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文|孙不熟


读者诸君新年好,感谢各位一直以来的捧场与支持,2018我们继续聊城市。

今天说一个与气候相关的城市竞争力指标。有两条信息结合起来说,比较有意思。


一条是广州地铁在12月31日那天客流量突破一千万,达到1002.57万,而同一天北京上海的客流量分别是783.4万和883万。这已经成为一项广州特色,几乎每逢重要节假日,广州地铁客流量都会反超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一。


这是2017年最后一天中国城市地铁客流量的数据(单位/万人次):

城市

客流

城市

客流

城市

客流

广州

1002.6

重庆

219.9

昆明

52.1

上海

883

西安

206.4

宁波

44.4

北京

783.4

杭州

143.88

青岛

31.2

深圳

570.46

苏州

120.12

石家庄

25.46

南京

318.5

郑州

109.2

东莞

22.34

武汉

310.88

长沙

93.74

厦门

20.7

成都

265.85

南宁

77.07

福州

15.38

台北

240.4

合肥

53.33




无论是地铁里程数,还是常住人口数量,广州都不到北京、上海的60%,但其地铁客运量为何能在重要节假日超过后者呢?


我想,这首先说明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广州地铁的规划和运营水平高,用人家一半的里程数干了总量差不多的活儿,真正的的事半功倍。二是广州人的业余生活比较丰富,不盛行“宅文化”,一到周末或者节假日就都跑到外面玩去了,所以它节假日的客流量不降反升,这与北京上海的规律完全相反,足见广州这座城市人类活动的密度之高。而决定这个优势的很可能是气候,岭南地区宜人的夜间气温,非常适合夜间活动,广州也素有“不夜城”之称。


这是北上广一周的地铁客流量数据:


另一条信息是近年来各大卫视的跨年演唱会纷纷选择广深两个城市举办,比如浙江卫视选择了深圳春茧体育场,江苏卫视选择了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稍早一点的双十一晚会也选择了深圳大运中心,湖南卫视今年虽然选择了上海,但其在此前举办的12场跨年晚会中,有6次在深圳举办,3次在广州举办。江苏卫视与浙江卫视此前也多次在珠三角地区举办跨年晚会。


这些娱乐盛会为什么纷纷选择广深?第一个原因据说是赞助商因素,可以看到,近年来说得上名字的大型娱乐节目和晚会,几乎都被oppo、vivo、加多宝三大金刚包场,它们都来自东莞,作为“环东莞城市”的广深自然就占了这个地利之便。


第二个原因应该是气候,冬天搞户外活动不容易,气温如果太冷,不仅影响明星艺人的演出效果,还影响观众到场的积极性,广深冬天的夜晚,气候大约16到20度,非常适合户外活动,这个优势是北京上海都不具备的。另外,参加演唱会的不少艺人都来自港台,在广深举办,也方便他们回家。


之所以提这两条信息,是想说明,气候不仅决定了生活方式,还决定了城市竞争力,因为它直接影响了一座城市的人类活动密度。在气候寒冷的东北、华北包括长江流域,冬季是一个不适合户外活动的季节,吃喝玩乐等消费活动受到抑制,基础设施建设常常要停工,天津、唐山、营口、大连等城市的港口一年大约有一个季度是冰冻期,通航功能大打折扣。


而在气候炎热的低纬度地区,得益于空调的发明(李光耀语),人类活动的数量与密度都明显高于北方,这已经在宏观上影响到全球经济的力量格局。最近几十年,无论是美国、中国还是整个亚太地区,的确出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强烈势头。我想把这个现象称之为“低纬度的胜利”,这可能会彻底改变全球经济乃至人类文明“北强南弱”的传统格局。


2017财富论坛召开之际,我写过一篇文章《广州不夜城、金钱永不眠》,里面提到这样一个观点:广州人不论是工作的时间,还是吃喝玩乐的时间,都比其他城市多一点,首先在时间拥有的数量上就打败了很多城市。现在来看,这个有优势不是广州独享,而可能是所有低纬度城市共有的。


延伸阅读:

电梯与地铁的竞赛,决定了资产配置的逻辑

深圳地铁客运量为啥只有广州一半?

从深圳狂建摩天大楼看CBD的贬值

沪杭是对好CP,华东再造一个大湾区

广州地铁为什么“挤”冠全国?


欢迎加入孙不熟开通的付费社群,在那里可以“读懂城市、学会买房”

扫描以上二维码加入孙不熟的社群,读懂城市、学会买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