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00万亿的中国居民存款...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小白读财经 Author 小白老师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中国住房存款余额到达101万亿,也就是说目前中国居民存款总规模已经超过100万亿。
当然,这并不是居民全部财富,中国居民全部财富还包含房产、股票、基金等。
今年上半年,A股的总市值是86.2万亿元。
2021年10月,货币基金的净值是9.6万亿,股票基金份额是2.3万亿。
截至2020年底,银行理财市场规模达到25.86万亿元,
从上可以看出,中国居民的财富主要集中于存款、房产、银行理财等市场,尤其是房产,而股票、基金等占比较小。
可以这么说,一直以来中国居民财富一部分集中于房产,另一部分集中于广义存款(货币基金、银行理财)。
中国居民之所以热衷投资房产,无非几个原因:
1、房子被视为财富象征。一个没房但有100万存款和一个没存款有一套价值100万房子,说出去哪个更有面子?当然有房子了,存款再多只是在银行里,而房子是别人肉眼可见的。
2、房子捆绑了很多公共资源。比如医疗、教育、就业等。
3、房产的赚钱效应高。过去20年,买房子基本是赚的,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4、有了房子可以为今后子女的教育、自己的养老提供保障。
过去的20年,无论是房子、存款、货币基金、银行理财都可以视为一类,即它们都是低风险资产,由于曾经还存在刚性兑付,此前这些理财还出现了既低风险又高收益的特征。
但是最近一年多来情况发生了变化:
比如央行先后叫停了智能存款、结构性存款、靠档计息等带有刚兑性质的存款产品,银行存款不再既低风险又高收益。
又比如,今年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二手房参考价制度、学区房新政、房地产税试点等政策不断推进,房子“只涨不跌”的神话已经被打破,也就是说买房也不能让你有绝对的安全感了,房子存在不涨或下跌的可能性,未来的孩子教育、养老等并不能保证能绝对得到兜底。
在这种情况下,100万的居民存款、400多万的楼市资金会被分流到哪?
1、养老金市场
养老是一种刚需,过去房子承担了一部分养老功能,现在这个功能弱化了,如果要保障自己的养老只能在养老金市场这块下功夫。
我国养老金有三大支柱,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即我们工作时买的社保。第二支柱是补充养老保险,比如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这个一般是企业高管才有。第三是商业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
目前我国居民养老大部分是靠第一支柱,第二、第三支柱占比很小。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我国养老年金保险原保费收入为551亿元,仅占人身保险原保费收入的2.1%,对比国外,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具有养老保险功能的人身保险保费收入占全部人身险保费收入的50%,其中养老年金保险占比超过35%。
当前楼市已经降温,在这种情况下再像以前那样依靠房产增值来补充养老金,必须得补充商业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
国家是支持壮大第三支柱市场的,今后可能会通过税收优惠,比如买了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可能有个税抵扣。如果有这样的政策我相信很多人肯定会积极参保。
2、股市
当下市场利率不断走低,银行存款、银行理财、货币基金等收益率不断下降,居民需要较高收益的投资资产,而这样的资产只有与股市靠边才能做到,比如股票、基金。
当下楼市降温,房产赚钱效应下降,需要寻找出路,只有股市才能接纳得了那么多资金。
当下中国经济正在转型升级,即控制社会债务率,提高经济的科技含量,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做大做强股市,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
所以我们看到科创板成立、北交所成立了,就是时代下的必然选择,一是实体经济需要资金,二是居民需要更高收益的投资理财渠道。
未来股市价格不一定会涨得很高,但总市值一定会不断上升,因为进入的理财资金越来越多,上市的企业也越来越多。
3、楼市
楼市的功能虽然减弱,但不可能消失,未来楼市仍然是居民资金配置的重要渠道。
当下楼市调控虽然严厉,但调控的目的从来不是让它大跌,调控的目的是既防涨大涨,也防大跌。
因为楼市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太大,牵一发而动全身。
近期国家不断强调:要增加城乡居民住房、农村土地、金融资产等各类财产性收入。
所以未来的楼市不至于想象的那样大跌,也不可能出现2016年那样的火爆,房价的涨幅必须与经济增长相适应。
总结一下:未来中国居民财富会慢慢转移,既从目前的房产、存款为主慢慢转向房产、股市、养老金市场为主,这个趋势我们要看懂,以为我们今年的投资提供决策。
文琳编辑
文琳行研报告,为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