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法五年④|全域数字法院图景“浙”样铺就

乘数字化改革之风 浙江天平 2023-03-01

2017年8月18日,全球首家互联网法院在浙江杭州挂牌成立,开启“网上纠纷网上解”司法新模式。同年10月,“移动微法院”在宁波余姚萌芽,打破时空限制的“指尖诉讼”成为了现实。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以数字化为命题的科技革新浪潮里,浙江高院先人一步躬身入局,基于互联网法院、“移动微法院”等成功探索,以“平台+智能”顶层设计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夯基垒台。2021年以来,乘全省数字化改革之风,开启全域数字法院改革征程。

如今,杭州互联网法院已迈过第五个年头,“移动微法院”升级为“人民法院在线服务”,成为全国法院在线服务的总入口。“浙江全域数字法院”也交上新的答卷:150个业务场景、106家法院、1.5万名干警在同一平台办案办公,审判执行活动全流程在线协同,全力打造“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内网外网共享协同、有线无线互联互通”的信息时代司法新模式。

共享数字红利,回应“民之所呼”,浙江已逐步铺就全域数字法院改革鲜明图景,为率先推进建设新时代现代化法院注入强大动能。

  

“一网通办”

全生命周期的司法平台


“通过这个小程序,我能直接联系法官,有补充证据材料也能直接上传,不用多跑一趟。”前来立案的林女士在诉讼服务大厅导诉员的指引下,现场掌握了“人民法院在线服务”的操作要领。而她携带的纸质材料则由工作人员通过扫描仪形成电子文书,经系统识别后自动入卷。

审查完成后,立案人员通过办案办公平台一键自动分案,案件就被推送至承办法官,法官可随时登录平台开启无纸化阅卷。与此同时,辅助事务中心的集约送达小组也完成了给被告的电子送达。

近年来,随着“电子卷宗随案生成”的深度应用,整合了84项功能的“办案办公一体化平台”迭代升级,浙江法院的法官彻底告别办公室桌上案卷堆积、翻查材料耗时耗力的时代,实现了从“传统线下办案”到“全流程网上办案”的全方位转变。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无纸化进入快车道,数据信息实时共享的特点让各平台业务的并联通办成为常态,集约化理念让审执协同更高效、监管更透明。

2021年,浙江高院大力推进辅助事务工作的社会化、集约化、智能化改革,在杭州建立了司法辅助性事务集约化处理中心,实现部分辅助事务的跨区域跨层级协同办理。

台州市黄岩区人民法院以“无纸化办案”为切入口,成立审判服务中心,集约涵盖排期、送达、扫描编目、文书上网等全案件周期的22项辅助事务。中心成立以来,案件平均审理天数缩短7.4天,辅助事务时效提升35.3%。

目前,全省106家法院已经开展集约送达和集约编目,宁波、温州、嘉兴等8个地区78家法院开通集约12368热线。衢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办案办公平台上开发“审判云智辅”应用,对送达、扫描、排期等11个环节以“工单”形式派发任务,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推进“电子卷宗集中编目业务流程梳理和优化再造”,促进数据质量和数据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2020年7月,温州中院在全面推进无纸化办案的同时,探索试行审判执行辅助事务集约化管理,成立全省首个集“收件、扫描、送达、编目、整理、归档”六大功能于一体的集约化中心。(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可视正义

全时空在线的司法服务

  

“想不到你们还回访我,想不到没钱也能打赢官司,我在丽水真的感受到了法院的公正。”丽水市中级人民法院督察室工作人员在对一起民事案件的原告李某进行回访的时候,李某颇为感动。

外地来丽打工的李某,由于自身法律知识欠缺,又苦于经济条件限制无法聘请律师,她认为自己的诉请无法被充分倾听与尊重,拿到胜诉裁判的希望更是渺茫。一次偶然的机会,她通过扫描丽水中院随案送达的“司法公正在线”二维码留了言。很快,她的意见得到了反馈,诉请也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对每个案件赋码,当事人可以随时“码”上联系、“码”上投诉、“码”上评价,把司法公正评价的“表决器”交到群众手中,以数字化手段践行司法领域全过程人民民主。2022年11月22日,“司法公正在线应用”在浙江全省推广上线。

▲2022年11月22日至23日,在全省法院审判管理工作推进会上,“司法公正在线”和“虚假诉讼协同智治”两项应用全省推广上线。(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从被动接受监督转变为主动接受监督,从“接近正义”迈向“可视正义”。近年来,浙江全域数字法院改革始终围绕着人民群众司法公正感受度的提升,通过数字化手段让“司法为民温度直抵人心、司法公正速度加快到达”。

面对全省法院收案总量10%的金融借款纠纷案件,回应群众关心的诉讼难、应诉难、流程长的问题。2019年,AI法官助理“小智1.0”在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诞生,实现了金融借款纠纷全流程自动化流转。到现在“小智3.0”系统全新升级,辅助办案功能更加强大——自带智能化“多案联审”的功能,从同时段管理一个案件向同时段管理多个案件的跨越,极大提高庭审效率。有“小智”参与的金融纠纷案件,平均审理时间相比传统方式缩短39.4%。

如今,智审模式已从金融借款案件推广到民间借贷、道路交通事故、买卖合同、危险驾驶罪、行政非诉等一系列案件中。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法院研发了全国首个“版权AI智审”系统,着力解决版权保护中花样版权原创情况难查、创新程度难定、事实认定难断、市场秩序混乱等司法痛点。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针对物证仓库“物满为患”的问题,在全国首创“3D成像+AI+区块链”云上物证室,创新数字化智能物证管理应用新模式。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法院的科技法庭,VR相机视频采集全景庭审现场,通过5G网络传输至VR云平台,借助VR眼镜等设备,让当事人线上“置身”庭审现场,线上线下公平正义都看得见。

  

多跨协同

全领域共享的司法获得


“拍卖不仅妥善处理了我的厂房还了债,还保住了我的房子。”被执行人蒋某给诸暨市人民法院执行局送来了锦旗。通过运用“不动产司法处置一件事”,他的工业房地产以235%溢价率成交,实现了债权的足额清偿。

▲诸暨法院“不动产司法处置一件事”场景应用

2020年4月,诸暨法院在浙江高院指导下率先试点“不动产司法处置一件事”应用,“一网共享”连接19家司法拍卖事项执行协助单位,“一窗受理”简化司法拍卖买受人办理手续流程,“一次办结”全部司法拍卖相关事项。2021年9月,该场景应用在全省法院上线运行。

在浙江全域数字法院改革之路上,“数字化执行”可圈可点。执行“一件事”改革形成了跨业务、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线上协同联动,最大限度提高程序效率,实现胜诉当事人权益。目前,执行“一件事”综合集成改革已涵盖“失信联合惩戒”“保险司法查控处置”等41个多跨协同应用执行子场景。每年预计可减少20万次线下执行工作量。

正如执行“一件事”改革所展示的,法院面对基层社会体系的新型治理需求,需要共享共建共治的法治变革予以应对。

2021年9月,浙江法院创新司法供给,全省全面推动共享法庭建设。作为“架构在数字空间、虚拟在群众身边的人民法庭”,共享法庭设在群众触手可及、迅捷可感的数字空间,让司法服务有效延伸到镇街、村社等社会治理的最末端,把调解指导、纠纷化解、网上立案、线上诉讼、普法宣传等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始终秉承共享共建共治理念,目前,全省共建成共享法庭27275家,覆盖各镇街、村社、行业。同时,共享法庭借力融合基层治理力量,探索出“联勤共治+共享法庭”、人大代表联络站共享法庭等矛盾纠纷新解法,共同施力输出人民群众可感可及的普惠正义,实现“1+1>2”协同效应。

2022年10月28日,浙江省委召开全省数字化改革推进会,“全域数字法院”从全省94项重大改革、143项重大应用中脱颖而出,成为全省第一批8个“示范引领”重大标志性成果。在全国法院系统,浙江智慧法院建设综合评价连续3年全国第一。

▲“全域数字法院”场景应用

当前,浙江法院正处在无纸化走向智能化的关键阶段。“全域数字法院”应数字时代而生,同时又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破解司法困局,随着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基于平台化建设、无纸化改革、智能化赋能的逐步实现,各类业务流程和审判资源不再受到物理空间束缚,案件信息数据和法官办案智慧在办案平台上聚合“碰撞”。数字化浪潮中,浙江高院已开启全域数字法院“智慧大脑”的建设,全方位采集、存储、分析法院“人”“案”“事”“物”大数据,推动全流程智能的司法模式进阶,继而推进全方位的司法制度变革,实现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



作者:叶慧萍

👉  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 ︱在千年塘河泛一叶“为民之舟”👉  浙法五年③|看!优化营商环境的路径“浙”样多👉  法定义务!《夫妻共同财产申报令》了解一下


点个在看,鼓励一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