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北特大暴雪的原因,找到了!

文琳资讯 2024-04-1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地球知识局 Author 樊学长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2086-东北特大暴雪


作者:樊学长

校稿:辜汉膺 / 编辑:养乐多


本月6日始,中国东北遭遇了极端罕见的暴雪天气。内蒙古东部、吉林、辽宁的大片区域普降暴雪,散落期间的100多个气象站,打破降雪历史记录。其中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的累计降雪量超过65厘米,积雪深度打破了1951年来纪录。目前,雪灾已导致1人死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逾1亿元。


11月5日08时-11月9日08时,最大积雪深度▼

 

如今,积雪已经逐渐融化,但是此次强降雪天气背后的原因,值得人们警惕。事实上,暴雪天气源自寒潮。此次寒潮,东北大部分地区降温10-14℃,局部地区降温超16℃


那么本次寒潮到底是怎么来的?今年冬天会像去年那么冷吗?

 


拉尼娜影响下的寒潮


首先,并不是所有冷空气造成的降温都叫寒潮。冷空气等级共分5级,分别为弱冷空气、中等强度冷空气、较强冷空气、强冷空气和寒潮,寒潮是其中最冷的一种。


可以大致按照这个判断这次是不是寒潮来了


寒潮这种大幅度降温,给人体带来的感受是一夜入冬。如此强烈的天气变化,背后当然要有非常强大的动力。这次寒潮的形成过程,就有一条非常漫长的链条。


9月,中国大部分地区还是夏日景象。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地球另一端,东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水水温迅速下跌。这一片区域的水温直到十月初都在下降,终于被美国NOAA判定为了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影响的海水温度变化在次表层最明显

(与1991-2020 年平均值相比,

太平洋次表层海水温度的水温变化)▼


东太平洋虽与我们相隔遥远,却也彼此牵连。拉尼娜现象意味着低纬度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增强。东南信风把更多东太平洋温暖的表层海水吹向西太平洋。


赤道东太平洋冷水上翻,导致水温变冷;赤道西太平洋则因为更多暖水带加持,变得更加温暖潮湿,热带气旋及雷暴等因此加剧,严重时西太平洋的水位甚至会比东太平洋高出60厘米。


信风吹拂下的赤道暖流是太平洋上重要的能量流动

东西海岸的人类社会也据此安排自己的生产生活

流动本身变动过大便会形成灾害


地球环境是一个系统,一个如此规模的局部异常情况,会形成各种连锁反应。拉尼娜现象影响最直接的是赤道地区,但是波及范围涵盖整个中低纬度的太平洋沿岸。具体到我国,春夏季节南方和东北会更容易发生干旱,华北变得多雨,热带气旋更加频繁的侵扰沿海地区。冬季寒潮多发,温度也容易低于以往。


2010-2012年的拉尼娜现象导致东非发生了几十年难遇的干旱

巴基斯坦,昆士兰等地的洪水也与此有关

(儿童乱葬坑  图:wiki)▼


其实上一个冬天,中国大部分地区同样经历了罕见的严寒,住在华北地区的朋友们大概被冻得记忆犹新。去年冬天的寒潮便有拉尼娜现象加持的因素。今年拉尼娜现象再次出现,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恐怕有增无减。


去年冬天北京那个零下20度

冻得我恨不得钻到地缝里...


从目前的情况看,今年东赤道太平洋海水降温甚至比去年更严重,降温范围更偏西,更符合典型的拉尼娜年特征,对寒潮的影响恐怕也会更强。我国中部与东部更可能迎来冷冬。


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

Niño3.4指数下降也就预示着拉尼娜的出现


当然,影响我国冬季寒潮的因素不仅仅有拉尼娜现象。北极海冰、西伯利亚冻土融化、南下的北极冷涡等等因素都会对寒潮的强弱产生影响。

 



大举南下的冷空气


拉尼娜现象只是在整体上影响冷冬发生的可能性,本次寒潮的具体原因,还要具体分析。


10月,冷空气从北极地区南下,进入叶尼塞河、鄂毕河下游,并逐渐堆积。在几天的时间里,叶尼塞河、鄂毕河之间的土地,急速降温。10月末最低气温跌破-25℃,即使在以寒冷著称的西伯利亚也不多见,随后气温进一步跌破了-35℃。西伯利亚成为冷空气的来源地。


10月31日西伯利亚的体感温度快要赶上北极了


如果强冷空气仅仅是堆积在西伯利亚,就不会变成影响中国天气的寒潮。寒潮要出现,必须有暖空气汇入西伯利亚北部,挤占冷空气原有的位置,导致冷空气南下


11月初,受西风影响,暖空气穿越波罗的海,在东欧大平原出现了一个强大的暖气团。暖气团在西风的影响下迅速向东北部隆起,挤占了北冰洋和西伯利亚北部的部分地区。


大量堆积在西伯利亚的冷空气

就这么被挤向东南方,挤向蒙古高原以北地区(11月4日)

(线表示气流,颜色表示冷暖,以下图片同理)▼


这种状况下,北极与西伯利亚呈现出一种,该冷的地方不冷,该暖的地方不暖的怪异景象。蒙古高原以北的地方聚集了大量冷空气,形成了低压横槽这是南下的前奏。冷空气与北极隔绝,并不断受到挤压。“无家可归”的冷空气在积攒了足够的实力之后,大举南下


来了,他来了(11月4日 500hpa)


按照南下的路径,我国把寒潮分为东路、中路和西路。11月的冷空气还没有那么强,所以无力全面南下,通常只会在部分地区、一条路径出现,其中又以东路居多。然而这一次寒潮相当强势、其中西路寒潮绕过蒙古高原,经新疆沿青藏高原边沿南下,是本次寒潮南下的主力。


在11月开始的几天里,南下的冷气虽然强,但是还不够强,无力贯穿全国,而是在华北一带与暖湿气流相遇,导致从陕西到内蒙再到河北的广大区域迎来了今年冬天的首场大雪。


绕道而来,西部省份首当其冲(11月4日 500hpa)


随后强大的冷空气继续南下,直至贯穿中国。西路虽然说是冷空气南下的主力,但是在南下过程中逐渐升温,并且行动迅速,并没有长期滞留。然而中国东北地区纬度本来就高,环境也相对封闭,成了本次南下冷空气重点照顾的对象。引起今年年初寒潮的冷涡,本次寒潮中再次出现,而且滞留在了东北。


冷涡正在东移(11月7日 500hpa)▼

 



来自海洋的东北大雪


与此同时,黄海附近形成了一个气旋,吸收了海上的能量与水汽之后在辽宁登陆。气旋一路向西,不断为东北地区注入暖湿气流,带来强降雨。甚至被冷空气包抄,形成一个逆温层,导致持续性的降雪。


冷涡来东北已经够冷了

再加上水汽输入,寒冷就变成了强降雪

(11月7日 1000hpa)▼


原本,东北的长白山脉起到了阻隔水汽的作用,所以正常年份,东北的暴雪中心都在长白山东边


然而,本次寒潮并不按套路出牌。正常年份相对少雪的内蒙辽宁交界处,反而成为了这场特大暴雪的中心。这次降雪最多的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当地原有的积雪纪录仅14厘米,此次暴雪创造的记录几乎是之前的5倍。内蒙古东部、辽宁与吉林之间面积超过辽宁省的范围都出现了降雪量超纪录的情况。


通辽,暴风雪中的暴风雪中心


其实,类似情况以前也出现过。2007年元宵节,黄海气旋在辽宁登陆,带来9级以上的大风、气温骤降、暴雪和冻雨。一度导致大连出现断电、断水、停暖的情况出现。


本次东北遭遇的暴风雪,其持续时间、影响范围和降雪量都要强于2007年那次。但是,如今对天气的预测能力、防灾能力、救灾能力和水电通信网络的可靠性都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所以本次寒潮造成的危害并没有当时那么严重。


仿佛要把一切寒冷都吸进来一样(11月8日 500hpa )


虽然把人冻哭的寒潮频繁出现,却并未影响近年来全球变暖的趋势。去年12月本来气温高于往年水平,却突然遭遇连续四次寒潮,不但一波带走了秋天,还打破了不少地区几十年来的低温记录。 


正当大家做好准备,迎接一个冷冬的时候。气温却快速回升,2020年冬天的平均气温甚至高于往年水平,整体上是仍一个暖冬。


换句话说,全球变暖并不意味着所有季节整体变暖,而是气候变得更加极端、反常,预测起来也变得更难好在如今相关技术都在突飞猛进的发展。虽然长期不确定性增加了,但是在寒潮来临前的几天提前预警却成为了现实。


如今本次寒潮业已结束,但是冬天其实尚未开始。今年冬天在全球变暖与拉尼娜的相互影响下,也许还会出现去年冬季那样过山车一般的温度变化。


文琳资讯,每日提供最新信息。欢迎关注【文琳资讯】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1. 强化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市场监管总局答复

  2. “银十”变“铁十”,楼市软着陆,何时才是底

  3. 咱们国家,离不开煤炭

  4. 3亿存款“消失”之谜!

  5. 三大运营商扎堆进军“元宇宙”

  6. 从万人摇到8人摇,全线普跌真扛不住啊!

  7. 为什么说大消费是A股长期最大的投资机会?

  8. 许国俊被遣返回国!我国最大银行资金盗窃案三名主犯全部归案

 为便于研究人员查找相关行业研究报告,特将2018年以来各期文章汇总。欢迎点击下面红色字体查阅

文琳行业研究 2018年—2021年10月文章汇总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1. 2021年钢铁煤炭有色行业报告

  2. 玻璃行业研究与投资分析报告:行业景气高位延续,周期中孕育成长

  3. 碳纤维专题报告:看多碳纤维装备制造,看多民用碳纤维产业

  4. 有色金属钒行业研究:天生为储能,出手不平钒

  5. 2021年铁矿石行业研究报告

  6. 新材料行业分析:上半年营收净利双高增,碳纤维进入产能释放期

  7. 钢铁行业深度报告:从美日钢铁发展史看我国钢铁业的现状和未来

  8. 镍行业专题研究报告:镍的供需变革

文琳行研报告,为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


《文琳阅读》每晚经典,欢迎关注!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阅读

  1. 富人的底层逻辑是啥?心狠!

  2. 3分钟了解巴西

  3. 世上最厉害的算命(人人必看)

  4. 年度最精辟短文!(受益匪浅)

  5. 伟大的作曲家(纪录片)普契尼

  6. 音乐欣赏:俄语歌曲《多想活着》唱哭普大帝,全场观众起立倾听,直达人心

  7. 广州终极吃鸡指南

  8. “赖床”的英文是什么?说成stay in bed,老外就彻底蒙圈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