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华魏杰教授内部演讲:中国经济今明两年深度研判,三重压力

文琳资讯 2024-04-11

编者:

清华的魏杰教授的一个内部演讲,难得一见的深度分析,对中国经济看得最深刻和透彻的教授,值得一看。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

——————————————————



很高兴跟同学们一起做一个分享,现在是经济情况不太好分享的时候,情绪上怕控制不住,因为有的同学压力更大一点,有的可能少一点,差异比较大。


去年年底在定今年GDP目标时定了5.5%,当时感觉太低了,因为我们第一次掉到6%以下,5.5%明显太低。没想到第一季度就打脸了,只有4.8,第二季度0.4,1都不到。所以第三、四季度,我估计再努力也很难实现5.5的目标,难度比较大,因为第二季度只有0.4%,第三季度要飙升太高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对未来判断上,我想大家更多还是偏向于更加低迷一点。但是中国经济还是要往前走,想办法能不能第三季度提升更大一点?那问题就是三四季度我们到底怎么办?


目前来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动作比较大。财政政策:减免税费、加大财政投资;货币政策:保证货币流动性充足,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启动。但从目前状况来看,效果不太好。我们最近启动的财政政策也好,货币政策也好,总体效果不是太好。因为政策在5月份就启动了,现在7月份很快过去了,虽然6月份数据比5月份好一点,但没有想象中那么好,7月份数据要8月10日才能出来,估计也不会太好。


既然我们认识到这个问题,而且财政货币政策确实到位了。今年财政的国债3.6万亿,已到位3.47万亿,基本已到位;税费政策也基本到位。货币也很宽松,M2(广义货币供应量)连续三个月都是两位数,4到6月是10.5、11.1、11.4,很宽松,但似乎没有达到我们预想的效果。我们就要思考,到底问题出在哪里?有了思考,第三、第四季度要有所动作才行。目前我接触到的学者来看,都认为还是深层的问题没解决,导致目前财政货币政策作用没有预想的好。


什么是深层次的问题?还是年初讲的中国经济面临的三重压力。


第一,预期转弱。大家对未来不看好,没有信心,导致消费者不敢消费,投资者不敢投资。前天和一个企业家聊天,现在就像“跳水”一样,过去跳水老琢磨姿势好一点,成绩更好,现在琢磨的是下面有没有水,考虑的不是好成绩的问题,是能不能保命的问题。


第二,需求收缩。没有需求就没有供给、没有增长,目前需求收缩,而且收缩的很厉害,各种数据都不好,无论消费还是投资都在持续收缩。包括我们启动了财政货币政策以后的6月份,差不多投资和消费都是负数。需求这么低迷,基本是紧缩状态,怎么可能增长,所以需求收缩问题成了一个重大压力。


第三,供给冲击。我们的产业链、供应链,整个供给体受到冲击,产业链供应链一旦受到冲击,增长就很难,所以供给冲击成了重要压力。在这个条件下,怎么可能增长?


前几天我去一个企业调研,总经理都流眼泪了,说30年的客户积累,两年间流失完了。所以客户积累可不容易,不是我们想象的,要扩大出口就出去了,不是这回事。多年的客户积累和信任是慢慢起来的,结果现在没了。为什么没了?客户因为疫情差不多已经两年来不了中国,业务都是网上沟通,好不容易要来一次,本来飞上海,因为疫情改飞了济南,结果得隔离14天,之后就到大连,大连又是14天,隔离酒店又很差,这就让客户的感情降到了最低点。客户走了以后永远不来了,就这样几十年的客户没了。这对供应链产业链的冲击很厉害。


最近去大湾区,企业问的最多问题就是西方会不会断供。他一断供,我好多零部件就没法做,整个链就断了,而我一断给我服务的好多内地企业就断了。在这样条件下增长当然很难。


我觉得恐怕我们还得回到年初对中国今年深层判断上来才行。那就是怎么解决预期转弱、需求收缩、供给冲击的问题?这是下一步的大问题,所以我估计第三、第四季度,大家不要期望经济增速一下子就非常高,去弥补二季度的0.4,达到5.5,我估计可能很难。所以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关于三个问题解决的方向和举措,以帮助你们在现实中予以参考。


第一个深层次问题:预期转弱。


为什么预期转弱,主要是三个原因。

原因一:去年年初,国家提出“三次分配共同富裕”概念。


没想到这个提法一出,大家非常紧张,尤其企业界有钱人非常紧张。去年国庆紧张到什么程度呢,有一次几个同学吃饭跟我聊怎么移民,说你们要搞三次分配,打富济贫,要搞平均主义了,我还不走,还搞什么投资。所以这个提法导致整个的投资信心急剧不足。


实际上,这个提法跟打富济贫一点关系都没有。这个提法是在讨论十四五规划时,讨论到我们要持续增长要解决问题,消费必须持续上升,消费不上升,经济增长很难维持;在讨论怎么启动消费时,按照现代经济学的原理就得做两件事:


一是消灭贫困,因为贫困人口没有消费,贫困得解决。

二是扩大中产阶级比例,因为中产是消费的主力军。怎么扩大中产阶级比例?经济学有一个原理就是要搞三次分配。


第一个分配叫初始分配,核心是效率原则,就是谁的效率高谁就分得多,哪个企业竞争强利润就高,哪个员工贡献大收入越大;初次分配表现为市场经济充分竞争过程。


初次分配完之后叫不可支配收入,就钱是你的了,但是你还不能用,你要进入二次分配,叫再次分配。再次分配强调公平原则,就是把太高的收入压一下,太低的收入提一下。靠两个制度去实现:


第一,税收制度。

西方发达国家税收政策保护五种税收,一是所得税按收入征税,二是房地产税按不动产征税,三是消费税按消费者收税,四是所得利得税按照投资来收税,五是遗产税,五个税收来完成最高的压力箱。


我们国家现在主要是所得税,另外四个税,(1)房地产税已经搁置,2020年提出来要试点,试点5年之后,按照试点情况再纳税,我估计要收的话得6、7年。今年搁置了,因为经济不好,现在不征税都没人买房;搁置到什么时候不知道,因为谁都不愿意当试点。去年要试点时我去调研,深圳市反复讲我们不合理,因为我们没有标准性,我们很小的涨幅;广州市讲我们试点没有意义,因为我们涨幅不高,涨幅最高是深圳;总之就是没有一个政府愿意当试点。(2)利得税做过一段时间,原来银行存款利息要交税,后来取消了,利得税在中国也没有一个规范的东西。(3)消费税中国现在没有,我们只搞外来奢侈品的税,消费税没推出来。(4)遗产税,我们的正式文件从来没讲过,有的学者瞎叨叨,但政府文件从来没讲过,也不到时机,我们富二代都没有形成,所以遗产税从来没提过。所以我估计中国未来可能还是以所得税为主。


第二,收支保障制度。定个最低收支线,达不到的给补贴,往上提一点。我国的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就从这个角度出发的,扣除养老、赡养费、房贷等项目后再来讨论纳税,等于把低收入往上提一点。


所以再分配的过程就是靠两个制度,一个是税收制度,一个是收入保障制度。


再分配完成后,有人还很有钱,所以还有第三次分配。第三个分配强调的是道德原则,没有强制性,鼓励钱很多的人向社会捐赠,但这个捐赠款不能搞扶贫,不能搞平均主义,只能捐赠给科技创新基金,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出现科技创新可以提高全民福祉。


三个分配体制分别强调了三个原则:效率原则、公平原则、道德原则,没有打富济贫、搞平均主义的意思,是想寻找一个保证社会消费能够持续、还有很大活力的一个体制而已。现在西方发达国家基本是这个分配体制,不是我们创造的。所谓的三次分配体制,是包括三个原则统一在内的体制,不是打富济贫,也不是搞平均主义,但后来一传大家理解为要打富济贫、搞平均主义了。


一个学生来找我,说魏老师,要不要移民,我说为什么?国内搞三次分配,打富济贫,我就问他,你有多少钱,他说两个多亿,我说算了,你不在名单之列,三次分配与你一点关系都没有,按照我们设想2030年中国中产阶级家庭财富在一两个亿以上的才能叫中产阶级,你根本不够,别紧张。


最近我去参加一个研讨会,市领导在会上讲,目前经济情况不好,Zhengfu日子很难过,你们各位企业家得拿点钱出来,不是要搞三次分配、共同富裕吗。我说领导你别搞错了,我们的三次分配不是这个意思。可见底下就理解成这个意思了。


而且企业确实觉得有点紧张,可能底下有些zhengfu层层加码,利用这个名义跟企业要钱。我一再讲,捐赠是个人的事,不是企业的事,个人有钱了觉得要实现一下自己的目标价值可以捐赠,企业就不要搞多的捐赠了。


要扭转这个错误意识,政府要强调保护私人财产问题。一定讲清楚我们讲的共同富裕三次分配,是要保护私人财产。如果这个问题不正式讲的话,我估计预期仍然不会好。


最近有关方面一直强调,是不是应该出台一个文件,保护私人产权。这个文件应该有了,因为如果不保护的话,有人会借这个提法又搞打富济贫、平均主义了。所以我觉得预期要好,应该明确的宣布,共同富裕是指每个社会阶层都能随着经济发展,财富有所增长,不是平均主义,永远是收入有差距的。我们从来没有强调消灭收入差距,我们是协调收入差距,不是消灭差距,差距将永远存在,要强化保护私人财产,否则人们还是很担心。我觉得20 da上一个重要声音应该发出来,就是对这个问题的政治解释。这样对解决预期转弱会很有意义。


原因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概念引发打击资本的担心。


这个概念在去年五六月份的时候提出的,而且陆续在资本扩张的一些领域采取了一系列动作,导致人们以为国家要打击资本。企业界一旦产生了这样的判断,以为我们要打击资本,就会非常紧张,就不可能再去搞投资、增加消费。


实际上,“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并不是要打击资本。我们最近讲“资本无序扩张”,不是指整个经济,而是有所指,指资本在5个领域的无序扩张。


第一个房地产。高杠杆、高周转。


第二个教育。义务教育盲目搞各类培训班、学区房,强化了教育焦虑症。


第三个娱乐圈。娱乐圈不断搞饭圈文化、粉圈文化,资本不断包装毫无演技、但有流量的所谓明星。一个老戏骨跟我说,现在都不知道怎么介绍自己,过去是文艺界的,后来变成演艺界的,现在叫娱乐圈,我接受不了。意思是一下子搞的庸俗化,资本在里面的力量很大,推动了娱乐圈无序扩张。


第四个互联网。一些资本利用互联网平台不断推动垄断,使得中小企业实在活不下去,不断被盘剥。最近不得不提出要重视线下零售。这样搞下去,中小企业没法生存,导致整个营销成本太高。


第五个金融。一些资本变相地利用科技,叫所谓的金融科技。科技就是科技,不能把金融利用科技也叫科技,这是两个不同的东西。金融利用科技不是科技创新,还是金融,不能混淆。甚至把所谓的高利贷包装成普惠金融,导致企业融资成本不断上升、消费者融资不断上升。金融领域无序扩张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目前大家讲的所谓资本无序扩张主要集中在这5个领域,不是指整个社会都是资本无序扩张。但这5个领域陆续出台政策,给资本的概念就是要开始打击资本,大家很紧张。


实际上当时出台的主要原因确实不是想打击资本,主要是考虑到一些领域的资本扩张导致了后续一些长久发展问题,所以提出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后来开始在政策上做调整,调整过程中有的是矫正过往,而且有的是提前没讲清楚,人家干了以后才秋后算账。在4月份就认识到这个问题了,因为大量资本不敢投资,害怕被划到无序扩张里面去。4月29日政治局学习会议上,核心议题是讨论资本问题,这个会是校正认识错误的一个重要会议。


后来对资本问题,强调了6个重点:


第一,资本是推动经济增长的5大生产要素之一,必须继续发挥资本作用,就是资本、劳动、管理、技术、自然资源,这5个要素共同推动了经济增长,资本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不可能打击资本。


第二,资本是逐利的,叫逐利性资本。资本逐利是正常行为,不是无序扩张。


第三,资本是人格化的资本。什么是人格化资本,就是资本实际控制人。所有张三资本、李四资本、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得承认资本是人格化资本,资本不是物,是人,这点我们必须承认。


第四,不同资本有不同的比较优势。我们应该允许各种资本在中国发展,不能搞单一的国有资本,要搞混合经济,各种资本在中国都有发展空间。


第五,资本逐利过程中有可能和国家宏观政策发生摩擦,甚至对抗,这个时候叫资本无序扩张。当资本与国家宏观政策相吻合的时候,叫资本有序运行。所以判断资本是有序运行还是无序扩张的主要指标,就是看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否协调。任何企业在逐利过程中都要注意与国家宏观政策的协调。


第六,即便资本出现无序扩张,也不能打击资本,而是导向资本。给资本设计红绿灯制度,要告诉他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而且如果政策错了,那不是打击资本,是得赔偿的问题。所以强化对资本不是打击,而是导向才行。


导向做不好出了问题,是政府的问题,不能怪资本。比如动不动就罚款,这解决不了问题,你得研究为什么出问题,要以导向为主,尤其研究不要搞秋后算账,动不动罚款几百个亿。所以思想上要树立一个概念,导向而不能打击。


一个同学前几年在东北投资,当时叫保卫蓝天,东北每年种玉米,玉米一收,焚烧玉米秆污染空气,所以政府为保卫蓝天,吸引投资,建了一个发电厂,据说每年烧玉米秆可以发电三个月,既保卫了蓝天又增加电力供应;从前年开始又要保卫黑土地,得把玉米秆打碎埋在地下,这样发电就没有材料了。其实保卫黑土地的做法也不对,因为东北冬天很冷,打碎玉米秆埋到地下到第二年挖出来还是玉米秆。我说这不是你的错,政府有问题,得共同协商;他说政府提出重搞个水力发电项目,我说别了,过两年又保卫山林,水都不让用,你就麻烦了。我说不行了,要跟政府讲一下怎么补偿。估计他收回来差不多了,因为已经好几年了。


我估计要提振信心、预期好一点的话,得解决关于资本规划那个说法和对去年的做法有点研究,要有一点讲话才行,否则大家还是很紧张。


所以无序扩张的提法和做法导致人们很紧张,不敢投资,这个做法应该做重大调整才行。最近不是讲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资敢投,为什么用民企敢闯?因为民企基本上都是创新路子的,正常路子没有他们的,都得闯,你想想如果你没有个说法的话,他敢闯吗?所以实际上还是想尽快扭转这个被动局面,让资本能够活跃起来才行。否则的话投资起不来,你再喊、再发货币都没用,货币不变成资本没作用,那叫货币宽松,不叫信用宽松,所以要研究这个问题。


4月29日局里学习会议有导向意义,但总体在运作上还没有出现一些让人感到确实风向变了的感觉,得要思考一下,下面要解决才行。


原因三:人们担心中国是否会进入金-融-风-险持续爆-发的阶段


从2020年开始,金-融-系统不断baolei,大量信托资金不能正常兑付,每一个月都在100亿以上,去年差不多1500万个亿左右;房地产流动性出问题,房地产不断baolei。大家就疑问是不是中国进入了金融baolei期?zhong-yang虽然强调不会出现系统风险,但对大家来讲碰见一件就是系统性的,很紧张,不敢投资,所以金融-风-险防范是大问题。所以我估计这次宏观上的问题比较复杂,不简单是稳经济大盘,还要化解金融风险。


怎么化解金融风险?从现在来看有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财政。因为财政有两个数据涉及到金融风险:

第一个数据是杠杆率。金融风险的爆发,大部分是金融杠杆高引起的,从亚洲金融风波到2008年美国金融风波都是杠杆率太高,引起了金融风险,所以中国要思考未来杠杆率问题。


在中国杠杆率主要有两个数据:一是赤字率,就政府的杠杆率。每年我们赤字数量占GDP总量的比例叫赤字率,赤字率是杠杆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政府借债情况。过去几十年一直坚持赤字率原则上不能超3%,最高是2019年2.8%;2020年疫情爆发,政府不得不借债,当年赤字率3.6;2021年提出这个不能太高,得解决,去年把赤字率压到3.2%;今年初国务院对经济形势判断比较乐观,定的目标是2.8%。但为控赤字,要求中央银行今年向政府预交1万亿的利润。但我估计今年不可能完成2.8%,可能会突破3%,但也不会突破的太多。估计7月份以后的财政政策力度会逐步减小。


今年上半年3.4万亿专项债已发放到位,接下来要落实怎么变成项目才行,而不是继续增加。所以,下半年财政政策继续减税减费和加大建设投资,大家不要抱太多奢望,估计不会太高,从昨天会议已经明显看出来了,主要是对前期政策的落实,因为扩大的后果未来很麻烦。


第二个数据是宏观负债率。政府、企业、个人共同的负债,占GDP总量的比例叫宏观负债率。这个指标一旦超250%,国务院就会去杠杆。


2016年宏观负债率270%,所以2017年就去杠杆,2018年结构性去杠杆,2019年稳杠杆,2019年5月份宏观负债率到了250%左右。2020年底宏观负债率飙升到279%,2021年降到272%,降了7个点。今年估计会反弹,到272%以上。


2021年我国GDP总量114万亿,总负债310万亿,其中企业160万亿左右,政府70万亿左右,个人70万亿左右。这个数据不可能再扩大太多。所以大家要有心理准备,下半年信贷政策不会像第二季度那么宽松了。


所以,防范经营风险第一个层面是:控制赤字率和宏观负债率。这两个数据是政策调整的重要基础,一个是把赤字率压到3%,明年恢复常态,一个是把宏观负债率压到250%,争取明后年恢复常态,这样可以适当地化解金融风险的产生。


第二个层面是货币。要把货币控制好,既要满足增长的流动性充足,也要防止货币引发未来问题。


货币的供给大致与货币需求平衡,是我们的原则。GDP增长速度,决定我们需要多少货币。M2增长速度等于货币供给速度,净资产增长速度+通胀率等于货币的增长速度,我们大致控制这个等式。而社会融资规模相当于货币需求量,所以社会融资规模增长速度等于货币的需求速度。


我国2021年第四季度M2增长速度10.5%;今年4月份10.5%,5月份11.1%,6月份11.4%,说明货币供给速度很高;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52.7万亿,同比增长11.1%。而上半年GDP增长只有2.5%,不需要这么多货币,说明我们的货币供给很多。


下半年要重点解决信用扩张问题,就是货币出来怎么到企业手里?怎么到实体经济手里?不会再增加货币了。因为货币出来一定导致价格上涨,一个消费品价格,一个投资品价格,一个资产价格。消费品价格有的供给很大,涨不起来;大企业不敢投资,大宗商品价格涨的可能性会慢慢降下来;更多钱会冲到资产价格上,就是房价、股价、金价,房价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后面要专门讲,大量货币会走向资本市场,中国资本市场会有一波很大的行情。


但深层问题不解决,就算有流动性,大家不要,钱用不起来,货币流不到实体经济中来,就是空转,可能会产生泡沫。估计三四季度货币政策不会像二季度这么猛,虽然昨天政治局会议在强调保证流动性充足,但目前已经很充足了,更多充足的可能性不大。


第三个层面是金融。货币和金融不是一回事,货币讨论发多少货币的问题,金融是讨论货币怎么运行的问题。中国目前讨论金融的时候包括6个组成部分。


第一是银行体系,银行体系是中国金融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银行体系三大压力:一是呆坏帐率太高。目前已发布风险的388家,像河南村镇银行,原来银保监会托管的包商银行、恒丰银行,已基本处理完毕,但后续一些城商行、农商行还会出问题,估计还会不断暴雷。二是资本充足率太低。办银行得自己有钱才行,但大量村镇银行资本投入太低,一旦出事自己解决不了,把国家拖进来。三是银行的公司治理很差。今年至今,银行反腐近200名高管被抓,好多是四大国有行的,这不光是人的问题,是制度有问题,说明公司治理很差。


所以银行体系目前是要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内容。主要办法也是三条:


第一,要求所有银行必须在今年年底以前大幅度降低呆坏帐率。


第二,要求所有银行增加资本金充足率。一旦出事,银行可自己化解风险。


第三,推动银行公司治理,制度上解决漏洞问题。


在座的诸位要注意,你们银行有没有投资?把钱放在银行要注意了,风险挺麻烦的。银行暴雷后的三条处理原则:第一,存款人的钱基本都给了;第二,银行创办的股东利益受损;第三,如果钱还不够补窟窿,大额存款利益受损,包商银行大额存款只拿回90%,10%补窟窿。


金融的第二个组成部分是非银行金融机构,是我们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保险、信托、券商、期货、金融公司都叫非银行金融机构。


现在我们债务里有110万亿来自这些机构,暴雷最多的首先是信托,差不多一年1000多亿,像华信信托70亿窟窿,四川信托200亿窟窿;我们虽然只有68家信托公司,要注意暴雷的量很大。


保险公司现在有4家被托管,后续还有一些麻烦事,因为我们一些保险公司是开发商办的。


金融公司,一个是非国的泛海,国有的华融,已经出事了。


下一步对非金融机构的控制和调整会进一步推动,大家在这方面的投资要注意,雷很大。


金融的第三个组成部分是债券市场,债券市场是中国金融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债余额是110万亿。这里面分三种债:


第一种是政府债。中央+地方的政府债余额45万亿,政府债没有风险,因为它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但是这里有个问题叫“隐性政府债”,什么是“隐性政府债”?就是它不是政府债。2012年法律上彻底划断了,城投公司、地方融资公司发的债,不是政府债,但老百姓以为是政府债,而且钱还真被政府花了,这个出了问题,债权人要债都不知道跟谁要。


国务院要求尽快解决问题,我估计量在15万亿左右,有的地方政府胆子很大,宣布城投公司可以破产,那是逃债,破产了就不还了。这部分纠纷可能越来越大,一些有钱人会损失很惨。


第二种是信用债,也叫公司债。如果担保抵押做的实,问题不大;如果不实问题就出来了。目前公司债余额30万亿左右,最近暴雷最多的是公司债,大量不能支付,目前总量达到2000亿左右,我估计到年底会有5000亿左右,因为还有一些企业最近也开始暴雷。目前压力最大的是公司债,政府要求债务人想办法尽量还这部分钱,政府不可能兜底,而且也不应该兜底,兜不起这个底。清华紫光债券都暴雷了。


第三种债券就是金融债。金融债30万亿左右,金融债也是可转换债,可变成股东的债。金融机构原则上很难破产,但金融债也有风险。我们在处理包商银行的时候,它在二级市场发了46亿的债,它是不认账的,你的钱打水漂了,金融债也有风险。目前债券市场余额一共是110万亿,公司债暴雷最厉害,目前最主要是解决公司债,要求所有公司必须想办法保证债权人的利益,国家不能兜底,但是国家有一条可以做,要保证债权人利益。


金融的第四个组成部分就是股市,股市目前来看基本是利好消息。化解金融风险,下一步可能真得依靠股市。原因就是我们“十四五”有个重大改革,就是最大限度降低间接融资比例。


加大对资本市场推动是二十DA的重要内容,怎么来扩大资本市场?得让老百姓信它才行,不信就没人买股票。北交所挂牌就标志着国家对资本市场的一种偏重。资本市场目前是一种利好消息,出台了五大对策,要推动和繁荣中国的股市。


第一个对策是修改上市制度,从原来的审核制变成注册制。审核制是政府说了算,注册制是市场说了算,投资人说了算。我们有科创板注册制,北交所注册制,资本说了算,你能不能上市不是政府说了算,要保证高质量企业上市才行,上市之后全面改革。整个A股市场要全面走向注册制,这是第一个对策。


第二个对策是加快退市制的推动,叫多元化退市,主动退市。央企A股企业主动退市,违规财务造假的企业退市,股票价格调到1块钱以下的企业退市。所以最近退市推动力很大,我估计今年有接近100家公司退市。1-7月份退市50多家,垃圾股离开股市,股市能繁荣。加快退市制度推动。


第三个对策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目前老百姓不愿买股票的原因,是搞不懂上市公司情况怎么样,而且上市公司老“割韭菜”。大量上市企业,第一减持,第二股票质押,第三收购股票资产,就是套现走人,这种结果股市起不来,整个都是投机性。今年全面整顿上市公司,过去我们老打击投资人,现在风向转了,主要收拾上市公司,全面严格监控,今年强制退市。这次全面要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完善公司治理。


第四条推动中长期资金进入股市。大家知道我们股市稳不下来,没有中长期资金。现在基金数量比上市公司还多,都是短期操作,股市稳定不下来。现在推动中长期资金进入股市,像保险基金,社保基金,最近一个重要基金进来是外资,外资进入中国一个买中国的国债,我们在国际上发中国国债秒杀就完了。第二买好的上市公司的股票。我们这次还是想吸引更多的中长期资金进入中国股市,都是看好这个企业投资。


第五条发展股市的办法,这次修改刑法的时候,把两个行为纳入了刑法体系,一个是财务造假,一个欺诈上市。所以欺诈上市,财务造假正式纳入刑法体系,这个威慑力比较强。过去没有刑法处理,只有行政处罚,顶格罚款60万,人家不害怕。现在一旦发现要坐牢的,一旦坐牢永远打一个刑满释放人员,身份证一刷就出来了。这次刑法修改威慑力很强,最近70家企业主动提出不上市了,退回申请材料,我估计财务有瑕疵,一旦发现财务造假要坐牢。北京最近国际上几个大的会计公司都离开北京,为什么呢?现在中介公司跟企业造假同罪,你也是刑法对待的。

总体来讲繁荣股市大致这五条决策,我估计中国未来大量的资金会进入股市,中国股市,中产投资一定是利好的,大量的资金逐渐进入。让更多的资金进入股市,而股市里面更多的资金进入科技创新领域。


金融的第五个组成部分是外汇。外汇里金融风险主要靠两个数据,一个是外汇储备量,一个汇率,这两个是影响我们最重要的两个数据。外汇里金融风险主要靠两个数据,一个是外汇储备量,一个汇率,这两个是影响我们最重要的两个数据。


外汇储备量6月底公布32600亿左右的美金,外汇储备量大家看是上升的,没有出现太多的回落。完全满足我们需要,能满足国际支付。外汇储备量由三部分构成,一个是我们自己赚的钱,第二借别人钱,第三外资带进来的钱,都称中国外汇储备量。我们国家外汇储备量在32600亿,我们自己赚的是少数8000亿,我们大量外汇储备量是借别人钱和外资带进来的钱。顺差自己赚钱回来,另外一个借钱比较好借,只要中国发国债基本秒杀,因为老外愿意买中国国债,为什么呢?看好。全世界现在有几个地方是付利率时代,像欧盟、日本,把钱放在银行里面不仅没有利息,还要交保费,所以老外愿意把钱借给我们。另外外资现在有进,外资带来的钱还在增加。中国外汇储备量差不多保证30000亿以上应该没问题,当然不能太多了,这个量基本够了,应该不会有问题。


另外一个汇率,汇率如果本地大幅度贬值可能就会出问题。最近我调研企业,大部分不敢接订单,原因就是担心人民币升值。努力了半天,汇率还在1:6.48,6.43左右,现在是1:6.4左右,7%的左右是不敢赚钱的。中国升值压力很大,为什么升值了?美元太多了。去年应对所谓的新冠病毒,美国主要办法是印钞票,美国国债到了28万亿美金,美金大幅度贬值,相对人民币升值。我们升值很大的原因是美元印的太多,现在美国总体影响我们很难,原因是美元很难进入我们国家。金融界有“三不理论”,这三件事不能同时实现,一个是汇率基本稳定,一个货币政策独立性,一个是资本自由流动,中国选择前两个。所以美元进不到国内来,因为在中国不能炒外汇,我们没有放开。美元希望流向中国,转嫁他的问题,中国不接盘。


我们应对办法就是出口企业涨价或者不接订单,美元在国内不过夜。汇率现在是1:6.43,再努力一下1:6.5,我估计我们大量出口企业可以出口了。所以人民币在中国升值的压力我们会想办法释放它,不能让它升的太快了,所以美国在打贸易战,我们所有出口产品提价。进口企业借着美元升值,把自己美元全部变成产品。冲淡美元贬值对我们的影响,所以外汇这个应该不会有太影响。


金融的第六个组成部分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只有中国有,别的国家都没有。目前互联网金融给我们带来两个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金融业态的挑战,要不要承认互联网技术作为一个投资平台存在。互联网两个技术对人类很有意义,一个是记账功能,一个是支付功能。记账功能导致网上银行的产生,很方便;支付功能,如:支付宝、微信支付。这两条技术是对人类的最大贡献。但它要不要作为投资功能存在,就要划问号了!互联网技术没有投资功能,因为它不会防风险。投资活动的核心是防风险,互联网没有这个功能。最后搞了5000家P2P公司,全倒了,实际恒大财富就是P2P,出问题了,因为它没法防风险。


蚂蚁是最典型的案例,都已审批,临时敲钟,及时阻止,要求蚂蚁回答6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必须回答你到底是金融还是科技领域,金融就是金融,科技就是科技,两回事。金融利用科技也不是科技,还是金融,你不能把金融利用科技包装成科技公司,这是两回事。因为金融公司上市是3-5倍,科技公司上市100倍,股价六七十。你说我是金融科技,这个说法伪命题,你是金融,不是科技。如果是互联网技术,那不叫创新,叫通用技术。互联网创新是硬件创新,就是集成电路、半导体、芯片,APP不属于金融科技创新,是创新,不叫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指集成电路、半导体、芯片,讨论半天你是金融,而且你不是科技创新公司,所以你不能在科创板上市。你利用了科技我们承认,但是你是金融不是科技,更不是科技创新,所以不能在科创板上市。第一个问题回答清楚,金融还是科技,不能模糊。利用科技不能叫科技,还是金融。


第二个问题,如果是金融的话,我们要求资本金充足率30%,你是1%,你不是上市,是整改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你如果是金融的哪一种金融,是普惠金融,是市场金融还是高利贷,这三种可以在中国存在,法律保护程序不一样而已。告诉贷款利率多少,有的公司一报贷款利率,比高利贷还高利贷,你得搞清楚哪一种整改。如果你报了普惠金融,利息是高利贷,对不起,你不是普惠金融。


第四个问题,如果是金融话,你是消费贷还是企业贷?它俩不是一回事,消费贷是个贷,个贷是区域性市场,不是全国性市场。


第五个问题,你如果是金融的话,金融的企业必须有个制度设计,防风险的制度设计,金融都有这一条,你防风险要有制度设计。银行制度设计要有担保和抵押,银行防风险就是担保抵押,这是他选择的。你不承认它可以,你是哪一种?比如说你是信用,可以,哪一种信用?是过去信用还是未来信用?过去信用不能设为问题,因为有人欠你钱,过去还,现在不一定还。必须是未来信用,未来信用贷款要有详细资料,一系列资料才能证明你有没有信用,如果企业贷从事什么产业的,这些年盈利多少,利润多少,资产情况怎么样。你想校园贷,等我们发现问题的时候,校园贷有600亿不能按时还款,结果都是大学生,抓他还是把把列入老赖,最后都转嫁给银行。那怎么能行呢?你必须建立一套严格的防风险制度设计才行,所以取消了校园贷,美丽贷,你这个风险很大。不应该这么高的消费,最后还不了钱,那风险都是银行的,这个不行。所以不是上市,是整改的问题。这是所谓第五个问题。


第六个问题,如果按照法律规定,金融必须监管,包括金融业务,金融基础设施,金融机构都得监管。像支付宝就是金融基础设施,APP属于金融基础设施,都必须监管。而且监管叫串通式监管,告诉你,你不能说我是投资公司,对不起,自然人是谁,谁是实际控制人,明白交出来,要交出自然人来,不能是我是某某投资公司。资本都有实际控制人,都是谁,把自然人拿出来,这一拿出来麻烦大了。大家注意,这是风险防范的问题。


结果这6个问题谁也回答不了,终止蚂蚁上市了。京东一看,哥们儿不上了,程序也不走了。这就告诉大家决策层对于互联网作为投资的功能是不赞成的,因为确实风险太大。


第二个挑战是货币制度挑战。现在我国是法定货币制度,全世界都一样,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发行货币。现在互联网有个所谓的区块链技术,既可以多中心,又可以保证交易安全性。所以有人用它推出新货币制度,像比特币、狗币、猫币等100多种,这是个人发货币。个人发货币和国家货币是两种不同制度,如果国家发货币这个制度没有被否定的话,你那个就不叫币,叫高科技游戏。


国务院去年发文,严厉打击虚拟货币和采矿活动,比特币是违法的,所有的挖矿的机器必须办理手续,正式发文了。挖矿机98%在中国,因为大量耗电,夏天在四川,冬天内蒙,冬天火电便宜,夏天水电便宜;国务院发文全面清查,只查电表,一看就知道是不是挖矿机,统统查,统统赶走,现在一台都没有了。


最近网上又忽悠,说中国搞数字货币了,比特币一定大有前途。大家注意数字货币和比特币是两回事,虚拟货币是个人发币,数字货币是国家货币,还属于法定货币制度;与纸质货币相比,只是货币形态不同而已,一个是纸币,一个电子货币。虚拟货币在中国是违法的,不要再搞了。


不是一回事,千万别这样投资了,咱们有的同学投,我一再提醒大家注意一下,一下撞了就很麻烦,把你多少年钱搞完了,所以对这个问题已经做了定论了,所以互联网金这两大问题都有回答,说大家不要这个问题琢磨问题了,我觉得没多大意义。

总体来讲,金融大致包括这6个组成部分,那么目前化解金融风险6个部分都有政策,建议大家注意一下。


第二个深层次问题:需求收缩。

没有需求就没有增长,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对原因做分析,目前来看也是三个原因。


原因一:新冠病毒和防疫政策引发需求收缩。新冠病毒爆发后,首先导致第三产业受到重大影响,餐饮商贸、旅游休闲、娱乐出行、高铁航空等,出现一系列亏损。


今年影响到第二产业,上海因疫情封控近三个月。上海是中国第二产业的核心地,港口、设备制造、造船工业等是世界一流的,生物医药、汽车制造等在中国是一流的。上海封控影响到长三角,乃至全国,整个产业链供应链受到了冲击,第二产业受到重大冲击。今年二季度GDP增长之所以掉到0.4%,就是疫情不仅影响第三产业,还影响到第二产业,导致收入急剧下行。


有个问题要区分,即所谓的新冠病毒本身和防疫政策,这两个对经济影响分开才行。现在大家对新冠病毒并不害怕,反而害怕防疫政策。


抗击病毒就两条办法,第一个办法是打疫苗,产生抗体。后来疫苗找到了,但大家不愿意打,两个原因:一是打了没用,照样得核酸检测、隔离,而且也没证明它确实有用,因为有好多人打了疫苗还被感染;二是害怕后遗症。


第二个办法是隔离。第一,隔离范围应该有多大?第二,隔离的方法,是居家隔离还是集中隔离?哪个方法好?上海四五月份感染60万人,死亡588人,死亡者平均年龄82岁,没有70岁以下的,都是有基础病的人死了,而且都是死在417号以后隔离到方舱死的。第三,隔离时间多长?原来14天,最近7天,能不能再短一点?


我们在建议要调整政策,但我估计很难,昨天的会议报告,要从政治上看防疫问题。所以这个问题解决,要么就是疫情没了,要么调整防疫政策,不然解决不了;如果这个不解决,我估计经济衰退还会继续。


原因二:房地产收缩。

在某种意义上,房地产已经开始脱离中国经济了。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首先每年对经济增长直接贡献是7个点以上,结合上下游统计的话,每年20个点是和房地产有关的;其次房地产及相关产业解决了7000万人的就业;第三地方财政对房地产依赖度35%-55%。所以这三大贡献非常大。但是这个产业,过去贡献大,建立在所谓的高杠杆、高增长、高周转的模式之上,这种模式能持续到什么时候需要预判一下,内部报告估计2019房地产到了顶峰,依靠原有模式,未来销售面积和销售额不可能再创新高了。


我们预计需要从两个方向进行调整,一个是房地产企业主动调整,另一个是政府干预调整。2020年疫情爆发后,5月份房地再次起来了,进入又一个拿地的高峰期,所以在2020年底,决策层发现靠自我调整不可能,只能干预。同时39%的银行信贷流向了房地产,这是一个危险信号。


所以决策层2021年开始干预房地产,干预的办法是4条:


一是要求所有房地产商的杠杆率必须保证在要求的水平上面,而且这个杠杆率划了三道红线,要求必须降到三道红线以下。


二是所谓金融机构给个人购房放贷以及房地产贷款要守住一个上线,不能超过所规定的上线。


三是提出来房地产税将要所谓开始试点推行,前天看到人大关于这个问题的两个文件已经出台了,这是个信号告诉大家,房地产不仅是投资的,还要交税,不要光思考资本属性。


四是房地产商的资金全面监控,防止引发太多的烂尾,影响消费者的权益。


这四条对策核心内容是抑制房地产的资本属性,四个对策没有错,但是做的过程当中有些地方过度,损害了房地产消费属性。


因此中央明确提出,我们在房住不炒的前提下,还要注意房地产消费属性的问题,因为它影响了我们整个需求,所以给房地产提了三句话。


第一句话:加大保障住房和租赁住房的建设,这是消费属性。既能够解决新城市人和年轻人住房问题,又能够推动建筑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这是有意义的。


第二句话:商品房市场满足消费者的合理需求。什么叫合理需求?两个是合理需求,一个是刚需,一个是改善性需求,这个边界跟内涵还是需要讨论的。


第三句话:房地产要健康发展跟良性循环,那就是从消费的属性来讲,我们强调它的健康跟良性循环。


怎么发展?得有三件事要做:


第一件事,就是高杠杆高周转的发展模式将成为过去,未来将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件事,就是一城一策,以房地产和一个城市的价值跟人口状况关系,中国的城市化已经出现很大差别,房地产管控政策如果统一来施行,一定会损害消费型的需求,应该一城一策。就是所有的所谓房地产商必须尊重房地产经济规律,就是消费属性和资本属性这两种属性中间,消费属性为基础,不要在没有消费属性的地方盖房子了,盖的基础出现泡沫跟浪费。


第三件事,就是所谓的我们对于已经出现了这种风险的房地产商,要加快解决风险问题,坚持市场化原则和法治化原则。


所以,我想如果这三件事情能够做好,房地产是不是大致上可以实现所谓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因此,目前中央强调的房地产三句话,是从需求消费型房地产来讲讨论问题,讨论消费属性,而不是强调资本属性。


最近有人讲房地产风声变了,实际上大家理解错了,去年抑制房地产过度的资本属性,现在三条主要推动房地产消费属性,房地产产业的办法就是抑制过热的资本属性,推动有效的消费属性,这个没有什么变化。如果我们短期内可以把房地产问题处理好,我估计需求收缩的情况大大改观,这是第一个消费需求收缩。


原因三:投资从去年3月份开始下降

企业投资整个萎缩的很厉害,尤其民营企业投资大规模收缩。所以要解决需求收缩的问题,就必须想办法启动投资,28日zhengzhiju会议提出财政货币政策要有效弥补社会需求不足,下半年政府公共产品投资会进一步加大,重点领域有五个:


第一个传统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能源、水利三个领域.


第二个新基建,包括三个,一个是信息类的基础设施建设,宽带网、5G、光纤第二个融合类的基础设施建设,融合类就是用高技术改造传统基础设施,比如充电、智能交通,第三个是科创类,所谓的大科学装置、现代化实验室、科创中心等。


第三个城市化,城市化分为国家级都市圈、省会城市、省内副中心城市、县级城市4个层面。


第四个生态环境投资,已经公布了第一批国家公园目录,建立以国家公园为基础的生态环境体系。


第五个是公共卫生体系投资,好多地方要建立永久性方舱医院,构造最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投资。


所以这五类是政府目前决定的公共产品投资为了弥补社会需求不足,让需求能够尽快起来,因为个人的投资消费,企业消费的启动是个很慢的过程,要很快把需求拉起来的话,那就必须通过投资,所以公共产品投资成了目前启动需求的重要一条。


第二个深层次问题:供给冲击。

供给冲击现在成了我们深层次的重大问题,就是供应链、产业链受到最大冲击,为什么出现这个问题?原因有三个:


原因一:中国处于世界产业链中低端

最近,我们调研组深深感觉到中国供给冲击的压力较大,原因是经济存在短板。最害怕海外断供,一断供整个产业就停产了,没法运转,为什么?我们存在巨大的短板。有五个短板非常明显。


第一,高端发动机不行。发动机涉及到高端俩字我们都不行,大到飞机发动机、汽车发动机、航母柴油发动机,小到呼吸发动机我们都不行,一断供我们就趴下了。


第二,材料不行。我们基本的50%材料靠进口的,大到飞机轮胎轴承钢,小到热水器烧100度把电断开的传感器,我们都不行,材料是我们一大短板,材料导致我们的压力非常大,一断供我们就没法运转了。


第三,数控机床不行。很多零部件人生产不出来,靠数控机床完成,而恰恰我们数控机床不行,人家一旦卡脖子,我们就趴下了。制造生产好多零部件人生产不出来了,要靠数控机床完成,是一大短板。


第四,生物医药不行。许多基础药我们是靠进口的,治疗癌症的药,常见病的基础药是进口的,像高血压降压药是进口的,我们生物医药严重的短缺。


第五,信息的硬件不行。集成电路、半导体、芯片,一旦卡脖子我们就趴下了,前几年中国汽车生产突然之间下滑的原因是没有芯片了,现在智能化,所谓的数字化非常快,我们恰恰芯片不行。


原因二:中美关系急剧恶化,美国打压中国优势的优势制造业。

中美关系急剧恶化,从过去的合作与竞争转向了威胁与竞争。拜登上台后只访问了韩国、日本而不随访中国,而且直奔韩国和日本的芯片制造企业,把韩国、日本的芯片,半导体,集成电路控制,让中国人不能升级换代。另外拉拢印度、东南亚国家,争夺中国制造业的海外市场。


原因三:大宗商品涨价,中国企业无法消化

世界的大中小商品全部涨价,我们企业没法承受这种涨价,结果原料材料一涨价,大量中国企业也倒闭了。


为化解这三个原因,中长期来看要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尽快推动科技创新。中国必须下决心要真正把科技创新当作大事来抓,喊口号没用,得解决短板问题,靠别人是不可能的。要推动科技创新要做好以下四点:

第一,加大资金投入。科技创新是烧钱行为,没有钱怎么搞。首先财政每年的科技创新投资不低于7%,增长速度不低于7%;其次科创板允许社会资本进入,让大量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


第二,构建物质基础。加快建设新基础设施、大科学装置,现代化实验室,没有这些物质基础是没法科技创新。


第三,调动人的积极性。人最大办法就修改知识产权制度,凡是参与某种知识产权和科技创新,可分享产权和创新带来的经济收益。


第四,重视基础研究。打破国外的技术封锁必须依靠基础研究的,所以每年科技创新的资金的8%用于基础研究的规定已经定下来了。


第二件事是要协调好中美关系。美国还是处于世界的领导地位,中美之间应该是有合作、竞争、对抗,但是要注意最好减少对抗。美国现在通过乌克兰来消耗俄罗斯,通过台海消耗中国的意图很明显。我们怎么办?要靠智慧。我不太赞成有人动不动就打,我觉得还得想办法协调好中美关系,减少对抗,大国竞争很正常,但不要走上对抗。战争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我害怕美国故意把你要挑逗起来,让你动武,然后像乌克兰把俄罗斯拖住一样,俄罗斯是世界能源、粮食的主要输出国,我们就靠勤劳的双手,靠制造业,一天不干活就没东西了。所以我觉得要搞好中美关系,长期这样对抗下去也不是办法。


第三件事就是要深化改革。中国还得继续改革,我们改革任务远远没有完成,怎么改?有三件事必须坚持:


第一,市场经济绝不能动摇。中国必须坚持市场经济,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就靠市场经济起来的,市场经济方向绝不能动摇,千万不能走回头路。

第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国一定坚持混合经济,既承认国有经济,也强调民营经济,我们是混合经济,民营经济、国有经济中国都能得以有效发展,相互帮助,相互竞争,共同发展,千万不要围绕国有经济去想办法要压制民营经济,那是有问题的。国进民退搞到一定程度的话,就会丧失我们竞争力。

第三,发展法治经济。法治经济是未来必须要坚持的方向,不是有法律就是法治经济,法治经济有三个要点:

一是尊重财产,财产上不能搞民主集中制的,那是多数人暴政。

二是尊重权利,尊重个人人权和企业独立法人权。

三是尊重契约,有合同都得遵守,要尊重契约,契约经济就是法治经济。

如果我们能解决上面讲的这三个深层的问题的话,中国第三、第四季度经济会适当的开始恢复的,但达到预定的目标是不可能的。因为经济发展是有个过程的,到明年第一季度,我们能起来就很不错了,一口是吃不成胖子的。所以我估计第三、第四季度大家不要有太高的奢望,第四季度能到4.8%,达到一季度的水平就不错了,我们按照这样努力做好事情就行,不要抱太大幻想。

我给介绍一下目前的情况,供在座的各位参考。所谓情况也不是我的学术思想,是综合了最近各个方面的一些信息和决定,作为信息传递给大家,仅供参考,谢谢大家!


提问:黄金现在值得买吗?

回答:黄金的增值保值时间长,从100多增长到这么高,差不多五六年时间,而且黄金在某种意义上讲,已经不是货币,买一点是可以,别买太多了。

个人来讲,第一买点好房子,第二买点好股票,第三买点黄金,如果这还要出问题,那就认命吧。我们只能适应历史,不能创造历史,历史决定人,不是人决定历史。

提问:现在合适投资康养吗?

回答:康养是没问题的,企业投资康养是个很大的方向,而且康养我一直建议房地产首先搞,因为他有物业管理,这个小区事他都知道。

企业投资现在就是4个方向:第一个战略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第二现代制造业,飞机、高铁。第三消费类产业,吃穿用住行。第四服务业,消费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生产服务业等。这4类产业在中国有很大空间,市场还在,可以做点投资。

产业互联网属于服务业范畴,和数字经济有点相似,所以产业互联网不像消费互联网,还有别的特点,那就是属于服务业范畴,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产业的整合,做一点没问题,空间是存在的,中国市场总体来讲比较大,怎么选择切入是个问题。

凡是大部分人看着有好处的,你要注意!要画个问号的!少数人反映这个还可以,你要注意,这个可能有前途!因为投资有时候不是一个多数服从少数的问题,就是完全依靠这种感觉才能完成。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1. 地方财政,正在疯狂自救!深圳也勒紧了腰带

  2. 纽约时报“中国人为何不再仰视美国”引国际广泛讨论

  3. 中国城投转型的方向和成功模式

  4. 反思亚洲金融危机,历史会重演吗?戴相龙、楼继伟、朱民、朱光耀给出这些答案!

  5. “少年股神”一战成名!20岁大学生靠炒股,30天内爆赚超7亿!另一只妖股也被带火

  6. 上海人急了,四川人怒了,大家都好难!

  7. 撑不住了!德国或遇“工厂大逃亡”,欧洲工业版图就此大变?

  8. 突发!俄黑海舰队总部遇袭,俄军:消灭20名美国雇佣兵!至少16人死亡,武装分子袭击这国首都酒店


文琳行业研究 
服务于财经领域,提供最新,最有深度的各行业报告,财经知识。为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业务包含:IPO、新三板上市、商业计划书、市场行业研究、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投融资等咨询服务,欢迎关注!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文琳行业研究,为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



文琳行业研究 2018年—2022年文章汇总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1. 珠宝行业深度报告:从产品本质到供需两侧,探索价值符号的生意经

  2. 黄金珠宝行业专题报告:回补反弹两波走,品牌渠道双驱动

  3. 2022抖音电商服饰秋冬趋势报告

  4. 纺织服饰行业研究:低谷或将驶过,复苏态势显现

  5. 汉服破圈成长消费洞察

  6. 服装行业深度报告:女性运动兴起,引爆轻运动市场

  7. 中国女性内衣白皮书

  8. 2022春夏服装系列机会点研究

《文琳阅读》每晚经典,欢迎关注!

有态度、有品位,阅读带来快乐,做时间的朋友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文琳阅读》每晚经典,欢迎关注!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阅读

  1. 不懂得感恩的人是最贫穷的人

  2. 对俄罗斯仇恨到“深入骨髓”的小国,立陶宛是怎样的国家?

  3. 即将面临的巨大灾难!!

  4. “润”去哪,也是个难题

  5. 电影《爱在疯人院》

  6. 音乐欣赏:经典英文情歌《雨滴不断落在我头上》,安迪·威廉姆斯演唱

  7. 浙江大学研究:每天多吃一个蛋,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死亡风险增加?

  8. “在周末”是 AT the weekend 还是 ON the weekend?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公众号 :就业与创业
点击下方可看
  1. 福布斯中国最佳CEO排名出炉;恒驰汽车总裁刘永灼:天津工厂没有停工;名创优品为“伪日系”道歉

  2. 小公司的大企业病,你的公司有几个?(深刻揭露)

  3. 看完一夜苍老的朱军,我才明白吴京两次“拒绝”女嘉宾的智慧

  4. 姚晨自曝父亲一夜白头:成长是一个幻灭的过程,专门破大人的神…

  5. 私车公用如何处理?税务局刚刚明确了!附:Word版协议模板

  6. 2022年全球职场报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