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藏族格言诗中的道德观及其有效利用途径

桑杰措 藏人文化网 2023-11-25

点击上方“藏人文化网”关注



摄影:觉果


摘要:藏族格言诗在内容上通常反映的是伦理道德和人生智慧,与社会道德具有相辅的一面,是藏族先辈的人生经验的总结,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深邃思想和高超的智慧,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而通过格言诗的教学,增强学生的身心修养,提高思想素质,把学生的精神需求和学校的德育教育融为一体,使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灵魂的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藏族格言诗;道德观;有效利用


一、藏族格言诗产生的时代背景


藏族格言诗的产生与西藏佛教的发展密切相关,它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印度格言诗和佛经诗歌。格言诗的作者大多是佛教史上著名的高僧大德撰写的诗歌体裁作品,其最初形态可以追溯到吐蕃时期,即十世纪以前。从敦煌古藏文写卷和《五部遗教》、《贤者喜宴》等一些后世文学著述中,可以看到吐蕃时期一些赞普和文臣武将吟唱的诗歌。其中从敦煌藏文手卷中找到的著名的《礼仪问答写卷》,内容包括劝孝父母、戒恶行善等内容,是目前发掘的早期格言诗。佛教后弘期,是藏族格言诗真正形成和发展的时期,《萨迦格言》、《水树格言》、《国王修生论》等许多著名的格言诗均成于十世纪以后。


二、藏族格言诗的特点


藏族格言诗在内容上通常反映的是伦理道德和人生智慧,与社会道德具有相辅的一面,是藏族先辈的人生经验的总结,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深邃思想和高超的智慧,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格言诗的语言通俗易懂,运用民间谚语,用并列对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刻画了人物的形象,使格言风格清新,生活气息浓厚,具有民族特色。大部分都是四句七言的格律诗,一般是两句比兴 ,两句本意,有的比兴在前,本意在后;有的本意在前,比兴在后。就比喻而言,作者借用广泛流传于民间的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等,选取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作为喻体,对所要比拟是事物加以颂扬或讽刺,爱憎分明。这些故事可使格言里较为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明晰、形象、具体,使读者容易理解,给人以深刻的教育。


三、藏族格言诗中的道德观


在藏族格言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就藏族传统的伦理思想进行阐发。以下就对三部具有代表性的格言诗进行分析:


(1)、《萨迦格言》


《萨迦格言》的作者萨迦·贡嘎坚赞,于藏历第三个绕迥之水虎年(公元1182年)生在后藏萨迦地方,为萨迦第四代师祖。《萨迦格言》具有民间文学的特点,易于广大民主接受传诵,故而在藏区可谓是家喻户晓,成为藏族人民的重要教材,警世良言,对形成藏族独特的伦理道德观和价值判断起到了深远的影响。《萨迦格言》共分九章:第一章,辨别智者;第二章,辨别君子;第三章,辨别愚者;第四章,辨别各色人;第五章,辨别恶行;第六章,辨别性情;第七章,辨别悖理;第八章,辨别事业;第九章,辨别佛法。《萨迦格言》的写作缘由,应该从作者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有关,由于十三世纪藏族社会正处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迫切需要一个新的伦理来协调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萨迦格言》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出现,他直接规范着人们的言行,起到了习惯法的作用。在这部作品中,主角以圣人、国王、贫民、王臣贵族、学者、高士、愚人等各种各样的形式在各个章节中逐一登场,进而对各类人物进行比较,从而做出价值判断,很显然,在诗中对智者是绝对肯定的,对愚人是绝对否定的,这种善恶分明、赏罚清楚的道德准则像一把利刃在当时的社会起到道德约束的作用。萨班把诚信、智慧、忠贞、谦和的品德寄予藏族人民自身的修养准则中,把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作为区别智慧与愚昧的界限,他的格言用智慧和知识的无穷力量充实着人类的精神世界。


(2)、《水树格言》


《水树格言》的作者贡唐·丹贝准美(公元1762~1823年)生于甘肃省安多地区佐盖,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格鲁派高僧,拉卜楞寺第三代贡唐活佛。《水树格言》借鉴了《萨迦格言》,但是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水树格言》以水和树作为喻体,极具创新特色,而且其内容深入浅出,易于理解。格言共245首诗,上篇《水的格言》139 首,下篇《树的格言》106 首。采用水和植物的各种形态、特征和性质来论证道理,一般比喻在前,表意在后,也有表意在前,比喻在后的格言。水分为大海、河水、湖泊、溪流、泉水、雨水等,树分为檀香、柳树、毒草、果树、荆棘、甚至花草茎叶等,作者对事物的观察深入细致,对特征了如指掌,使作品形象鲜明,体现了作品的艺术表现高度。格言中作者反复强调勤奋是不可或缺美德,善良是人的首要本性,而在此基础上不断奋斗,就能获取知识,得到智慧。再次,告诫世人,要团结和睦,知恩图报,敬老爱幼,方能造就和谐社会,使人们处于幸福状态。之后问世的《铁喻格言》、《火喻格言》、《宝贝格言》、《天空格言》、《风喻格言》等,都是模仿《水树格言》而写就的,具有鲜明的形象性,易于理解,因其每部格言都以一种事物进行比喻,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3)、《国王修身论》


《国王修身论》的作者居·米庞坚措(公元 1846 ~ 1912 年) 生于多康雅曲定琼(今德格县境内),精通五明之学,是当时有名的学者,获“班智达”的称号。《国王修身论》中作者引经据典,集中了古代印度和藏族学者关于国王的各种论述,内容庞大,其核心内容为国王自身的修养和从政之道。全文共二十一章,一千多段,五千余行,是格言诗的长篇巨著。文中包括作为一国之君,要谨言慎行、公正执法、学习经典、修身养性等诸多方面,系统的论述了统治阶级的施政方针、处事原则、道德标准、是非概念。作者把劳动人民和国君之间舟水相依的关系表达的栩栩如生,表述了国君应以民为本的思想,赞扬了爱民如子的国君,也痛彻了贪婪无度的昏君。如格言诗中论述国王爱民的重要性时指出:国王具有慈悲心肠,爱民若像自己儿女;百姓就会不顾一切,竞相保护自己国王。(国王修身论 129 首)在这里,格言主张“仁政”,君主如果对臣民仁慈怜爱,有恩于民,那么民将敬之,拥之,效力尽忠。当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作为君主如果鱼肉百姓,残害民众,民众要么纷纷逃散,要么揭竿而起,推翻君主政权。但是实行仁政也要有一定的尺度,因为在现实的生活中,各色人群,心怀叵测,如果不分好坏,一律仁慈,只会招致祸端,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作者主张根据不同的对象给予不同的制裁。


四、藏族格言诗的有效利用途径


《萨迦格言》、《水树格言》、《国王修身论》作为藏族格言诗中的优秀代表,以劝诫的形式从上到国王下到臣民,大到国家小到家庭,涉及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形象的阐明了人生的哲理与追求。它在藏族人民群众中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人奋发进取的生活热情和自信、高尚的道德情操,是藏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遗产。对一个时代的价值取向、道德标准的形成都发挥着潜移默化的、独特而深刻的规范作用和权威性影响,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因此如何利用它,挖掘它,继承它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课题,笔者认为,如能做到下述几个方面,就能更好的利用格言诗中传统的道德观念来惠泽后人。一是通过格言诗的教学,增强学生的身心修养,提高思想素质,把他们的精神需求和学校的德育教育融为一体,使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灵魂的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二是提炼出藏族格言诗中的道德精华,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深奥道理,在理解的过程中,使道德约束变为一种道德习惯,规范日常行为。三是格言诗既可以当做雅俗共赏的警世名言,也可作为诗歌鉴赏,研究格言的艺术风格、语言技巧等,又可作为学术研究,探讨某一阶段藏族的历史原貌、道德规范、政治思想、社会现象等,如果利用好它,不论在哪一领域,都将有所建树。四是在格言诗的继承方面,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格言中既有入世的内容,又有出世的内容,但其精华不外乎是鼓励人们向善和谐等。所以在理解出世内容的时候,要善于把握,懂得取舍之道。


基金项目:本文为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课题“藏族格言诗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作用研究”(项目编号:105110K)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桑杰措,女,青海海南州人;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语言文学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藏族文学


原刊于《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年第04期


来源:《产业与科技论坛》

兼听则明   tibetcul@126.com·投稿

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



敬请关注  藏文化系列公众号


藏人文化网

“来自藏地的叙述和诗章"


藏人文化网服务号

“网上西藏,心灵家园,藏文化图书及生活艺术精品"


云端藏地

“在最高处过一种生活”


关注我们

往期回顾

藏族青年画家朗顿·德珍和次仁朗杰:夫妻携手 共绘人生

医者父母心——记云南省级非遗传承人阿格
苟天林:西藏十年,如我一生
毕淑敏:《我从西藏高原来》的青春精神
唐召明:以敬仰之心,用镜头纪录西藏30年
阴法唐:雪域高原不了情
千年藏毯的新生故事
藏戏司鼓师扎西旺杰:一鼓一钹成就艺术人生
对话万玛才旦:民族、乡土记忆和创作
奔跑在高原篮球场上的藏族女孩
美哉,察尔汗大盐湖
雪域草原上,那些小赤狐的一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