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非遗保护专家李锦:“非遗保护不是工作而是享受”

吴晓铃 藏人文化网 2023-11-25

点击上方“藏人文化网”关注



2021年5月李锦(后排右一)在若尔盖调研黄河流域非遗保护。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再过十来天,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教授李锦又将踏上非遗调研的行程。这次,她的目的地是阿坝松潘,这里的民间花灯是当地重要民俗,它在当下如何保存延续并实现文旅融合,需要专家支招。


除了大学教授,李锦还有一个身份——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自2005年和传统非遗——嘉绒锅庄(达尔嘎)邂逅,她就深深爱上了绚丽多姿的传统非遗。十多年来,她的足迹遍布巴山蜀水,调研非遗现状、为传承人出谋划策、主持或参与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代表的各大非遗保护重要规划,成为四川省非遗保护重要的幕后智囊。


在近日揭晓的2021“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候选名单上,李锦成为100位候选人之一。


她是推动羌族文化保护的幕后智囊


李锦,人类学博士。尽管从小在阿坝长大,但在2005年以前,她从没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和非遗打成一片。那一年,她应邀赴阿坝举行讲座,第一次欣赏到了嘉绒锅庄(达尔嘎),热烈奔放的歌舞,让李锦深深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艺术之美和精神力量。“我以为在现代化进程中,这些民间文化已经消失殆尽,没想到它们还在。当时我就有一种迫切想法,希望能推动把这些文化珍宝保存下来。”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来袭,羌族聚居区几乎全部位于重灾区,如果不抢救羌族非遗,其文化将面临毁灭性打击。成立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保护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代表性文化,成为共识。当时在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工作的李锦,成为示范区保护规划的专家组成员之一。


李锦至今记得专家组深入灾区是2008年6月。彼时,地震摧毁了羌族村寨的公共空间,灾后重建已经展开,一部分受灾的羌族居民已确定从岷山峡谷中搬迁到邛崃南宝山,部分失去传统农业经营条件的村民可能选择外出打工。“灾后重建,羌族的文化重建怎么做,大家都非常焦急。”那段时间,李锦和大家冒着酷暑翻山越岭,深入到大山里的羌族村落,去看当地还保留了哪些老物件和民俗,去聊打算怎么办,尽可能多地收集信息,为援建方在羌族地区重大工程建设中怎样留存文化提供重要参考。由她执笔的《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很快出笼,文化部专家赞道,这是一个真正致力于保护的规划。


作为一名学者,李锦对羌族文化的关注并未就此止步。她积极参与了羌年申报联合国亟待保护非遗项目的相关工作,并一直致力于帮助开展羌年保护工作。羌年是羌族非常重要的一个节庆,但是羌年的核心人物释比作为羌族中最权威的文化人和知识集成者,不仅需要记忆力强,能吃苦,还要有更多获取信息的方式才能继续口耳相传,传承羌族的文化经典。很快,她和相关专家支持推动开办了羌族口传史诗文学培训班,为羌族文化的守护者释比提供了更多学习交流途径。


她是很多传承人眼中的知心大姐


“这些年基本上谈不上周末和节假日休息。”李锦笑称,“我不觉得累。非遗保护对我来说已不是工作,而是享受。”


在李锦看来,非遗保护必须要因势、因人进行。要提出卓有成效能够落到实处的保护措施,就得调查研究,要实地去看项目,去倾听传承人的呼声。长此以往,她成为省内很多传承人眼中的知心大姐。“5·12”汶川特大地震以后,迁到南宝山的羌族百姓安居乐业了,却因为羌年不是成都市的非遗项目没有资格认定传承人,村主任找到李锦诉苦,她和其他专家一起到南宝山实地察看了村民的传承情况,专门就此向省上反映情况,得到文旅厅高度重视,终于特事特办,有了申请传承人的资格。有的地方有非遗项目要保护却找不到方向,她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要是情况不明白,干脆还专门跑一趟。


这几年,李锦主持起草了一系列四川省重要非遗保护规划。这些成果,凝聚着她的心血和智慧。


摩梭文化,一个神秘的以母系大家庭为基础的文化。在旅游发展中,这种文化受到了冲击,怎样保护?《摩梭文化保护规划》的中心是唤醒摩梭人的文化自觉。“你觉得自己酒酿得好,就可以申报传承人;要是酿得不好,明年就换人;你觉得会做漂亮的摩梭服饰,同样可以申报。渐渐就形成了他们对自己文化的肯定。”李锦介绍,这种方法目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彝族火把节和羌族瓦尔俄足节的保护上,李锦和相关专家同样因势利导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在村庄继续传承延续原生态的节庆仪式,但在西昌以及茂县新羌城,则把两个节庆作为民族文化展示的窗口。”这是四川非遗节庆探索的创造性实践,传统文化保护融入现代生活,成为文旅融合的一大亮点。


最近两年来,李锦将工作重心放到了黄河流域四川段的非遗保护上。在她看来,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如何阐释黄河文明的当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四川省设立六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参与编制“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四五保护规划”、参与论证成都国际非遗节总体方案……回首过去一年,做了这么多事,李锦很自豪。


能入选2021“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候选名单,李锦谦称:“其实我做的都是幕后工作,只是和非遗保护协会众多专家一起,做非遗保护的志愿者。”今年57岁的她只想为非遗保护再多做一点事,“保护它们,就是留下中国文化的根。”


达人档案

李锦


人类学博士。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非遗保护资深专家。自2006年以来,李锦每年花费大量时间,坚持调查研究,不遗余力推进非遗保护工作。她是四川省非遗整体性保护工作的重要推动者,为设立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羌年”申请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出了贡献。她主持起草了“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先后参与了四川省一系列重要的非遗法规和文件起草工作,在起草和实施“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来源: 四川日报

兼听则明 tibetcul@126.com·投稿

观点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



敬请关注  藏文化系列公众号


藏人文化网

“来自藏地的叙述和诗章"


藏人文化网服务号

“网上西藏,心灵家园,藏文化图书及生活艺术精品"


云端藏地

“在最高处过一种生活”


关注我们

往期回顾

西藏萨迦:山村里的传统藏戏正在努力“出圈”

索南仁青和他的“水培牧草”

略述“卡加六部”的族源及历史变革(下)

略述“卡加六部”的族源及历史变革(上)

活着的“荷马” ——记藏族著名格萨尔说唱艺人尕藏智华

“00后”藏陶手艺人卓觉玛:用短视频讲好家乡故事

高远的民族文化教育志向——华锐桑杰老师辉煌教育人生掠影

“90后”藏族姑娘钻研藏餐成美食博主 吸引粉丝近40万

耿哲:雪域精神激励我不断前行

藏族女画家单手作画:唐卡改变了我的人生

丹增:雪域路之梦

多布杰:老戏骨的坚守和幸福

普米韩规文:川藏地区的一种古老文字

加茂·周华:书香伴人生,华章塑通途

沈卫荣 :钦则和他的《卫藏圣迹志》

和万玛才旦在冬天的青海湖边散步,聊聊年轻人与新电影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