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跟着翁姆探访德格印经院

普布旺堆 藏人文化网 2023-11-25

请点击上方的“藏网文摘”订阅

有您更精彩投稿信箱tibetcul@126.com


清晨,我们来到素有“雪山下的璀灿明珠”之称的德格印经院。


晨曦中,德格印经院蔚为壮观。许多信教群众绕着印经院在转经。


信教群众绕着德格印经院在转经


一番打听后得知,由于冬天寒冷,经版在低温中清洗容易冻坏,因此印经院已经歇业,我们兴奋的心情顿时落入了低谷。还好,县里安排了讲解员翁姆,一位美丽端庄的康巴姑娘。有了她娴熟又精彩的讲解,才彻底打消了我们的“遗憾”。


来到二层的楼台。翁姆开始介绍:德格印经院始建于1729年,总建筑面积9000余平方米,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德格印经院雕版印刷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产业代表名录。


翁姆在讲解德格印经院的历史。


走进“藏经阁”,能见度极差,但没有电灯、酥油灯。“为了消防安全和保护珍稀经版,避免因线路故障而引发火灾等事故,印经院内一直没有安装电灯。”翁姆说,印经院内的藏经阁设计巧妙,存放的经版规范有序,虽然光线不好,但工人们可以毫不费劲地在几十万块经版中迅速找到所需要的那一块。


德格印经院内的藏经阁。


斑驳的经版,沉淀着人类的宝贵遗产。我们一边参观,一边聆听翁姆的讲解。她说,德格印经院是藏区三大印经院之首,藏有经版30多万块、画版6000多块。


翁姆在介绍经版的材料、雕刻技艺等。


经版制作的材料非常讲究,雕版工艺要求也极为精细。翁姆介绍:印版以红叶桦木为材料,经过微火熏烤、水煮烘干、刨平等工序后方可成为坯板。为保证刻深、刻准、刻好雕版,每人每天只能刻一寸版面。大藏经《甘珠尔》,便是由100名书法家花了3年时间,500名工匠雕刻了5年方才完成印版刻制。


翁姆在介绍经版的材料、雕刻技艺等。


翁姆讲得精彩,我们听得起劲。透过翁姆的讲解,我们仿佛看到了印经人一页页印刷的忙碌场景。翁姆风趣地说:“印经院的印经方式百年未变,两名师傅一个负责上墨,一个负责放纸和印刷。他们的印经速度之快,简直就是‘快进’。”


印经院里收拾起来的印刷设备


一块块印版在幽暗的光线下愈显神秘与庄严。翁姆说:“印经院里的印版书法优美,两面雕刻且雕刻极深,适合反复印刷,每版还带手柄以便取放。雕工根据书法家写在纸模上的文字雕刻,雕好须经12次审校,将印版置酥油中煮一天去掉木性,晒干刷上防蛀药水,一块成品印版方算完工。”


翁姆在讲解经版书法和雕刻工序。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翁姆依然滔滔不绝。她说,印版分为墨版和红版,墨版用烟墨等调制而成,主要用于印刷日常读诵的经文等;红版则采用高级颜料朱砂,用来印制主要用于供奉礼拜的珍贵典籍《大藏经》。


印经院里的墨版经版。

翁姆正在介绍“五线谱”经版。


来到印经院房顶,翁姆介绍说,房顶的一对镏金孔雀像,是当年清政府为表彰德格土司创建印经院而特赐的。


印经院房顶的法轮与镏金孔雀像。

搁架上整齐摆放的经版。

十世班禅为印经院书写的“德格印经院”牌匾。

翁姆正在讲解印经院四周的环境。

翁姆在讲解德格印经院的历史。

正在细心讲解的翁姆。

德格印经院。


一场特殊的采访就此结束,我们依然沉醉在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中,沉醉在翁姆动听的讲解中。

兼听则明

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来源:中国西藏网

往期

回顾

在西藏感受藏语文的魅力

少女端庄 少年英勇——让人赏心悦目又惊心动魄的热贡六月会

藏刀艺人普达瓦:传承百年的艺术

金志国与他的藏刀

藏族小伙旦增罗布的青春创业路


长按指纹

一键关注


扫描或长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