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尔康的马帮三兄弟(下)

李贵平 藏人文化网 2023-11-25

点击上方“藏人文化网”关注







三兄弟当年走过的纳足沟河谷


当年的郭乾雄生得高大魁梧,肌腱结实,一双豹眼炯炯有神。他力大如牛,可以徒手撂倒三四个汉子。郭乾雄有一杆祖传的藏族长矛,白亮如雪,长约两米,杆子上面有个小铁环儿,主要是方便挂放。矛头较薄,正反两面各有两道血槽,一共有四道血槽。这种藏族长矛主要用于兵荒马乱自卫中的刺杀,若被它刺中,会造成大出血,伤口很难医治。


声名远播的老郭


郭善纯的记忆里,父亲郭乾雄常讲起多年前自己遭遇土匪的故事。


马尔康沙佐村是个很小的藏村


有一年初冬,郭字号骡马队运完货回马尔康的途中,来到梦笔山南麓一处古栈道。此处栈道,依山势变化,最险的一段为“天柱式”结构,有300多米长的羊肠小道陡峭逼仄,最窄处路面不足半米宽,人行其上,抬头危崖碰额,俯瞰滔天恶浪,人会紧张得直撮牙花儿。幸好精壮的健马嗒嗒走得踏实,驮在马背上的三四百斤重货物也捆得牢实,这让三兄弟稍觉欣慰。这时,走在前面的枣红色头马忽然噗地打出个大喷嚏,那声音提醒老郭他们前面有情况。接着,白雪覆盖的树林里刷地蹦出十几个拿着家伙的土匪。


双方似乎心照不宣,不怎么搭话就直接动手。土匪仗着人多围攻上来。搏斗中,郭乾雄的肩头、大腿中了三四刀,左耳还被削去一小块。郭乾雄咆哮一声,扯掉上衣,像头暴怒的狮子挥矛冲杀,竟独个儿干掉了对方四人。长矛的血槽,犹如史载李自成大营被渴了几天没喝到水的战马,眼喷怒火要渴饮土匪的鲜血。群匪被眼前的阵仗儿吓得面面相觑,他们还是头回遇到这么彪悍的主儿,丢下七八具同伙的尸骸,撒腿跑得没影儿,雪地里留下歪歪斜斜的脚印。郭乾雄一战成名,后来,土匪只要远远瞅到来往马队里有一把寒光闪闪的藏族长矛,看到风马旗簇拥着藏青色的“郭”字旗号,就知道彪悍的老郭来了,根本不敢动他的马队,让道。


马尔康马帮客栈遗址


平时,路上若遇到别的马帮有驮畜病了,三兄弟会停下步子,慷慨相助。若大雪天道路阻断,就合力铲雪开路。谁家缺了粮草药物,也会出手接济。三兄弟重情重义、一诺千金的豪爽劲儿,在马帮江湖声名远播。


跟不上时代节奏


上世纪50年代初,俗称川藏公路北线,连接马尔康并西去炉霍、甘孜、德格、江达、昌都的317国道开始修建。到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马尔康周边的公路越修越多,汽车的鸣笛将骡马的叫声赶出了山外。三个老哥们只好找些暂不通公路的偏僻乡村,运送些茶叶和其他货品。十多年后,村寨机耕道也越来越多,车子突突突跑得欢,货物运输量也大得多。兄弟仨一声叹息,惆怅茫然,眼前花草葳蕤的山谷也变得空荡死寂。他们很是不舍地将马镫货包收存起来,落了灰尘就时不时擦拂干净。


那时,是上世纪60年代初期,他们才四十六七岁,在马帮行业算是年富力强。


闲下来后,精壮的肱二头肌少了鼓荡的机会,渐渐松弛下来,他们有些无所事事了,经常背着手在村里瞎逛。蓝天高远,山水迢遥,外面的世界一天天变化,但他们的心头一天天发霉。


马尔康藏式民居


早年运茶走货当然赚了些钱,子女也算家境富裕,在村里最先盖了大瓦房。阿仁嘉措的儿子还是村子里最早买皮卡车的小老板。郭善纯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就开了家面积不小的农家乐。


老人们早已衣食无忧,但对大把的时光在手头溜走很是不爽,天天六神无主,除了互相之间聊聊天,喝喝酒,对其他事儿都提不起劲儿。对他们来说,如今的一切跟当年走货的日子是两码子事。就连下雪天围坐在一起烤火,都觉得跳动的火苗子是在戏弄自己。


远离自然的哀叹


在沙佐村,我跟郭善纯摆谈几次,渐渐明白,老人们生前如此眷恋马帮生活是有缘由的:他们经年累月,穿越在崇山峻岭,行走在丛林激流,牵引的不只是一匹匹骡马货物,更牵引着对家人、家族的责任。


当初的日子多充实啊,活路干得顺、工钱拿得多的时候,三兄弟会放松心情,放慢脚步,看看身边的自然景象。他们在轰鸣的水声中穿过云杉、桦木、竹林,绕过瀑布跨过乱石,与猴子、黄羊、野猪、松鼠、雪豹和小熊猫打个照面,目送它们钻进红豆杉林里。头顶,那些看不到影子但歌喉动听的鸟儿总是叽叽喳喳叫个不停,那是因为跟他们重逢了变得格外欢快。


三兄弟当年用过的运输工具


事实上,任何马帮都忽略不了这样的景象:山川大地,壮美雄奇,人在海拔四五千米的横断山行进,蓝天触手可及,云雾在身旁环绕,犹如来到仙境。夕阳照耀下的雪山冰峰,金光普照,如燃烧的彩霞。葱郁茂密的原始森林,湍急奔腾的江河,清澈迷人的高原湖泊,都是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图画。春夏野花烂漫,五彩缤纷;秋冬层林尽染,白雪映衬。马队随着山峦蜿蜒起伏,马蹄声马铃声和赶马人的吆喝声混在一起,高亢的《赶马调》在山里久久回荡……这一切,当然令他们不舍。


是的,大自然的美好馈赠,不是文人骚客的专利,也不是常年闲居乡下、只和熟悉人事打交道的人可以感受得到的。俗话说:“人闲百病生”,三个老人退休后,越来越无所适从。这种“闲病”,在郭乾雄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短短十年,原本体格强健的郭乾雄像是病魔缠身,越发衰老,不久后头发谢顶,听力下降,神态憔悴,眼光呆滞,连走路都趔趄了,他也不大想跟其他人多说话,最后因心脏衰竭,患病去世。


好端端的一马锅头,就这样悄然离开了他渴望的冒险世界。马帮不再出征,就像猎人不再打猎,渔人不再出海,他们悲伤地感到了一种自然生活方式的终止。


有人才能有古道


那天下午,离开沙佐村南去马尔康的时候,公路两旁草色很浓,星星点点的小花点缀其中。云缝中投下的阳光,不断移动变幻于大面积的色块组合之间,亮丽炫目。河谷地带,许多人正在收青稞,他们把收割来的青稞平铺在晒谷场上,赶着成群的毛驴或用手扶拖拉机在场中践踏,经过五六次翻动,大部分麦粒儿脱出了,未脱出的就用连枷打脱,用六齿叉扬场,最后筛簸出亮晶晶的青稞粒儿。


我的心情依然有些沉重。忽然想起一个寓言:挪威人喜食新鲜沙丁鱼,可渔民们每次捕鱼归来时,鱼在途中就死了,只有个别船儿能带着活鱼返港。这原来有个奥妙:聪明的船主为了使鱼能活着抵港卖个好价钱,在鱼舱里放了几条鲶鱼,鲶鱼入舱后因环境陌生而惊恐乱窜,挑起摩擦和碰撞,而大量沙丁鱼发现这些个头大的“异己分子”后就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于是保证了一条条沙丁鱼活蹦乱跳抵达港口。人们称这种现象为“鲶鱼效应”。


三兄弟经常走过的梦笔山


远方,巍峨雪山以蓝若水晶的天空作背景,默然屹立,庄严沉默,画一般的彩林又抖动起一个季节的华美,树叶在轮回的岁月中挥洒阳光与月色。古老的梭磨河唱着不老的歌谣,生生不息温润着川西北高原。“远去的马帮留在了岁月的年轮,尘封的记忆是一首沧桑的歌,古道的驿站回首的路,铺满的希望究竟是什么?”一首《茶马古道》民谣让我遐想联翩。千年古道,扑朔迷离,犹如一张巨网,有踪迹而不定形,全凭世世代代的茶商和赶马人用苦行来编织。沙佐村马帮三兄弟的故事,就是这张巨网里一个纠缠交织的结儿。




来源:华西都市报

兼听则明   tibetcul@126.com·投稿

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敬请关注,藏文化系列公众号



藏人文化网

“来自藏地的叙述和诗章"



藏人文化网服务号

“网上西藏,心灵家园,藏文化图书及生活艺术精品"



云端藏地

“在最高处过一种生活”


关注我们

往期回顾

马尔康的马帮三兄弟(上)

华锐藏族姓氏浅析

更登嘉木措与华锐唐卡

略谈青海循化藏区的石砌

藏民族传统的防雷术

藏族神秘的职业防雹师

活佛、老师、医生、帅大叔——记西藏名医齐母·洛桑旦增

酥油燃心灯 唐卡鉴和谐——记噶玛嘎孜唐卡画派非遗传承人拉孟

雪映山谷:祖孙四代跨越一个多世纪的传承

四朗青佩:以本民族医药救治病患,是我最幸福的事!

遗传承人奥松多杰:把民族文化传播到世界

站在世界的维度演绎西藏音乐 ——访藏族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多吉次仁

试析《格萨尔王传》中的部落联盟现象

从文昌神到阿尼尤拉——一位道教神灵在雪域藏地的本土化考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