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富家子弟到坚贞战士,他说……
施姬周,金职院商学院离休教师。他从学生爱国民主运动中觉醒,参加了革命,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翻天覆地、波澜壮阔,始终保持初心。
浙江师范大学原校长蒋风这样评价:“战友施姬周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
如今,95岁高龄的施姬周虽已不能继续在一线发光发热,但他始终坚定作为一名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我打过游击,剿过悍匪,干过教育,虽然吃了不少苦,但庆幸能为国家、人民做一点事,我觉得吃再多苦都是值得的。”工作出色的他先后多次被评为市先进老干部、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等。
投笔从戎 奔赴战场
1926年,施姬周出生在东阳的商户家庭。他从小在相对比较优裕的环境中长大,7岁进私塾,8岁上城区小学。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施姬周是东阳县城一个11岁的小学生,为了躲避日机的轰炸,他每天都要跋涉数十里路,到穷乡僻壤的山村读书。
渐渐地,现实的苦难让施姬周懂得了“国弱遭欺、落后挨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觉得救国要从励精图治、改良政治着手。
1946年,施姬周考入位于金华的国立英士大学法学院政治系。那时,内战烽火连天,社会动荡,他很自然地加入了反对内战的学生爱国民主运动中。
1947年,英士大学因战争迁到杭州,之后许多学生参加了以“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为标志的“五二〇”运动,声援各地的学生运动。作为班级联络员,施姬周犹记得杭州和南京街头军警行凶后留下的斑斑血迹,于是,上了两年半大学的他毅然选择参加革命。
1948年9月底,施姬周在金萧支队驻沪联络员钱煦春的介绍下加入金萧支队,被分配到八大队工作,后被江东县(富春江以东的桐庐、建德、浦江、兰溪地区)副县长金良昆留在武工队。
“离开家的那天,我只告诉家人,要去外面一段时间,叫他们不要担心,一来是怕他们牵挂,二来怕我的身份给他们引来杀身之祸。”施姬周说。
一位工商业主子弟,敢于放弃温馨的家庭,敢于放下一己的得失,走向革命,走进浴血苦战的游击区,迎接生死抉择的考验,确实是需要勇气的。施姬周的这份勇气来自于信仰,来自于对共产主义的追求,来自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当时,敌我力量悬殊,武工队只能昼伏夜出,一个晚上走十几公里路,轮流宿在山区小村的农户家里。那时候,浦西山区的农民过得十分清苦,吃的是玉米、番薯,穿的是补丁加补丁的破衣服……他们跟着吃、跟着过。一两天后,他的内衣裤便长满了虱子,但是条件艰苦,十天半个月不能换洗也是常事。
从小生活优渥的施姬周刚开始有些不习惯,但金良昆副县长的一席话让他受益匪浅:革命无非就是敢于吃苦,以苦为乐,乐意与虱子和平相处,更要随时准备“人头落地”。可以说,在武工队的那一小段日子里,让他明白了何为革命。
参加游击 毕生骄傲
1948年11月中旬,金萧支队八大队外线出击归来,金良昆陪他去报到。大队领导很看重他,分配他任大队政治干事。与武工队不同的是,八大队有上百人,有时候会在白天行军,还常常利用休息时间对部队进行训练。
当时,他肩背步枪、背包、米袋和伞袋等东西,约10公斤,每天跟着部队翻山越岭:在浦江杭口坪据点突击敌人时,他学会了用刺刀捅进敌人的胸膛;在黑夜奔袭敌人在桐庐的灰岗据点时,他和战友一起冒雨行军40多公里,跌得鼻青脸肿浑身湿透,最终全歼敌人一个中队;在参加破坏浦江县城到黄宅段敌人电信线路遭遇战时,他也能紧跟队伍一口气跑三四公里……他很快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8年12月中旬,中共金萧工委重建金义浦兰根据地,任命施姬周为金义区委副书记兼区署秘书,并利用他曾是英大学生的身份回校动员学生参军。截至新中国成立,他发展了30余名地下党员,先后动员200余名学生参军。
记忆较为深刻的是,在英士大学支部的掩护配合下,他成功策动驻金华雅芳埠国民党陆军203师609团2营重机枪连排长黄和庆等7人,携带4挺重机枪起义。他还多次秘密去义乌佛堂等地了解敌情,建立交通联络点,布置开展动员参军、策反、情报和采购紧急物资等工作……虽然他参加游击前后只有8个月时间,却是他平生最值得骄傲的事,也成为他永远跟党走的动力。
积极剿匪 稳固政权
1949年5月,中共金华县委县政府成立,施姬周被任命为芙塘区区长。那时,有一股由原国民党陆军203师突击营营长邢小显组建的土匪队伍活动猖獗,到处袭击各地乡政府,残杀农会骨干,敲诈勒索,无恶不作,成为金华地区的一大祸患。
在辖区内,施姬周积极发动群众,组织农会、民兵、妇女会,积极投入剿匪、反霸、减租、征粮、发动群众和发展生产等新的任务中。在三四个月内消灭土匪200余人,缴获了一大批武器弹药。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从投降的土匪口中掌握了潜伏在金华城乡的匪特情报,配合有关人员将他们一网打尽,擒获了匪特两三百人,缴获6部电台和大量枪支弹药。
后来,施姬周被任命为磐安县大皿区区长。磐安山高谷深,匪患更为猖獗,主要有两股土匪,共五六百人。在他军强势围剿之下,土匪化整为零,不时冲击新生政权,其中以羊荣德、戴德光为首的匪徒先后4次袭击黄余田区公所。
第一次,匪徒伪装混入区公所,趁炊事员不注意将巴豆粉末撒入菜锅中,不少人吃完后纷纷拉肚子。他们立即意识到事情不简单,组织全体同志奋起反击。当匪徒接近区公所时,他指挥全体人员打出一阵排枪,打得匪徒抱头鼠窜。
第二次,匪徒埋伏在附近山上,企图混进区公所刺杀干部并抢劫粮库,然而匪徒过于心虚导致擦枪走火,让他们提高了警惕,匪徒因此没有得逞。他们在匪徒接连袭击之后提高了警惕,磐安县也安排了一个排的兵力加强驻守。
第三次,匪徒来了200多人,火力很猛,他们牺牲了好几位同志。那时,他们所有人都抱着随时牺牲的想法,也是在这一次,施姬周打死了一名匪徒中队长。那一次,双方对峙了8个多小时,最终扭转了局面。
第四次,他们在匪徒来袭之前得到可靠情报,全区21人在附近小山上埋伏,而他负责在村内3户人家的土房前防守。这一次,他们掌握了主动权,在6个多小时的战斗中,粉碎了匪徒的种种险恶伎俩,狠狠打击了他们的嚣张气焰。
1951年春,我军彻底将全区土匪消灭干净。
转做教育 勤勉育人
1954年6月,组织决定调施姬周任金华师范教导主任兼团委书记,这成了他后半辈子从事教育工作的转折点。
1956年8月,施姬周被调任新建的浙江省义乌师范学校副校长,不久被任命为校党支部书记。那时,他就在想:一定要把新学校办好。之后,他开始建立有关科室,准备招收6个班共计300多名新生,并在提高素质教育质量、培养合格小学教师上下功夫。那段时间虽然很辛苦,但过得很充实。
施姬周也曾度过一段黑暗的日子——被错划为“右派”而下放到农村改造,直到1979年4月才得以正式平反并恢复党籍。之后,他被调到义乌市义亭中学任副校长,1980年调回金华,任浙江省金华供销学校(现为金职院商学院)校长。
那时,学校面临迁建,他需要边建校边办学,当年冬月便按照1000名学生的规模建成了新校舍。同时,按照形势发展的要求,学校实行多种教育办学形式,如代培、自费、函授、干训等,扩大了教学规模,提供了多种学习进修的条件,助力社会培养各种不同层次的人才。
1986年4月,组织批准他离休。离休后,他依然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了解到磐安县大皿区的教学条件落后,2004年他自掏腰包拿出10万元资助当地办学,每年坚持捐1万~2万元钱给当地修桥修路;2013年,他拿出30万元在磐安第二中学建立公益基金,资助家境贫困的学子……只要还有能力,他就多尽一份心力。
回顾自己曲折的一生,施姬周坦言:虽然吃了不少苦头,但这一生,多少为人民做过一点工作,为人民办过一些好事。“现在呀,我每天在家看书、看报,写写文章,争取活好每一天,快乐每一天。”施姬周笑道。
“党史百年天天读”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一起分享党史学习心得!
点击图片,我们一起学党史!▲
来源:商学院 金华新闻 婺城新闻
图文:季俊磊 陆佳帅 郦莎
编辑:王奕文
责任编辑:王璐
大家都在看
最新提醒,与你有关!▲
金职VS财浙,谁家的“校花”才是yyds!▲
原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教授来金职,都说了啥?▲
和小金一起“在看”金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