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向他们致敬!十年接力,做援疆“红柳”

大学生记者团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2022-03-19


立德树人奋进担当,

教育脱贫托举希望。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如同红柳。

十年接力,扎根新疆,

不畏艰辛,甘于奉献,

是新疆一抹独特的风景。

他们就是来自金职院的援疆教师。

接下来,

就跟着小金一起,

去认识一下这8位教师吧。

 


语言筑基 厚植“双语情缘”


2010年10月开始,

陈青、张银枝等6名教师,

先后主动申请赴阿克苏对口援疆“双语”教师培训。

他们一边克服气候条件、饮食习惯等巨大差异,

一边克制对家人的无尽思念,
完成“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

靠得住的双语教师”的援疆使命。 

青(左一)指导李玲(中)、陈晓雅(右一)教学设计

“没有现成的‘路’走,

我们就团结一心自己摸索出一条路来。”

陈青老师回忆起刚到阿克苏时的情形,

她和支教团的老师们日夜兼程,

让分层分类的教学满足了不同基础学员的需求,

同时课堂上充分利用肢体语言、

教学道具、多媒体音像,

受到学员们的欢迎。


张银枝辅导学员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她还牺牲了大量业余时间。

“夜幕时分,我们常常在汉语角、
宿舍前的长凳旁和维族学员们围着聊天,
帮助他们积累词汇、纠正语法错误、正音。”

张老师说道


陈岩指导朗诵节目

陈岩老师总在课后和学员们聊天,
在更轻松自然的环境中帮助学员提高汉语水平,
同时也了解学员的想法和困难,
最大程度的去帮助他们。

傅军为维族教师授课

吕柯指导维族教师

援疆不只是诗和远方,

还有勇气与担当,

更是使命和责任。

傅军和吕柯也奉上了专业普通话课程,

提升在职维族教师普通话水平,

精准实施“教育扶贫”。


在浙江双语培训项目的有力推动,
援疆教师的辛勤付出下,
阿克苏地区学生接受双语教育的比例迅速提高。
获得了教育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致好评。



专业指导 变“输血”为“造血”

对口支援要做到“帮根本、帮所需、科学帮、帮到位”,

除了提升当地教师的汉语水平,

还需要帮助他们培养自身的专业能力,

变“输血”为“造血”。


郑春燕(中)指导刘爱华(左一)、阿迪拉·阿布来提(右一)

“备课、教学设计、说课、试讲、听课,

一遍遍磨,科研课题手把手教。”

郑春燕老师回想当时与刘爱华和阿迪拉·阿布两位老师,

结对帮扶的日子,

在不懈的努力下,

逐步提升他们的教学科研能力。

楼汉葳收到耿娅朦的贺卡

每到节假日,

曾在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援疆的楼汉葳,

都会收到胡海婷、耿娅朦、李书净的贺卡和祝福。

提起这几个学生,她有说不完的话,

“当时抓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是我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和她们的师生情谊,是我援疆生涯中最珍贵的收获。” 

在可选生源很少、指导力量薄弱、

学生底子较差、国赛实行新赛制的困境下,

主攻教育心理学和课程教学论的楼老师,

努力钻研迅速成长为一位学前教育领域的全能型导师。

学生竞赛选手、教师辅导队伍,

双管齐下、同步培养。

指导技能竞赛的同时,

也不忘通过传帮带

培养当地教师的能力。


备赛期间,她不畏辛苦,

终于在2019年,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在疆赛中仅以0.75分屈居团体第二,

并代表自治区参加了国赛,

胡海婷等三位参赛选手也顺利升学至新疆师范大学。

而彭芳、小祁等当地的老师也快速地成长起来,

在楼汉葳走后承担起竞赛指导工作。 

颜忠军在阿克苏教育学院

前不久,

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颜忠军,

再次离开熟悉的家和即将高考的孩子,

启程前往阿克苏教育学院继续援疆之路!

 

“红柳的根扎到哪里,

哪里就会衍生出新的红柳来”。
金职院的援疆老师,

十年接力,扎根新疆,


他们,一直在路上。

金职人的援疆故事,

未完待续。

来源:师范学院

文字:高小花

编辑:单雨心

审核:郭康康

推送:大学生记者团


往期回顾

金职,你变了   

文末福利大放送!@JHCteachers,炙热的青春,有您才真的了不起 

金职“惊喜”|今夜灯光闪闪,爱您的心满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