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二孩领补贴!专家:明年9成概率全面放开生育政策,网友炸了!

文琳资讯 2024-04-13

欢迎点击上方文琳资讯 关注!

来源:华夏时报


一张名为《独生子》的照片曾经一度火爆朋友圈,左病床上是母亲,右病床上是父亲,坐在中间的儿子无奈又无力,而这样的“人口悬崖”就在不远的将来。


面对新的人口发展态势,渐进式地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直至最后全面放开生育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在继辽宁省实施鼓励生育政策之后,天津、湖北、宜昌、仙桃及新疆等地也纷纷出台了鼓励生二孩的福利政策。



其中,天津对符合二孩政策的职工增加30天生育津贴。


宜昌市则以“限额内报销”方式“对合法生育第二个及以上孩子的,以县市区为单位,落实住院分娩基本生育免费服务,城区按每例2500元标准,并适时调整”。


仙桃市政府全面实施基本生育免费服务,对符合政策家庭,生育二孩可获1200元补助。



生育奖励政策是对当前人口形势作出的探索,值得肯定,但力度依然不够。


“理想的人口政策应该是在自主生育的前提下鼓励生育,不过,目前的鼓励生育政策是在限制三孩的同时鼓励二孩,这样不可能有效提升生育率。”


8月8日,人口与生育问题学者何亚福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卫健委尚未发布今年上半年新生儿的出生数据,但毫无疑问,将会比去年上半年的数据还少,为此,明年有九成的概率推进全面放开生育政策。



多地着急忙催生


十余年来,我国的人口形势开始出现了所谓的“拐点”,直接促成了计划生育政策的多次调整。


2000年,政府出台了“双独二孩”政策,即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2013年,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单独二孩”政策依法启动实施。2016年,又推出了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全面二孩”政策。


然而,历次的生育政策调整并未改变人口发展的基本趋势,出生率偏低、老龄化加剧问题日益突出。


比如,2013年提出‘单独二孩’政策之后,出现了实际生育数量跟生育预期之间存在颇大差异的现象,当时专家们都认为会出现补偿性生育现象。但结果是,预测数远远高于实际生育数。


后来,针对估算失误,业界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反思,对“全面二孩”的预测就保守多了。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来看,2015年中国总和生育率为1.62,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45。同时,据原国家卫计委统计,2016年全国住院分娩婴儿活产数为1846万,比2013年增加200万以上,二孩及以上占去年全年出生人口超过45%。2017年,中国全年住院分娩活产数为1758万,二孩占比51%。


但值得注意的是,与2016年相比,2017年全国出生人口下降了88万人。也就是说,自2016年全面放开二胎以来,我国新生儿数量不升反降。


人口急剧的萎缩,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趋势。随之而来的是基本已经用完的人口红利,老龄化加剧,用工成本上升以及社会保障压力的增大。


终于,在辽宁吃了“第一只螃蟹”之后,各地政府也按捺不住纷纷表明了姿态。比如,天津对符合二孩政策的职工增加30天生育津贴。湖北、新疆等地更是直接以现金补贴形式给予鼓励。


不过,就目前各省市已有的生育二胎鼓励政策来看,主要着重于产假的调整以及小额经济补贴的发放,并非严格意义上的鼓励生育,而是一种放开后的“关照”,相对于养育一个孩子的付出而言仅是杯水车薪,为此,面对这样的政策,大部分民众持观望态度。



全面放开指日可待


比计划生育更难的是鼓励生育,比起调整产假、小额补贴式的鼓励生育更难的是如何做到让人心甘情愿的自主生育。


“不是不想生,而是不敢生。”8月8月,年近不惑的吴女士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家中已有一子,很想再生一个,但是,一套房子的首付已掏空了两代人的积蓄,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危机已经一览无遗,加之孩子目前的教育支出,再生一个孩子简直就是奢望。


从《月薪三万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到《小学6年级,全班只有儿子没出国》,中国父母养孩子的开销,速度堪比在风里撒钱。


“都说怎么养都是养,但真的生出来,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低人一等,从胎教开始,琴棋书画机器人、奥数英语跆拳道一个都不能少。”


吴女士表示,儿子今年三年级,单单每年兴趣班的费用就高达5万左右,这还是一科就选了一个侧重点的前提下,比如,单单语文方面的课外班就包含了阅读理解、写作、诗词等近十个方面的内容。


而就在今年年初,新浪网教育频道曾发布了一份《2017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白皮书显示,中国家庭非常舍得在教育上花钱,教育支出占家庭年支出的50%以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增长产假、分娩补助、生育津贴、奶粉补贴等生育鼓励措施,又能有多大的吸引力?


据记者了解,同样实施鼓励生育的部分国家,比如,德国拿出9%的GDP,承担全社会家庭抚养孩子成本,差不多相当于全社会家庭抚养孩子成本的46%。在丹麦,夫妻双方可以享受最长52周的生育津贴,其中,父亲最多可以领取34周的生育津贴,最高可达工资的90%。


再如,新加坡每年拨款20个亿用作国民生育基金,第一个和第二个孩子出生奖励6000新加坡元(近3万人民币),一个家庭生育3个孩子,政府奖励的婴儿花红津贴约为4.4万新加坡元。


除此之外,对于鼓励生育,这些国家在教育、住房、医疗方面均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也就是说,鼓励生育并非是单枪匹马的战斗,而是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的推进。


“简单的鼓励生育二孩远远不够,今年出生人口将继续减少,这是推动全面放开生育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何亚福称,未来十年,育龄妇女的数量和出生人口都会持续减少。


就此,一直力推全面放开生育政策且鼓励生育的人口专家黄文政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同样表示:“未来十年,中国育龄高峰期母亲的数量会减少45%,每个人即使生的比原来多50%,也没有办法弥补基数下降,中国每年出生人口很快就会掉到1000万以下,未来中国能够维持占世界总人口4%到5%已经是万幸了。”


黄文政表示,尽快放开并及时鼓励生育才是合理的人口政策方向。


而从国家层面来看,在最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中,组建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以取代过去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这是自1981年以来国务院组成部门中第一次没有“计划生育”名称。


延伸阅读:继为国接盘和为国买房后,下一步:为国生娃


《人民日报》发出呼吁:“生娃不只是家庭自己的事,也是国家大事。”


文中敏锐指出:各地的“二孩”鼓励政策,不能画饼充饥,而是要落到实处。

小编不禁握紧手中的独生子女证,露出坚强而倔强的笑容:


不曾想,我们竟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代独生子女。


你想生娃的时候不让你生,你不想生了反而逼着你生。我们的政策就是反正不能让你闲着。

以前画风是这样的:


现在画风变成这样的:


网友们也没闲着,奉上各路金句:


50后、60后弱弱的表示:放开二胎已经来不及了,要放开二房!

50后喜,可以多抱个孙子;60后,悔,生的不是时候;70后,纠结,生还是不生;80后,忙,抓紧时间;90后,愁,该生不生也不对!注定折腾之夜!

我行的时候,你说不行;我不行的时候,你说行了。

加班不涨GDP,生娃才是大贡献。

张艺谋的回复:我们交的罚款可以退吗?不计利息也行的。

最可怜的回复是:被撤的公职可以恢复吗?


还有网友一语中的:

上半年为国接盘,股亏;下半年为国生娃,肾亏,横批:解套!


国家之所以这么急,是因为现在中国的所谓人口增加是老年人口的增加,劳动力人口数量已经在2012年开始出现了稳步的下降,2016年中国老人数量增加了800万人,而16-59岁青壮年人数却下降了349万人。


和十年前相比,年轻劳力正大量减少。我们不难理解,如今富士康都开始进大学拉壮丁,上海昌硕那边招人都是流动普工,还得月结带返钱,才能招够人。


尽管“二孩”政策大力推行,但从反馈来看,不少家庭对此依旧是观望态度。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的生育率已低于1.5,和一些发达国家持平。


1.5是一个相当低的数字。它意味着我们每代人的数目,都比上一代,减少了四分之一。


计划生育,在中国施行了30余年。让中国少生了4亿人。


2015年,二孩政策全面开放,本以为会迎来一轮新生儿热潮,实际情况令人始料未及:

数据来源:《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人口变动测算研究》,王培安,中国人口出版社,2016年


也就是说,二孩开放后,中国实际人口出生率,比预估的下限还低。


经济学家Harry S. Dent在专著《人口峭壁》中写道:


中国的人口,将在2025年下降,那个时候,中国的人口断崖,将是房地产泡沫、中国债务加速破灭的根本原因。


听着要火烧眉毛了,但中国人还是不愿生。


首当其冲的原因就是养个孩子太太太太贵了。

除去教育支出之外,父母还扛着房子重担。高房价之下,孩子的一套房子,首付掏空两代人积蓄,贷款又搭上余下几十年。


这就是负重的中国父母。


本来就够惨了,还有专家出来煽风点火,说“二孩”不在于养不起。而在于如今不仅富人家的孩子被当做“富二代”养,工薪家庭也把孩子“富养”。


专家认为,正是这种观念,才带来了“二孩”的压力山大。


大家都震惊了,一会儿说穷人家的孩子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一会儿说穷人的孩子就得穷养,难道让我们世世代代都输在起跑线上么?


现在生孩子的主力军恰恰是独生子女那一代,上面四个老人,下面两个孩子,夫妻二人以后还要自己养老。


80后、90后终将晚景凄凉,或许不是句玩笑。

自从开放“二胎政策”,女人在职场上受到了更多歧视。


对于企业来说,每个人都是企业的成本,如果你不能给企业带来最直接的效益,企业就有一万个理由放弃你。


未婚女性随时都有可能结婚生子,是公司的定时炸弹;对已婚女性来说,你生育的可能性日益增大,企业将有可能在将近一年多的时间内支付工资给女员工,却没有一个能正常工作的员工;对于已经有了一孩的女性来说,那更是成为随时二孩的“定时炸弹”……


所以,现阶段职场对于女性的歧视正在无形中增加,女性还敢生育吗?


总总原因加起来,我们不敢生、生不起、起不来……


难怪有网友无奈地称,“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房子正在‘碾压’孩子”,中国养娃成本是全世界最高。


所以,这次的“为国生娃”浪潮,你上船么?


文琳编辑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构成投资意见,也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 wenlin-swl  微信联系删除。


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资讯

  1. 【读报时间】2018.08.10星期五

  2. 就业出问题了么?有两个学者发出预警!(真学问不是吹的)

  3. 高学历击败高房价?买房少花钱的脱困之道竟然在这里……

  4. 坚决问责!楼市的狼终于来了!

  5. 这座城市的小学将全面实行免费晚托班,破“三点半难题”

  6. 家庭债务风险再次拉响警报,你的财富还安全吗?


公众号 :文琳阅读

  1. 知乎高赞:你就是孩子的起跑线

  2. 经典微小说:《 人品 》

  3. 音乐欣赏:笛子十大名曲之《牧民新歌》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1. BBC纪录片美容的真相

  2. 2017年口腔种植牙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3. 让进口药大降价的重大创新药,为何上市9年仍不能进医保?

  4. 2017-2018年药店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5. 2018收藏文!各种大病的早期症状,早知道就是救命!

  6. 图解三位疫苗巨头资本运作史!



文琳资讯,每日提供最新信息。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