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回事?中药材价格普涨,有的已直接翻倍!北方涝灾成一大诱因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作 者丨吴文汐 何柳颖
编 辑丨周上祺
图 源丨图虫
“春节以来中药材涨价就特别明显,因素是多方面的,疫情、运输不便、天气影响等等。就比如郑州一场大雨,生地就直接从每千克13元涨到现在40元。”11月7日,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经销商侯小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作为中国“四大药都”之首,安徽亳州是众多中药材的集散地,也是中药材价格市场的“晴雨表”。据了解,春节过后,安徽亳州的中药材绝大部分品种价格都出现了明显上涨,“以马钱子为例,春节时候最贵大概在50元/千克,最高价到过220/千克,现在我了解到的市场价在100元/千克左右,可以说是翻倍上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询中药材天地网的中药材综合200指数发现,今年1月1日,这一指数值为2451.86,11月6日数值为2631.33,涨幅为7.3%。“与之前的涨价不同,这轮涨价涵盖范围很广,涉及的品种非常多。”11月6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广州清平中药材专业市场时,批发商小胡向记者感叹。
中药材普涨:品种多、范围广、涨幅大
11月的广州,天气依然炎热,周六的清平中药材专业市场却不如想象中热闹。
“从过年开始,我们的(产地)拿货价就开始明显上升,包括生地、当归等品种,受价格影响,进货量、销售量也比春节的时候要少。”值得注意的是,受通胀和产新等因素影响,中药材往年也会出现价格上涨的情况,但此轮涨价似乎不同于往常。上述批发商小胡向记者表示,“之前的涨价一般都是集中在部分品种,但这次是基本都在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11月7日查阅康美中药网发现,此轮涨价潮的确呈现出品种多、范围广的特点。
数据显示,江苏产半边莲(规格:统)报19元/千克,月涨137.5%,年涨280%;河南产地黄(规格:统)报40元/千克,月涨幅37.93%,年涨幅247.82%;安徽产牡丹皮(规格:黑皮小统)报22元/千克,月涨29.41%,年涨120%......报价页面基本是“一片红中带零星绿”,价格已然呈现出普涨之势。
图源:康美中药网
此轮普涨缘何发生?
“一是疫情影响下人们的营养需求高、中药需求较之前大;二防控状态下部分地区采挖困难、交通不便,顺带提升物价;三是恶劣天气影响,洪涝灾害导致部分产区减产;四是国外疫情封关导致进口货源不畅。总体而言就是需求上去了但供应减少,价格上升就自然发生了。”侯小金表示。
广东省中医院的李医生亦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疫情是其中一大影响因素。“此前由于中药材便宜,达不到商户期望的效益,中医药的市场空间常被挤压。但疫情期间,人们对中药材的需求开始明显增加,但产能无法短时间内恢复,供应跟不上需求,中药材价格随之上涨。”
此外,今年下半年以来,北方多地遭遇洪涝灾害也是一大诱因。记者注意到,汛情较为严重的陕西、河南、甘肃等地,正是涨幅最为明显的地黄、牡丹皮等中药材的主要产地。侯小金向记者感叹,“郑州一场大雨,生地就直接从每千克13元涨到现在40元。”
除以上直接因素外,受访专家认为市场的“择优”也间接导致了中药材价格的走高。
2020年对于中药材业内人士而言,除疫情外,还有一桩值得关注的事,那就是去年12月新版《中国药典》正式实施,对中药饮品标准体系进行了建立与完善,相关规定更为明晰与严格,如全面制定饮片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的限量标准等。
“国家对中药质量要求提高了,不符合新标准的药材就没有了市场价值,中药材流通量随之变少,这是价格上升的又一因素。”侯小金认为。
产业终端影响暂不明显
产地价格上涨之后,商户订单和利润情况受到直接影响。对于商户来说,为了稳定销量情况,他们并不能跟从涨价趋势盲目提价,即使这样,店铺订单和利润仍被双双波及。
一名商户向记者表示:“产地价格上涨,顾客对于是否下订单会比较犹豫,我们也只能对应减少进货量,利润也被挤压。”
而顺着传导链条看,医院和零售药店等终端市场似乎对此次涨价感知并不明显。记者询问多家连锁药店得知,近期内药店零售的中药材并未出现涨价情况。
李医生亦表示,除人参的价格从1.1元每克调整到1.3元外,未注意到医院内有其它的涨价情况,“可能也是由于医院的定价是根据政府的市场指导价格来定的,所以市场价的波动对我们的定价影响一般不会太明显。”
广州荔湾区清平中药材专业市场的店铺门前冷落 摄影:何柳颖
另一方面,李医生介绍,随着新一波产新期的到来,中药材市场面临用工高潮。“拣药材、分拣药材、辨药等流程分工明细,每个环节都需要对应的专业人才。然而,过去几年中医药发展空间遭受挤压,导致了中药材制作工人的流失,现在中药材市场面临着用工难的问题。懂得制作中药材的人员很多都选择了转行,或是抛弃了,这种人才目前来看缺口是比较大的,用工成本的增加也可能是导致中药材价格上涨的诱因。”李医生对记者说。
对于中药材价格后市情况,业内人士仍然较为看好。“在疫情聚集起的人气,实际需求增加的拉动下,可能涨价仍会持续一段时间。且中药材生产和制作周期长,供给上短期内是无法填补上的。”李医生说。
“特别是冬天人们的中药用量一般会更大一些,我认为近期继续涨价的可能性很大。”侯小金表示。
文琳编辑
文琳行研报告,为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