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精心整理了近期的10个演讲 经济学家和企业家、房产商对这个世界怎么看
随着疫情复苏,国内举办了几场精彩的论坛,我们精选了其中10个演讲,看一看经济学家和企业家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建议收藏慢慢看。
8月10日-13日,2020正和岛(江西)创变者年会暨第八届正和岛岛邻大会在江西南昌举行。陈春花发表了题为“超越与共生”的演讲。
陈春花:2020年之后 商业即将发生根本变化
尊敬的炼红省长、东华老师,各位企业家朋友们,整个上午我们既感受到了江西蓬勃发展的动力和生机,也感受到了正和岛整个企业群体积极向上、不断创新的力量。
作为跟正和岛各位企业家一起成长的研究学者,我很清楚我们每个人都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持续地超越、如何持续地成长?
所以,正和岛今年的主题——“超越与共生”,意味着我们需要改变的东西更多。
过去的上半年,有句话一直在我脑海里反复出现,《反脆弱》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在书的开篇写道:“风会熄灭蜡烛,却也能使火越烧越旺。”当发生不确定的危机时,你可以选择怎么去面对。
另外一句话,我过去跟大家说得最多,基于过去,你是无法走到未来的。
这两句话就是我今天开场的基本定调。
2020年之后,一个虚实结合的世界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超越?原因在于四个“不一样”。
首先,这个世界不一样了。
我们已经回不到原来熟悉的世界,我们熟悉的世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是一个实体的世界,后来有了互联网,我们又开始强调你要建一个虚拟的世界,但是2020年之后我们会发现,要来到一个虚实结合的世界。
听完刚才三位企业家的分享,也许能理解,为什么他们能够持续创造更大的可能性,在我们都觉得沮丧和危机的时候,他们看到的反而是增长。
因为他们对虚实、对创造价值的理解跟我们很多人不一样。
所以看今天的世界时,一定要理解其中的可能性,它不再是原来虚的概念或者实的概念。我们看到直播卖货可以在零售业焕发出你想象不到的上万亿销售规模。如果不能理解手机世界和真实世界之间的关联,我们可能就会离现在的世界越来越远。
第二,游戏规则不一样了。
之前我们是在“有限游戏”里面,有限游戏的特点是一定会有输赢,结束这个游戏之后会看到谁是胜利者。
可是今天来到了“无限游戏”,无限游戏的规则是让更多人参加这个游戏,没有谁是胜者,而是让游戏延续下去。
如果还在讨论输赢,其实你已经不在真正的游戏中。
第三,认知模式不一样了。
过去我们理解很多东西,都希望能够预测它、判断它,但是今天你会发现,通过预测和判断,不太能够理解今天的这种变化。
根据自己原有的认知,我们可能不知道这种变化到底是什么。
但是如果你能够进化自己的认知,未来都是有可能的。
就像我们看江西,不能只看它是传统的。我最早对江西的认知是因为唐宋八大家,这个地方非常让我向往,不仅是山水的美,中国最美的文化里面它有最重要的贡献。
可是当我再来江西时,看到2020年上半年的亮丽数据,是完全不同的格局带来的不同变化。
所以你的认知会决定你如何看未来,如果你仅仅限于现有的认知,未来的路会很窄,当你不断进化认知时,你的格局将完全不一样。
第四,世界观不一样了。
过去整个工业时代,其实我们一直在用笛卡尔的世界观,这个世界观告诉各位说,整体是部分之和。
但是当我们来到数字化时代,认知世界的方法要变。
今天的世界整体依然居于核心地位,但不再是简单的部分之和。你必须通过系统的角度、更大的范围理解整体,不能局限于一个部分。
所以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机会,源于互为主体和万物共生。如果不能理解这一点,我们很难看到更广泛的可能性。
这是我们今天讲为什么要超越,因为有四个根本的变化。
超越和变革是必经之路
有了这四个根本变化,我们就会知道超越和变革一定是必经之路,其中最核心的到底是什么?继续往下探究这个问题,就要理解超越什么?变革什么?
第一件事,超越现有的能力。
企业已有的能力一定有局限性。为什么优秀的企业持续学习?为什么我跟东华老师在这个时间陪同大家学习组织的转型?
这里借用创新领域的最重要学者克里斯坦森的分析框架,看一个企业主要看三样东西:
第一看你的资源,比如钱、人、设备、技术。
第二看如何把这些资源通过协同变成真正的产品,这叫流程。
第三看什么?你决定这些资源的优先顺序和你凭什么去选择做还是不做,这是看企业的价值观系统。
我们通过这三样东西来看你的整个能力。如果价值观当中没有持续学习的定力,我们的能力就会被局限住。
看一个创新的例子,传统的强大企业其实没有在意它,甚至按照他们对汽车的理解认为这个边缝做得不好,那个面板做得不好,以传统的视角去看根本不觉得有任何价值。
而今天我们已经看到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车制造企业是谁?大家已经知道答案。
所以,如果你不去理解现有的能力本身就是一种局限,我相信超越与变革的难题就会非常大。
第二件事,持续自我更新。
过去30年,我研究当中的一个主线是,中国领先企业到底为什么会领先?世界优秀的企业到底为什么会优秀?
我们会发现,这些领先企业的共性就是持续变革转型、持续自我更新。
他们有三个最重要的特征:一是以足够的增长去应对外部变化,获得对变化的能力;二是持续进行自我变革和转型;三是尊重市场和客观发展规律。
华为正是其中一个最典型的代表。
我们看一个企业时,要关注一个最根本的东西,就是怎么让自己保有自我驱动增长的力量,我们称之为“危机意识”。有时候危机从外部来,有时候危机从内部来。
在华为手机出库量成为世界第一的特殊背景下,我有感而发写了一篇文章,说真正强大的企业身上一定有英雄主义色彩。
这种英雄主义色彩,最核心的是什么?核心是要有成为优秀的习惯,不断地用危机意识推动你去奋斗,推动你去打赢胜仗,推动你真正地面对所有的挑战和冲击。
所以我们看到华为30多年的成长过程,持续面对外部的危机、内部的危机,打下了一个又一个的胜仗。
我也很想问各位,这种超越变革、打赢一场又一场胜仗的英雄主义特征,你是努力了还是欠缺了?
第三件事,形成组织资产。
这个组织资产就是你要能够真的改变自己。
我觉得变革最大的难题、转型最大的难题是领导者自己的思维方式,你的思维和你的经验,这是最难(改变)的。
真正的对手其实只有你自己。
我个人过去做总裁的时候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在这样的过程中,为什么有人非常懒?
你会发现有些领先的企业被淘汰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技术。其实他对技术的理解,他的资金能力,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其实是具备的,很可惜的是,他还是把资源放在最厉害的传统业务当中,当他不理解这种改变的时候,就会出现我们说的危机。
新希望在中国民营企业中被称为“常青树”,在它过去快40年的发展过程中,刘永好董事长最大的特点是持续保持新希望的“新”,他认为(企业)真正的活力就在于你能不能从市场中汲取活力。
四个关键词,把握未来
如果我们理解这些根本性变化,就会思考怎么寻求未来。对于未来,就像我们的大会主题第二个主题词那样,要求你要开放共生,重新发现商业与未来。我给大家讲几个关键词。
关键词1:更新
第一个,我称之为战略逻辑更新。就是你一定要离开竞争,走到共生的逻辑上面去,很多人听过我的演讲,也看过我的研究,所以我就不过多讨论这件事。
这里面的核心是什么?就是战略上回答三个问题——能做什么、想做什么、可做什么。
能做什么是你的能力,想做什么是你的初心,可做什么你进什么行业。
但是当我们来到数字化(时代)的时候,能做什么、想做什么和可做什么完全变化,你可以重新赋予它新的含义,能做什么看你跟谁链接,不在于你有什么;可做什么,你完全可以跨界。
无论是我们刚才看到的科大讯飞,还是阳光控股、微医,你会发现他们没有界定自己在哪个领域,而是去做跨界和链接。
关键词2:重构
怎么实现真正的逻辑改变,其实要你的组织能力配合,这个组织能力要重构,这也是我跟东华老师最近要做的工作比较多的部分,怎么让大家找到新的可能性?
我的研究给了很明确的答案,那就是必须让企业成为一个共生型的组织,创造更大的空间,而不是跟谁比较输赢。
关键词3:刷新
正和岛在座的所有企业家们,你一定要不断刷新自己,刷新你的经验,刷新你的认知,刷新你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更重要的是,你应该去创造更有意义和成效的工作场所,在这个动荡的时代,让其中每个人能真正知道自己的定力在什么地方,知道自己要寻求什么。
所以我对领导者的要求,希望你是一个布道者,知道正确的、有价值的事情是什么;
你应该是一个设计者,把我们的梦想设计到产品和组织制度中;
你更重要的是一个伙伴,跟我们所有的组织成员和生态伙伴们一起创造更大的价值。
无论是微软今天万亿市值的出现,还是腾讯今天成为全球十大市值的中国公司,其实你会发现他们都在不断刷新自己的领导力。
关键词4:回归
最后,我称之价值回归。在所有的不确定性当中有一个确定的东西——创造价值。这个价值是什么?
所有好的商业一定是回答了生活的意义和推动社会进步。因为人一定是个生活者,不是消费者。
结语
最后用三句话结束我今天跟各位的交流。
第一句话,无论遭遇多大的变化,人类的进步一定会是下一个篇章,未来是有无限可能的。
第二句话,唯有学习者掌握未来。唯有持续创新和创造,让我们拥有未来。
第三句话,激动人心的突破将不会来自技术,而是源于对“生而为人的意义”更加开阔的理解(取自约翰·奈斯比特)。
预祝大家2020年下半年迎来自己最大的增长和可能性。
谢谢!
陈启宗:贪婪中如何寻找机会 我如何狂赚几百亿的
2020博鳌房地产论坛于8月11日在海南召开。恒隆集团、恒隆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启宗视频连线并演讲。
以下是演讲实录:
陈启宗:大家好,非常不幸运,不能跟你们在一块在美丽的海南。我非常同意刚才樊纲教授说的话,埋头苦干,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要对形势有正确的判断,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给我的题目是“历史的周期”,周期这个东西的确定性非常大,绝对还会来,不过我觉得又是为难的。每年诗涛给我的题目都是莫名其妙的,我觉得是不需要讲的,不应该讲的,比如说今年给我的题目是“历史周期的洞见、结论与未来”。对我来讲是显而易见的东西,有什么好讲的呢?就像春夏秋冬,那是一个历史周期,没什么好说的,人尽皆知的事,你要我来说20分钟,实在有难度。
我简单总结一下,洞见是什么?对于历史周期的洞见就是有形存在,那个结论是什么?不会改变。未来是什么?未来是一定在的。这样就讲完了。
当然诗涛不会让我这样就糊弄过去。
“历史的周期”这一句话就告诉我们,周期是可预知的,预见性非常强的,凡是上去的市场都会下来,下去的市场大部分会上去。所以历史的周期,预见性是非常非常强的,千万不要说,因为有周期就很危险,当然有危险,好处就是预见性非常强。过去几百年是如此,往后的几百年还是继续的如此。
当然,没有周期,搞房地产就没有机遇,周期是给你跟我机遇的最好的方法。不过大家也知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有机遇的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危险。房地产跟其它的行业不一样,它的周期性特别强,而且是特别不可以改变,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不用我多说,当然有各种各样的需求,有刚性的需求,还要加上刚才樊纲说的换房子的需求、迁移性的需求等等。
这些刚性的需求存在,因为房地产是一个周期非常长的行业,所以它的周期性也越来越大,单位数字很大,买一套房子就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因此借贷一定会很多,所以也就影响了周期性。当然房地产不止是有需求,人有住的需要,还有投资的元素在里面,还有一些投机的元素在里面,这是我们大家都不大喜欢的。投资这个东西确确实实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房地产的周期性是特别强、特别大,而且特别不可改变。这就给了你和我相当的机遇,但是也要小心,因为这里的危险也是特别大。
要是让我讲历史周期的洞见,那个洞见不是周期的本身,周期的本身大家都知道,而是要讲洞见什么,洞见你自己。大家都知道周期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要是没有市场经济,这个周期就可能不会那么大,但是有了市场经济,加上房地产的独特性,周期性就很强了。当然,有周期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有供求,在短暂的失衡的时候,就会制造出这个周期。
但是这里我还要讲一点,除了真正的供求之外,还要知道市场周期波动特别严峻的是什么,就是一个字,这个字说出来不好听,但是在座凡是搞房地产的人,这方面是特别强的,坐在前排的很多经济学家,他们没有太大这方面的难处,但是所有搞房地产的人,有一个字形容我们是非常好的,我知道很多人都不喜欢我这样说,但是事实确实如此,这个字就是“贪”。贪的成分相当大,要是没有贪的成分在里面,周期不可能那么大。凡是搞房地产的人,都是贪性大的人,你贪性不大,恐怕不会进到房地产这个领域。
为什么贪呢?有很多原因,第一个是房地产的稀有性,供应是有限的,而且有非常强的地点的独特性,差一条街就是完全不一样的世界,所以房地产的稀有性和地点的独特性,再加上大家说的投资、投机,都是叫人容易在这个行业里贪婪。还有就是房地产是不动产,也使很多人愿意进到这个行业里。问题是你作为一个房地产的参与者,你的贪念有多大,贪念小的人大概不会赚大钱,但是大概也不会破产。你赚的钱一定是很小的,因为你的贪念小,或者说你胆子小。
对不起,樊纲是我好朋友,我好想说了点他不好的话,他是经济学家,经济学家一般来说贪念不够大,胆子太小,所以赚大钱的机会就相对的少。当然我也很高兴,我看樊纲虽然钱没有在座搞房地产的人多,但是他生活还是可以过得不错的,所以也说明中国整体的经济是很有进步的。
不过无论如何,贪念不大的人,或者是胆子小的人,是不可能赚大钱的,要是你是个女孩子,看到一个搞房地产的男人,你想他赚大钱,你就一定要找一个贪的人,找一个胆子大的人。当然现在在内地,男人找女人也是这样的,不少搞房地产的女人,要是你想她赚大钱,就必须找一个贪的,胆子又大的。
但是胆子大可能赚大钱,也可能亏大本,破产的人大概都是贪念最多、胆子特大的人。所以关于周期这个事,需要洞见的不是周期的本身,而是参与房地产的人如何。我想在座房地产的人很少会讲到关于人的问题,大家讲的都是关于市场的问题。今天我要跟大家谈的是人的问题,贪念、胆子。
还有一个就是你有多冷静。我去年和前年曾经说过,房地产行业是“疯子”特别多的地方,疯子会为了一时的风光,就去冒破产的威胁,那些人都是不值得我们尊敬的,早晚市场会把那些人淘汰,因为中国在以往这二三十年大发展的时候,机遇特别多,所以“疯子”也特别多。能够长远留下来不被淘汰的,都不只是胆子大、贪念大,也是需要非常冷静的人。
冷静是什么意思?就是尊重市场规律,要不然市场一定把你吃掉。所以你要是不想被吃掉的话,你在贪念大、胆子大的同时,千万不要做疯子,还要加上相当的冷静,相当的对市场周期的尊重,你才不会被市场淘汰掉。所以允许我最后用一些我个人的经历,也是我在恒隆地产里面的经历,来描绘一下在历史周期里,如何逃避那些危机,反而是利用这些周期而赚更多的金钱。
很多人都知道我是1991年接任恒隆的董事长,我上来之后就发现(当然之前我也知道)我的前任很少注意周期这回事,到底现在市场是如何,任何时候都没有一个强烈的判断。我上来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判断市场的周期现在何在,我当时得出的结论就是住宅土地是可以买的,所以我就花了大概一两年的时间去买住宅土地,到了1993年,我就发现住宅土地的价格开始过猛、过高,反而很多商业的物业价钱相对来说还是非常低,所以从1993年开始,我就停止购买住宅用地,转而购买商业物业,来收租、自用。
又过了两年,到了1995年,我就发现商业物业机会也不是太多,转而而住房的土地价格在我没有买的那两年,也就是1993到1995年,是越来越飞升,到了1995年之后,我就做出一个决定,就是什么都不要买,土地也不买,商业物业也不买,那做什么呢?就像刚才樊纲说的,要把自己内部的事情、管理的事情搞好,但是一般人做房地产不买卖,那是过不了活的,要忍,那是最为难的。但是要是你没有把忍学好的话,你根本不懂得周期到底是怎么回事,周期的本身就告诉我们大家,总有一段时期要来,是你要忍的。
有一句老外的话,“把手放在屁股下面”。也就是说坐在你的手上面,不要乱动,对人性来说,那是非常难过的一件事情。但是你却应该在那个时候憧憬你的未来,今天的痛是叫你明天更好。结果我们这样做了多久?我们忍了两年多一点,从1995年到1997年。
但是这里有一个很好的心得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都知道1997年7月1号是香港回归的日子,历史告诉我们,1997年6月30号就是香港房地产那个大周期的最高点。那是英国人有意识的做出来的一件事,他们不可能预知亚洲金融危机在7月2号来临,大家无可否认,英国人是有意在1997年之前把香港的房地产飞上去,这是一个决策性的决定,所以要是政府有什么决定,特别是宏观的决定,我们大家不可不知,要是在1997年之前,一定会把地价推高的话,你就知道自己该如何自如进出那个市场。当然英国人没有那么厉害,也不可能真的预见到1997年6月30号就是香港地产的最高峰,但是英国人也有幸运的一天,就是7月2号金融危机来到,7月2号就带来一个极大的周期。好多人还不相信问题会那么严重,历史告诉我们,虽然股票市场、资本市场已经有非常严峻的改变。
7月1号是香港回归,7月2号是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7月1号那天我是很高兴的,因为香港回归,历史证明7月2号也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一天,因为亚洲金融危机告诉我,早晚房地产是会掉下来的,我从1995年忍着手不动,反而筹集了很多的资金,更好的是7月2号亚洲金融危机的来临,没有立刻就带进房地产的下降。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没有注意到香港市场是什么时候才下跌,是1998年1月,也就是说从1997年7月2号到1998年1月,这中间有6个月的时间,这6个月时间大经济已经下滑得很厉害,但是房地产价格没有下滑,所以这6个月就给了你我最好出售物业的机会。我们从1997年春天已经开始卖东西,到了7月2号之后,更加快我们卖商业楼宇的决心。果然到了1998年1月份,房地产价格就开始下跌。我还记得我当时有一个商业物业是1998年1月才成交的,当时我非常担心,担心对方毁约,因为市场下去了。还好他们还是签下去了,所以在那6个月里,我又利用这个机会卖了不少东西,也赚了不少钱。那你说你赚了钱,买了你的物业的人怎么办?我说那不是我的问题,没人把枪顶在他头上逼着他买,是他自愿买的,所以他要为自己的动作而负责任。
从1998年1月价格下降之后,好多人说现在开始进入买土地的时间了,我说不一定,因为我不知道那个下降是V形的还是U形的,还是L形的,所以还是不要动。所以从1998年1月开始,我又等了大概15个月,到了1999年才比较有把握,知道当然不是V形,很可能是U形。如果是U形的话,我就不会买了。所以从1999年春天,我就进到市场里去买土地。当时没有人敢去买,所以基本上拍卖价就是我的成交价,那些买下来的土地,一年半左右之后我又停止了,因为价格开始上去,不过中间有15个月的时间是给我买土地的好时间,后来赚的钱也确实是有不少是那时候买进的,最好的项目,一个项目的净盈利是200亿,现在在内地,200亿的盈利不是什么大数字,但是在20年前,那是一个大数字。还有其它的项目,加起来总共有三四百亿的利润。这不是销售额,而是利润。这些大的周期给了我非常好的大机会。
到了2001年,机遇又来了,就是在中国内地,很多商业的土地,在那个时段是没人愿意买的,所以从2005年之后有3年之久,2005到2007年,在那三年里面,我又进到中国内地的商业市场去购买很多土地,现在在我手上还有一些土地是1000块一平米的楼面价,而且是省会城市的市中心,这个价格在现在是不可想象的一件事,到现在为止至少上升10倍到20倍。
大家说你这都是以往的事,今天还有这个机会吗?我说不要忘记,我刚才对历史周期的结论是什么?是不会改变的。我对历史周期未来的看法是什么?是一定在的,所以机会一定再会有,当然机会的大跟小每次不一样,每次影响它上去或者影响它下来的原因往往也是不一样的,但是你也不要管那么多为什么上去,为什么下来,你只要知道它会上去、会下来,你就知道该如何做。
当然我加一句,从2007年之后到2020年,在这十几年里,在中国我有没有再买香港的土地呢?有,但是那个大机遇期已经过去,只能照着特有的机会去购买我需要的土地。现在小周期还是有的,比如说七八年前,内地不少城市的很多区政府因为要发展,但是又缺钱,而且是缺得非常厉害,很多区政府因为要拆迁而借了很多钱,所以这又给我一个小机遇。你缺钱,来找我,恒隆有钱,所以又是我们买土地的机会。
今天大家都知道新冠肺炎病毒来了,疫情还没有完全过去,我说凡是有不好的事情发生,都是你买地的机会,你不一定要买,但是你一定要去看,那个机会合不合乎你的需要不知道,但是总是有机会。刚才第一位发言的杨積先生就说到,今年2月的时候,断崖式的下降,这些都是给我们很好的机遇,刚才樊纲先生说,现在是以国内经济的大循环为主导,当然还有国际的循环也是要的,国际事务有太大的不确定性,但是国内的大循环是不可改变的事,在可见的未来,这是一个大确实,这也就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机遇,所以我对中国经济的前途还是比较有信心的。要是对经济大循环有信心的话,也就告诉我,买房地产的机遇永远会存在。
所以最后的总结,我就再重复我刚才说的历史周期三的件事,第一,洞见是什么?有其存在。你说这句话太简单了,是简单了,但是有些人就是没看到最简单的事,所以就不能在其中赚钱。所以洞见是什么?是历史周期有其存在。结论是什么?不会改变。未来是什么?一定会再来。祝大家冷静,胆子要大,贪念可以大,但是冷静不可少,尊重市场的规律,乃是在房地产周期里面致胜的最好的办法。
我就分享到这里。
曹德旺对话余永定:中美经济是否会走向大面积脱钩?
8月12日,在新京报贝壳财经主办的“中国经济新格局:乘风破浪”夏季线上峰会上,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对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讨论。
以下是对话实录
中美建交难 脱钩更难
新京报:近期中美冲突不断升级,中美经济会走向全面脱钩吗?
曹德旺:中美争吵归争吵,但我认为中美经济真正脱钩并不容易,建交难,脱钩更难。
中美冲突根源不是贸易问题,是意识形态、政治体制等问题。贸易是什么?贸易不就是买卖,卖东西的人没有钱赚肯定不会卖,美国人买东西也不是救济我,而是你有需要,而且我的产品物美价廉。在疫情暴发之前,我们在美国调研,它们市场上卖的服装60%来自中国,鞋子40%以上来自中国。我跟美国人讲,你去查下全世界谁可以替代中国?在中美贸易上,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替代中国。而美国卖给中国的是什么呢?是高科技产品。我们全国飞机场百分之六七十的飞机都是来自美国的波音飞机,我还了解到,飞机的保养、修理都是美国公司认证。而且飞机一年要用的航材所需费用相当于一架飞机价格的十分之一,美国都是天价卖给我们。还有芯片,一片指甲大小的芯片要八九十美金,美国一货柜的芯片需要我们用万吨轮船装一船的廉价产品去换。还有我们每年送那么多留学生到美国读书,一年要交多少学费?在中美贸易上,你说是美国合算还是我们合算?中国并没有在中美贸易中占到便宜。
中美两国的依赖度都非常高,脱钩是非常不理性的选择。万一双方关系破裂的话,对两国都是灾难。
脱钩代价很高,但一些领域并非不可能我们要依靠自己自主创新
余永定:曹总说的很有道理。我首先想引用黄奇帆关于全球产业链与中国难以脱钩的观点。他提了五点:第一,他认为产业链重建所需要的资本投入难以保障,中美要想脱钩,美国要花大量的金钱来重新投资许多的基础设施,这对美国来讲是非常困难的。第二,产业重建的配套产业集群无法轻易建立。在中国东莞形成了产业集群区,生产某个产品需要的配件很容易获得。但美国长时间忽视制造业,很难再重新建立配套的产业集群。第三,就像曹总刚谈到的,美国找不到技术工人,年轻人已经不从事制造业了,产业工人的成本素质难以平衡。第四,美国的经济结构制约制造业发展。第五,制造业发展的基础设施难以配套。综上所述,在黄奇帆看来,全球产业链的重新洗牌并不会像西方少数政客希望的那样出现与中国脱钩,而是要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向垂直整合的方向,更多元化的方向,更具韧性的方向发展。
我认为黄奇帆的看法很有道理。但他谈的主要是直接投资,美国在华企业不愿、也难以回迁。但产业链脱钩问题同美国企业撤资、企业回迁问题还不完全一样。
首先,在讨论中美经济脱钩问题时要把政治因素考虑进去。美国害怕中国赶上甚至超过美国,抑制中国经济的增长是美国政治精英的政治目标。在国际政治中,永远是政治目标高于经济目标。为了实现抑制中国的政治目标,美国政客是可以考虑牺牲某种经济利益的。也就是说,虽然产业链脱钩很难、脱钩成本很大,但脱钩并非不可能,在高技术领域尤其如此。
其次,研究中美产业脱钩问题,我们要具体产业具体分析。有一些产业,对美国来说,脱钩不脱钩无所谓。但有些产业、特别是高科技产业的脱钩,并不是存在不可克服的障碍,并非不会发生脱钩。比如,中国是芯片的最大买家,不卖芯片给中国高通等美国高科技企业当然会遭受损失。但出于政治的考虑,要打压中国,高通的损失不足以让美国政府放弃禁止高通卖芯片给中国。高通、台积电就接受了美国政府的要求,不再把产品卖给华为。我认为在半导体领域,美国是可以把中国踢出美国所控制的全球产业链。还比如,中国制造大飞机深度参与了全球产业链。中国是世界上潜力无与伦比的大航空市场,美国虽然看重中国的飞机市场,但是出于政治考虑,美国政府完全可以制止美国供应商和中国合作。对美国政客来说,为了把中国踢出大飞机制造的供应链,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代价是可以承受的。
总之,中美之间脱钩确确实实代价非常高,确确实实对双方都不利。但美国出于政治考虑,就是要打压中国,在很多高科技领域,美国要遏制中国、与中国脱钩,并非做不到,并非不可能。对此,我们还是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自主创新,形成强大的工业体系,这需要花很多的时间、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成本用于研发,但恐怕我们也没更好的办法了。
曹德旺:关于中美脱钩,我补充两点。第一,黄奇帆的观点很有道理,但我认为脱钩会给美国带来暂时的困难,但并不代表美国不会在一些领域和中国脱钩。美国最希望看到的是什么?是中国不要变得强大,这是符合国与国的关系,特朗普想做一个合格的总统,就必须做到时刻谋求美国利益最大化。我们中国也是一样。但怎样做会实现这个目标,这就由他自己去考虑。第二,在疫情暴发后,有观点认为,因为中国率先控制住了疫情,外资会加速进入、投资中国,我并不认可这一观点。根据我做企业的经验,在疫情没有发生确定性的结局之前,除了投资防疫物资,真正的企业家是不会进行投资的——疫情加剧经济下行,加上各种不确定性很大,企业的投资什么时候能够收回成本?
对美国的金融威胁 我们确实得十分小心
新京报:美国对中国香港的金融制裁引发关注,余老师,你如何看待中美金融脱钩的可能性?
余永定:2018年以来,中美经济冲突在五个领域的演进比较激烈:关税战;投资战;技术战;汇率战;金融战。
在金融战方面,有几个问题值得关注:第一,美国可能对中国实行某种形式的金融制裁。金融制裁的方法可能很多,比如对某银行、某些产业进行制裁。第二,金融勒索。中国很多的金融机构,比如中行、农行,已经被金融勒索过了,以莫须有的名义或者某个问题为由头。实际上,美国的金融勒索不只针对中国,欧洲的很多银行也被大规模勒索过。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各大银行已被美国罚款2430亿美元,这是美国发横财的一个办法。第三,推动大量资本外逃。资本外逃的方法很多,它经常和腐败结合在一起,大量的资本转移到了美国。2014年、2015年,中国就曾出现过严重的资本外逃。当然,当时的外流和外逃主要还是中国的国内问题。第四,中国持有大量的美元,美国通过美元贬值的方式,造成中国海外资产的损失,从而转嫁美国的债务危机。第五,在中美冲突尖锐化时,扣押中国的海外资产。英国金融时报的副主编马丁·沃尔夫曾在2013年年底就警告说,如果中美发生冲突,美国有可能会扣押中国相当部分的资产。这种可能性是不能排除,美国现在的许多做法,如封杀抖音,强迫抖音把自己卖给美国企业而且政府还要从中收费,已经到了十分不要脸的地步了。我们实在难以预料特朗普政府还有什么做不出来的事。
总而言之,在金融方面,中国确实面临着美国一系列的威胁,虽然到目前为止美国所谓的制裁只是少数案例。比如中国的昆仑银行和伊朗有石油交易,美国对昆仑银行进行了制裁。美国的制裁主要是把它从美元的结算体系中踢出去了,不能用美元、不能用和美元相关的结算体系来进行业务。一个企业一旦不能使用美元、不能利用美元的结算体系,这个企业的对外业务就举步维艰了。这个制裁过去实施过,以后美国还会实施这种制裁。对此,我们确实得十分小心。
美国恐怕还没有走到要把中国踢出SWIFT和CHIPS的地步
新京报:前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学界有个争论,就是美国会不会把中国从SWIFT踢出去?余老师,你怎么看?
余永定:在国际上要想做金融交易,要用美元来支付,必须使用两个系统:第一个是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SWIFT是个报文系统,有数万家银行参加,基本掌握了全球跨境支付信息。SWIFT在一定条件下,会在美国要求下向美国政府提供资金流动信息 。第二个是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CHIPS),它是全球最大美元支付系统,拥有12家会员银行和14家参加银行,非会员银行可请会员行作为代理从事支付活动。它覆盖了全球95%以上的银行同业美元支付结算业务和90%以上的外汇交易清算。
国际上的金融交易大部分要通过这两个系统。因而,美国是要利用这些系统为自己的地缘政治利益服务的。我们希望以后能够建成可以摆脱美国控制的报文系统和结算体系,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路途是非常遥远的。也有中国学者谈到,通过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解除这一问题,但是这也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从目前情况来看,美国恐怕还没有走到要把中国踢出SWIFT和CHIPS的地步。但中国必须采取行动,预做准备,以防不测。
其实,在二十几年前,中国的外汇储备、海外资产还没有多少的时候,我们就考虑到这类可能性了,但并未采取什么措施。事到如今,很多事情已经不是想纠正就能纠正的,我们只能亡羊补牢,慢慢想办法抽身。我们能采取的主动措施是有限的。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只能寄希望于“杀敌一千自伤八百(或更多)”的考虑,能使特朗普少做一些疯狂的事情。
美国制造业的恢复需要一段时间
新京报:刚才余老师谈论了对中美在科技、金融领域脱钩的可能性,我们想请曹总谈下你对中美在制造业脱钩的可能性。特朗普一直指责说中国人抢了美国人的饭碗,多次呼吁美国制造业企业从中国回流到美国。在你看来,美国制造业企业会从中国回流到美国吗?
曹德旺:首先,我们要弄清楚,美国制造业当时是怎么外流的呢?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时,美国人认为制造业劳工成本太高,而且要防治污染。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最早提出去工业化,里根总统开始落实。美国去工业化去得很彻底,把服装、鞋帽、玩具、礼品、书包等这些所谓落后的制造业转移到南美、亚洲四小龙等国家,稍微先进一些制造业企业搬到德国等国家。美国留下的产业是什么呢?留下的是高科技产业,通用GM这些。美国人主要去做什么了呢?他们去做虚拟经济去了——金融、房地产、互联网、娱乐。
但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人吃了没有留住制造业的亏,开始痛定思痛,认识到必须要有传统的制造业,提出了恢复制造业大国的口号,呼吁美国的制造业企业回流到美国。“恢复制造业大国地位”这个口号最早是奥巴马担任总统时在2013年提出的。特朗普是非建制派的总统,他没有奥巴马那么文雅,他用企业家的语言表达说中国人抢了美国人的饭碗,应该把美国人的饭碗抢回来。他们两人的讲话方式不一样,讲的内容也不一样,但是做的事情其实是一回事,都是要恢复和重振美国制造业。
我和美国人讲,美国恢复制造业是应该的,但是美国制造业的恢复并不那么容易:第一,美国在70年代后,为了推进去工业化,出台了工会法、劳动法等很多的政策。现在要恢复制造业,要不要对之前出台的政策文件进行修改?第二,美国去工业化至今已经近50年了,两代人不做产业了,缺投资制造业的老板。在美国像我这样投资制造业的中小企业老板很少。还缺管理层,没有愿意管理企业的人。第三,缺工人。大学毕业生不是去硅谷、华尔街,就是往好莱坞跑,没有年轻人愿意进入工厂了。我们在美国招工,应聘的有些人胡子比我还长。
我们不能重蹈美国去工业化的覆辙
余永定:你估计美国制造业的恢复要花多长时间?
曹德旺:美国要想在几年之内恢复制造业确实很难,需要解决去工业化过程留下的痕迹,如劳资关系,分配方式,投资者团队的培养,技术工人短缺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这是一个国家战略的转型,牵扯到人文、经济、生活习惯和分配的转型,一句口号肯定是不够的。
美国制造业当初发生的事情,也是我们接下来要面对的事情,还好我们早发生了这个事情,否则再过几年我们后悔也来不及了。改革开放后,我们大批的留学生前往美国学习,刚好撞上美国正在力推虚拟经济,我们学去工业化、学虚拟经济学得很到位,现在看我们虚拟经济做得非常得心应手,什么都能包装上市,这个趋势真的很危险。我们中国的命没有美国那么好,我们没有强大的美元,工业化家底也没有美国那么厚,我们自己需要的东西要自己亲手去做,才穿得暖、用得舒服。
在疫情之前,大家就已经在关注外资搬出去、产业链转移、出口出不去等现象。如何看待这些现象背后的问题?余老师,我和你讲,福耀在1987年设立,在过去三十年间,我的工人工资涨了200多倍;物流成本从当时的一公里1毛8涨到现在的1块多,还有一公里5毛钱的过路费;再加上我们国家的税收和国际不接轨,要比国际税负高。这两年中美贸易战后,美国要增加我们25%的关税,我们的客户少不了我们的产品,这样我们只能和客户谈判——互相承担一半加征的25%的关税成本。现在来看,中国制造业的出口产品几乎没有什么利润可赚。制造业出口产品真正的竞争力在于成本,制造业企业成本的上升导致中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下降,这也可能会导致国家竞争力的下降。制造业成本上升、企业竞争力下降导致了一些制造业企业开始向东南亚转移,很多人说这些转移的产业和产品是低端产业、低端产品,转移走没有问题。但我想提醒大家,产品没有低端和高端之分,只有存在需要和不需要的问题。我们一定要留住这些企业,不能重蹈美国去工业化的覆辙。
因此,我们不要小看企业外迁这个事情,要去调研解决它们存在的实际问题,保留总比没有保留要好。否则再像美国那样,现在想恢复也难以恢复了。
中国不应该对美国抱有幻想
新京报:最后,我们想请两位谈下对中美经贸关系未来的看法。
余永定:我在2018年以后花了比较多的时间来研究中美贸易战问题,我觉得中国和美国之间确实存在着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的问题。中国在过去这40年,特别是在2001年之后迅速发展,尤其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当时西方国家停滞不前,而中国经济又更上一层。所以,中国和美国的差距在逐渐缩小,这个就引起了美国的恐惧。美国作为一个守成大国,有这样一种心态也是自然的。虽然中国对美国没有任何恶意,也并不想跟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但是许多美国人并不这么看。不管是民主党也好,共和党也好,美国政府都得为美国的国运负责。作为当代的霸权国家,它认为中国已经威胁到它的霸权地位了,哪怕它相信中国并无威胁它的意图,它也会打压中国。这是因为美国不能确信:当中国有了足够力量的时候,仍然不会威胁它。所以,它是必然要打压中国的。国际政治的现实一向如此,对此,中国并没有什么好抱怨的,更不应该抱有幻想。总之,美国肯定要打压中国,特别是在高科技产业领域。美国会想尽一切办法保持和中国20年、3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技术差距,“如果能竞争得过中国最好,如果不能,就打压它”,我觉得这是毫无疑问的。
不过,在一般的贸易和投资问题上,中美还是可以进行合作的。当然,中国要做非常大的调整。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对美国贸易顺差每年差不多2000多亿美元,这是不可持续的:一方面美国绝对不允许中国继续保持这么大的贸易顺差;另一方面,中国对美国保持贸易顺差意味着把更多的钱借给美国,这对中国这样的穷国是没有好处的。所以,为了扭转这个局面,我们一方面必须坚决反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另一方面也要调整对美国的贸易政策。为了推进中美贸易平衡,我们必须增加对美国的进口。但我们想买的东西美国不卖给我们,美国能卖给中国的产品,中国又可能不需要。怎么办?我们只好减少对美国的出口,但这样一来,中美贸易总量就可能会下降。贸易总量的下降对于经济增长肯定是有不利的,特别是出口的减少肯定会抑制总需求。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只能通过扩大国内市场来代替海外市场的作用,我想,这可能是政府提出“内循环为主”的原因。
曹德旺:对余老师说的,我有一点要补充。余老师认为,除了高科技、金融领域,中美之间一般的贸易会保持正常。我觉得这个不一定,实际上美国也逐渐在一般贸易领域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据我了解到的,美国的那些企业家这些年在印度、越南、柬埔寨、东欧等国家,到处在找能够替代中国的产品,我们要注意这个现象。
新京报:我们还想问下曹总,最近中国科技企业被美国封杀引发关注。现在中国企业去美国投资或者发展是越来越难了吗?
曹德旺:这个要看什么领域,美国还持续在制造业领域进行招商。
毛大庆:老龄化加速来临,房地产的雷越来越大
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于2020年8月8日在上海召开。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今天我的出发点更多谈在存量不动产运营、盘活以及未来向怎样的资本市场链接的可能性。第二个我在今天的角色里是为数不太多的这几年围着房地产的衍生业务在创业的人,我想对于这个话题的补充也是挺好的。
另外我也对做了二十年论坛提一点建议,我觉得二十一世纪房地产论坛,是不是以后恐怕要研究一下21世纪中国的不动产的问题,可能更加有潜在的未来意义。因为确实从坚定不移地执行“房住不炒”的政策以后,我们可以看明白一个基础的问题,现在存量市值470多万亿元的住宅存量物业,加上还有220多万亿在投建的住宅物业,加在一起市值700万亿住宅存量物业,未来10—20年里,随着2026年即将到来人口快速的老龄化,我们到底存不存在着强大的,让前面近千万亿的存量住宅物业继续资金化和资本化的存续滚动能力?这恐怕也是我们今天在谈住宅领域类房住不炒的根本原因,因为继续炒下去,恐怕这个雷会越滚越大。
但是另外一个,我们在论坛上,大家很少有人正面讨论它未来的操作逻辑和如何让一个另外近百万亿的存量非住物业,特别在2013年国家改革了土地出让政策,2013年那一年我记得非常清楚,我们第一年在非住宅物业的土地出让超过50%的比例,持续到今天的这么多年时间里,我们开发商是自动也好、自愿也好、被动也好,我们开发了大量的非住宅的物业,这些物业对于开发商来说,作为我非常熟悉这个领域的人,我观察到大家是绞尽脑汁、想尽一切的办法把它变化成为可以拆散的零售的东西。对于大的房地产公司来说,有实力、经济能力的企业来说,去被动的或者说没有办法、或者努力去创新的,去持有了一批不动产,这批不动产仍然也面临着内容和使用者、和未来的消费习惯如何对接的很大的问题。
这里面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思考,中国的房地产或者不动产的领域内,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间,恐怕非常急需的是培养一批能够真正的让不动产和未来的房地产基金、信托基金等等能够对接的运营型的企业。而运营型公司的培育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但是运营型公司如果不去培育,未来这一大堆的存量不动产是非常难以资本化,所以这是一个根本的逻辑。
过去的五年,我们在做共享办公、联合办公等运营型公司的培育过程之中,确实是进了一条窄道,进了一个窄门,同时也面临很多质疑、不理解。但我看到庞大的存量的非住物业,特别是庞大的办公人群面临的办公方式的转型和办公习惯变迁的过程,正在汹涌而来的时候,我认为我们宁愿,可能经历一条比较艰难的道路,我想未来可能会有先机的培养出来一个有存在价值、经营不动产物业升值和不动产持有管理的专业化运营团队,我想这个可能是我对过去这几年做产品时候的一个根本的出发点。
当然这个产业很不幸,前面碰到了一些非市场化或者不好的案例,比如说美国的某某公司,最根本的来源并不是因为它经营的问题,其实还是创始人出了问题。但当我们看到从2014年开始,仲量联行等这些所有的关于探讨不动产的大的国际公司,他们都在重新梳理企业不动产。
同时我们也看到他们对于用户群、企业不动产需求的时候,对办公场所愿望清单梳理的时候,同样也应对了未来的全球企业不动产的变化逻辑。这里面共同都强调了即插即用、拎包入主、自由环境下不被打扰,空间的灵活性、关爱健康、人性化、社交性以及更贴心的服务,等等。
其实我们在谈不动产领域类有好几个品类,比如说商场,这是购物类的环境,比如说酒店、服务式公寓,最年轻的一个不动产领域是写字楼。其实在国际不动产领域的品类里面,真正大品类出现的历史沿革下,办公不动产是最后出现的。也就是说在1870年左右才开始出现了真正的为了记账公司、会计公司而出现的今天我们所谓的写字楼。真正的我们说的国际化的写字楼的标准和写字楼的运营体系的出现,也仅仅出现在1950年代。所以恐怕这是最年轻的一个不动产的品类,由于又是2B的,我们很少有人探索它的变化和变革。它的变化和变革正在由于移动互联网和更多的组织协同的变化,正在出现着非常明确的变化,其实并不是要谈什么增量,而是使用习惯、运营方式以及服务方式的变迁。
我们再看看各大权威机构的统计,无论是庞大的办公和商办物业存量的出现,另外同时又是我们看见的新一代的青年一代的对于办公习惯的转变由此导致的办公场所的变化,以及我们说在办公物业中附加各种企业服务的可能性,以及在社群至上的各种各样新的商业逻辑的产生。
另外还有非常有意思的一点,这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大量的互联网企业和新兴企业在各地落地的时候首先选择的是弹性办公、移动办公和敏捷办公的场所,而不再去写字楼里面租赁一块花上半年、一年的时间装修,自己买家具。
所以在我们经营的全国330多个共享办公的厂区内,大量的大企业是来自于互联网的公司和各种新兴企业,比如说像蔚来汽车等等这样的公司。这些公司在选择办公场地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他们需要冷启动。“冷启动”这三个字代表了未来人们对办公场所使用的习惯的根本变化。
另外一个大家需要知道的是企业分布格局,这个我在很多演讲都提到,中国1.1亿张营业执照,当然这里面有很多是重复性的,还有一个公司持有多张营业执照,我们姑且看作1亿1千万个法人主体,里面5千万个来自于个体经营者,3千多万来自于微小企业,3千多万来自中小企业。如此庞大的法人主体,来自于中小微企业,这些企业未来对办公场所的使用以及他们附着的劳动者将会是未来对弹性办公、灵活办公、即插即用式办公的重要选择的来源。
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楼宇管理在办公楼宇管理衍生的历程实际上是非常短的。从上世纪,到2000年我们提到的自动化建筑,到2000年、2015年我们谈到的智能建筑,我记得特别清楚,凯德置地在2003年、2004年,在新加坡建了一座大楼,当时中国无数的开发商参观,参观的原因是监测能源和物业的各种管理是后台有一套大的软件系统,当时最先进的智能建筑。到了2015年之后,日本、美国、德国的这些办公楼宇的管理者开始在研究认知建筑的问题。阿里巴巴其实有一个团队一直在探索办公楼宇的认知问题,也就是说楼宇的可学习化,楼宇对于使用者的记忆化以及楼宇各种数据的沉淀和智能化的问题,这个已经超越了在智能建筑领域内的范畴,变成了加有各种AI能力、记忆能力、自动学习能力以及无人管理能力的建筑物。今天更多谈的是认知建筑物的衍生。
办公室变成了社区,这也是我们一个典型的特征。当办公室变成社区之后,更多的是协同和交流状态的出现。比如说吧台、茶水间、商店、大堂、健身房、图书馆以及乃至于公共楼梯社交功能的出现,社交化成了办公室一个重要的趋势。
当然敏捷性里面还有各种各样的要求,首先在空间的布局上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里面还有各种以人为本要素的出现。
在疫情之后,跟大家谈一下我们的状态。很多报道上面说行业怎么烧钱、过去几年烧掉了十几个亿。其实这里面有一点非常有意思的,大家忽略的问题。任何一个运营公司的成长之路都是从自建、自己做的所谓的二房东模式,逐渐把品牌的能力、运营的标准、团队的可托付力培养出来以后,迅速慢慢转变成可做资产托管和运营输出的品牌。
这里面典型的案例是华住。华住上市的时候当时是81%的自营店,也就是所谓的自租、自建自营的,我们今天所谓的二房东,只有20%不到的Manachise和Franchise管理的酒店。十年不到的时间里面,变成了78%的Manachise、Franchise,只有20%的自营店,今天的比例变得更加的低。
所以一个运营品牌孵化的过程需要经历的投入的过程,这个投入的过程很考验这家企业在什么阶段、在什么状态下能够缩短投入的过程,尽快把一个品牌的管理能力、输出能力、服务标准固化下来,成为对其他楼宇赋能的公司。
实际上我觉得我们在钢丝上面走,我一直在脑子里面提醒我自己,什么时候把一个用二房东样板房孵化出来的品牌逐渐赋能于我们仅在一个赛道上面工作,就是服务性的办公。我相信不动产的运营和不动产未来的增值状态下,有很多个种类。
刚刚万科张海提到空间与人的关系,空间与人的关系里面有很多个种类可以孵化。比如说体育类、教育类、办公类,还有宠物类,以及还有各种各样的网红IP、综合的,这都是瓶子里面可以装进去的新酒,但是恐怕很难有一个企业在很多个种类之间切换。我们盯准的一个东西,可以标准化的东西,这个标准化的东西叫做“可服务的办公空间的运营”。后面会谈到它的衍生性比较强,在同一个赛道上面多维度的衍生。
疫情之后我们注意到两个现象,一个是大量的企业开始更加关注灵活的租约,而不再想花一个很大的钱、装修一个办公室,当人员变动、业务变动的时候变得非常被动。另外一个办公设施、设备的完善,拎包即可入主的冷启动的能力,开放的办公场景,统一的服务管理的办公室,还有跟云端协作、远程办公已经被植入的会议场景进行直接使用。我想这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谈敏捷办公在疫情之后是很大的受益者。
我们在疫情以后的四个月里,我们连锁店增加了将近80多处,这80多处不是我们自己进行拓展,而更多的是楼宇来找我们,还有政府来找我们。现在在我们项目甄选的项目库里面,目前还有300多个项目等待我们去看,可见当你做成一个可以赋能楼宇的连锁运营商的时候,大家注意两个词很重要:一个可以赋能的,第二个是连锁的。中国房地产开发领域内很少有人研究做连锁店业务,连锁店业务确实主要的人才也没有诞生于房地产开发商,而更多在其他服务业,酒店业、零售业和其他社会服务业里才有真正的连锁店的人才,而把一个服务变成连锁业务,同时可以赋能于其他楼宇,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
另外一个,敏捷办公在沙利文研究报告里面其实去年就告诉我们,从2018年开始中国服务式办公将逐渐从“单一的租金模式”开始转向“租金+服务收入的综合模式”。在未来的3—5年里,其实一个优秀的办公运营服务商最大的本事和能力,一方面能够通过运营赋能大量的存量的商办楼宇;第二方面能够通过平台加入更多服务的资源,能够让自己的收入来自于更多的非租金类的收入,这是非常重要的转化过程,也是一家运营公司能够真正的破茧程蝶的重要的转化过程,能不能成功就在于此。
当然我们也看到了这个市场的利好,包括谈到的城市化还在演进,城市化过程中新兴的劳动者不再是60后,甚至不再是70后,而大量的是80后、85后、90后,这批互联网原住民,他们对于办公场景的选择肯定不是原来传统的办公室,这一点我敢100%的下定论。但是不是我们,那倒不一定,肯定是更加有弹性、更加灵活、更加社交化,更加即插即拔、可用的,特别是科技化的办公室。另外一个,中小企业不断地衍生,经济不好、内循环大力发展之后,中小企业是不二的选择。
大家不要以为经济不好,中小企业就没有了。经济不好,中小企业才会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我们没有那么多的大企业能够承载那么多的劳动力,所以仍然会产生一大批的中小微企业,而这些企业是不是创业公司,也不一定。但他们一定要上班,一定会找地方办公,我想在这个里面,我们说办公人群的增量未必有增加,但是他们在办公场所的选择上会越来越远离传统的写字楼,这是一定的。
还有一点,我们最近两年里面开辟了一个新的业务线,最近成长非常好,是私人的散买的那些可以散售的写字楼的统一管理,我们也可以相信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我更加的相信这是一个比自如在做个人公寓的平台化管理里面会更加有蓝海性的一个赛道,也就是说把过去十几年里面散售的办公楼散给个人的这些资产,统一用平台化管理起来,我想这也会是一个崭新的蓝海。
我们每天有1.1亿的工作者在使用着各种各样的办公场地,在研究机构的判断下,我们给一个比较保守的数字,我们姑且论我们有2千多万人在未来3—5年里会选择弹性的和敏捷的办公室,这是我们行业存在的价值。
敏捷办公的延伸方向,根据仲量联行、CBRE共同的研究,其实这五个方面是非常明确的:一个是产业的链条化。所以做一个运营型公司,一定要形成连锁化的能力,连锁化的能力:一是服务标准和团队的培训;二是后台、中台IT的支撑能力。功能的多元化,这里面远远不仅是办公。包括培训、餐饮、健身、娱乐等。从Shoppingmall过渡到Workingmall的时间也不会很远了。另外收益的复合化,基于前面功能的多元化,我们也可以看到从教育、员工福利、会务、培训业务、耗材维修、租赁等等,这些都会慢慢变成一个办公服务商的复合性的收益及运营的轻量化。刚刚在下面跟张海聊,说要不然就重,要不然就轻到底,半轻不重是最危险的,但是半轻不重的过程对于运营公司的孵化是必须的。走完了半轻不重的过程,要迅速地把运营轻量化,把资产跟REITs结合重量化。
办公服务最大的收获就是沉淀了大量的企业数据,企业数据在办公服务商的平台上可以衍生出好多的商业价值。我们跟天眼查、企查查,把我们后台数据链接以后,在入驻企业数据里面分析出很多企业的状态,现在我们的平台企业数据有29700多家,我们现在瞬时静态在场的企业有5740多家,这里面不乏独角兽,不乏40多种行业的企业代表。这些数据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的未来成长的指引。
这家公司被社会上争议了五年。我也很高兴,做一个事情被大家争议,没有人理你就糟糕了。我们现在到今天为止,连锁店将近350个。今年年底跟团队说我们将近做到接近400个连锁店,明年争取突破500个连锁店。当一个连锁店企业做到将近1千个时候,我想在中国应该对这个领域和赛道就有真正的贡献。所以在过去五年里面,每一年我们都有一些给自己的要求,比如说我们投资并购了32个企业服务的公司,这里面有像“活动行”,中国最大的活动发布平台等等,这些其实给了我们做企业服务和其他收入带来了非常多的价值和能量。
这也是过去几年给团队的要求,我们说应该成为中国在敏捷办公领域类的一个品牌,致力于中国的市场,动态深刻的理解中国办公者的需要,应该有强大的连锁能力,在轻资产的模式下实现高可扩张性,数据的驱动平台,我们有一个四十多人的互联网团队,一直在做我们后台的数据和IT的支撑,同时建立办公生态赋能企业会员的能力,同时多元化的变现,拓展会员基础,超越物理空间,拓展电商模式等等这些都是做一个运营商必须要思考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一张图也是我们在各个地方被展示的,我们在中心一个中台的基础上,一个数据中台的基础上,我们拓展了各种各样的空间的服务业务以及我们拓展了个人和企业增值服务的内容,这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体两翼的办公运营商的发展路径。
这是艾瑞咨询在我们创业第三年的时候给我们画的一张发展图谱,底层服务于各种各样的办公者,中台能够拓展各种各样的企业服务能力,当然是围绕着办公者的需要,再往上游发展,跟开发商、园区结合,以及输出我们的设计和施工能力,我们有自己的设计院也有自己做工业化、装配化的办公室,一站式办公室装修的工程团队,这都是我们这几年服务于办公的准备。
最后一张图,展现了我们思维拓展的思路。
左上角,我们逐渐向一个大型的在办公服务赛道上面的资产管理者在演进,最终肯定要跟不动产房地产基金REITs进行合作,帮助个人以及企业不动产在办公领域类的持有物业资本化的工具。
右上角是我们努力开拓的电商业务,电商业务是我们现在最活跃的业务,在APP以及互联网平台上,我们每天都在做着大量的电商交易,以及通过这个平台跟其他商家API的接通,80多万注册会员每一个人的ID可以通过API的互相认证,在我们弹来的企业福利召唤中,每个办公者获得他们像大企业一样员工获得的企业福利。API这件事情确实是一个开发物联网平台应用最重要的工具,当你有了庞大的会员体系以后,这也是今天很多物业公司致力于在努力的东西。
投资孵化,这个不用谈更多了,我们平台上面太多的新冒头的小公司,我们有各种各样的,跟他们置换股权、早期股权投入的机会。
最后一点企业服务。
当然,我们投资布局了一些公司,帮助我们固化和产生服务性收入的主要来源,这是我们对于未来人或场智能协同工作生态的构想。我们在明年推出跟小米合作的全场景、自动化的,不用人管理的未来办公室的展示店。一个人进入办公空间的时候,把办公室当做工具使用的时候是什么感受,而不再是一个感受,这是我们一直在畅想的事情。
为了达到科技化、数据化和空间运营的自动化,我们过去取得了一大批的国家专利和软件开发的专著权,我们也开发了独有的会员福利系统,通过API认证在交易个人的会员福利。
这是我们人、货、场的展示,以后有机会跟大家再做分享。这是我们在过去的三年出版了第一本跟教育部合作的创新创业的实战教程,我们正在做案例库的沉淀和研究,希望在未来的两年之内做成中国真正的创新创业企业的最大的案例库的来源。我们也正在跟国内几个商学院的案例库进行对接,我也在跟沃顿商学院的案例库进行对接,希望从一个平台性公司未来衍生出一个案例教育的大学,这也是我们畅想的一件事情。
这一张图大家很熟悉,是典型的所谓轻量化管理、重量化持有物业,最后走向REITs的非常标准的一张图,这也是我们肯定必然要去的方向。
我们有四个对于自己的要求,我们希望:①认认真真的变成中国领先的敏捷办公连锁服务商。②认认真真的变成中国办公资产的专业管理者和金融服务商。这是对接REITs跟金融的桥梁。③我们成为一个企业聚合价值平台,而不仅仅是租房子的人。④我们成为中国新生代企业案例的教育机构。
这是我第一次在房地产论坛上面阐述我们希望孵化一个非常不容易去孵化的不动产运营管理公司的心路历程。
谢谢各位!
顾云昌:2019年是房地产总量天花板
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第20届年会于8月8日在上海举行。全国房地产商会联盟主席顾云昌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我觉得任何事情都有两种可能性出现,一种到了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必然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我们没预料到的。第二个是很多事情都是逼出来的,疫情期间难道没有想法吗?有,但是没到时候。
最近这段时期我一直在思考房地产的问题,之前领导召开了房地产搞了一个座谈会,我研读了这两个问题和讲话,我有这样的体会:第一个体会,中国的经济发展领先世界,经济的恢复领先于全球;第二个体会,我们的房地产市场,我们的恢复是引领全国的。今天我们开会讨论这个事情说明我们有领先的意识。
但是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问题,因为现在中国的国际形势非常严峻。我觉得改革开放以来从来没遇到过如此险恶的情况,可能大家意识不到。实际上这给我们提出了很大的压力,我记得讲话当中有一句话叫“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过去都是叫促进,现在要确保,为什么?房地产这个市场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规模上,和它对中国经济的贡献上,以及发展速度上都是个“航空母舰”。这个“航空母舰”有差错不仅影响了房地产,而且影响整个经济。所以不允许房地产忽高忽低,必须确保发展。
我年轻的时候练过体操,我觉得我们现在走上平衡木了,必须是稳稳当当的往前走,这对我们行业提出了很大的要求。但是我们的经济是高低杠,所以如何在高低杠上翻滚的时候保持平衡,这是对我们行业下一步发展提出的要求。
首先一个问题是房价问题,我们调控来调控去,调控房地产市场就是调控房价,房价涨得太快就限价,房地产跌了也不行。上次有人问我房地产是不是到了“天花板”了,我觉得不远了,我估计2019年就是我们的天花板,今年的面积超过去年可能性不大,现在下降了百分之八点几。今年的销售额可能接近去年,因为房价涨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维持几年的“天花板”,但是以后再也不会顶上去了,只能慢慢的往下走。这是房地产的总量,这个总量下降的太快对我们的经济意味着什么,对我们的财政意味着什么,为了确保平稳发展房价不允许大涨。房价有的时候涨了2%,有的涨了4%,但是地价涨了17%。房价不能涨的情况下地价拼命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规模上不能降太多,房价上要稳住,是在地价涨得很快的情况下房价稳住,对我们行业和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这个形势摆在我们面前很清楚,现在中央提出了内循环的问题,以内循环为主,内外循环互相促进。过去改革开放很大程度上外循环占了很大的比重,我们过去之所以落后是因为我们只有内循环,之所以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是因为外循环大幅度的发展,现在要回来了。所以我们强调内外循环要互相结合。
这个时候怎么办?我们的老基建就是“铁公基”,现在新基建要和老基建结合?无论是信息技术的问题,5G、互联网、人工智能跟高科技相关的行业,当然包括城镇化。这也是必然的,我们国家提出“四化”: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国际化。过去改革开放主要是在城市化和工业化方面大发展,大量的住宅建设和城市建设促进了我们国家的发展。
今天要不要?当然要,美国还在盖房子呢?美国人均80平方米还盖房子呢,我们40平方米就不盖房子了。好多有钱人希望房间大一点,在小空间里多难受啊。90平方米占70%的时代过去了,现在人均40平方米,有人说已经到头了。我认为不应该到头了,但是数量太大,我们还有10—15年高速城市化的时间,到了2035年以后恐怕城市基本上完成了。
这些东西对我们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我们这样的规模怎么样做好做大?就有新基建的问题。我认为新基建就是信息化为主导的建设,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建设。我们的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基础上再加上信息化,或者把信息化融入到我们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新基建就是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如何和房地产结合在一起。
我认为现在讲新基建的问题首先想到互联网+房地产,包括人工智能,包括大数据,包括云计算和我们怎么结合。目前看来我们行业已经在这方面有动作了,而且有的动作很大。比如说58同城都加入了房地产,发现房地产的境况开采的还不够,最近我看到阿里巴巴和易居中国结合。
房地产的几个环节:开发投资环节、中间流通环节和持有环节,哪个环节都和信息化密切结合起来。开发投资环节,许多前50强的企业都在搞信息化系统。有家公司专门搞信息化,这次疫情当中他们占了很大的便宜,非常了解各地的情况,数字马上就上来了,信息流、资金流都清清楚楚。下一步的房地产发展一定要在企业管理过程当中,需要信息化的手段更加精准、全面的把控。这一点有很大的运营空间。
第二,流通环节。现在社区商业很好,宅在家里的经济让社区商业有很大发展的余地。如何更好地拓宽市场,更好地掌握整个市场的信息,客户在哪里,他们需要什么东西,怎么样卖得更好一点?这是我们已经在做的。
至于最后的物业环节、持有环节上的文章更多,如何把我们已经管理的社区更好地管理好。刚才说的产品问题,我觉得有两大产品: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我们不仅用互联网的信息手段,用数字化、数据化搞好我们的物质产品,从头到尾如何把我们的技术用到房地产项目来,创造更好的物质产品。服务产品非常重要,商机在服务产品里边,把宅在家里搞好,从这个出发来打造。
除了住宅以外再讲一句非住宅的概念,现在商业地产困难很大,写字楼困难很大,我们的库存逐年在减少,但是减少的都是住宅库存。减少的库存是没有卖掉的库存,还没有进入销售的,竣工以后没有销售还不算库存。这个量很大。如何把这个库存解决好,就要用信息化的手段。不要认为新基建来了老基建就让步了,不存在,更好地为老基建服务,为老基建精细化管理,行业的进步,以及创造更好地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融合在一起。我认为这就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新基建的问题。
韦森:真相是西方国家在猛发货币,但中国央行资产实际上在萎缩
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于2020年8月8日在上海召开。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韦森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都知道我是一个比较敢讲的人,但是现在最不敢讲的是在于因为每天都在变化,每天特朗普出什么怪招我们不清楚,这样下去中国经济将发生什么,世界经济将发生什么,谁都不知道,最确定的是不确定性,不知道世界发生什么。
今天这20分钟我给大家稍微讲一下目前的情形。
我的话题是“新冠疫情冲击下的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及房地产”。因为当时会议主办方让我讲一下上海,我说我讲不了,在座的你们是专家,我怎么讲得了。我今天稍微给大家讲一下,先看一下新冠疫情的最新情况,大家可能都比较关注这个情况。到目前为至我只能把数据更新到7月31号,至少现在全球新冠肺炎已经超过1800万,死亡将近70万。
大家每天都在关注美国发生的新冠疫情,但是大家知不知道我们的邻居印度现在每天增长的数字超过了美国,首先是印度,其次才是美国、巴西。印度的确诊已经超过163万人了。还有大家要关注“一带一路”国家,这些国家也在快速增长,已经对全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非洲也在快速增长。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5月份做了一个研究,第一个方案今年第一季度出现了小高峰,慢慢的连续一两年就过去了。第二个方案春季第一次爆发之后今年秋季和冬季再爆发一次,这一点很有可能,因为复旦大学专家张文宏教授也估计全球还会有大的爆发。第三个方案就是可以忘记它,它不会慢慢地消失,短期可能还会再增加。
最近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什么?新冠疫情对未来的影响巨大,口罩戴多少年都不知道,全球可能都离不开口罩,五年、十年,甚至几十年这个东西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
今年至今,我唯一发的一篇文章是3月份在《新京报》发的一篇文章,当时我对中国经济、美国经济都还没有那么悲观,当时新冠疫情美国只有3万,没想到现在超过500万。对美国的经济冲击第一季度是4.8,但是第二季度突然下降到-32.9%。统计有些错,但是对美国冲击比较大是消费下降43.5%,总投资下降49%,固定资产投资29%。大家可以看到对美国经济确实冲击非常大。
这时候美国从贸易战逐渐走向了对中国全面制裁的新的冷战。不管年底大选之后谁上台,但是从一些消息看,特朗普短期的政策对中国经济影响更大。整个美国社会各阶层对中国人的不喜欢比例逐步在攀升。
这就造成的结果,整个美国人各阶层,政界、商界、学界各个方面对中国都是否定态度,就影响到我们的公司,我们的出口,甚至影响到我们留学生在美的华人。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可不是短期的。
特别是我们中国是一个开放国家,我们的出口仍然在23%左右,现在这种现象对中国社会影响将会是长期的。
我们还不能在西方国家围堵中国的形势下关上大门,我们要继续开放。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经济还是比较好的,第一个季度下降了6.8%,但是第二个季度为3.2%,实际上中国经济上半年的增速是-1.6%。
经济下滑没问题,关键是就业,特别是今年834万大学生的就业才是根本性的问题。
但是确实各种情况表明中国在第三季度,特别是从5月份之后各种情况都在迅速回升,工业总产值迅速回升,房地产投资在回升,零售也在回升。这些数字表明中国经济确实在复苏,这一点谁也否定不了。
5月份以来各种指标都有变化,PMI回到50以上,中下游企业的利润开始回升,特别是下游消费行业也在慢慢地开始复苏。但是这个数据我们是比较担心的,大家可以分类看一下各个行业的消费确实下降比较大,特别是汽车的消费,上半年中国汽车销售下降了22%。所以在目前来看唯一能够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是房地产。
房地产在六七月份之后都在迅速增加,同比、环比都有恢复,但是今年整个上半年下降了百分之二十二点多。下面我特别跟大家讲一下,央行的货币政策、货币市场和房地产的关系。
我给大家稍微讲一点货币政策,大家都认为今年的货币宽松,其实有很多人看不懂中国的货币政策。发生了疫情之后,整个西方开始都在猛发货币,但我国央行的资产在萎缩,我们并没有投放基础货币。今年尽管降了三次准备金,但是通过央行票据的收回,明显看得到中国在收基础货币而不是投货币。
看货币市场的货币多还是少,不要看M2的增速,你要理解货币理论中的贷款创造存款,存款增加广义货币就会增加,并不代表贷款增加就会变成存款,存款增加了广义货币增加。真正货币市场的缺和多只看一个指标就是上海shibor,7天、3个月或一年的拆借。从图上可以看到整个2020年上半年我们都到了2以下,货币市场的钱非常多,没人再花钱。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央行没增投放是对的,你看重这一点你才知道整个央行的货币政策。
中国的广义货币已经达到218万亿,房价在涨广义货币也在涨,几乎同时发生。前几天写了一篇文章,到底谁是因,谁是果现在说不清楚,现在是互为因果。房价涨导致的货币增加,还是货币增加导致了房价涨价?两个说不清楚。
在这种情况下,讲到货币政策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重提房是住的,不是炒的,楼市没放松,现在推动中国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还是房地产。我们每个人可能都在做投资,房子是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也就是说你不能通过房地产来增加资产。大家知道现在居民存款将近80万亿,各类存款将近212万亿。这个钱用来做什么呢?最下面的图告诉我们最好的投资还是房地产,下面这个图告诉我们今年发生的变化。靠右边告诉我们黄金在上涨,房价没有涨多少,这造成了变化。今年中央仍然讲房子是住的,不是炒的,我们看到的数据是深圳、北京,其他涨得还是蛮快的。
大家注意一下左边这个图,最上面的图是深圳的房价,第二个是上海的房价,蓝颜色的是美国的股市。你发现要在深圳、上海买房,比在纳斯达克赚得还多。这是至少一二十年大家的经验。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我们的房价永远涨,房地产永远发展。今天上午我专门听了一下各位老总的看法,我听听这些房地产老总们怎么看。因为我参加过几次房地产论坛,大家会说房地产会永远涨吗?这是2018年中金做的数据,人均住房的套数按照中金的算法城镇是1:1.6,西南财大调查中心做的数据有差别,但是都指向了一点,目前中国人人均城镇是1.16,如果三口之家大约3.5—3.6套房。国家的空置率非常高,中国主要城市房价的水平都很高。看另一个数据就知道了,这是中国的出生率、老龄化率,这是中国人口的预期。从长期来看中国人均1.16套房,然后是老龄化,再加上出生率下降,人口在萎缩,加上中国房价比这么高,还能涨起来吗?
在这种情况下未来的中国经济,宏观经济怎么走,政府的决策怎么做,房地产如何走?整个社会确实应该反思。尽管目前房价有点回升,中央不再放松对房地产调控或者房子是用来住的,但是这个图可以发现过去几年贡献最多的是房地产和基建。经济在下行,房地产下来了,我们经济还靠什么。
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这是两难的选择,房价既不能涨,但是对一个老百姓)来说钱放在银行里但是利率低,股市今年确实比较好,但是长期看来确实是投资房地产比较好。在这里我直接讲几点结论:
第一,新冠疫情还在蔓延,并且还没有控制得住,可能今年冬季、秋季又有大爆发,世界经济将会大幅度下滑,未来几年还非常不确定。
第二,国际环境极其恶劣。
第三,短期中国经济下滑,但是5月份之后各种经济指标均表明中国经济确实在复苏。对于中国今年的增速来看最近提出来是2%,我觉得能转正就不错了。
中国的就业仍然是个严峻的问题,因为就业一不好不但影响消费,也会影响房地产。在目前险恶的国际环境中,基建和房地产仍旧是中国经济恢复和增长的主要产业,短期内房地产税不会推出,遗产税也不会推出。政府还想靠推动基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不过现在政府的负债比较大,今年发的债务68%全是新债还旧债。
这几年我不是做宏观经济的,我是研究制度经济学的,我一直在呼吁外债的压力在那里,西方围堵我们都可以过去。改革开放40周年经验千条、万条关键一条就在于我们引进了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今天,一定要坚持市场化道路。如果没有法治,一个腐败的市场也走不远。我们一定要坚持法治化的市场经济道路,法治化的市场经济保证民营企业的财产安全,民营企业家可以投资,西方对中国的围堵会慢慢地解散。但是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的道路,坚持法治化的道路,中国经济才能慢慢地走出目前的困难,21世纪中国经济才能真正崛起。
我讲完了,谢谢大家!
上海重阳投资总裁王庆:当前A股表现有基本面支撑且估值整体偏低
8月9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旗下《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联合主办的2020年中国资产管理年会隆重举行。
上海重阳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庆在当天下午举行的“不确定性下的机遇”分论坛做主题演讲时表示,尽管疫情冲击导致A股波动较大,但在今年前7个月,中国股票市场表现在全球是靠前列的。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应对疫情相当成功,且政策反映力度相对克制,若放眼亚太区域,无论是财政,还是货币政策反应,中国都相对克制的,因此中国股票市场反映整体而言是占优的。此外在遭遇疫情冲击后,各国经济都在微型修复,而中国经济则是明显的先进先出——首先受疫情冲击,首先有应对,首先控制疫情,经济首先重启,复苏最快。
王庆还指出,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中国经济是所有经济体中唯一可能出现正增长的经济体,中国复苏最快。但根据他的预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是比较保守的,实际上中国经济增速可能会超过市场预期,比如中国经济在明年上半年可能会出现两位数的增长,尽管这个增速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技术原因,比如明年上半年名义GDP速度很可能会超过两位数,但目前金融市场对此关注度并不多。
谈及今年A股投资的最大基本面,王庆认为主要是疫情冲击与政策反应。目前各国股票市场表现,均与疫情冲击以及控制疫情有效性密切相关——疫情控制越好的股票市场表现就越好。中国股票市场今年以来的表现,无论是绝对的表现,还是在全球范围的相对表现,都是基于这个基本面支撑的。
“反观美国股市尽管创新高,但它更多是靠着财政货币政策支持,因为多年以来美股表现均与美国财政货币政策强力支持密切相关,今年也不例外。”王庆表示。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美国经济基本面比较差,因此美元汇率开始进入下行周期。这导致A股市场正处于一个全球流动性宽松、美元汇率下跌的外部环境里,考虑到中国仍然有正常的货币环境条件,中美利差仍然很大,意味着人民币汇率或者人民币资产有着明显的向上压力,表现在人民币汇率升值,如果人民币汇率不升值,人民币资产价值在全球范围内就有明显的压力。
对于未来A股未来的走势,王庆认为要结合全球环境,用“四要素”框架看待影响股票市场四个基本因素:其中一个是经济基本面,目前市场都在聚焦疫情冲击以及冲击后的经济修复。但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经济在疫情冲击前经历了连续三年的信用周期带动经济周期下行——2016年下半年到2019年上半年的调整,这个调整旨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政策主基调指导下的去杠杆,明显表现为信用周期持续三年下行以及经济周期持续三年下行。但这个下行周期在2019年中期已经出现了拐点,从去杠杆到稳杠杆,具体体现为社会融资增速停止下行并且企稳,开启了另外一个周期。
“还有一个重要变化趋势,就是中国经济和上市公司业绩在今年初就应该掉头向上,但因为疫情冲击没有发生,因此未来中国股票市场不仅体现在有效应对疫情与政策合理实施,还有更大的中长期反弹周期在发挥作用。”他分析说。
在利率波动趋势方面,王庆认为未来中国整体利率水平是下行的,但如果看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之间的利差,或者是债券收益率曲线,就会发现每当利率扩大和曲线陡峭时会对股市与经济有比较明显的支撑。因此经济景气在好转,中短期利率水平下行反映整个货币环境宽松,他们之间的匹配程度就是期限利差。
就制度因素影响而言,他坦言目前政策层面对资本市场是非常重视的,以注册制为核心内容的资本市场改革不断出现新的政策环境,这对中国股票市场而言是有利的。每当政策是一个有利的环境,通常股票市场表现好,风险偏好就会修复。
“最后看股票市场自身表现。总体上来讲A股市场估值水平已经回到了历史的均值附近,回到历史中位数的水平,资产价格有均值回归的特点。另外一点是港股,就A股而言回到了历史均值水平,意味着估值水平基本合理。这是相对保守的判断,如果看得积极一点,结果应该是稍微偏低。因为是估值中枢往往是无风险利率函数,无风险利率水平越低估值中枢越高。但是从历史上而言,无风险利率水平应该有结构性下行,无风险利率水平和中枢水平有结构的下行。”王庆指出。就这个意义而言,A股股票市场估值水平应该会有结构性上行,但现在估值水平回到了历史均值附近,意味着当前的估值水平考虑到无风险利率结构性下行,估值水平是合理偏低的。
他强调,同时A股市场还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存在着结构性高估,一方面存在着结构性低估,还有港股结构性低估。
王庆指出,当前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偏周期行业、跟金融相关的行业在整体股票市场表现相对比较落后,说明股票市场仍然受疫情的影响,仍然活在疫情影响的阴影下。因为疫情对于经济基本面影响是最大的,但是站在前瞻性眼光看待,中国经济的微型修复趋势越来越确定的。因此A股若从流动性周期与经济周期两大因素考量,鉴于明年上半年经济会出现两位数增长,股票市场相关行业板块特征可能会表现出比较明确的成长+周期的特点。
“若明年上半年GDP出现两位数增长,货币政策是否会调整,可能会与通胀率有关。”他认为。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7月以来A股貌似是指数上涨,但实质上是风格轮动。当前A股市场的潜在风险,不是来自经济基本面,也不是来自政策调整,而是投资者行为。比如指数涨幅太快可能出现短期获利回吐行为增加。不过,目前A股表现是有基本面支撑的,当前风险并不大,且估值水准整体合理偏低。因此A股不存在明显的泡沫特征。此外港股的未来投资机会与投资性价比更值得期待。
郭广昌:千万不要觉得外循环不重要
8月12日,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在“亚布力武汉特别峰会”上演讲。就目前热炒的“内外双循环”之说,他认为,首先我们不要以为“外循环”不重要。对外开放并参与全球经济大循环,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以下是演讲内容:
现在大家都很焦虑,今年的日子都不好过。企业家今年真的是得很不容易,尤其是在武汉的企业家。疫情当然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但其实大家在私下议论的时候,更多的是关注整个世界好像突然变了,尤其是中美关系。
作为企业工作者,我不是一个理论有造诣的人,最近学习了“双循环理论”,内循环,外循环,所以从一个企业工作者的角度也跟大家分享一下很粗浅的一些思考。
首先,我个人觉得说外循环、内循环的时候,千万不要觉得外循环不重要。前40年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取得这么大的成绩,首我觉得开放,参与全球经济大循环是最重要的根本之一,未来十几年的发展我也相信离不开这条。就拿抗击新冠疫情这个事情来说,在第一阶段在座的各位企业家、全球的华人,用自己一切的力量全球买抗疫物资,支援武汉、支援国家,离不开全球的大家庭,包括海外友人也给我们做了很大的捐助、支持,我们不能忘了这点。在第二阶段,我们也用各种手段和方式支援全球抗疫。包括我们也利用中国的产能,销售抗疫物资到全球去。我们忠林书记、周市长也跟我讲,武汉经济二季度的复苏其中一个原因之一跟大健康有关,其中也跟有些全球需要的抗疫物资,我们进行全球销售有关系,所以全球经济的抗疫也离不开中国。
现在我觉得我们进入了抗疫的决战阶段,这个决战阶段我觉得就是要靠疫苗,在疫苗这个问题上我觉得更加离不开全球的合作。新冠疫苗这个事情对我们影响太大了,所以我相信任何一个理性国家的选择,都不会放弃任何一种疫苗的可能性,我们不会在于说这个疫苗是中国产还是美国产,我们更关注的是这个疫苗能不能为更好的来抗击新冠。我们不应该放弃任何一种可能性,因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用理性和科学的态度来对待。理性和科学的态度也就是意味着以目前的数据来说,任何一个疫苗都有失败的可能,科学就是这么的残酷,它充满了不确定性。而我们唯一的选择是不放弃任何一种可能,更不能放弃全球的合作。所以我感觉内循环、外循环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
另一点思考,坚定不移地做大国内循环是我们参与全球大循环的一个基础,健康的国民经济、巨大的国内市场,所有的国家和企业都不愿意放弃中国市场,这是我们外循环的基础与考虑。最近我看到不少的跨国企业,包括像阿迪达斯在全球亏损很大,但在中国恢复很快。我个人也有个感觉,要更好的参加外循环的话,必须要开放我们的大门,让更多的全球企业参加到中国的内循环当中来,内循环是外循环的一个有机组成,我们要参与外循环并要开放内循环,必须遵守市场规则,必须更加自动自觉的遵守大家共同制定的全球的一些市场规则。
第三点我有一个感想,我们内循环要发展,的确还有很多的能力建设问题,其实我们要参与全球外循环,我们的能力更加不够。我们参加外循环不仅仅是卖点东西到国外,并不是因为有钱可以收购点技术。外循环其实在我看来,是一种软实力和硬实力的结合。我们在全球资源整合能力、整合资金的能力,对全球的人才吸引能力等,其实还远远不够,而我觉得一个国家的这些能力恰恰应该是赋能在企业身上。美国、欧洲,尤其是美国为什么强大,很大在于他具有一批在全球有技术优先、有话语权的强大的全球企业。所以我们要参加全球外循环,很重要的是要有一批这样的企业,我们这样的企业不是太多了,而是还少了。所以复星集团我们也愿意积极地努力做外循环的建设者。
第四现在客观上的确逆全球化妖风不断,有时候我们想开放人家不一定愿意。但是我觉得中国人的智慧就在于化解,而不在于对抗。我们有这种智慧和能力去化解这些逆风,我觉得全球很大,除了美国、欧美和日本,还有发展中的印度和非洲,所以我们应该有更多的朋友,我们应该更加的开放和包容。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应该更加负责任,我们作为一个企业我们应该更加遵守全球的规则、我们应该更加包容与开放,去跟全球最好的企业合作。昨天我说武汉在我心目当中,应该是跟上海、北京一样的一个国际化的都市,在这样的国际化的都市里面,应该有全球性、国际化的医院,应该有国际化的技术中心,应该有全球化的企业来治理,共生共融。所以一个开放的企业、一个开放的城市、一个开放的人,永远是年轻的,不管你50岁,还是70岁。
谢谢大家!
网易研究局——魏尚进:“抖音之战”会让美国输掉国运!
本文由网易研究局和报业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联合出品。
作者|魏尚进(哥伦比亚商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财经教授、亚洲开发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发誓阻止抖音进入美国后,字节跳动作为抖音(一个流行的短视频产品)的中国母公司,一直在与微软进行着疯狂的谈判,大概是为了在行政禁令生效前迅速出售其子公司。
当然,特朗普的真正意图与其说是禁止抖音进入美国,不如说是迫使让抖音贱卖给美国买家。特朗普曾表示,他希望买家“非常美国化”,甚至还希望买家公司向美国政府支付一笔费用,因为美国政府用威胁性的禁令压低了出售价格。
尽管特朗普的行动可能会给美国带来短期利益,但这却给美国的长期利益带来了严重的潜在风险,同时破坏了国际和国内的商业规则。毕竟,如果政府认为他们可以随意敲诈私营企业,投资者的商业信心还剩下多少呢?
字节跳动由张一鸣于2012年创立,他当时只有29岁。他的成功故事可以类比脸书的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特斯拉(Tesla)的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亚马逊(Amazon)的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和苹果已故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张一鸣创建了一系列企业,他曾参与创建几家互联网公司,其中包括九九房网,这是一个在线房地产搜索和交易平台。
字节跳动在中国有许多受欢迎的数字产品,包括与谷歌新闻类似的中文新闻聚合器今日头条。但它在美国、印度和其他140多个国家中,最著名的产品是抖音,它允许用户快速方便地创建、编辑和发布短视频。这个应用程序非常受欢迎(有人可能会说它使人上瘾),尤其是受年轻人欢迎。它是2018年和2019年全球下载量最多的社交媒体应用之一,它同样也可用于教育目的。在中国和印度,它都主办了一些受欢迎的辅导课程,教授英语和美国文化。
凭借高效的视频推荐算法和允许用户打赏创作者的功能,这款应用程序在很短的时间内催生了新一批自主创业的网络红人。现在很多人靠创作抖音喜剧视频、舞蹈、语言教程和时尚小贴士为生。很快,抖音在中国就已成为微信的竞争对手,在美国和其他地方也成为YouTube和脸书的竞争对手。
鉴于美国对中国数字产品的敏感度,字节跳动已经采取了几项措施,将抖音打造成一个独立的实体。除此之外,该公司还将所有美国用户数据存储在美国境内的服务器上(尽管在新加坡有备份),并聘请了迪士尼前高管凯文·梅耶尔(Kevin Mayer)担任首席执行官。特朗普政府认为这些措施不够,他认为美国用户数据正被或将被发送给中国政府。但美国尚未为这一说法提供证据。
迫使抖音廉价卖给一个“非常美国化”的买家,将危及许多美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地位。在中国经营的美国公司比在美国经营的中国公司多。仅2019年,美国对华新投资总额就达140亿美元,比2018年增加了10亿美元,而当年的中国对美新投资不足60亿美元。到2018年,美国在中国的累计投资已经增长到约2690亿美元,几乎是中国在美投资额(1450亿美元)的两倍。
此外,美国制造业巨头,如通用汽车、通用电气、杜邦、默克、辉瑞、礼来、百时美施贵宝、波音、耐克、可口可乐、宝洁等,还有美国的大型服务企业,如高盛、摩根士丹利、微软、星巴克、肯德基、麦当劳等,都保持着相当规模的中国业务。他们在中国的业务可能创造了其全球利润的30%。
如果中国仿效特朗普的策略(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声称一些美国跨国公司是潜在的国家安全威胁),可能会迫使这些美企将业务出售给“非常中国化”的买家。虽然中国政府还没有这么做,但现在这样做的可能性正逐渐变高。
第二个主要风险是,美国可能会失去中国的一些人的支持。在过去,当美国历届政府在人权、法治、知识产权、信息流和气候变化等方面对中国提出要求时,许多中国企业家、学者和民众都会附和支持。许多中国人渴望向美国人学习,以便在中国实现这些目标。
但美国攻击抖音和其他中国私营企业的做法,在中国引起了截然不同的反应。特朗普的行动看起来像是对中国企业家精神的攻击,这将削弱那些在中国主张更市场化经济模式的人的地位。当所谓的以规则为基础的治理模式变成弱肉强食的运作法则时,中国为什么还要在乎国际准则呢?
如果美国确实有正当理由担心抖音会对个人隐私或国家安全构成威胁,那么它处理问题的方式可能会截然不同。例如,美国政府本可以通知字节跳动,仅在美国存储美国用户数据是不够的,然后为该公司的所有者在公开市场上出售美国业务提供足够的交易期,而不是强迫其移交给一个“非常美国化”的买家。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新加坡或日本公司也应被允许加入竞买。为了将来的生意,抖音应该有机会以一个公平的价格卖出。
这种替代方法本来可以避免这一切:公然地征用抖音以及随之而来的其他风险。特朗普本质上做的事情,与美国长期以来指责中国所做的事情并无区别:不尊重私人财产,疑罪从有,在没有赔偿的情况下侵吞外国公司的合法权利,并使用武断、不透明的规则阻止它们在国内经营。特朗普政府还有时间改变政策方向,以避免损害美国利益,但时间不等人。
索罗斯最新访谈录:特朗普只是个过客,美股已陷入流动性泡沫(全文)
来源:财经外研社(Fintel)
共和国报:新冠疫情打乱了每个人生活,您如何看待当前的形势?
索罗斯:我们正身处一场危机中,这是二战以来我一生中经历的最严重的一次危机。由于事态发展的可能性太多,并将远超正常时期,所以我会把现在称为“变革时刻”。我们平时无法想象的情况不仅将成为可能,而且还在实实在在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让人们感到惊恐和不知所措,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会做出一些损人不利己的错事。
共和国报:您本人也一样感到困惑吗?
索罗斯:与大多数人相比,我可能要好一些。多年来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这让我在遇到问题时能比大部分人的看法略微超前一些。
共和国报:您对当前欧洲和美国的局势怎么看?
索罗斯:我认为欧洲的情况要比美国脆弱得多,美国是人类史上最悠久的民主政体。但即便在美国,像特朗普这样的欺名盗世之徒也可能被选为总统,并从内部瓦解美国民主。
好在,美国有着悠久的权力制衡传统和制度体系,而且还有至高无上的宪法保护。所以我坚信,特朗普只不过是一个过客,希望到了11月,这一切都将结束。不过在此之前,特朗普还是很危险。他正在为自己的生命而战,并会不惜一切代价保住总统宝座。特朗普之前的很多做法违反了宪法,一旦失去总统身份保护,他将会被追责。
由于并非铁板一块,欧盟的情况要脆弱得多。另外,欧盟在内部和外部还面临很多敌人。
共和国报:欧盟内部的敌人是谁?
索罗斯:在欧盟内,很多领导人与欧盟创建之初的价值观是对立的。匈牙利和波兰就是典型例子,而这两个国家又恰恰是欧盟基金最大的受援国。但是,我最担忧的是意大利会从欧盟分裂出去。意大利的反欧盟领导人、副总理马泰奥·萨尔维尼的民望很高,若不是因为自视过高,造成联合政府分裂,他可能还会再进一步。但是,接替他的却是意大利兄弟党的焦尔嘉·梅洛尼,她甚至比马泰奥还要极端。
这一届意大利联盟政府非常脆弱,之所以还能勉强合作,唯一理由就是为了防止反欧盟力量在大选中获胜。曾几何时,意大利是欧洲一体化最坚定的支持者,意大利民众对欧盟的信任甚至超过本国政府。但近期的民调显示,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和保留欧元区成员国地位的民众数量开始下降。意大利是欧盟最大的成员国之一,对欧盟来说至关重要。我不能想象失去意大利的欧盟会变成怎样。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欧盟能否给意大利足够的支持。
共和国报:欧盟刚刚批准了总额7500亿欧元的复苏基金…
索罗斯:的确如此,欧盟承诺以空前的规模通过金融市场借入资金,这是欧盟迈出的重要而积极的一步。但是由于荷兰、奥地利、瑞典、丹麦和芬兰这五个成员国的阻挠,复苏基金协议的效力有所下降。它们的提议削弱了复苏基金协议的效力,它们对气候变化和集体防卫政策的反对更是让人失望。此外,这五国还坚持认为欧盟复苏基金的资金必须做到合理支配,反对无偿拨款,这样做会给遭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南欧国家造成很大问题。
共和国报:您对欧盟“永久债券”这个问题怎么看?
索罗斯:我始终都没有放弃,但是眼下可能没有时间让所有人接受这个想法。我先来解释一下“永久债券”的设想,再说说为何眼下推行“永久债券”在时机上还不成熟。顾名思义,“永久债券”意味着永远不必偿付本金,而是只偿付利息。假设“永久债券”的利息为1%,在当前德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负的情况下,1%的利息已相当不错。这样的话,1万亿欧元“永久债券”每年需要支付100亿欧元的利息,这样的成本收益比只有1:100,可以说很低。何况,欧盟可以在最需要钱的时候立刻到手1万亿欧元,而利息可以逐年支付,偿付时间越长,贴现率就越低。既然如此,阻碍“永久债券”发行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买家需要确保欧盟能按时支付利息,所以会要求欧盟作为一个机构拥有足够的资源,也就是赋予欧盟在成员国征税的权力。这一提议遭到了上述五国的极大反对。事实上,这类税款未必真的征收,只要赋予欧盟这样的权力,就足以说服买家去购买“永久债券”。但恰恰是这个问题让“永久债券”的提议无法落地。
共和国报:在德国作为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默克尔总理能否在这个问题上有所作为?
索罗斯:默克尔已竭尽所能,她本人也面临着强大的文化阻力。在德语中,“Schuld”一词有两层含义,既有债务、债券的意思,也有罪孽的含义。借债的人有罪,但是人们并没有认识到债权人也一样可以有罪。举债问题在德国是一个根深蒂固的文化问题。
共和国报:是什么让您取得了如此卓越的成就?
如我刚才所说的,这些年来我已经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这套体系是关于思想和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的,金融市场则被我当作验证个人思想的试验场。这套体系可以简单归纳为两点,第一点叫做易错性理论,也就是市场参与者对世界的认知是片面和歪曲的;第二点是反身性理论,就是说这些歪曲的观点会引发不当行动,从而影响到周围环境。这套体系曾经让我拥有优势,不过,既然我的著作《金融炼金术》已成为职业市场参与者的必读书本,我的优势也就不复存在。正因为认识到这一点,所以我现在已不再参与市场活动。
共和国报:当前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之间明显存在脱节,您有没有为此感到担忧?我们现在是否正身处一个因美联储注入巨额流动性而引发的金融泡沫中?
索罗斯:这话可以说一语中的。比起特朗普总统对它的要求,美联储的做法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大水漫灌已导致金融市场流动性泛滥。目前支撑市场的主要有两个信念:一个是美国政府在近期将出台比之前1.8万亿美元CARES法案更大的财政刺激法案,还会有更多流动性注入市场;另一个就是,特朗普会在大选前宣布新冠病毒疫苗问世。
共和国报:您近日向种族平等和黑人正义事业捐款2.2亿美元,您如何评价“黑人的命也是命”这场运动?
索罗斯:黑人的命当然是命。这场运动是美国大多数人--不仅仅是黑人--第一次认识到美国社会对黑人的系统性歧视。
共和国报:很多人说,经历了新冠疫情和远程办公,城市以及大都市的未来前景堪忧。
索罗斯:什么事都可能改变,现在预测还为时过早。我还记得2001年“9.11”世贸中心双子塔被毁之后,人们认为他们再也不想住在纽约。但是没过几年,这个想法就已忘得干干净净。
共和国报:您想对欧洲人民说点什么?
索罗斯:SOS紧急呼救!欧洲目前正值8月份休假季节,假日旅行可能将引发新一轮疫情传播。回顾当年,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的爆发可谓触目惊心。当年的大流感出现了三波,第二波情况最为严重,也夺走了最多生命。但是从那时起,无论是流行病学还是医学,都取得了长足发展。我坚信这一幕可以避免,但前提是人们要认识到疫情有复发的可能,并立即采取措施加以防控。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是有一点我很清楚,就是在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时一定要戴好口罩,做好防护。
欧洲目前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需要在化解病毒威胁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两条战线上同时作战,但资金支持上却是捉襟见肘。回头来看,欧洲理事会会议显然已经失败,目前遵循的政策路径并不能解决多少资金。这让我再次想到“永久债券”。只有真心展开对话,欧盟发行“永久债券”的设想才能被投资者接受。如果没有资金支持,欧盟将可能不复存在。真的走到这一步,无论对欧洲还是整个世界来说,都将是巨大的损失。欧盟解体不仅存在可能,而且可能正在发生。我相信,在公共舆论的压力下,各国会避免这一灾难性后果的发生。
来源:经济学家圈
文琳资讯,每日提供最新信息。欢迎关注【文琳资讯】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为便于研究人员查找相关行业研究报告,特将2018年以来各期文章汇总。欢迎点击下面红色字体查阅!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文琳行研报告,为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