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要参与碳排放交易这个游戏?
来源:知乎 作者:南国耿
为什么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要参与碳排放交易这个游戏?
这是个好问题。
但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先思考一下以下几个问题:
拿碳排放权做交易真的能阻止气候变暖吗?
减少碳排放真的能阻止气候变暖吗?
气候变暖对中国有害还是有利?
1 碳排放交易的历史
说到碳交易这件事,就不得不回顾一下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咱们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很快,尤其是2010年前后,每年GDP超过10%的速度增长,谁看了不羡慕?西方国家为了拖延中国发展,就借气候变暖搞了限制碳排放权这个问题。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来源:新华网)
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
这次大会的主要目的就是西方为了遏制后发国家发展,尤其是遏制中国发展,从而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权。
为什么碳排放权这么重要?
丁院士的回答特别好:碳排放权就是你使用能源的权利,就是你还可以用多少能源,就是你的发展权。
丁院士指出了这次会议基于的所谓科学事实的来源依据:气温升高两度会引起多少物种灭绝。
之所以叫它“所谓科学事实”,是因为正如丁院士所说,它是个计算机计算的结果,没有考虑地球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自然规律。
所以,在这里我觉得特朗普是最诚实的,因为他说过,全球变暖问题是个骗局。
2 全球变暖是不是骗局
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分清什么叫全球变暖事实?什么叫全球变暖问题?
全球变暖无疑是个事实,它指的就是全球变暖的这个事实。
而全球变暖问题就是刚才我们所说的各国基于“二氧化碳引起全球变暖”这个所谓事实,而要通过减排二氧化碳来解决的这个问题。
说到减排二氧化碳,人类和人类的工业并不是地球上二氧化碳的唯一供给源。地球上一共有1500座火山,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约为5亿吨,人类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约为400多亿吨。
当然,世界上也有很多氧气的生产源,比如森林、海洋里的蓝藻。
西方世界很喜欢去编故事。比如看中国人吃的好了,顿顿都有肉吃了,就说中国人那么多人口,每天吃那么多顿饭,直接导致了亚马逊森林的减少(难道中国人去巴西啃树皮了吗),亚马逊森林的减少又导致了二氧化碳的升高(地球上90%以上的氧气都是海洋里的藻类,尤其是蓝藻产生的,亚马逊的作用并没那么大)。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时,我们那时候还以为西方人纯粹是为了人类的利益,这样才形成了国人那时候大面积地被带节奏的现象。
那么,为什么当时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科学家们要强推气候问题、碳排放权分配问题呢?
总的来说,碳排放权分配问题就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发展问题。
要限制中国的发展权,中国是绝对不答应的。
3 中国为什么支持减排
今年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也成为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词”。
什么是“碳达峰”和“碳中和”?
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为什么要提出碳中和?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的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了巨大威胁。
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由此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此外,我国作为“世界工厂”,产业链日渐完善,国产制造加工能力与日俱增,同时碳排放量加速攀升,但我国油气资源相对匮乏,发展低碳经济,重塑能源体系具有重要安全意义。
近年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碳减排,主动顺应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潮流,积极布局碳中和,已具备实现碳中和条件。
为什么中国近几年又支持了呢?
我们可以从通过毛乌素沙漠来看一下。
这几年,中国西部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经过几代人的治沙,西部的环境发生了大面积的改善,毛乌素沙漠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消失的。
当然,西部环境的改善也与气候变暖有很大的关系。
4 气温升高对中国的影响
地球平均气温每升高1℃,就意味着中国西部的环境将发生大的变化——西部将会降雨增多,恢复历史曾经有过的繁荣。
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个水球,表面有大量的水分。水不仅是生命之源,普育万物,而且比热容非常巨大,吸热能力超强。
温度升高时,海洋会吸收大量的热,温度下降时,海洋会释放大量的热。因为海洋的存在,地球的温差才会如此之小,变得适宜人类居住,不至于白天零上50℃,晚上零下50℃。
全球平均气温降低1℃的意思是全球的海洋已经释放出了极其巨大的能量后,地球依然无可奈何的降低了1℃。
沿海的人类也许没什么感觉,但是在远离海洋的内陆,带来的后果就是最低温降低十几度那么恐怖。
同时,气温降低时,全球的水蒸气大幅减少,带来的降雨活动也大幅减少。而根据学者的研究成果,年平均气温下降1℃,那么中国的年均降水量平均要下降100毫米,而且越向北,降雨量下降越多。
在南方地区,降雨量每减少100毫米,粮食产量就会降低10%。而到了北方,这100毫米的降雨量就更关键了。
我们都知道400毫米的降雨线是农耕的生死线。只有降雨量大于400毫米才能农耕,哪怕是放牧也要300毫米的降雨量,低于300毫米就是极端干旱,牧草一旦被啃食就很难恢复。
所以这样的地方一般被称为荒漠或沙漠,低于200毫米则直接被称为死亡沙漠。
目前,我国西部的沙漠还比较多,但是中国古代不是这样的,那时候,楼兰、敦煌都还住着很多人呢。
甚至在中国商代,河南还居住着很多大象,所以,河南被称为“豫州”。中国的8大古都,一半都在河南,分别是洛阳、开封、安阳、郑州。所以,古人喜欢建都到河南是有原因的。
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了很多大象曾在殷商时期的河南存在过的证据。其中有3件属于国宝级文物——比如商代雕刻的玉象、商代雕刻的象牙酒杯,还有在殷墟祭祀坑里发现的大量大象遗骨。
前段时间三星堆里出土的文物中,也发现了大量象牙,这也说明了上古时期四川广汉地区也是有很多大象的。
在《吕氏春秋.古乐》中也明确记载:”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周公遂以师逐之,至于江南。“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商朝甚至训练出了一支庞大的大象军队,最后被周武王打败,赶到了江南。
为什么现在河南的大象都消失了?
因为在商朝末年,全球气温骤降,生生把河南的气温从亚热带降到了温带,同时降雨量大幅减少,大象在这样的河南,根本无法生存。
商纣王被灭国,不仅仅是他自身昏聩的原因,最大的原因就是全国粮食大幅减产,国内矛盾冲突尖锐,所以大乱必定爆发。
5 气温与王朝兴亡
1972年,竺可桢老先生发表了一篇《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的重磅论文,文中指出中国5000年的历史气候,可以分为4次暖期和4次寒冷期。
在知网上,就有2800篇论文是引用竺可桢老先生的这篇论文所写的,可谓是学术界的奠基之作。
关于中国气候变迁的证据非常多,简单列几个给大家看一看。
公元前903年,周孝王7年,史籍记载:“厉王生,冬大雨雹,牛马死,江、汉俱冻”。江、汉俱冻啊,长江和汉江都结冰了,长江被封冻的景象,你能想象吗?这一年,周厉王出生。
倒霉的周厉王接管周王朝没有几年,国人终于扛不住了,吃不上饭,到处叛乱,周王朝至此从盛转衰。随后中国的气温节节下降,到了周幽王那一代,周朝的底蕴全部耗尽了,进入春秋战国时代。
而在春秋战国时代和秦汉盛世里,中国进入了暖期,气温大幅攀升。据《左转》、《诗经》等古籍记载,那时山东冬季经常无冰,齐鲁地区可一年两熟。
山东是什么地方?那是黄河入海口啊!从长江被冰封,到黄河都不结冰了,你想想这温差有多大?
等到了北宋雍熙二年(公元985年)以后,淮河流域、长江、太湖又全部结冰了,冰层厚度甚至“可通车马”。
还有一些寒期的证据。比如1816年,中国嘉庆二十一年,又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无夏年,那一年,北京6月飞雪,7月霜冻,8月就入冬。这个可和被冤枉的小白菜没有关系,纯粹是因为当时处于寒期。
明清时期,海南的琼山总共下过三次雪,历史均有记载,分别是明朝万历,清朝康熙和光绪年间。现在广州飘个雪花就全国轰动了,你知道,海南下雪那是什么温度吗?
至于其他的史料也有很多,比如《晏子春秋》里面记载“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意思是橘子树没有办法在淮北结果。
但那汉朝天文学家张衡的著作《南都赋》中,就明确写有“襄橙邓橘”的字样,证明在汉朝河南可以种植橘子和橙子,而河南比淮北还要北。
晏子和张衡都没有错,只不过一个在描述西周末年,一个在描述秦汉盛世。实际上,如果晏子可以多活几百年,到了汉朝时期,他就可以看到淮北的橘子树了,因为那时候中国的气温已经上来了。
从超大冰期来看,人类现在处于冰期时代,因为人类是冰期生物。恐龙的那个年代,地球是没有两级的,比现在还要温暖得多。
但这个超大周期中也分为很多中周期,温度是有上下波动的,中周期也会分为很多小周期,每个小东西都会引起王朝的灭亡,相关性非常高。
只有清朝是一个例外,在气温暴跌后,还熬了几十年没有死。但细究下来,太平天国已经基本把清朝主力消灭殆尽了,后来是在西方洋枪队的帮助下,外加海关关税暴增的背景下,清朝才强勉强续命的。
如果没有外力的帮助,就太平天国那一波,清朝肯定是要完蛋的。因为研究历史的我们都知道:王朝的衰落不一定因为气温降低,但气温下降一定会导致国家完蛋。
当气温降低降雨量下降时,农民因为土地减产或绝收没有粮食时就会爆发农民起义;而此时同样因为降雨量减少,游牧民族的草原也不再适合放牧,为了生存下去,游牧民族就会向中原王朝发动战争。
中原王朝要么死于农民起义,要么死于外族入侵,而唯一熬下来,只有清朝。但清朝也只是借了外力的帮助才熬了下来。
同样,当气温上升时,降雨线会大幅的向北移动,可以用来农耕的土地会大幅扩大,这时的中原王朝一律处于盛世。
夏商时代是被古人念叨几千年的梦幻盛世,具体怎么样咱们也不清楚,太久远了,资料也比较少。
那个时候也不是大一统王朝,就是个大部落。而在西周末年气温大降,礼崩乐坏的时候,大量当时的精英特别怀念夏商时代。
而中原王朝特别著名的两大盛世,秦汉盛世和隋唐盛世,则全部处于气温明显升高的周期之内。
而第四次气温大上升的时期,就处于现在,今天中国所占的位置,我们的气温正在急剧升高中。
气温升高对中华民族有什么好处?
最大的好处就是降雨线大幅向北移动。
最近几十年,中国一直在治理沙漠。植树造林容易,但你想治理沙漠可真不容易。
因为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水。
没有水源,你就算植树造林了,也会很快枯死。有了足够的水源,沙漠自己就会绿,只有水源刚刚达到植物生死线的那一带,植树造林,外加严厉的保护才有用。
毛乌素沙漠在上一个温暖期,也就是隋唐时期,是水草丰美之地,牛羊成群。在这片沙漠里,专家出土了大量的文物,证明了这里的繁华。
据专家估计,唐朝时期的毛乌素沙漠的降雨量可达600毫米以上,和今天的河南差不多,非常适合种植。可最近的1000年,毛乌素沙漠的降水暴跌,跌到了牧草的生死线附近。
因为水很少,所以这里到处都是沙漠,但因为还有点水,所以这里还有还种活植被的可能性。因此,国家选择治理毛乌素沙漠,并对这里的植被进行严加保护,希望遏制北京的风沙。
工作人员辛辛苦苦地在治理毛乌素沙漠,千难万难才恢复了一点点的植被。
但最近20年,毛乌素沙漠的植被在以一种近乎狂暴的速度疯狂恢复。
西藏地区,在唐朝时期,那里有个非常厉害的王朝叫吐蕃。而现在西藏解放70年,经过70年的发展,西藏人口也不过300万,那么大的一个自治区,人口还不如内地一个三线城市。
细究一下历史,会发现吐蕃和唐朝是紧密连接在一起的,唐朝灭亡后,吐蕃也没了。
因为唐朝之后,中国气温降低了3度以上,人口减少。中原地区的人口尚可以活下去,而西藏就不行了,太冷了,王朝和人口直接就崩溃了,成为了人口极其稀少的地区,直接从王朝退化成一个奴隶制的大部落。
6 重回汉唐气象
2015年的时候,中国的科学家就曾经预测气候变暖会给中国的北方带来大量降水,极大改善北方环境。
而2020年中国开始讨论,降雨量增大,北方防汛该怎么办(可以联想一下今年郑州大暴雨和山西洪水灾害)。
全球变暖对其他国家,尤其对风调雨顺的欧洲国家,是没有什么好处的。但是对大陆国家,尤其是我们这样的北方干旱的国家,是有天大的好处的。
没有人可以阻止全球变暖,这本来就是地球地质周期的一部分,所以减排二氧化碳等议题就是个伪命题。
特朗普曾说这是个伪命题,虽然特朗普很不靠谱,但是在说实话方面,他是个最实诚的总统了。
不过中国依然签订了气候协定,并且在全球减排方面甚至成为了碳达峰的旗手,这又是为什么呢?
发达国家明显是要用碳排放量当作卡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工具,以前中国是不同意的,为什么中国现在要同意?
因为最近十年,中国北方出现了降水明显增多的现象,整个中国北方,植被都在以一种让人目瞪口呆的速度恢复。
这个多出来的植被,按照协议规定,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就算是中国的,这个碳排放权是可以交易的。
而且中国在光伏产业实现了技术突破,市场份额也稳居全球第一,处于绝对优势。光伏的数量,已经多到可以拿来拼熊猫玩。
这么算下来,支持欧洲搞个气候协定,不仅可以让中国占领道德高地,还可以让中国获取大量经济利益。
因此中国对气候协定的态度,由反对变成了支持,最大的底气,就是预判中国北方的植被可以大量恢复。
虽然人类进入了工业时代,降雨量增多对粮食产量增加的影响没有那么大了,但现在又搞出了一个碳排放权,植被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创造财富。
这就有意思了!
给中国白白送钱,中国干嘛不要?
从另个角度讲,降雨量增多之后,以前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也慢慢的适合人类居住了。
整个上古时代,中华文明的中心都在黄河流域,这里孕育了中华民族,也孕育了中华文化。而最近1000年,中国的人口和经济中心都在长江流域,整整向南推进了600公里。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三次大规模的衣冠南渡,黄河流域的中国精英大批迁往长江流域。
第一次是西晋末年司马睿渡江,在南京建立东晋。但很快,人口的精华又回到黄河流域了,唐朝选择在黄河流域建都。
第二次是唐朝安史之乱,中原精英在南京定都建立南唐。很快,人口和经济中心又回到黄河流域了。
第三次是北宋末年,宋高宗赵构渡江,以南京(商丘)为首都,以杭州为行都,建立南宋。(虽然他一直生活在杭州,气得诗人林升骂他“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可杭州依然只是行都,而非首都),这一次,人口和经济中心永远的留在了长江流域,再也没有回到过黄河流域,迄今已经一千多年。
因为这1000年以来,中国的气温始终没有回到汉唐时的温度,北方荒凉破败,降雨稀少,承载不了太多的人口。
枯水期的黄河和小河一样宽,甚至隔三差五就要断流,这样的水流量明显和母亲河的地位对不上去。原因就是现在的气温没有以前那么高,远古时期黄河的水流量不会弱于如今的长江水流量太多。
而在最近1000年的寒潮期,气温远低于汉唐太多,导致大象连长江流域都待不下去了,要缩到云南那边才能保命。
2020年3月,云南的大象暴动,莫名其妙的向北迁移,或许云南的大象是感受到了什么,他们想回到曾经的豫州?
如今在大周期上,冰期什么时候结束,现在还不好说,但是,在中周期上气候是回暖的,在小周期上气候也是回暖的。
我们很有可能回到汉唐时期的气温——黄河流域大量恢复植被,黄河水重新清澈,整个北方的降雨量大量增长,大量的戈壁和沙漠变成宜居的土地,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农业实力和工业实力。
7 国家利益与光辉未来
上面我们讨论了全球气温变暖对中华民族长远的好处,这方面多多少少有些国运的因素在里面。全球变暖整体利好,也预示着我们的又一次复兴。
气候的历史周期这方面是人类控制不了的,先不说了,我们知道整体对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是有好处的就行了。
而中国加入减少碳排放,参与碳交易权交易这个游戏里面,也有很多立即可以看得见的好处。
首先,环境会越来越好。
减少碳排放,国家会关闭很多重污染的企业。这些重污染的企业主要是通过燃烧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而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除了排出二氧化碳外,还会排出粉尘等其他污染物。
前些年,北方冬季经常出现的PM2.5报表都是因为这些重污染企业的高排放造成的,尤其是供暖季一到,北方老百姓要采暖,采暖就要烧锅炉,烧锅炉的燃料主要是煤炭,煤炭一烧,PM2.5就爆表了。
这些年,北方的供暖大力向烧天然气转变,再加上重污染企业的关闭,环境一天天变好了。
按照我国2030年之前碳达峰的目标,再加上环境治理,到2030年,我国的空气除了京津冀和其他约10%的地区外,全国PM2.5可以控制在每平方米35毫克以内,到了2050年,可以完全消除PM2.5污染。
如果按照这个节奏,可以想象,30年后,我们将生活在一个十分美丽,环境特别特别好的国家。谁不希望我们、我们的儿女、我们的后代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里呢?
其次,可以削弱美元的影响力。
大家都知道美元是和石油挂钩的,国家减少碳排放会牵引整个国家能源结构的转型,国家对光伏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扶持都是为了能源结构转型这样一个目标,特高压技术又为这个目标提供了技术基础。
最终,我国的能源结构一定会调整到一个对石油等化石能源没那么依赖的水平。到了那个时期,我们对美元的依赖又有多少呢?离开了我们,美元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多少影响力呢?
最后,有利于陆权国家的复兴。
我们是个传统的陆权国家,从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打通河西走廊,丝绸之路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之后,我国一直都是一个经济相对均衡分布的国家。
而近500年以来,荷兰、葡西、英美等海权国家的崛起,全球的贸易逐渐离开了大陆,而转向了海上。
英美为什么要让中东一直乱,最本质的原因是不希望欧洲、中东和中国像1000年以前,通过路上贸易紧密连接在一起。
亚欧大陆,它本质上属于一个完整的地质板块,从地球仪上可以看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也是最大的岛,这就是“世界岛”理论的基础。
控制了中东,就控制了亚欧“世界岛”(从英美角度上说,发明“世界岛”理论的麦金德真是个天才,直到现在这个理论还指导着这两个国家的顶层精英)。
英美这两个世界搅屎棍,他们存在的目的就是在全球捣乱,全球搅屎。他们希望看到的是一个支离破碎的欧洲,支离破碎的中东,甚至一个支离破碎的俄罗斯和中国。
英美搞乱中东,全球的货物就很难通过陆地运输,只能通过海洋。全球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也很难出现在内陆,只能出现在沿海。
近100年来,尤其是近代,我国的对外贸易也主要通过海洋,我国富裕的省份也都集中在沿海。这是英美最希望看到的,但是对我国来说是很不利的。
经济中心太集中,造成的主要风险是战争时期,承受风险的能力很差,另外也会造成地区经济差异较大,不利于社会稳定。
通过降低碳排放,治理环境,西部的环境变好了,经济也会往这边平衡。再通过中欧班列、一带一路的建设,内地经济也会赶上去。亚洲内陆国家的经济也会因这些而发展起来,中国的高铁技术、特高压技术都是为这些服务的。
总有一天,我们会看到,中欧班列变成了中欧高铁(可以运人也可以运货),特高压技术遍布一带一路沿线。
陆权国家兴起,亚洲变成亚洲人的亚洲,亚洲变成历史上曾经辉煌的亚洲。
这不就是陆权国家的兴起吗?这不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吗?这不就是我们光辉的未来吗?
文琳编辑
文琳行研报告,为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