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对满足条件的区实施有限开放
4月2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市民政局副局长沈敏、市药监局副局长郭术廷介绍情况。
上海昨日新增本土确诊1606例、无症状感染者11956例
4月26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606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1956例,其中1253例确诊病例为此前无症状感染者转归,340例确诊病例和11798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其余在相关风险人群排查中发现。
昨日新增本土死亡48例,死亡直接原因均为基础疾病
截至4月26日24时,在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治疗的重型患者244例、危重型患者27例。
4月26日,新增本土死亡48例。平均年龄80.85岁。48位患者合并患有严重的多脏器基础疾病,包括脑出血、脑梗后遗症、冠心病、心肌梗死、严重心功能不全、重度高血压、阿尔兹海默症、尿毒症、消化道出血、胰腺恶性肿瘤晚期等。其中1例曾接种过新冠肺炎病毒疫苗,其余均未接种新冠疫苗。死亡的直接原因均为基础疾病。
上海:达到社会面基本清零的区实施“有限人员、有限区域、有限活动”
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介绍,3月1日至4月26日,本市累计报告535600例新冠本土阳性感染者,其中44548例为确诊病例,491052例为无症状感染者。截至4月27日9时,累计排查密接512350人,均已落实管控。
昨天,全市本土确诊病例出院2639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0534例,他们将返回居住地接受健康监测,请社区妥善做好接返工作。
上海市启动清零攻坚行动以来,效果日益显现,但当前疫情依然十分严峻,防控工作正处于较劲爬坡的关键时刻。为进一步巩固扩大清零攻坚工作成效,尽早实现社会面基本清零,按照“统一指挥、分类施策、集中攻坚”的总体思路,对达到社会面基本清零的区实施“有限人员、有限区域、有限活动”;对未达到社会面基本清零的区,继续坚持采取“全域静态管理、全员检测筛查、全面流调排查、全民清洁消杀,全程查漏补缺”等综合防控措施。
下一步,在27日至30日,将采用“核酸+抗原”组合方式,分区开展筛查工作,并根据检测结果,动态调整“封控、管控和防范”三区范围。此外,为方便市民核酸检测,我们昨晚通过“上海发布”“健康上海12320”公布了首批534个常态化核酸采样点,后续还将动态公布。
上海已累计筛查5100余万人次,阳性检出率逐步下降
有媒体提问,上海正在开展核酸筛查行动,能否介绍一下这方面的进展情况?检测的数据能否透露一下?
赵丹丹回答,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取得阶段性成效,但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工作正处于较劲爬坡的关键时刻。我们正在全力推进社会面清零攻坚九大行动,检测筛查行动就是其中之一。
从采样检测力量配置上看,近5天来,我们每天配置了近2万个采样点、投入了10余万人次的采样队伍;匹配了500余万管的最大检测能力。
从采样检测组织管理上看,社区组织越来越有序,“采、送、检、报、核”五个环节的衔接也越来越顺畅。
从采检结果来看,累计筛查了5100余万人次,阳性检出率逐步下降。
接下来,我们也将不断优化方案,进一步提高筛查的质量和效率。在此,感谢市民朋友对筛查工作的全力支持和配合。
上海:完善主动发现、资源调配、配送到家机制,保障特殊困难群体
有媒体问:封控已经持续近一个月,对于特殊困难群体,比如高龄、独居、患病等面临生活困难的老年人和残疾人,有没有相应的保障措施?在求医问药方面,他们应该如何解决?
市民政局副局长沈敏:疫情防控期间,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独居老人、患病老人和残障人士会面临比普通人更多的困难,比如生活物资缺少、子女无法照护、求医问药不便等。相关部门和各区、各街镇、各居村一直在采取措施,尽力解决。
但我们也深知,工作中还有不到位的地方,有些特殊困难群体的诉求没有及时发现,回应也不够及时。为此,近期民政、卫生健康、商务、残联等部门一起研究,形成了工作指引,进一步加强疫情期间针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关爱保障。我们着重完善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完善主动发现的机制”。我们首先要求充分依托原有工作机制,比如,民政系统的社区养老顾问、“老伙伴计划”机制,各区的“为老服务一键通”平台,还有残联的工作系统等,全面摸清这部分人的需求,包括本市高龄独居老人、养老服务补贴对象,和疫情期间因家人被隔离收治而无人照料、因子女亲属居住地被封控导致实际临时独居的特殊困难老年人,以及特殊困难残障人士等群体的实际需求。
同时,我们又特别提出必须通过建立实时发现机制,动态掌握特殊困难群体的需求。为此,我们还公布了各区养老服务热线电话,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接听。
此外,我们积极推动在居民区层面,建立一支专门为本居民区特殊困难群体服务的志愿者小分队,及时收集本小区内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需求并给予帮助。我们希望各区民政局、区残联通过上述机制,建立一个疫情期间的“特殊困难群体需求名单库”,及时发现、及时回应。
二是“完善资源调配的机制”,努力落实特殊困难群体生活保障。我们要求以街镇为枢纽,通过“工作专班”建立资源统筹调配平台(街镇有困难的,提级到区级层面统筹),在摸清特殊困难群体的需求后,由各街镇及时响应,落实解决相关问题。
比如,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一般生活物资的配送,调拨专供外出就医的巡游出租车,协调街镇层面的助餐和生活照料服务资源,以及紧急处置突发情况等。
同时,在区级层面,建立特殊困难群体生活保障协调机制,专门解决街镇无法解决的保障需求,特别是一些个性化紧缺物资(导尿管、成人尿不湿等),由各区统筹解决;对于区级层面也无法解决的,明确由百联集团、上海医药等国有大型企业托底解决。
三是“完善配送到家的机制”。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物资由各街镇统筹负责配送到小区,由社区居委会或志愿者小分队负责配送上门,“务必确保最后100米配送之路畅通”。
此外,依托志愿者小分队作用,帮助特殊困难群体进行代配药。这个方面,我们了解到有许多区都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行动,有些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作体系。
来源:澎湃新闻
文琳行业研究,为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
文琳编辑
有态度、有品位,阅读带来快乐,做时间的朋友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