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藏博精选|臧地的山神崇拜(下)

张毅 藏人文化网 2023-11-25
请点击上方的“藏网文摘”订阅
有您更精彩 投稿信箱tibetcul@126.com


本栏目文章精选自藏人文化网旗下博客西藏 


甘南玛曲县阿万仓垃卜则
山神祭祀
凡是到过藏区的朋友,都见过许多高山之顶或山之口耸立着长长箭镞并挂满五彩经幡的箭丛,这就是山神或神灵居住的地方,即神宫,也是祭祀山神的地方,藏语称“拉则”、“垃卜则”。拉卜则通常为一丛状物。一般用木杆制作,上端削为箭镞样,插成一丛,上缠经幡、羊毛等,下部多以木栅栏或石块固定。
有文献记载,雪域高原的九座大山上有九位大山神,被合称为“世界形成之九神”,他们分别是:布德巩甲(传说是其余八位山神的父亲)、雅拉香波(吐蕃王族的保护神)、北方的念青唐拉神(西方大神)、上部觉沃久钦、东方的玛沁、觉沃域加、西乌喀日、吉雪旬拉楚保、诺金康娃桑布。九位山神无疑是高原远古居民最为崇信的大神灵,在民间宗教中,他们威震四海,无所不能。佛教传入后,莲花生大师令他们改过自新,修习佛法,守护佛教,护佑众生,使这些神获得了新生。除九位大山神外,藏族每一地区的每一部落、每一村庄都有各自崇拜的一尊或数尊山神,当然也有一处或数处祭祀山神的“拉卜则”。如甘南合作十三沟的群众,除要祭拜著名的阿米念钦山神外,还要祭拜通钦、当周等大小山神。还有有些拉卜则是属于某个家族或单个家庭的。另外,有些拉卜则是专门为两个部落设立的分界标志。

拉卜则的起源颇早,最早可能属于原始宗教中的自然崇拜,在山顶或山的某些部位垒起石堆或其它东西,象征为神灵所在或所依之处,以便于人们的祭祀崇拜。佛教传入雪域高原后,由于山神崇拜在民间影响巨大,佛教对此不能等闲视之,因此完全继承了通过建立拉卜则来祭祀山神的古老习俗,许多佛教大师还专门撰写了有关拉卜则建造供祭的仪轨,现在的许多拉卜则就是在藏传佛教大师的主持下,严格按照这些仪轨建造的,也是按照这些仪轨供祭的。


当拉卜则建成后,每年都要按期祭祀。祭祀的日期一般在农历四月、六月、七月份,其中六月十五日最为普遍,大过数地方都以这一天为祭祀拉则的日子。

甘南夏河县扎油沟阿米加吾垃卜则
在甘南藏区,祭祀拉卜则已演变为喜庆而隆重的节日,称为“插箭节”。插箭节来临之际,人们提前要做好准备,包括制作木箭、印制风马(龙达)和经幡等。木箭长约三米左右,箭首削为箭镞状,箭尾装有三块彩绘木板,象征箭羽,箭身上还绘有象、龙、狮、虎四种动物等图案,光滑鲜艳。箭是祭祀山神时的主要物品,意为给山神供献兵器,到了插箭的日子,在太阳还没有升起之前,本部落或本村庄的男子将箭运到山上。高山朦胧,山野披绿,凉风习习,人们拥簇于拉卜则四周,兴高采烈,欢声笑语。当祭司念完祭文后(藏语称“桑议”),人们纷纷拥向拉卜则,捧起哈达,挂在长箭上,将箭杆插在箭丛中,同时在拉则旁边的桑台(祭坛)上,点燃松柏枝,撒上炒面、白糖,放上宝袋,浇上酥油等,煨桑祭祀山神。顿时“桑烟”滚滚,飘向天空,带去人们真诚的祈愿,美好的意愿,祈求神灵的护佑。桑烟升起后,众人开始围绕拉则转圈,许多地方还是骑马转圈,并对空放枪,抛洒风马(龙达),高呼“哈——哈——”、“咿——咿——”、“拉加咯”(天神战神了),为神助威,镇邪降魔。这时雪花似的哈达飘满天空,落满山顶,同时那高昂的呼喊声,震撼苍穹,动摇山川,蔚为壮观。
祭祀山神时,一般不允许女性参加,这与山神同时又是战神的观念有关,认为女性的柔弱会影响战神和男子的威武与勇气。
山上的祭祀完毕后,有些地方还要在上下的草地上扎起账房,举行赛马、赛跑、大象拔河等民族体育活动,并对优胜者进行奖励。赛马等活动在古代就意味着娱神,博得神的欢喜,当然,同时也在体现男子的魅力、勇敢、豪爽、顽强、好胜、进取心等。而今天插箭后的体育活动,其娱神的目的虽未完全忘记,但也已被淡化,人们则更注重的是娱乐和开心。在体育活动中,一些部落或村落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以及村里的领导者,还要心平气和的坐下来,商讨农牧业生产,以及关系本部落或本村庄的一些大事;按照乡规民约,调节部落与部落之间、村落与村落之间、邻里与邻里之间,以及家庭中的是是非非,矛盾纠葛。
大的祭祀山神的活动结束后,有些家庭还要就子女考学、家人去世、病难灾祸等,临时到拉则去祭祀山神,祈求保佑,反映出对山神的虔诚信仰和依赖。
从祭祀山神这种古老的民俗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是通过祭祀山神和体育活动,凝聚了力量,提高民族自信心;二是调节了矛盾,加强了各方面的团结;三是山神湖神居住的那些自然界的山、湖被当然的列为圣地。祭拜山神湖神在民间影响巨大,因而圣山圣湖也被人们有意识的保护了起来,包括那里的动物和植物,使其未受到来自人类的威胁,无意中起到了对高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

相关链接:
拉卜楞传统的插箭习俗
插箭是一项祭神活动,依其所祭之神类的不同,所称名讳也不同。如祭护法神的叫做“拉托”,祭战神的叫做“化卡尔”,祭山神的叫做“拉卜则”。插“拉托”是寺僧的活动。插“化卡尔”是部落联盟的大型活动。插“拉卜则”是各村落单独的活动,唯有这种较普遍,故在此着重介绍这一类插箭活动。在分述其活动项目之前,对山神做点简介。
万物有灵的观点认为:山水大地乃至宇宙空间,大凡都有神灵存在。而这众多的神灵都具有超自然的法术和力量。与诸神比较而言,山神是极其渺小的神灵,只不过是一群魑魅魍魉,但它们也和其他恶神一样,依仗其超自然之力,也能兴风作浪,劈雷降雹,掠夺人间丰硕之果。在莲花生祖师(公元八世纪乌丈那人,今阿富汗)进藏之前,,它们也和穷凶极恶的妖魔鬼怪一起,降灾祸于藏区。由于佛教的宗旨是劝善,而它们则嫉“善”如仇,极力阻挠佛教的传入和发展。鉴此,蕃王赤松德赞派人迎请莲花生祖师,求其降服邪恶势力,弘扬佛法。祖师以其威德无比的法力,征服了整个雪域的凶神恶煞,迫其弃恶从善,改邪归正,并按其神力大小分别封为“却君”(护法)、“松玛”(护国)、“郁拉”(护地方)、“西卜德合”(护宅基,即山神)等职衔。从那以后,山神便成为护正教驱邪恶,扶信徒的行善势力也自然成为人们崇拜和供养的对象,藏区几乎每个村落都有自己的护村山神,也都有相应的迎神词,藏语称之为“桑议”。迎神词的内容各异,但其开头都必须颂扬莲花生大师之功德内容,其次都有描绘各自山神的形象,结尾都是祈求山神除灾灭祸、人畜平安之类的词。各村的山神中有土生土长的本地神。也有迎请而至的“外来户”。这迎请山神,撰写“桑议”的应该是当地名望尊高,学识渊博的活佛,非凡俗所为。

插箭的程序有备物、煨桑、插箭、插旗、扬“龙达”、赛马等项,按程序分述如下:
备物  临近插箭活动日,人们则积极准备所需诸物,如买箭杆,印经旗,藏语谓之“坚参泽茂”意即“胜幢顶”。做箭羽。拌桑子,即煨桑物,伴有炒熟的青稞、糌粑、酥油、糖果、酒、鲜奶、窝奶等食物以及“桑周”等香,合拌而成。摘柏枝,印“龙达”。插箭前一天将箭做好,箭杆(约长三米)的根部削成箭头状顶部绑柏枝,柏枝下面扎有三菱式彩色木板质箭羽,下面缠有哈达或彩布条,羊毛之类。其形状似箭又像杼子,箭羽上还绘有宝珠、白螺、吉祥轮等图案,很好看。
煨桑   当插箭的人们到齐后,便开始煨桑,也就是整个插箭活动的开始。先将牛粪或柴火堆放在煨桑台上(每个插箭地点都设有泥石垒成的煨桑台),把火点着,再加柏枝,放桑子撒净水或酒。随即念“桑议”,同声高呼“拉加罗”,意即“天神战神了”或“山神万岁”。据说三十三天之主帝释的部下天神和非天主金曜的部下为争夺如意树上的果实而连年征战,若非天得逞,将有毁灭世界乃至宇宙的危险,牧民们高呼此口号以声援天神。在一片响彻云霄的欢呼、鸣炮、螺号声中,各举各的箭,围绕桑台转三圈,待两支最长的箭(一支属于大活佛,一支属于村庄)插完后,再蜂拥而上,插个人的箭。箭插齐后,再用细毛线,藏语称之为“木特合”,将箭堆缠牢。至此插箭告一段落。
插旗   插箭就绪,便开始到离插箭处较远的插旗地点插旗。插法与前相同,先煨桑,再插旗然后扬“龙达”。龙达意即风马,是四方形的小纸块上印有背负宝珠,奔驰如飞的骏马,四个角子印有虎、狮、鹏、龙四物。其含义是:好运象腾空而驰的骏马,威震山河的猛虎,咆啸如雷的雪山狮、展翅千里的大鹏、独霸长空的玉龙一样亨通。一时间,乘风而飘扬的龙达象雪花般飞满天空,飘满上岗。
随着插箭活动进入尾声,象征性的群体赛马便开始,但这并不是在争先夺奖所有参加插箭的骑手都得参加到跑马的行列。
(摘自《夏河县志》)选自藏网“张毅”博客
相关阅读


扫描或长按      关注藏网文摘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