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拼经济增速”到“做城市品牌” ,读懂浙江“双城记”
杭州和宁波,并称浙江城市发展的“双子星座”,两座城市间明里暗里的竞争一直是个有看点的话题。
进入新时代后,杭甬“双城记”正从以往的拼经济增速,发展为依托资源禀赋打造核心竞争力、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做城市品牌”,更加重视社会建设,拓展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新空间。
早已跨过GDP“万亿俱乐部”门槛,这两个城市纷纷把更多资源和注意力投向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富有创意的活动频出,更加着眼于经济社会协调均衡、全面发展。
各地发布“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杭州提出高水平打造“数智杭州、宜居天堂”,宁波在建设“高水平国际港口名城”的同时,强调了“高品质东方文明之都”。专家指出,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是一体两面、不可分割。
文体事业似乎和经济是两条道,但是在宁波传统观念中,优秀的文化人和工商业者本质相通,都是开拓者。宁波的城市口号中,“书藏古今”和“港通天下”并重。
改革开放之初,各地经常发生类似“诸暨萧山抢西施”的逸事。不少地方对“故里”品牌的竞争背后,很大部分是为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往往“捡到篮里都是菜”。
如今城市品牌建设对经济、文化等各类元素开始精挑细选,更多考虑禀赋优势和在经济社会版图中的定位。
杭州在2020年提出建设“中国数字经济第一城”,这一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高于全市GDP增速9.4个百分点。杭州还打造“电商之都”“东方休闲之都”等品牌矩阵。
宁波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打造“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第一城”。宁波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5家,居全国城市第一。单项冠军追求的是细分市场的特色化、专业性,重量更重质。
两个城市对城市品牌的理解,不止于眼前的“变现”,对文化内涵的追求和“讲究”、对长远布局的考虑日益凸显。
浙江提出,展现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图景,文化是最富魅力、最吸引人、最具辨识度的标识。
多年来,浙江提倡“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各地的发展立足经济富裕客观基础,同时越来越重视精神富足的主观感受。
目前杭州利用丰富的宋代遗存,正大力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展现国际水准、东方魅力、中国特色、江南韵味,打造世界一流历史文化名城。宁波很早就开展全社会“美育”,率先推出“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2016年以来共举办活动3000余场,服务800万人次。全民艺术普及综合参与率从五年前的52.2%上升到现在的80%以上。目前正构建乡村文化振兴体系,优质资源下沉,致力“村村有品牌,户户有特色”。
宁波近年来建设书香之城、影视之城、音乐之城等文化品牌,著名指挥家俞峰执棒的宁波交响乐团等城市名片崛起迅速。东京奥运会上,宁波运动员7人参赛狂揽5金,这座以先进制造业著称的城市如今被市民戏谑又自豪地称为“五金店”。体育的“更快、更高、更强”精神,正是中国制造不断创新、专注攻关、突破“卡脖子”难题所需要的精气神。
以“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为建设目标的杭州,2007年就提出把“生活品质之城”作为城市品牌,着眼于百姓最直接的体验感、获得感。2020年杭州提出建设“中国数字治理第一城”,致力数字赋能、治理创新。今年以来,杭州打造“知冷知暖”的城市,推出了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等改革举措。杭州市委改革办表示,要为群众幸福感实打实地破解一个个“顽疾”。
在比拼中进步,竞争创造共赢。杭州强于数字化、信息化和“人脑加电脑”的文创,宁波拥有制造业、外贸和港口资源优势。两座城市在建设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等尖端产业,推进全方位、系统性重塑的数字化改革和美好生活、美丽生态建设等方面,合作前景可期。今年以来杭州、宁波两地多次交流洽谈,发布的公告中着力强调了“错位发展、协同发展”。
| 来源:新华网 (记者方益波)
文琳编辑
文琳行研报告,为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