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印战争瓦弄大捷:我军“牛刀宰鸡”,打得印军落花流水!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冷热军事史 Author 霄羽


全文共3464字 | 阅读需7分钟


印度的统治体系从根本上讲是松散的,国民凝聚力严重不足,当国际竞争达到相当的强度并持续一段时间后,印度社会极易陷入内乱乃至分裂。


1962年10月,54军130师突然接到参加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的命令。让130师参战,据说是总参谋长罗瑞卿的意见。之所以选中这个师,除了驻地相对离得近,主要还是因为这个师擅打硬仗,值得信赖。因此当军委决定在对印作战第二阶段牛刀宰鸡”时,就挑中了130师这把“牛刀”。


10月28日,54军军长丁盛接到总参电话,命令他率领54军军部立即组织指挥所(即“丁指”),即日出发开进西藏察隅,统一指挥瓦弄地区部队作战。


在海拔超过四千米、气候交通条件极差、后勤补给十分困难的雪域高原作战,对于战功赫赫的丁盛来说,也是平生头一遭。


丁盛(1913-1999)


保证“人有粮,枪有弹”


瓦弄位于中印边境东段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面积约3000余平方公里,于1942年被英国侵占,印度独立后印军继续在此地驻军。


1962年中印边境局势紧张,印方立即在这里增兵1个旅(11旅),下辖4个步兵营、2个榴弹炮连、2个迫击炮连及旅部勤务部队,共约2000余人。11旅是印军第4师的主力,该旅有3个营参加过二战,近三成士兵曾与德日两军打过仗。


印军经营瓦弄地区已有20年,以地堡为主体的防御工事修了不少,这些密密麻麻的地堡用交通壕连接起来,再加上遍布于阵地前的地雷和铁丝网,看上去非常难打。130师从没和印军交过手,对印军的战斗力不了解,按照以往的经验推断,瓦弄之战将十分困难。


印度士兵


丁指”和130师部队到达察隅地区后,最大的问题是后勤就地补给能力差,一切作战物资均依赖于后方运送补充。从吉公到察隅约90多公里全是弯弯曲曲的山路和羊肠小道,靠人背马驮运送弹药需要5、6天


130师师长董占林决定,临时从炮兵部队调五个连,协助两万多民工运输粮弹,部队先当运输队,后当战斗队。389团1营抽出1个建制连专门抬运120毫米重迫击炮和75毫米无后座力炮,部队开进亦加大携带量,每名战士均尽可能多带粮弹,以保证人有粮,枪有弹”。


我军向中印边境开进


作为我军担负战备值班任务的拳头部队,130师换装56式”枪族已有好几年,已形成可靠的战斗力。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冲锋枪、56式轻机枪口径一致,子弹通用,极大地减轻了后勤压力,相比起印军的万国造二战旧装备来说优势很大。


在上世纪60年代,单兵自动武器在全球已经逐步普及化,半自动步枪已经显得落后。但是在空气稀薄、能见度极佳的高海拔地区作战,56式半自动步枪射程远,精度高、节省子弹的优势被放大,而火力不足的劣势则被56式冲锋枪、轻机枪所弥补,由此而成了我军战士手中的利器。


叶剑英在试用56式半自动步枪


夺取05号高地


时年39岁的董占林担任130师师长已有5年了,这位老革命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东野八纵邓华司令员手下的一名团长,参加过四平、辽沈、平津、衡宝等多次重大战役,作战经验相当丰富。


高度重视战前侦查,是4野部队的老传统。董占林经过一番详细侦查后发现,瓦弄地区的地形不仅山高林密,而且河流很宽,根本不能架桥,当然更不可能徒涉。而印军前沿阵地中最高的05号高地则是我军能够向纵深突击的唯一缝隙。


董占林决心首先控制05号高地。130师一部乘着夜色摸了上去,连夜修筑防御工事,决心控制住这个制高点。


印军也明白这个高地的重要性,于是一面从国内紧急空运一个营的兵力加强07号高地至39号高地的防御,一面调遣库马盎第6营主力向05号高地发起试探性攻击。印军的进攻软弱无力,很快就被我军打退,4连指导员余阳春顺势指挥1排攻占了05号高地西南侧的06号高地。


1月13日早晨,静谧的山谷中突然响起了密集的枪声。驻守07号高地的印军出动了,他们集中起来向05号高地反扑。4连战士打退了印军发起的多次冲锋后越战越勇,转守为攻,在火箭筒和无后坐力炮的支援掩护下向06至07号之间的无名高地发起攻击,一举攻下高地,毙敌67人。


印军士兵


正当两军在05号至07号高地展开激战斗的时候,丁盛做出了新的决策,为了赶在印军增援之前速战速决,把原定18日的总攻时间提前到16日凌晨。


地堡比想象中好打的多


11月16日拂晓,我军开始炮击,随后130师向印军11旅发起全线进攻。


战斗打响后,参战部队却发现,印军地堡的坚固程度根本不如想象的那样,我军战士甚至不需要40火箭筒、75无后坐力炮等直瞄火器,只需要一到两枚手榴弹就可以将之摧毁。对于印军的地堡工事,丁盛的评价是:印军根本不会修工事


印军修筑的工事


瓦弄地区树高林密草深,于是印军将大量树枝捆扎起来放在地堡的顶部充当顶棚和掩蔽物,然后再覆盖上泥土,但树枝捆扎得并不密集,爆破筒可以轻易地从缝隙捅进去。再者,为了观察方便,印军的地堡射击孔开的太大,这样一来,我军战士不用冲到近处就可以将手榴弹从射击孔投进去。


16日下午14时30分,390团(欠3营、4连)、388团3营在进攻印军驻守的32号高地时遇到强力阻击。印军在山梁上修了42个地堡,根据地形分为上中下三层,以重机枪和迫击炮的组合构成了绵密的交叉火力,将整个山头控制得严严实实。


操作轻机枪的印军士兵


3营立即组织机枪火力掩护,以5连为突击主力前出摧毁敌地堡群。5连组织了3个爆破小组,进至距地堡10余处时迅速投弹,连续炸毁两个子堡,不过第3爆破组遇到了问题,他们投出的4枚手榴弹都被印军给拾起扔了出来。见此情景,9班副班长陈代富操起一支爆破筒冲了上去。


陈代富以地形作掩护,灵活地避开弹雨,成功爬上了母堡的顶部。当他扒开泥土后发现,顶盖上的木条有很大的空隙,于是将爆破筒插入地堡,拉燃后用身体死死抵住,在爆炸前一刻滚下地堡,不仅消灭了敌人,还成功地保存了自己。


陈代富虽身负3处重伤,仍然坚持到整个战斗结束才下火线。战后,国防部授予陈代富「活着的黄继光式的战斗英雄」号


国防部副部长、大将王树声接见陈代富


全世界的军队中,要论战斗意志之英勇顽强,解放军步兵要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论作战经验,历经数十年战斗考验的人民军队什么场面没见过?参战的广大战士虽然没打过仗,但连排级别的干部多数是有过战斗经历的,至于师团级干部,更是个个身经百战这样的一支虎狼之师,岂是印军这样的乌合之众所能抵挡的?


学会控制战争,才能掌握战略主动权


在我军刀切豆腐般的凌厉攻势下,印军东西两线均溃不成军。在西线,我军18日占领西山口,19日占领邦迪拉,歼灭印军第4师主力。在瓦弄,我军击溃印军第11 旅,歼敌1200余人。


被我军俘虏的印军士兵


当全世界都认为解放军会势如破竹般地杀进新德里的时候,中国政府却于11月21日宣布单方面停火。12月1日,我军参战部队全部后撤到双方实际控制线内侧20公里地区。


我军在取得全胜后全军后撤,这一举动令全世界的观察家大惑不解,也让许多国人至今耿耿于怀。于是,一个话题被争论了几十年——如果当时我军不停火后撤,而是继续乘胜追击,向纵深发展,会取得多大的战果呢?


从纯军事角度讲,中印边界地区是全世界气候、自然条件最为恶劣的地区之一,瓦弄地区最矮的山峰也有海拔1500米,最高的山超过4000米,而且终年积雪,寒暑变幻无常。这种地方根本不可能集结太多的部队,在后勤补给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作战,战斗规模、烈度都不会太大,时间也不可能太长


如果我军在取胜之后继续向纵深发展,必然会陷入到粮弹两缺的被动之中,这不是靠战士的英勇顽强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两国交锋从来不是单纯的军事问题,归根结底是服务于政治外交斗争需要的。我军发动对印自卫反击战,其目的并非要用武力收复藏南领土,而是以强大的军事实力教训印度当局,以确保西藏的安定


参加中印边境作战的我军炮兵


这一目的显然是达到了。这一仗打完,中印边境的和平维持了远超三十年


印度虽然号称是文明古国,但在英国殖民者到来前,这里只是一个地理概念,没有成型的国家政府。当英国殖民者离开后,留下了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也留下了一整套英式管理机制,把印度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


尽管如此,印度的统治体系从根本上讲是松散的,国民凝聚力严重不足,当国际竞争达到相当的强度并持续一段时间后,印度社会极易陷入内乱乃至分裂。这也是为什么印度近年来拼命扩军,却无法真正对我国构成实质威胁的根本原因。


- 完 -

本文转自公众号“冷热军事史”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 有一种爱叫做在看 ·

欢迎转发朋友圈

公号转载须经授权,并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敬请关注


商务合作、订购微信号:zggjls01
投稿邮箱:zggjls01@126.com
邮发代号:28-474
QQ群:460382533
电话:13372012240

热文推荐

点击标题立即阅读


花式虐狗:看看古人如何霸气宠妻


剖开莫高窟,你会看到什么?


日本历史教科书——关于中日战争的书写及评析(上)


哥伦布雕塑遭斩首,难道发现美洲大陆也有错?


世界上最快的捷径,是慢慢来(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