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惹众怒!最高抽成50%、苹果手机打车更贵…平台霸权何时休?"薅"完司机"薅"乘客,滴滴火速回应
乘客打车越来越贵、司机挣钱却越来越难,发生了什么?
近日,网约车市场的乱象丛生,再度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一些网约车平台抽成超过20%,有时甚至高达50%;完全相同的软件和路线,叫车价格不一样;使用苹果手机打车的价格更贵.......
本该让出行更便捷的网约车平台,如今却时常给乘客、司机添堵。新华社发文指出,近年来,一些网约车平台利用其相对垄断地位,以提高服务费率等手段,从司机和乘客身上攫取高额利益,造成平台和用户之间的关系失衡。
网约车“抽成”问题直冲热搜,滴滴5月7日晚间公布一系列数据并回应称:虚心接受公众批评,持续推进公开透明。
滴滴表示,平台上确实存在一部分司机收入占比较低的订单,如顺路单;其中,抽成高于30%的订单占总订单的2.7%,类似极端情况下的订单虽然占比不高。公司在陆续排查出现极端订单的原因,尽全力避免极端情况的出现。
在集聚大量司机和乘客之后,一些网约车平台却“薅起羊毛”。近日,不少乘客反映,打车越来越贵了。
而在网络上,不少网约车司机表示,自己目前的处境并不乐观,有人算过一笔账,一天的跑车收入才三百多元,刨除100元左右的平台服务费和相应的油费,收入所剩无几。
乘客反映打车越来越贵,司机感叹挣钱越来越难。本该让出行更便捷的网约车平台,如今却时常给乘客、司机添堵,这样的结果谁都不愿看到。矛盾焦点直指网约车平台收取的服务费即平台抽成。不少司机吐槽网约车平台正逐渐向“收租平台”转变。
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网约车平台抽成超过20%,有时甚至高达50%。面对这样的“平台霸权”,网约车司机们被“困在系统里”,乘客也只能以更高的价格换取服务。
新华社指出,近年来,一些网约车平台利用其相对垄断地位,以提高服务费率等手段,从司机和乘客身上攫取高额利益,造成平台和用户之间的关系失衡。
网约车平台作为营利性机构,收取服务费无可厚非。但抽成比例到底该是多少?抽成应该如何计算?到底怎么平衡各方利益?这些问题至今并不清楚。让人不解的是,面对媒体质疑和公众关切,网约车平台依然对关键问题讳莫如深,将其视作无法示人的“商业底牌”,企图继续含糊其词中“牟暴利”。
实际在2019年,有关部门就发文要求网约车平台企业主动公开定价机制,保持加价标准合理且相对稳定。直到现在,仍然没有一家网约车平台就抽成问题向公众给出合理解释。
网约车平台抽成比例可以在阳光下“计算”,但不能在暗地里“算计”。新华社点评称,有关管理部门也应该为所当为。
据媒体报道,贵州黔西南市民周先生反映,4月26日晚,和朋友一同打网约车,12公里路程,2部手机价格相差8元。周先生与朋友多次测试对比,怀疑滴滴出行有杀熟情况。27日,周先生称,之后联系了滴滴客服,但并未得到满意反馈。周先生表示,希望平台能够公开透明算法数据,保障乘客乘车。
完全相同的软件和路线,叫车价格不一样?实际价格好像每次都比预估价格贵了一点点?据半月谈记者跟踪调查,结合上海市消保委对网约车平台计程计时情况开展的比较试验,以及复旦大学孙金云团队的研究结果发现,消费者对网约车的不少吐槽竟然都是真的。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孙金云带领团队在国内5个城市进行了800多次打车测试后发现,当用户选择一键呼叫“经济型+舒适型”两档时,与非iPhone手机用户相比,iPhone手机用户更容易被价格更高的舒适型网约车司机接单,比例为非iPhone手机用户的3倍。
在测试中,半月谈记者还多次发现,在同一上下车地点同一时间使用“滴滴打车”发单呼叫快车以及专车,使用iPhone手机的用户预测价格较安卓手机用户多次出现更贵的情况,尽管差值往往集中在0.5元以内,但在12次测试中有5次出现了这一问题。
此外,孙金云团队的研究数据显示,iPhone手机用户平均只能获得2.07元的优惠,显著低于非iPhone用户的4.12元。
同时,不少平台的实际价格比预估价格都要贵。孙金云介绍,通过对软件的预估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间的差别进行分析发现,以上海为例,“滴滴打车”的实付价格与预估价格的差值相差最大,达到18.5%,其次是“美团打车”,高出了9.7%,“首汽约车”排名第三,为7.6%。
网约车计费乱象丛生,背后是苛刻复杂的规定以及套路升级的“算法收割”消费者。部分平台计时规定较为苛刻,计费规定多如牛毛。上海市消保委工作人员杨青介绍,计时的偏差主要体现在平台的计算方式上。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平台只要到了1秒就会计算为1分钟,这样偏差就高达59秒,对消费者不利。“同时,一些平台的计费规则极为复杂,不仅划分为早高峰、晚高峰、夜间以及其他时段,每个时段还有复杂计费方式,涉及跨越两个不同时段的行程的计算方式更为复杂,远非一般消费者能够了解。”
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指出,近段时间以来,大数据“杀熟”套路正在不断升级,从1.0版本的“熟客卖高价”开始,利用平台对消费者个人信息全方位收集的优势,升级成为基于被平台充分掌握个人信息的2.0版本“杀熟”。“这种基于歧视性算法的产品匹配、价格歧视,本质上是平台对算法权力的滥用,是对消费者公平交易权的侵害。”
去年11月初,滴滴出行宣布,10月国内月活用户突破4亿。滴滴出行董事长兼CEO程维透露,在滴滴上,每天有超过5000万用户用互联网的出行服务。
针对日前有媒体、司机师傅、自媒体通过个别账单对比、司机采访等方式关注报道滴滴“抽成”等问题,滴滴在5月7日晚间发布公告回应称,虚心接受公众批评,持续推进公开透明。
同时,滴滴公布一系列数据进行说明:2020年,滴滴网约车司机收入占乘客应付总额的79.1%。剩下20.9%中,10.9%为乘客补贴优惠,6.9%为企业经营成本(技术研发、服务器、安全保障、客服、人力、线下运营等)及纳税和支付手续费等,3.1%为网约车业务净利润。
滴滴表示,确实存在一部分司机收入占比较低的订单,如顺路单;其中,抽成高于30%的订单占总订单的2.7%,类似极端情况下的订单虽然占比不高,但是确实给司机师傅造成了困扰,比较容易被传播,让大家以为滴滴的抽成都高于30%。我们在陆续排查出现极端订单的原因,尽全力避免极端情况的出现。遇到这类订单,也欢迎司机师傅通过意见征集通道向我们反馈,我们将跟进核查。
滴滴网约车公司CEO、司机生态发展委员会主任孙枢表示,平台虽大,但能力不足。让乘客打得起车,司机师傅收入稳定提升,我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我们深知,司机师傅们和平台互相依靠,唇齿相依。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厚道赚钱,取之有度,才能让生态健康可持续。
这也是司机委员会成立的目的,不断探索司机劳动权益保障,进一步推动司机收入稳定透明,提升平台规则的公平合理性,让司机更有获得感,更有保障,更放心地为乘客提供出行服务。2021年4月21日,滴滴成立司机委员会以来,我们收到了2000多条司机师傅实名反馈的意见和建议,感谢每一位认真理性反馈问题的司机师傅。
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超过2000家从事网约车相关业务的企业。其中,57%的网约车相关企业成立于5年之内。从行业分布来看,网约车相关企业主要分布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25%,其次是租赁业和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分别占比21%、17%。
从地区分布来看,广东的网约车相关企业数量最多,有超过430家,占比20%,其次是北京,有超过300家,占比15%。另外,上海也有近290家相关企业,位居第三位。
据易观分析数据,2020年中国网约车市场整体交易金额为2499.1亿元,同比下滑18%,主要系受疫情影响。伴随国内疫情控制趋稳,经济活力恢复,及主流平台在供给、安全管控与营销层面的努力,中国网约车市场中长期发展态势良好,未来两年将重回增长快车道。预计2021/2022年,中国网约车市场交易规模分别达到3542.1/4022.9亿元,同比增长42%/14%,2017-2022年,网约车市场复合增长率达12%。
今年3月份,国内移动出行平台“哈啰出行”传出拟二季度赴美上市的消息,计划募资20亿美元。4月24日,哈啰出行正式提交招股书,拟于纳斯达克上市,瑞信、摩根士丹利及中金公司为承销商。
据报道,2016年3月成立至今,除天使轮外,哈啰出行已完成14笔融资,目前估值约为40亿到50亿美元。投资方包括蚂蚁金服、复星集团、宁德时代、威马汽车、春华资本等。
根据招股书,2020年,哈啰出行的总交易金额130亿元,由共享两轮和顺风车两大块主营业务构成。其中顺风车总交易额近70亿元,相比2019年增长138%;共享两轮交易额近58亿元。
哈啰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其APP总注册用户数已达4亿,共享单车业务覆盖超460城,共享电单车则延伸超过400城。同时,哈啰顺风车注册车主超千万级别、聚合性质的全网叫车业务覆盖超过200座城市。
5月6日,哈啰出行更新了招股书。数据显示,该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业绩强劲,实现营收14.15亿元,同比增长103.9%。
其中,共享两轮车服务的收入为11.75亿元,去年同期为6.22亿元,同比增长89%;顺风车收入为1.68亿元,去年同期为6410万元,同比增长161.8%。包括家用电动车在内的新业务在一季度整体收入贡献7000万,逼近上年全年水平。
从交易数据来看,哈啰出行第一季度总交易额为34.51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16.27亿元,同比增长112.1%。
哈啰出行2021年第一季度经调整净利由上年同期亏损6.32亿收窄至3.83亿,同比增长39%。
本次IPO前,蚂蚁集团全资子公司Antfin (Hong Kong) Holding Limited是哈啰出行第一大股东,持有公司36.3%的股份。招股书将与蚂蚁集团以及宁德时代的合作关系列为优势之一。
随着出行市场规模的扩大,行业也滋生出不少乱象,我国监管部门也在推进相关政策的制定,加快网约车合规化进程。
3月25日,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工信部等28个部门联合印发《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方案指出,引导外卖、网约车、电子商务等网络平台合理优化中小企业商户和个人利用平台经营的抽成、佣金等费用,用技术赋能促进平台内经营者降本增效。指导各地评估网约车政策落实情况,优化完善准入条件、审批流程和服务,加快网约车合规化进程。
4月13日,市场监管总局会同中央网信办、税务总局召开互联网平台企业行政指导会。会议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部署,肯定了平台经济的积极作用,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求充分发挥阿里案警示作用,明确提出互联网平台企业要知敬畏守规矩,限期全面整改问题,建立平台经济新秩序。
上述会议指出,我国平台经济总体态势向好。但在快速发展中风险与隐患也逐渐累积,危害不容忽视,依法规范刻不容缓。强迫实施“二选一”、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掐尖并购”、烧钱抢占“社区团购”市场、实施“大数据杀熟”、漠视假冒伪劣、信息泄露以及实施涉税违法行为等问题必须严肃整治。其中,强迫实施“二选一”问题尤为突出,是平台经济领域资本任性、无序扩张的突出反映,是对市场竞争秩序的公然践踏和破坏。强迫实施“二选一”行为限制市场竞争,遏制创新发展,损害平台内经营者和消费者利益,危害极大,必须坚决根治。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阅读
公众号 :就业与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