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暴涨?暴跌?房地产困局考验中国崛起的本质

2017-10-20 文琳资讯

欢迎点击上方文琳资讯 关注!


楼市大涨,你会否立刻出手买房?


大跌,你是否又会选择及时清仓?


你究竟选择哪个?又是否会付诸行动?


然殊不知,你的抉择其实正是在拷问中国经济崛起的本质。一旦你洞悉其中变革,就等于知晓中国发展脉络,把握住了未来财富方略。


房地产 引燃中国市场经济的第一把火


对于中国经济来讲,房地产经济的启动和疯狂,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从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启动市场化经济改革以来,“缺钱”就成为了首要问题。市场没有足够的产品进行交易,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可以用来投资进行生产。粮食、服装、小汽车等等,都难以迅速转化、积累为投资资金。


于是,土地,也只有土地,就成为了快速积累资本的法宝。从1994年,国家启动房地产市场化,土地的资产价值首次被市场承认以来,城市土地的价格就开始一路上涨。


大量的民间存款被土地唤醒,同时又有大量的货币通过信贷被创造出来,这些资金形成了市场投资和财政收入,钢铁、水泥、家具、家电等等行业被盘活,公路、铁路、乃至公款消费被激活,随之而来的就是人们就业和收入的增长。


这就形成了“房产—资本—产业—居民收入+财政”的良性经济循环,成为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动力源泉。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随着中国2002年正式加入WTO,中国对外出口迅速增长,加上人民币单边汇率的大幅上涨,境外资金开始以各种形式进入中国。


于是,房地产经济乃至中国经济在资本的推动下开始迅速起飞。回想当年,全国房地产普遍价格飞涨就发端于这个时期。


这就导致了,“房产—资本—产业—居民收入+财政”的良性大循环被打破,房产价格上涨不再依托于居民收入的提高。房产迅速从消费品向投资品转移,房产投资也从国内投资者向国际投资者转移,中国房地产经济就此进入疯狂时期。


2008年金融危机,以及“4万亿”投资之后,房地产便如脱缰野马一发而不可收拾。


“房产—资本—产业—居民收入+财政”的大循环,在甩开“居民收入”之后,再次甩掉了“实体产业”,形成了“房产—金融空转和财政依赖”模式。事已至此,明眼人都已经看出了目前模式“难以为继”,然而如何改变?是否有能力改变?

 

一场暴涨暴跌的对赌  是房地产对中国崛起本质的拷问


无论我们是在看涨还是在看跌,其实,都是在对赌中国政府是否有能力跳出“房产金融空转和财政依赖”困境模式,从而找到一条新的经济道路。


中国房地产的困境有三种前途:


其一:楼市持续暴涨。经济没有跳出“房产—金融空转和财政依赖”,尽管各种行政手段可能短期抑制房价,但市场的力量终究爆发,最终楼市继续暴涨,直至系统崩溃。


其二:楼市暴跌。政府果断出手,强行斩断“房产—金融空转和财政依赖”,但是没有新的模式代替,房产不但没有回归“房产—资本—产业—居民收入+财政”良性循环,整个金融反而崩溃。全社会资产价格被重估,大户利益被腰斩,散户利益也受到牵连。


显然,这两种结局都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所不能接受的。


有没有第三种前途?有没有这种力量,能够使中国地产经济跳出这种“非涨必跌的逻辑陷阱”呢?


在2007年前后,政府曾经简单的认为,只要通过行政力量,打压房地产投机、炒作,就可以解决问题,于是著名的央行“121”号文件以及“国八条”出台。政策显然没有脱离“房产—资本—产业—居民收入+财政”的旧有思路,而忽视了房地产的金融属性,结果政策只能是缘木求鱼,从此刀刀落空。楼市在隐忍数月后,开始报复性反弹。


2008年之后政府显然已经认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楼市的核心已经不再是房地产行业本身,而是在于对金融与资本的控制。


然而,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打断了中国经济调整的步伐。面对外贸萎缩、美元资本退场回流等等不可控风险,政*府非但无力对“房产—金融空转和财政依赖”模式进行改革,反而还要依赖这种模式来谋求暂时的市场稳定。因此,改革一拖再拖,大有尾大不掉之势。


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如何跳出“就房论房”的政策模式,直击“金融空转和财政依赖”的症结,一方面开辟新的战略投资机遇,一方面打击宁顽不化的既得利益,重新恢复“房产—资本—产业—居民收入+财政”良性循环,便成为了打破中国楼市困境的根本所在。

 

第三条道路:驯服地产  中国经济崛起将进入新的模式循环


国之大事者在祀、在戎。


翻译成白话,祀者,就是强调一个政权的来源、一个政权的理论根基和道路选择。而戎,就是对于军队的控制,与军队人事、财政、军事打击力量的安排,对于现代社会来讲,可能还要加入对网络和金融部门的掌握。


我们看到,从十八大以来,虽然新一届政*府对于楼市没有太多新政,但其主要精力投入到了“祀”“戎”的大事之上。这恰恰说明新一届政府并不急于解决“房地产问题”,而是采取了迂回策略。


国家通过反腐等一系列政策,对“房产金融空转和财政依赖”模式实施釜底抽薪,之后,再给以产业新的投资出路,并且引入“重庆模式”和“雄安模式”作为示范,从而使房地产跳出金融空转,重新引回健康发展的轨道。


2016年12月16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大大指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其实已经明确地指出了下一步政策的调控方向。房产将回归产品的本质,回到“房产—资本—产业—居民收入+财政”良性循环。


可以预测,随着这次会议后,大势的稳固和经济的恢复,对于金融与资本的管控将进一步加强,那些固守“房产—金融空转”的玩家将陆续离场,海外资金推手也将孤木难支,里应外合式的炒作行情更将难以再现。


地产在失去暴涨动力之后,将就此“从良”。


尽管,对于一些前期炒作过高的地区和楼盘,可能会出现价格暴跌的局部行情。但是,房地产毕竟不是“郁金香”“君子兰”,一旦炒作泡沫破灭后就将一钱不值。土地价格的背后是整个社会财富的积累,以及预期投入。对于绝大部分中小投资者,只要宏观经济增长预期稳定,坐拥房产,对于长期投资、保值增值来讲依然是个不错的选择,不会出现房地产价格整体崩盘的可能。


对于一个政府敢于对国家基本经济逻辑进行重大调整,敢于对自身既得利益开刀,并保持绝大部分人财产不受损失,且能保值增值,可以说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智慧与勇气。中*国*政*府也正是以这种对于经济的深刻理解、对于自身利益的判断和妥协,以及经济掌控能力,向国人和全世界宣告着中国崛起的逻辑与气魄。


在未来,从良后的房地产,将以价值投资为主导,同时大量政府土地也将进行更深层的综合开发,效法“重庆模式”和“雄安模式”,追求更长期、更健康的产业开发模式将成为投资方向。


“房产—金融”摆脱空转后,中国经济将开启经济多元化大循环模式,房地产税、共有产权开发、长期租赁,以及相对应的金融形式等等将构成土地开发的长效机制,同时,人民币国际化、农村新型合作化的土地集约开发,以及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和生态建设等等,将共同构成中国产业资本的资金源泉。新的经济良性循环模式,将给中小散户带来更多财富机遇。


 

把房子的事说的深入一点......


在人们的各种权利当中,财产权是特别重要的。比如约翰·洛克就强调财产权利对人的极端重要性。


道格拉斯·诺斯在《西方世界的兴起》里,解释英国为什么能成为世界老大,他的回答是英国人建立了一种有激励的私人财产制度。我过去也说过,这种制度是经由圈地运动来建立的。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效果最昭彰,如农村的承包制,城市中小国有企业的承包制。就是因为承包制一反常态,尊重个人、企业、基层的财产权利,极大地激发了微观主体创造财富的积极性。


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不但国家的总财富大大增加了,个人也积累起自己的财产、财富。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居民,大部分人最重要的财产就是房产。尤其城里人多年打拼的成果主要体现在房产上。



几年前,我们出台了一部重要的法律,就是物权法。在当时的情况下,出台物权法是非常了不起的,因为直到今天还有很多的争议。


物权法是一部私权的法案,保护的是个人财产权利。过去我们习惯于保护国家的集体的财产,宪法规定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后来宪法修改了有关条文,改成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个人的合法财产也受国家的保护。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物权法是一个最大的进步。


物权法也是房产的守护神。按照这一改革的趋势,下一步应该讨论的是土地所有权的问题。就是因为房子特别特殊,包括两部分,一个是土地,一个是地上建筑物的权利。


我们现在很多人拿到了房本,过去叫房产证,现在是不动产权证,这个不动产主要还是地上建筑物的权利,不包括土地。但是如果没有土地的权利,这个不动产权应该是不牢靠的,是有后顾之忧的。


比如说现在很多人正在讨论,中国将来可能要借鉴新加坡的住房模式。新加坡确实是有85%以上的人住在组屋,也就是政府给的房子里,但还是有私人产权的房子。比如说,土地有99年的,有999年的,还有永久产权的。新加坡私有产权的房子,跟我们是很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在如果借鉴新加坡,这一点恐怕是需要注意的。


现在房地产调控的形式、内容发生了巨大的,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化。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逆转了原来房地产改革的方向。原来改革的方向,那就是以某种形式探索让个人有完全产权的房子,现在完全逆转了,比如说租售同权、租售并举,而且打击把房子当投资品的行为。因为我们知道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来看,房子不但是我们主要的私人财产,而且也是投资品。在中国,我想可能在这一点上,将来会和其他国家有很大的不同。


在以后的相当长时间里,我们至少是不鼓励人们把房子作为投资品。投资品其实就是投机品,投资和投机在经济学上就是一个概念。我们不希望人们再过多地持有房产,甚至不希望人们交易。有一种趋势恐怕要回到过去的那种体制上去。


过去是什么样的体制呢?房子是政府或者单位分给我们的,我们有使用权,这个使用权是非常长的,你可以一直租住下去,交点儿租金就行了,租金也不高。恐怕在某种程度上是要回归到过去的这种体制上去,这是这次调控跟以往调控最根本的不同。


因此,政策的趋势是不再鼓励,希望个人再拥有自己的房子。已经有自己房子的,也不会有完全产权。鼓励现在没有房子的人,租房住。

那么房价的长期趋势是什么呢?市场的范围虽然缩小了,但只要个人投资没有可靠去处 ,房子还是公众最大公约数的条件下,房子的供给一定是稀缺,并且越来越稀缺的,价格的总趋势还是向上的。


我们必须把眼光放长远一点,稍微长远一点。一切政策都是短期的,都是权宜之计,都不会有房子的寿命长。

综合《财务自由人》的“龙观天下”栏目 作者 于小龙、王福重功夫财经 ID:kongfuf


文琳编辑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 wenlin-swl  微信联系删除。



今日导读


公众号 wenlin-zx:文琳资讯 点击下列文字可以查阅


  1. 文琳读报时间

  2. 精华版!十九大报告要点速览!

  3. 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关于民生,十九大报告提了这些干货!

  4. 国务院84号文: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 三招防范发展风险

  5. 姜超:2018年中央政策大猜想,关乎你的投资方向!

  6. 一二线购房年轻人成“杠杆最高”群体,11万亿新增贷款透露真相

  7. 国家震撼出手,力变楼市格局!

  8. 中国人竟留给非洲人这10大印象!值得反思!

公众号  wenlin-yd:文琳阅读 点击下列文字可以查阅

  1. 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深度好文)

  2. 大胆创新的新一代中国企业家

  3. “企业家精神”才是中国奇迹的真正创造者

  4. 所不知道的央企级别及公司

  5. 2017年世界有机农业概况与趋势预测报告

  6. 未来中国经济版图如何变化 首次发布跨区域规划!长江中游布局“三核八区”

  7. 深度解析:中国哪个城市最值得奋斗?

  8. 这次知识革命,淘汰的不是工具,是人!不想失业?你得学会“独立工作”(深度好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