作上两人也保持着一定默契,都选择了偏艺术向的题材表达。而吴京也在2008年交出了自己的处女作《狼牙》,恐怕没人能相信,此时不足500万的票房成绩将会在九年后翻上千倍,并拥其成为中国影史单片票房最高的导演。

 

 ▲吴京与卢靖姗的“缘分”也早从这里就开始了

 

进入10年代,徐峥、赵薇纷纷入场,一个贡献出第一部破10亿的华语电影,一个则引领起一个时代的青春创作热潮。曾志伟之子曾国祥则凭借《恋人絮语》提名金马最佳新导演,未来可期从此彰显。另一位由小品演员转型而来的导演朱时茂也在这一时期接连交出两部作品,并杀入两届春节档,称得上是当年的“种子选手”。

 

自2014年起,演员转型导演热潮愈加蓬勃,至2017、2018年达到最高潮。从陈思诚、邓超、黄渤、刘若英,到王宝强、大鹏、郭德纲、吴君如,以及黄磊、包贝尔、伊能静、张歆艺......各路人马纷纷加入。

 

可以明显看到的是,此时中国电影市场也正处在极速扩张的资本繁荣期,市场的火热直接带动着转型热潮的涌起。而在他们的加入下,《煎饼侠》《后来的我们》《一出好戏》等一部又一部高票房作品接连出现,这无疑也在推动着中国电影市场的高速发展。


从2019年至今,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遇冷及后续疫情的影响,新转型而来的演员系导演及其处女作的涌现数量开始呈现明显的下跌。除了今年刚入场的贾玲和常远(《温暖的抱抱》),梁家辉、郭涛、沙溢等人的转型成绩并不尽如人意。未来,秦海璐的《拂乡心》、姜武的《发小儿》都是值得期待的待映作品,钟汉良的《沙漏》官宣许久却一直没有面世。

 

资本市场的诱惑能让大家“趋之若鹜”,同样也会不留情面地全面洗牌。电影创作最关键的还是要真挚诚心,而非一时脑热。当然实践也在证明,谁能留到最后。



处女作打造方法论:

号召力、强情怀、大类型、攒经验、赤诚心

 

虽然是跨界,但事实证明演员系导演的作品并不输科班,尤其是在处女作上。那么为什么他们的导演处女作普遍能获得成功呢?

 

首先,转型做导演的演员大多是已经在大众中积累起一定知名度的人,如黄渤、王宝强、赵薇、邓超等。转型的基础必然得有丰厚资本的加持,高国民度即意味着潜在的票房号召力。而且凭借自己在圈内积累的资源,他们的处女作项目的起点也往往相对较高,无论是人脉还是资金,聚集得都更容易一些。如《你好,李焕英》当中沈腾的加盟无疑是有效助力,又如陈思诚的电影处女作《北京爱情故事》中邀请到了梁家辉、刘嘉玲等大咖。演员本身外加众多明星大咖的名气,很容易对观众形成强大的观影吸引力。


从类型上看,演员在处女作的创作选择上,更多倾向于喜剧、爱情、动作等本就天然具备大众好感度的类型,电影便天然具备起一定的市场基础。而且,从贾玲、黄渤到徐峥、大鹏等等,转型演员中“喜剧”占据着很大比重,在如何逗大家开心上他们自然游刃有余。

 

另外,在执导电影处女作之前,很多演员其实就有执导剧集、话剧、广告甚至是MV的经历,有过导演创作的试水。如徐峥(《李卫当官2》)、陈思诚(剧版《北京爱情故事》)、文章(《小爸爸》)最先涉足的就是电视剧领域;赵薇在执导《致青春》之前还为自己打造过MV;而毕业于北电美术系影视广告导演专业的肖央,一开始从事的也是广告行业,一度成为当时颇有名气的新锐广告导演。虽创作形式不同,但前期执导经历无疑也为后来的电影长片创作积累了经验。


同时,很多演员在创作处女作时,所选择的内容题材有时会跟自己的人设或以往作品进行强关联。如刘若英的《后来的我们》,不管是奶茶本人的痴情人设还是火遍大江南北的那首《后来》,都跟电影有着贯穿一致的气质。因此影片也容易以情怀营销撬动观众注意,吸引大家走进电影院,心甘情愿“还一张电影票”。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是演员转型导演时的首部作品,普遍也是其最真诚的作品,不少人在首执导筒时,必然也想最先推出自己注入情感最浓烈、表达欲望最强烈的一部影片。如同《你好,李焕英》背后,除了内容本身的温暖动人,观众更是因为看到了贾玲的赤诚之心被其感动。这也体现出,创作者的诚意的确是一部作品背后最重要的部分。
 


商业艺术双发力,

不是所有的演员都适合当导演

 

领会创作意图,将一场场戏诠释在银幕上——演员其实是距离导演或者说创作中心最近的工种,有的人是演戏久了转型成为导演,而有的人则是一心想做导演无奈先做了演员,例如曾国祥,他从年轻时就坚定了当导演的梦想,做场记、当演员等不过是“曲线救国”,为后来的导演之行积蓄力量。《演员请就位2》中,尔冬升也现身说法,提到当年自己转型做导演是因为“在演员那里找不到路再往前走”,所以专心做幕后,给自己“制造机会”。

 


殊途同归,站在同一起跑线。有的处女作一鸣惊人,在市场掀起风浪;也有的厚积薄发,慢慢起步;当然也有的一事无成。

 

总得来看,大部分演员转型导演走的都是“商业片”的路子。一帆风顺者处女作一问世就能得到市场的青睐。但这背后也需要很大的运气加持,如吴京、曾国祥都是在后几部作品中才开始起势,逐渐积蓄力量惊艳观众。

 

还有一种是“文艺挂”的,更注重追求自我表达。如陈冲、张艾嘉、俞飞鸿、陈建斌等。他们的作品虽然票房不尽如人意,但往往能赢得不俗的口碑。如陈冲的导演处女作《天浴》多年来备受好评,还为李小璐赢来了演员生涯中的高光时刻,又如陈建斌的导演处女作《一个勺子》上映当年也热议纷纷,陈建斌还凭借这部影片在金马影展上拿下了最佳新导演的称号。

 

同时,也有少数商业艺术通吃的演员。姜文最初以《阳光灿烂的日子》《太阳照常升起》等偏艺术向的作品跨界导演领域,之后又凭借《让子弹飞》等作品获取市场成功;而以《屌丝男士》出名,通过《煎饼侠》成功打入导演圈的大鹏,在今年却交出了颇具人文气息的《吉祥如意》,赢得不少口碑好评。

 


还有一部分就是转型失败的。2017年王宝强执导的处女作《大闹天竺》上映,虽然票房破7亿但口碑却直线下降。转年影片获得了金扫帚最令人失望电影等奖项。颁奖典礼王宝强意外现身,直面批评,坦诚自己经验不足,倒也难能可贵。既然是跨界,经验欠缺、表达不足都是在所难免的。
 

《唐人街探案3》中,张子枫饰演的思诺对唐仁说——“所有可以归结为艺术的东西,都是需要天赋的”。这句话可以送给那些怀有电影梦却没有创作天赋的人们。

 

众拍时代,人人虽有追求梦想的权利,但梦想的支撑更需要实打实的内容。市场可能会容许一次试错,但不会有更多次的包容。当然,在如今渐趋成熟理性的市场下,很高兴看到观众对内容开始有了选择,这无疑也会倒逼内容的成长。前不久,贾玲也在直播中提到,暂时不会继续做导演了。为表达而行,而不是为导演、票房而行,其精神也值得大家深思。




近期热文
春节档,不止七天

请对2021中国电影市场票房保持谨慎乐观

中国电影票价的天花板在哪里?



商务合作 / 约稿 / 加入社群 请联系:
15201655723   yqpdy2018(微信ID)
 转载请联系:
reyazzzzz(微信I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