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庆大田湾体育场保护与利用工程EPC项目迎来重大节点

西南菌 中建八局西南公司 2022-11-13


10月10日,大田湾体育场保护与利用工程EPC项目地下室主体结构全面封顶,将正式进入装饰装修阶段,后续还将进行防水、土方回填及体育工艺施工。


此次封顶的地下车库共计两层,总建筑面积为35000平方米,可容纳780个车位。施工现场共设置5台塔吊,高峰期450人同时作业,施工时每层分为14个区域,由北向南流水施工,共计约浇筑12000立方米混凝土

大田湾体育场位于重庆渝中区,是新中国第一个甲级体育场,也是新中国第一座现代意义上的综合体育场,是重庆市体育比赛及训练的重要场所,1951年在老一辈革命家贺龙元帅的主持下建设而成,是真正流淌着红色血液的民心之地。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大田湾-文化宫-大礼堂文化风貌片区保护提升工程启动仪式在大田湾体育场举行,2020年,中建八局西南公司有幸参与大田湾体育场的修缮工作。

大田湾体育场保护与利用工程EPC项目占地面积11124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2918.16平方米(不含原有全民健身综合楼、体育馆),工程包含新建、拆除和修缮三部分,施工内容涉及新建结构、文物工程、隧道暗挖、体育工艺、景观园林等,旨在保护修缮的同时打造全民健身中心,拆除非核心功能建筑,整治提升整体景观风貌,建设生态体育文化公园。

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涉及高边坡、深基坑、人工挖孔桩、隧道等超危大工程。为做好文物保护工作,项目部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合理进行现场施工部署,并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为修复工程保驾护航。

下穿重点文物暗挖隧道施工技术

项目包含10条人行通道、1条环形通道及2条车行道,其最浅埋深1.23米,最深约10米,属于超浅埋暗挖隧道,且都下穿重点文物,对沉降控制要求极为严格。开挖前,项目对文物基础进行加固并采用大管棚超前支护,辅以小导管超前注浆对开挖断面进行支护。车行通道采用先进的CD工法进行开挖,人行通道采用三台阶开挖。初支采用双层钢筋网片及钢拱架并施打系统锚杆,喷射C25混凝土形成牢靠受力体系。暗挖结构采用喷射早强防水砼+全封闭柔性卷材防水层+二衬防水混凝土结构,以达到刚柔相济,多道防线的防水原则。

超前支护

CD工法开挖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

高延性混凝土具有“高强度、高韧性、高耐久性”的特点,成型后类似于钢材的“可弯曲”混凝土,变形能力是普通混凝土的200倍。项目在砌体结构墙面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压抹施工技术进行砌体承重墙加固,加强砌体结构约束效果,提高砌体结构的承载力;钢筋混凝土看台板底部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喷射压抹施工技术进行加固,以提高看台板承载力及耐久性。


复杂空间的保护性施工

体育场基坑及B、C通道紧邻轨道3号线、市政隧道、文物看台,如何保障施工期间紧邻建构筑物的安全是施工难点之一。
最不利位置B人行通道竖井作业面位于文物本体内,竖井开挖面积达135平米,需拆除及保护部分文物,受限空间开挖施工受限制,人工开挖深度达14.3米,距离轨道3号线隧道结构水平距离10.27米,竖井底与轨道底高差仅6.39米,项目部在施工前进行轨道、隧道、文物周边施工的安全专项论证,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专项方案进行保护性施工。支护结构采用桩板挡墙,基坑开挖采取切槽减震,隧道开挖人工水钻剥离岩体,并通过系列措施保障安全,同时采用高精度自动监测系统预警,顺利完成复杂空间施工作业。

大田湾体育场是贺龙元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重庆留下的具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体育遗产,见证了新中国重庆乃至国家体育发展的历史,保护好、修缮好大田湾体育场事关红色基因传承;体育场修复后可满足大型全民健身活动需要,可提供中短期应急避难的室外场地,更是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工程,项目团队深悟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发扬“令行禁止,使命必达”的铁军作风,团结一致,先后克服周围道路狭窄、渣土外运困难、环保、防疫、雨季、高温天气等困难,最终顺利完成节点目标。

在接下来的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将继续以高度的政治觉悟、过硬的建造技术、顽强的战斗作风和严格的组织纪律稳步推动项目安全高效建造,高标准打造全民健身中心,持续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践行到实处,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贡献央企力量。

媒体聚焦


人民日报


新华社


中工网


重庆日报


重庆广电-第1眼


华龙网


上游新闻


重庆发



素材来源 丨重庆分公司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如需其他资料,请文末留言联系西南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