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卫:中国建筑产业发展趋势及政策解读
本文为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秘书长宫卫在2020高邑陶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活动的专题演讲。
2007-2011,一路猛进,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处于高速发展的时代;
2012-2014年,增速开始放缓,从2位数增长下降到1位数;
2014-2017年,基本横盘在100亿平方米,开始出现负增长的苗头;
2018-2019年,行业拐点出现,开始进入下行通道。
一是发展速度,由于经济下行的压力比较大,国家今年对房地产采取的是不鼓励也不打压的中性政策,所以对需求总量的影响并不大;
二是精装房政策,会导致需求进一步集中。客户从原来的家装消费者变为房地产开发商,销售模式就改变了,由房地产公司直接跟厂家合作,经销商失去了服务对象,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这一点对陶瓷行业最显著的影响就是加快提高集中度,迅速形成极少数的规模化企业,对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则是雪上加霜,无论房地产是否景气,这块蛋糕都与大部分陶瓷企业无关。
行业游戏规则也在发生变化,因而行业业态也在发生深度变化,其原因有:
第一,房地产行业出现拐点,房地产行业集中度在提高,前20强房地产企业占据市场近60%的份额,精装房比例的提升,使大型房企在大型集采中的话语权越来越高,他们选择有实力,有品牌影响力,性价比高,有品质保障的品牌。因此,房地产行业的洗牌也加速了我们行业的洗牌。
第二,消费者出现迭代,80、90后成为当前的消费主体,精装、 整装、互联网家装的出,大型集采、工程集采大行其道,品牌时代、个性化消费, 审美升级等等都在彻底改变, 甚至颠覆过去的营销渠道。
第三, 资本市场与跨界竞争的进入,让原本就激烈的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惨烈,竞争方式从抢蛋糕发展成为争蛋糕!企业两极分化加剧,市场逐步进入优胜略汰的阶段。
(1)国家颁布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制度、以及各产区地方政府的政策迭代和环保提标加速推进了建陶卫浴行业转型升级和淘汰落后产能的进程。行业洗牌加速,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低端中小企业生存日趋艰难,随时面临被淘汰的危机;“煤改气”政策的落地加快建陶卫浴行业向绿色制造、清洁生产的发展脚步, 2019年陶瓷砖行业煤炭消费量比2015年下降80%、用户天然气达到60%以上;环保标准提高和产业政策的加持,生产成本的提升以及替代产品的增多,让低附加值产品逐步退出市场, 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瓷片生产线数量在过去两年减少近35%, 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自2017年成立以来, 始终坚持以制订“世界领先标准”和“国内头部企业先进标准”并举的发展定位, 积极引领行业创新发展,进一步提高行业技术标准的时效性和先进性,弥补现行标准不能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现状,及时反映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成果的规范性推广应用,并与现行国标、行标的制修订工作形成互补和相互支撑。截止目前,协会标委会已立项33项团体标准,其中包括卫浴产品相关类18项(浴室柜、智能水嘴、智能坐便器、整体卫生间、薄型陶瓷洗面盆等)、建陶产品相关类7项(陶瓷板材、发泡陶瓷隔墙板、烧结透水砖、可诱生空气负离子陶瓷砖等)、原辅料产品类3项、测试方法类5项;其中,已发布团体标准16项。
(1)装配式建筑的蓬勃发展, 必然对陶瓷砖销售渠道产生深度变革,对于瓷砖企业的研发能力、产品质量、成本控制、供应链体系、服务水平等都提出更高的要求,装配式建筑也是对房屋质量把关的一种手段,必将有力促进陶瓷行业的标准化进程,成为倒逼建陶产业提升、推动陶企转型的外部力量之一。在品类众多的陶瓷砖产品中,目前适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发泡陶瓷和大板产品, 虽然目前尚存在规模小、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有待进改进和提升、生产成本较高、搬运难、铺贴难等一系列难点、痛点问题,但我们相信,通过科技的力量,标准的建立, 陶瓷新材料将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2)未来两三年内,伴随着用户使用习惯、装修设计等方面的提升,整体卫浴将逐渐普及到精装修住宅。未来几年,整体卫浴的将继续迎来发展蓝海,整体卫浴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从政策层面看,“住房不炒”政策延续,加大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工作,加强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等建设。
从市场需求层面看,一二线重点城市的居民住房普遍进入“老龄化”阶段,在城市住宅中,有12个城市的建筑年限超过15年,比例超过20%。城镇化进程、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正释放出巨大的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